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工程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摆在这里,不管你们服不服,我和虞胤服了!今后甘当侯爷帐前一小卒,惟命是从!”

    这是在表态,韩昭宣充分发挥着以前当御史时的口才,一边说一边朝南方拱手,表示他归附王欢,是对朝廷的遵从。

    下面的众头领闭着嘴巴不说话,这时候提反对意见,那就是不尊大明朝廷,公然对抗永历皇帝的谕旨。

    对大家的反应,韩昭宣在意料之中,又接着扯着嗓门说了起来:“至于大伙今后的前途,诸位且细思量,咱们山西一省,姜家深耕数十载,党羽子弟无数,可有我们的份?在座各位,以前最大的官儿不过是五品知州,何也?无非是没有进入姜家圈子而已,如果姜家当了山西共主,日后鞑子被打跑了,留下诸多职司地盘,还不是便宜了姜家子弟,到那时候,各位休说马鸣图封的官职爵位,能保住以前的位置都难说,诸位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

    听了这话,众人的面色由顾虑重重、疑虑深深的忧色,慢慢有了变化,不少人开始若有所思的点起头来。

    王欢向韩昭宣看了一眼,嘴角带笑,微微扬扬了眉毛。

    这是事先商量好的一唱一和,王欢深知,要让这些义军头领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平凉候的名声、夔州军展示兵威、大明朝廷的谕旨和永历皇帝的尚方宝剑,只能让他们表面臣服,内心却未必肯归附,这样的队友,极为不靠谱,一旦有些风吹草动指不定就要反水,所以韩昭宣这样的山西大土豪现身说话,效果就不一样了。

    韩昭宣被王欢的眉毛鼓励,顿时感到动力百倍,王欢暗中已经给他许诺,一旦得了山西,起码给他一个布政使的位置,这比姜瓖能给他的要高得多,所以这是立刻趁热打铁,鼓起腮帮子又开口了。

    “而平凉候就不一样了,侯爷是蜀中人,带的兵是客军,日后就算据有了山西,那也得靠山西官吏治理啊。大家且看陕西王永强,此人不过以前延安镇的一个小小参将,就因为跟了侯爷,在平定陕西时立了大功,现在高居陕西南镇指挥使,封延安伯,实打实的带兵实职啊!”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王永强一介莽夫都能识大体、辨好恶,我们山西群雄就及不上他吗?我韩某人读圣贤书,可自诩比那目不识丁的王永强之流要强得多,故而侯爷一至,立刻率众归附,连犹豫都不带的。”

    他这一席话说得大义凛然、铿锵有力,面部表情严肃堂皇,好像跟真的似的,听得知道他底细的夔州军诸将脸上直抽抽,暗道这人说谎说到这个地步,也是人才了。

    因为他背对着王欢,也看不到他脸上红没红,不过只听他接着道:“侯爷治下,万象更新、物华天宝,诸君不见巴蜀一带,早就不似前些年间流贼肆虐、民不聊生的景象,天府之国已然名副其实;陕西天灾之地,原本遍地是匪,贼比良民还多,如今侯爷据有不到一年,就已经化匪为民,化荒地为良田了,再过得一年半载,相信就将大有改观。此等爱民如子,难道还会失信于我等?”

    他转头向站在一边的虞胤:“是不是?虞大人?”

    虞胤乃一武夫,不善口齿,此刻正摸着脸上和侯和尚打架时落下的淤青想事情,冷不防被韩昭宣叫了名字,仓促下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憋了一阵,举起手来脱口吼道:“谁不信侯爷,我就跟谁急!”

    众人瞧着他,目光中都带着一丝惊讶,让虞胤很无趣,有些不好意思,为了掩饰尴尬,又举起手来叫了一嗓子:“一定急!”

    韩昭宣朝他赞许的点点头,然后赫然转身,向王欢单膝跪下,垂头低脑,口中叫道:“下官韩昭宣,领山西反正义军众将官,愿随侯爷披肝沥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他这么一领头,后面的众人互相看了看,立刻纷纷跟着跪了下去,齐声喊道:“末将(下官)愿随侯爷披肝沥胆、万死不辞!”

    其中虞胤的声音最为响亮,他口才远远不及韩昭宣,无法担当白脸角色,唯有仗着嗓门大,希望能在王欢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看着眼前跪下的黑压压一片脑袋,和他们头顶上戴着的各式各样的帽子,王欢笑了,他知道,纵然其中有人没有真心实意,却也已经达到目的,山西义军,至少在明面上,将会是自己可以指挥得动的友军了。

    “各位快快请起,无须如此大礼!”王欢双手招了招,口中道:“我等都是大明臣子,为君为民奋战沙场,没有先后高低之分,只要奋勇争先,本候一定记下,日后封官荫子,自有造化!”

    众人闻言大喜,纷纷站了起来,在虞胤这大嗓门的带领下,又一次齐声吼道:“谢侯爷!”

    王欢请众人落座,伴着一阵“吱吱呀呀”的屁股落在马扎上的声音,他示意马万年在身边竖起一根长竿,挂上一副布质的硕大地图来。

    大家仔细一看,就发现这是一副粗略的山西全省图,以墨绘山、以丹砂为河,以点为城、以曲线为山,画的虽简陋,却很直观,能够一眼观尽山西全貌。

    有识货的,自然知道,这地图是在大明军用地图的基础上,细化了一层的,更加详细,也更加精确。

    “诸位,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下一步的动向。”王欢伸手在布图上弹了一弹:“据探子消息,刚离去不久的鞑子酋首、伪摄政王多尔衮已经领八旗兵东来,一场恶战,不可避免!”

    ps:实在抱歉,这两天因为儿子读书的事情,耽误了更新,不过今天已经成了,所以明天开始正常更新。

    (本章完)

第394章 太原城中的应对() 
“什么?多尔衮又来了?”

    “不是说刚走吗?还没一个月,怎么又来了?”

    “多尔衮是摄政王,麾下两白旗多精兵强将,上次来,将晋东诸州县招降不少,还把姜建勋从忻州打到晋西。”

    “去而复返,只怕兵威更盛,劲敌啊!”

    王欢话一出口,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了块石头,激起涟漪无数。马扎上的义军首领们好似被人用棍子捅了一下,顿时激动起来,面带惊色的彼此议论起来。

    王欢没有让他们震惊多久,马上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把他们的惊讶指数推向新高,并且震得愣住了。

    “另外,据代州方向的细作报信,两天前,鞑子新任命的宣大总督佟养量,带领山东兵从保定府入代州,攻下了雁门关,代州一带的义军首领刘迁、高山、张还初退守宁武,如今长城一线已经破了一个大口子,大同围城鞑子兵和太原鞑子之间,可以畅通无阻的自由往来。”王欢语气淡然,似乎浑然不觉自己说的话给众人带来了多么大的打击。

    为了配合自己的语言,王欢还用手在地图上表示山西长城的锯齿状图标上,描了一描。

    伴着他的手,众头领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隐约响起,这回无人作声,因为都被吓住了。

    “代州、代州破了?”半响之后,才有人颤声问道,带着丝丝恐惧。

    王欢眯着眼,向众人看去,只见这些刚刚还慷慨激昂的义军头领们,个个如霜打的茄子,缩着脑袋作膛目结舌状,没了起初纠纠威风。

    王欢明白,这并不是说这些人胆小怕死,而是因为,宁武至代州一线的长城天险,太重要了。

    长城如一道隔离墙,将山西北面的两大重镇大同和太原生生的隔开,除了如宁武关、雁门关、倒马关之类的隘口险道之外,高高的长城都修筑在险峻的晋北群山上,易守难攻,墙体厚重,连打柴的樵夫都找不到钻过去的空子,更不用说规模巨大的军队了。

    所以山西反正,清廷调集援兵入晋,受长城陷于义军手里的制约,主要分为了两个方向,一是从北直隶经紫荆关、灵丘攻大同,这一路是清军的主力,围困大同的诸多亲王、郡王,就是从这边过去的。二是从保定府经平定州过固关走井陉道一直到太原,这条路是尼堪驰援太原的蒙古兵所用的,因为清廷重视程度和义军力量的原因,这边没有满八旗的兵,只有汉军和蒙古人。

    所以长城在义军手中,等于人为的把山西战场分为了两个部分,大同一个,太原等地一个,而因为姜瓖在大同,故而大同自然成为了清廷重兵围剿的主要战场,数万八旗兵聚于大同城下,日夜攻打,烽火连天,作为山西省治的太原以南战场,反而显得不那么惹人注意了。

    所以晋南、晋西和晋东南的义军们,日子过得很轻松,基本上除了各地州府县的那点清军小势力,再没有大军进剿,各地造反起事,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反清浪潮似春雷滚滚一发不停,依仗的,正是长城隔开了主力清军,就好像捣乱的孩童,大人们顾着在另一个房间里跟闹事的另一个大人斗殴去了,隔着一道墙,无人过问在隔壁的熊孩子一样。

    如今长城一破,意味着大同一带的清军可以分兵过来驰援太原,偏偏这时候多尔衮亲征而来,带的人绝对不会少,完全可以分出一些人马出雁门关奔太原,各地义军虽多,却自家事自家知,号称数万的义军可能其实不过千把人,其中打过仗杀过人的战兵就更少了。连代州原大明山西镇参将刘迁的边军营都被打得败退,就别提他们这些纯粹的民军了。

    当王欢这两个消息一丢出来,很多人都傻眼了,因为自身实力的关系,他们的消息来源并不快,夔州军密探队在陈相和蒋理的部署下,这段时间效率很高,一些明面上的消息传递非常快捷。

    “代州一破,鞑子可以顺着忻州南下,骑兵奔驰,到太原不过三天时间,这下麻烦了!”虞胤和韩昭宣也是刚刚听到这消息,心头突突乱跳,韩昭宣的嘴皮子这时候就使不上劲了,虞胤武夫方显本色,皱着眉头沉着脸,慢慢说道。

    其余众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