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李弘回答的有些迷茫。

    “那好了,至于原因嘛,弘儿不需要知道拉,就这么去就好了。”其实对于李弘,贺兰敏之是一点儿私心都没有。他所做的这一切真的都是为了李弘好。

    不知道是不是遗传啊,李弘的身体真的一直不是很好。估计是当年怀着他的时候,武则天还在感业寺中受苦,那时候就留下病根儿了,先天不足。后天虽然用药补,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因为李弘实在是太过于勤奋,每每即便是生病仍旧手不释卷。等到他监国的时候,更是每天处理奏折笔耕不辍。最后真的是累死了,也其实不足为奇。

    贺兰敏之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他甚至从心底里觉得,李弘登基会比武则天登基好上不少。虽然他显得比较稚嫩,但是他很仁善。光是这份仁善,就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气。

    武则天到了后期,整个大唐。。。不,大周。都处于一种极为混乱的状态。政治一片混乱,朝局不稳,地方上更是官吏贪污盘剥百姓。重用酷吏,导致朝中人人自危。更难受的是,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终于开始销声匿迹的突厥,在武则天一朝中迅速崛起。不得不说,女人在政治上可能有很高的建树,但是在军事上,真的是一塌糊涂。大片的疆土丢失,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这个时候,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做了皇帝的女人。她的整个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是不是有人要颠覆她的政权上边了,根本没有心情去治理国家,去击败外族。而且随着她的年纪越来越大,她的精力也越来越有限,几乎难以控制住局面。这些事情都不是贺兰敏之愿意看到的。

    他丝毫不否认,自己不是一个好人。但是若是做一件有害苍生的事情,他还做不出来。

    最关键的是,武则天做皇帝,自己属于外戚重臣,这毫无疑问。

    李弘做皇帝,自己李弘的亲表哥,而且又是他的太子左庶子,同样是重臣。

    几乎不会对自己的地位有什么影响。自己仍旧可以继续显赫,可以继续成就一番事业,而不会有什么危险。

    而且。。。都是老板,都是跟着别人混。显然跟着李弘混要比跟着武则天混,安全系数高的多的多了。虽然做了皇帝,人肯定是会变的。可是要让李弘变得和武则天一样。。。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跟着一位仁善,念旧的老板最起码不用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的会被他拿下。

    所以贺兰敏之会真的尽心尽力的教导李弘,哪怕不是为了什么黎民百姓,不是为了拯救李弘的性命。就是为了自己日后能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可喜可贺的是,在很长很长的一段儿时间之内,李弘都是武则天最最宠爱的儿子,是他将来的寄托。自己对李弘越好就是对武则天越忠心,这两者是完全不冲突的。(。)

第二百二十六章 理解有误() 
看到贺兰敏之这么坚持,李弘虽然心里觉得这样做好像是不对,但是也没办法反驳他。≯毕竟父皇让自己听表哥的,不论怎么说,表哥不会害自己也就是了。

    李弘诺诺的说了一句:“好,那弘儿听表哥的。”

    “那就好,那就好。”

    对于贺兰敏之来说,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什么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些都没有李弘的身体重要。如今他年纪还小,正是需要充足睡眠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充足睡眠,势必将会影响到的日后的育或者是身体健康状况。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来说,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早上五点的时候都应该是处于睡眠状态。若是孩子睡不到这个时间,一天两天只会影响到他当年的精神。若是日久年深,这个最后的后果可是很恐怖的。

    李弘年纪还小,白天的时候肯定是会困的。若是实在困得不行了怎么办?喝点儿参汤提提神儿。在贺兰敏之看来,简直就是荒谬。这么个年纪就开始用参汤提神,这身体绝对好不了。改造李弘第一步,从睡眠开始。

    至于他会不会不听自己的,每天仍旧早起偷偷念书。这一点,贺兰敏之从来都不担心。人都是懒惰的动物,若是从一开始就知道勤奋是好的,从来没有懒惰过,那很可能就是李弘一直的样子了。但是若是有过尝试不用那么早期,用不了三天,他就会习惯长时间睡眠了。这也就是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咳咳咳,从今日开始,就由我来负责弘儿的学业。不过,我还不知道弘儿已经学到哪里了。”说着贺兰敏之悄悄的看了看李弘桌子上的那几本书。

    《论语》《孟子》《大学》《史记》《帝范》。。。。。。

    贺兰敏之当场蒙逼。。。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李弘今年才八岁啊,《论语》好懂,学学这个无所谓。《孟子》也勉强可以,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三百千来给孩子们启蒙。所以一般都是由各个老师按照不同的学习进度,根据前人的书籍或者是能够想到的常用字来启蒙。

    但是这个《大学》《中庸》是什么东西?这两本书也能给孩子作为启蒙之用?就这本《中庸》,贺兰敏之不客气的说,自己到了现在仍旧是读不懂。后世一代理学大家朱熹花了一辈子精研这几本书,也不敢说自己就真的读的完全通透。现在他们竟然给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读。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完全就是揠苗助长,若不是李弘实在是敏而好学,说不定一代帝王的苗子就硬生生的让他们给毁了。

    真是。。。真是。。。气的贺兰敏之直想要拍桌子。然而李弘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用手轻轻的指了指桌子上的书:“就是这些书。。。平日里弘儿很少读过其他的书。”

    ‘这些还少吗。。。';贺兰敏之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但是还是要心平气和的问道:“既然弘儿已经读过这么多圣贤著作了,那这些书中可曾写了为君之道?”

    “恩呢,这些书都写了。”

    “那弘儿可知道,什么是为君之道?”贺兰敏之笑着问道。

    李弘一本正经,似乎是在向着圣贤致敬一般:“为君者,当秉承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礼。当秉承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当为文景之闲,切不可为始皇之虐。当以民为水,以君为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李弘滔滔不绝的说了将近有一盏茶的时间,贺兰敏之就在那儿静静的听着。不得不说,他还真是博闻强识。对于这些治国的理念掌握的是极为娴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章句》’

    ‘文景之仁,始皇之虐出自《史记》’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出自唐太宗《帝范》’

    他没说一句,贺兰敏之的心里边儿就会想出这句话的出处。上至圣贤经典,下至李世民的著作。。。里边凡是涉及到帝王的治国之策的,他全都有所采纳。并且将他们背下来熟记在心。若不是自己这些年对于这些古人的经典真是下了大功夫了,说不定还真是有些东西被他拷问住了。

    这些东西说的都对,圣贤的话哪有不对之理。但是它们从李弘的嘴里说出来就是最大的不对。

    孟子的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能够从一个储君的嘴里说出来的吗?朱元璋曾经看到这句话,直接将孟子从圣贤庙中移除,有明一朝都不在祭祀孟子。李弘竟然还觉得他说的对,这就是天大的不对。可是贺兰敏之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

    毕竟千古以来,这圣贤书上就是这样写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先秦典籍几乎全部消失殆尽。法家的著作之中,论述君主的一部分书籍更是成了天下君王的禁忌。先不说能不能流传下来,就是真的有所流传贺兰敏之也是绝对拿不到的。

    没有其他家的学说来反驳这些儒家经典,贺兰敏之也不敢骤然胡说。万一李弘一时没忍住把自己的异端邪说给于志宁说了,这个老家伙即便是拼了自己的老脸,豁出自己的老命,也要把自己这个异端邪说从太子身边儿弄走。

    而且。。。贺兰敏之也真的没啥好的理由去反驳。就拿李世民的那句话来说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对百姓仁慈,不可用之过度。但是李弘恐怕就曲解成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了。对此,贺兰敏之真的表示很担心。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看着绷着小脸儿极其认真的李弘,他突然觉得或许这项工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困难许多。或许想要改变这个从心底里就仁善的李弘,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不知道李治是不是对于儒家的教导有所不满,所以才把自己派到李弘的身边。这件事情现在看起来,或许不是那么简单了。真是不知道高高在上的那位帝王究竟有没有现这个状况啊。。。(。)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家族政治() 
因为李治身体的原因,在距离洛阳不足两天的路程,整个行军队伍足足耽搁了七天有余。当这位帝王能够面色红润的出帐子溜达的第二天,大军总算是开拔了。

    对于这,贺兰敏之表示了无限的激动。荒郊野外的,虽然不是冬天万物枯竭,可是也没什么景色可看,早就待腻了。最关键的是,真子纯子两个早就已经到了洛阳城中。这两日往来的书信之中满满的都是想念,让贺兰敏之心动不已。恨不得赶紧赶回家去,看见两位美人儿。谁愿意在这儿和李治耗着啊。

    当到达洛阳城的时候,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就不说了。在大唐,洛阳是陪都,这里的行政体制构建也相当完善。当然,这个时候唐朝的都城还是长安,而洛阳则一般是以东都称呼。在几年前的时候,高宗李治正是颁布旨意,将洛阳定性为唐朝的第二个都城,称东都洛阳。

    正是将洛阳的地位承认了之后,李治就已经着手完善洛阳城的政治机构了。这两年的时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