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知道他为啥这么问,贺兰敏之还是答到:“學生今年已经八岁,说话就有九岁了。”

    “唉!你今年才仅仅八岁。你看看,你读过得东西。《论语》《诗经》这些东西你现在能看懂吗?如此,与揠苗助长有何不同啊。”娄师德实在是看贺兰敏之是可造之材,生怕有个什么闪失。要知道,这么个好苗子可不是随处可见的,要是因为个山野村夫教导的方式不对,这不就生生给耽误了。要说他也是爱才心切,也没有什么坏心。

    “这…學生错怪老师了,请老师原谅。”站起来作了个揖。如果是为了自己好的话,那刚才的表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过分了。索性娄师德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他有足够的容人雅量。果不其然,他朝着贺兰敏之挥了挥手,笑着说道:

    “无妨,无妨。”

    师生二人又交谈了一阵儿,娄师德问了问贺兰敏之家里的状况,也对他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这么几天的时间,贺兰敏之不知道看了多少的书,愣是把前世复习高考的那个劲头儿都拿出来,夜以继日勉勉强强才在这大唐八岁孩童的年龄段上混了个博学。

    古人,无论是哪一个古人对于这些个经典全部都是烂熟于心。若论上引经据典,论上博闻强识,现在一百个贺兰敏之捆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娄师德。

    “敏之啊,从今日起,尽量将你之前所学。杂而不博,多而不精的东西忘却。这本书予了你,先从这本书开始,一点一滴的学,读,悟。这学啊,还是要有规章,有计划,明白了吗?”一副严师的面孔,板着脸训导到。

    “是,都听老师的。”

    站起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接过娄师德手中的那本书。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如今这本书就是授业,每一位弟子在接过老师授予的书籍的时候,都应该恭恭敬敬的,这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先贤学问的尊重。

    从娄师德手中接过这本书,上眼打量。并不是什么古籍珍本,就是最最普通的《孝经》而已。但是这本书却是唐朝教育的启蒙书籍。在唐朝没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什么幼儿启蒙书籍。虽然有一本《氏族志》但是其中的政治意义太浓,根本就不适合启蒙。所以,面前这本不过两三文钱的书,最适合启蒙不过了。

    在史书中还曾经有记载,唐高宗李治在幼年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对于《孝经》这本书的理解,被唐太宗李世民大为赞赏。这本书也正是他启蒙得书籍。

    对于娄师德的要求,贺兰敏之并没有拒绝。他自己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也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成为一个文人。自己需要一个领路人,本来以为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学博士。但是没想到,连博士都不如,仅仅是一位助教。

    这也侧面的说明了杨忌酒真的是清明,即便是自己是拖了他的关系入的太学,也没有得到任何的照顾。对于这位老人,贺兰敏之也越的敬佩。

    不过,就是这位助教,就是给自己一百个博士,自己也不换。把这位大神级别的人物给自己,他可不光是能够教授课业,将来绝对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盟友。要知道,他可不仅仅是一个文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位可是能够执掌兵权的,太祖他老人家说过,枪杆子里边出政权。要不是出现重大分歧,有老师不支持学生的嘛?而且这位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了,关键时刻自己拉他一把,不是简单容易?

    当然,这些都太过于长远了,目前自己缺的就是一个让自己更好的融入这个时代文人或者说贵族集团的引路人。毫无疑问,娄师德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不是自己交给他的,却为自己服务的最好的任务。

    要知道,唐朝贞观年间科举制度不过是刚刚兴起而已。在制度这么不完善还能够考取进士成功的人物,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娄师德年仅二十几岁就已经完成了‘其学识丝毫不用怀疑。

    自己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跟着他学就可以了。

    “这本书予了你,你已经识字,就不用我带着你一句一字的读了。按照规矩,你也不用每日前来点卯,每逢初一十五你来我这里考校文字等就可以了。这段时间,就是你打好根基的时候。要知道,纵使是华丽无比的太极宫,没有坚实的基础也绝对无法盖起来的。”

    “老师放心,这点學生明白。”

    “甚好,甚好。你天资虽然不错,但是为师在这太学之中见过了太多的天资卓绝之辈,但是如今在这朝堂之上我也没看到过几位。扎扎实实的做学问,将来考取功名,做官一任造福一方才是正道。”

    “是”

    “另外,这《孝经》给你,可不光光是让你认字的,毕竟你已经识字了。这其中的某些章节段落,你可以揣摩其中韵味,随意挥,错了也没有关系。选取其中的一句话,写一篇简短的文章给我。”

    “额…刚才还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就开始让做文章了。不过让随意挥总是好的。”

    所以仍然是恭恭敬敬的拱手点头。

    “你这个年纪啊,也不用天天憋在屋中读书。你也说了,刚刚到长安不久,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你也不妨去游玩一番,出门看看这万千众生是怎样生活的,也很好。”

    “學生谨遵师命”

    “好啦,今天没有其他的事情了。你可以回了,不要忘了,十五辰时为师在这里等你。你直接进来就是,这回我可不出去接你咯,哈哈哈。”

    “學生惶恐,劳动老师。那既是如此,学生告退了。”退后两步,双手举过头顶,弯腰退却。

    娄师德坐在小几之后,看着自己的學生退去,嘴角仍然挂着一丝笑容。

    “这个孩子,很好!”

第六十章 街边白马() 
从太学出来,已经过了午时了。??火然文???。

    站在太学的门口,再次回看那块石碑。直到最后,娄师德都没有告诉自己这字到底是何人所书。不知道是他可以忘了,还是另有什么深意。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到底是正确与否,只是几个好字有的时候什么都代表不了。

    不过,看起来自己应该还算是给他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吧?否则不会如此生气的批判乡间的夫子。

    摇了摇头,手中拿着那卷《孝经》轻轻的在手心里拍了拍,然后走了出去。

    贺兰敏之出来的时候,阿三正斜靠在轿子上百无聊赖的看着天空的日头。已经是冬日了,今天的阳光却出奇的好。整个并不显得很是萧条。但是不时吹起风,刮在脸上还是带着特殊的凉意。

    似乎还有些冷,阿三双手拆在袖子里,一副地主老财的猥琐样子。

    突然看见贺兰敏之出来,阿三仿佛是被吓了一跳,身体一歪差点摔倒。赶紧一副奴才相的跑了过来:“少爷,这么早就上完了?”

    “哈哈,早?我看你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吧?”

    “哪能啊,等着您不是小的应该做的事情嘛。”顺手想要接过贺兰敏之手中的书籍。

    摇了摇头:“不用,一本书我还是拿的动的。以后我的书吩咐下去,没有我的允许都不要随意乱动。屋子里的书架打扫的时候也一样,必须要我在场才可以。知道吗?”

    看着贺兰敏之严肃的样子,阿三立刻就收敛了嬉皮笑脸。郑重的点了点头:“少爷放心,今天回去之后,我就跟福伯交代下去,然洒扫的人都注意着点儿。”

    “恩恩”

    阿三并没有生疑,因为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认为奴隶下人是没有资格,甚至是会侮辱了自己的圣贤之书的。所以不让他们触碰到书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贺兰敏之却是害怕自己夹在各种书籍上的秘密被洒扫的人现。毕竟这些东西自己不能总是随身携带。

    “回吧。”

    “是”

    上了轿子之后,贺兰敏之就不用再去操心别的事情了。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无比的庆幸,生在贵族人家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情。每天除了读读书,想想事情以外,自己生活上的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料理好,丝毫不用自己去操心。

    摇了摇头似乎是对自己这种贪图享受的想法说不吧,将手中的《孝经》翻开了。

    这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的就是教导人如何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反正是导人向善的事情。这本书在宋朝的时候,还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和《诗》《礼》《易》《春秋》等并列。但是这本书却是儒家十三经里边最短的一个,也是最容易读懂的一个。

    当年在如今的皇帝陛下还是晋王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让他拿着本书启蒙。有一次,李世民问道李治,书中哪句话对最为重要。年仅几岁的李治不假思索的就挑出了这本书中最为关键的一句话。也正是几天之后,贺兰敏之想要回答给娄师德的一句话。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进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这句话,完全概括了这本书的中心主旨大意。孝,开始于侍奉父母双亲,在中间的时候是尽忠于君主,最后是成就自己的人格。

    当年,太宗这样评价李治:“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贺兰敏之相信,即使是娄师德在苛刻,也不会苛刻过唐太宗要求自己的儿子吧?而且,既然已经有了官方论断,那这毫无疑问的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嘴角微微挂起了一丝微笑,这样在太学的日子,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完美的多。

    就这样,有意无意的翻看着这本书。贺兰敏之想着刚才娄师德嘱咐自己的一切。他说的也对,自己这个年纪,总是闷在屋子里不是想着怎样经营生意,就是想着将来如何搞政治阴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