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周国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如今贺兰敏之都不知道他还在犹豫什么。杨氏夫人已经去过长孙无忌的家里了,那么必然就已然打草惊蛇。他势必会无比的关注杨氏夫人或者说自己这些人。而这两天,杨思训又频繁与自己等人来往,就算是他最后还是没有选择支持武则天,那么也势必不会再长孙无忌那里得到信任了。更何况他本身,有意无意之中就是在打压杨家。

    “诗句随人略微有些粗糙,但也不失人间真理。”都这个时候竟然还有心思点评诗句,要不是武则天实在是需要一个世家大族来支持。要不是自己也得利用杨家在武则天的面前递上一张投名状,贺兰敏之真想立刻起身就走。和这种优柔寡断之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看起来,要是不刺激他一下,就是再等上三四个月,皇上没有返京之前他是没有这个胆子做出决定了。

    “我知道您在担忧什么。可否容外甥说一句大胆的话?”

    “自从前天起,你说的每一句话,就没有一句不是大胆的话。倘若是流传出去,任凭挑出哪一句都够你掉脑袋了。到现在你跟我说可否容你说一句大胆的话?”杨思训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但是转瞬之间又觉得仿佛有些失礼,不论贺兰敏之如何早慧,也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孩童。自己和他如此说话,总是不好:“你说吧,屋里就你我舅甥二人,不必遮遮掩掩。”

    “几年前初来乍到,府中管家是曾经跟过外祖父的老人。这么多年府中大小事务皆是他一人操持,我等主人想要行事,难免会多有掣肘。可是自从扶持了几个新的家奴做大之后,他事事恭顺竟然比前些日子听话了不少。我以为此乃是书中所言平衡之术。舅舅以为如何?”

    旁敲侧击,贺兰敏之想要说的其实都在这个例子里边了。

    杨思训听得很认真,看着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应该已经明白了自己想要说些什么。只不过他不想说出来而已。

    “前些日子读史。突然觉得先帝真是千古一帝。宅心仁厚远非秦皇汉武所能匹及。但论述功绩,却都可算是千古一帝。汉武所托霍光,辅助新君。霍光兢兢业业一生,应未有不臣之心。生前位极人臣,荣宠冠绝天下。然死后如何?这个问题我在舅姥爷家中就曾问过舅舅。今日不过是再次提起而已,敢问可否解惑?”

    说完之后抬头看杨思训,才发现随着自己所言他的脸色竟然又苍白了几分。这初春时节天气虽有回暖,可是却也是绝对不热。他额头之上竟然隐隐出现汗迹。

    端起茶杯,朝着嘴里猛灌了一口茶。说是喜欢用盐,这次也没放,估计这会儿别说是让他喝茶用盐,就是直接让他吃盐,他也尝不出咸淡了。

    不过可喜的是,贺兰敏之竟然从他的眼中看出了一丝决然。为了等这一丝决然。不知道等了多久。

    无论是结果如何,这总是耗着也不是个事儿啊。这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还能一玩儿一整天啊。

    成,那好,皆大欢喜。不成,也痛痛快快的。

    虽然说这都是掉脑袋的事儿,但是就算是杨思训今日不答应贺兰敏之的要求。他也绝对不敢把自己怎样。宫中没有结果,如果一旦动了自己,或者是把自己交出去给长孙无忌,那日后万一真的是武则天上位。可就是祸及全族啊。无论是谁,也没有这个胆子。

    “你的问题,舅舅给你解答。御人之术,在于平衡二字。切忌不可一家做大。否恐生尾大不掉,危机自身。”像是在对着贺兰敏之说,也像是对着自己说,更像是对着长孙无忌说。语气越发的郑重起来,眼神之中的严肃仿佛是为了给他自己打气。

    “第二个问题,汉武托孤于霍光。其掌控朝局,废立帝王,张扬跋扈。死后不足两年,全家族灭满门,情史不留姓名。”这句话说的比刚才那句话还要严肃,严肃的同时还带着三分的阴森气息。目光仿佛夺人而噬。

    其实这几句话在简单不过了,贺兰敏之用了两个例子。自己家仆的例子就是为了告诉杨思训,对于皇帝来说,统御群臣的最大的手段就是平衡。平衡方能够保证皇权的顺利。而如今朝中显然已经不平衡了,对于一个世家大族垄断官僚来源的时代,一个士族集团压倒性的战胜了其他士族集团。不论他的掌权人是谁,作为皇帝恐怕连觉都睡不好了吧?

    杨思训是上位者,他更能够明白上位者的心思。或者说他更加懂得这种权利即将流逝的恐惧,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其实这些事情不难发现。

    霍光没有想过要造反,他只不过是多余擅权****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还想过要还政于宣帝,是宣帝自己坚决不受的。最后的结果呢?仍旧是满门族灭,腰斩的,杀头的一个都没少。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猜不明白。

    长孙无忌目前的状态和霍光基本上没什么两样,同样都是受命于一代千古帝王,同样都是在朝中大权独揽。唯一的区别恐怕就是长孙无忌没有想过要废立皇帝罢了。

    可是这重要吗?

    对于他自己或许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想不想做,你做了没有。重要的是只要你有能力,或者是曾经有能力对自己产生威胁,你就足够带脑袋了。

    看到他这个样子,贺兰敏之微微一笑,站起身来朝着他躬身施礼:“恭喜舅舅,贺喜舅舅。总算是做出抉择,外甥相信您不会为了您这个决定后悔的。”

    “希望如此吧!!!”

    “诶,不是希望如此,就是如此。既然舅舅已然做出决定,有些话说出来也无妨。或许您身处关陇难以看清,但是在我看来,关陇贵族如今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正在不断地向前飞驰,单论速度恐怕无人能及。但是前方或许并不是阳关大道,很有可能就是万丈悬崖。以如此的速度,就是有车夫极力拉住马缰,也挽不回大势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媚口信() 
听了福伯的话,贺兰敏之也不敢稍有延迟,朝着阿三吩咐一声去把刚才放走的那个小厮带回来,然后也不管福伯拔腿就跑,一直跑到前厅正堂。毕竟是皇上来的消息,虽然不经过三省算不得是圣旨,但是也容不得丝毫的怠慢。让皇上的信使等了这么长时间,都应该有个不敬之罪了。

    一进前厅,贺兰敏之就发现正堂之上坐着一个面白无须的男子。打扮的很是精致,干干净净的一脸的从容。应该有个二十多岁左右,因为没有胡须所以显得还是更要年轻些。此时的他正端着茶杯,坐在副手边饮着茶。看这个样子就知道,一身礼仪规矩分毫不差,脸上满是从容淡定。

    穿的应该是太监的服饰,不过自己却分不清楚,到底是几品或者说是到底是在宫中哪个省任职的。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人,尤其是太监,更是第一次看到,实在是分不清楚宫中的划分。

    唐朝的太监都是有品级的,最高的品级能够到三品,和国子监祭酒同级。这也是后来甚至唐朝皇帝都要受太监摆布的一个重要隐患。不过此时却是不能有什么别的想法。

    赶紧进来朝着武顺行礼,她正陪着那个太监饮茶,两人之间无话,只是客客气气的招待着,敏月在一旁显得有点儿拘谨,看着丫头的样子应该还多有有点儿害怕。估计是进府的阵仗还是有点儿吓着她了。

    “阿娘!”

    “之儿回来啦?快,娘给你引见。这位是武昭仪身边的贴身的公公,义公公。”看到贺兰敏之后,武顺赶紧站起身来朝着贺兰敏之给他介绍这个太监。

    对于唐朝的太监分级贺兰敏之不清楚,但是公公可不是每一个太监都能够享受到的称呼。没见刚才福伯在门口儿叫的就是内侍而不是公公嘛!这就说明这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太监在宫里的地位还不低。

    赶紧拱手朝着他施礼。这些个人,尤其是宫中贵人身边的太监更是不能够轻易得罪。

    “小子见过义公公。”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太监也是赶紧起身轻轻朝着旁边一侧,竟然没有受了贺兰敏之的全礼。

    “嘿嘿嘿,这就是贺兰大郎吧?长得真是一表人才,俊朗不凡啊。可不敢受您这么大的礼。您快收了吧,可是折煞咱了。”带着太监特有的尖细的嗓音,然后还上前轻轻的扶了扶贺兰敏之。双手柔嫩程度竟然不下于武顺,而且皮肤甚为白皙。

    察觉到了这一点儿瞬间就让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不过平心而论。这个太监真的不惹人讨厌,比刚才在门口值守的那几个强上不知道多少。虽然是略微有一些女性化,但是谦逊,丝毫不张狂。懂得礼数,同时光是这一侧身就知道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一点很不容易。

    “多谢公公。”说着话,轻轻地向后退了两步才起身。

    “哎呦,贺兰大郎真是恭谨守礼,有古君子雅风,嘿嘿嘿。”这个义公公又夸了一句。进门这两句话,两句都是夸赞贺兰敏之。而且竟然连礼都不受,是不是客气的有点儿过头儿了?

    等到贺兰敏之站到武顺身后之时,义公公笑着说道:“既然贺兰大郎回来了,那咱家就宣读大家旨意了,你等接旨吧?”

    武顺立刻说道:“请公公稍后。我去摆案设香。”对于接圣旨具体是个什么步骤,她其实也不是很明白。只是童年时候见到过武士彟接旨,所以多少有点儿印象,好像是要摆香案。

    义公公伸手将她拦下:“无需如此,请夫人带着大郎与小娘施礼就好,本就是大家和昭仪的口信儿。”

    “好,好,那就烦劳公公了。”

    “无需如此,本就是咱家职责所在。您快着吧!”

    武顺带着贺兰敏之和敏月朝着义公公弯腰施礼。也就是这一次他才知道了,原来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对于皇帝也并不是都需要行跪礼的。圣旨,只要不是通过三省的最隆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