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大土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甘纯的解释,叔孙建显然不会满意,于是直接面见范二,对他问起了同样的问题。

    范二答曰,“第一,洛阳是我们晋国的故都,如今被羌人侵占很久了,我们这次是来收复洛阳来的。其次,我国历代先皇的陵墓长期沦落异国,无人清扫,我们早就计划要重新修整祭祀。第三、桓氏宗族、司马休之父子、王绥兄弟等我国的败类,逃到北方之后,后秦不但不遣返,将他们收留,甚至还给予资助,成为我国的隐患。因此,我大晋如今兴兵讨伐羌人,实属理直气壮的正义之举!只是在讨伐过程中,我们需要暂借魏国的道路通行一下,并不敢破坏我们之间传统友谊。”

    范二之语,是有些强词夺理的,因为司马休之当初投奔的是南燕而不是后秦,王纵、王绥兄弟则是逃往北魏而不是后秦。

    这一番话真真假假,看起来算是有理有据,不但给足了北魏面子,还让拓跋嗣有了台阶下,所以叔孙建、公孙表所率的军队很快又退回了黄河北岸。

    晋军频繁调动,关东各城纷纷失守的消息,甚至都不用陈留公的急件,就很快传到了长安。

    关东以北的领土,相当于如今的后秦国三分之一的领土。

    这一大片土地受到威胁时,后秦国主姚泓当然不敢怠慢,立即将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召集了起来,开始商量起大计来。

    后秦皇族中最具远见卓识的东平公姚绍,第一个建议道,“根据最新的消息,晋军如今已越过了许昌,关东的局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咱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收缩兵力,巩固根本!雍州的安定镇既偏远又孤立,与都城难以相互救援,我看不如将它暂且放弃,将那儿的百姓全部南迁,以充实京畿。这样一来,咱们便可一下就补充十万精兵,即使范逸之和赫连勃勃一起对我国入侵,咱们至少还能保住关中!否则的话,晋军进攻豫州,夏军进攻雍州,咱们现在正的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应付他们,这样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最终将一处都保不住!”

    姚绍话音刚落,左仆射梁喜就反对道,“如今镇守安定的齐公姚恢具有很大的声望,岭北尽皆归心。而且夏军多次屠戮岭北,安定的百姓早与赫连勃勃结下了深仇大恨,咱们利用民心来死守残暴的夏军,夏军想攻克安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保住了安定,夏军就无法轻易越过岭北而迫近长安。而如果放弃安定,夏军马上就可以打到郿城,如今关中的兵力足以抵抗晋军来攻,实在用不着调动岭北之兵,先削减自己的手足。”

    姚泓听了双方的意见,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采纳梁喜的意见,不撤安定之兵。

    王镇恶和毛德祖此时已在成皋顺利会师,姚洸的求援信也送到了长安。

    姚泓遂派遣越骑校尉阎生率领三千骑兵前赶援救,武卫将军姚益男统领一万步兵协助守卫洛阳,又派遣征东将军、并州牧姚懿南下驻屯在陕津作为声援。

    吏部郎懿横觉得如此处置不妥,秘密向姚泓进言,“姚恢在姚弼党人叛乱时,曾为陛下建下大功,而陛下即位以后,他并没得到特别的封赏。现在让他镇守安定,就如同被置于必死之地,又不能参与中央决策,他心里能没有怨气吗?而且那里的百姓都认为安定是一座岌岌可危的孤城,想迁回长安的人十有七八。要是姚恢鼓动几万思归心切的军民叛乱,回师长安,不就成为国家的大灾难了?臣认为,现在应该将姚恢调回来,以抚慰其心。”

    在姚愔、尹冲等人造反冲击皇宫失败后,姚泓曾命姚恢处死姚弼一伙的重要成员——安定太守吕超;姚恢这道命令迟迟没有动作,很久之后才将吕超杀死。姚泓因此怀疑姚恢也参与了姚弼的阴谋,而姚恢也为此深感不安,悄悄聚集私兵以图自卫。

    两人的关系,虽名为君臣、兄弟,实则是互不信任的。

    听了懿横的谏言,姚泓只是叹了口气,摇头道,“姚恢如果怀有作乱的想法,如今召其入京,只能加速灾祸的到来罢了!”

    镇守洛阳的陈留公姚洸,此时正看着各地送来的文书,其内容不是面面告急便是处处失利,他顿时便觉得头昏目眩、方寸大乱起来。

    除了向长安发出求救信之外,姚洸此时算是彻底失去了思考能力。

    倒是宁朔将军赵玄向他提出了一条建议,“如今晋朝的入侵部队已深入我国的疆土,各地人心恐慌,都无固志。而且我军人数太少,敌军兵力又多,很难与他们正面对抗。如果我们出击,在野外迎战晋军,一旦失利,大势一去就再也不可挽回!方今之计,最好是将外地的守军撤回,放弃所有外围据点,集中兵力固守金墉城,等待朝廷援军。只要金墉城不被攻破,晋军绝对不敢越过我们西进潼关,而我们正可以凭借坚城,以逸待劳,等待晋军的士气慢慢衰竭,再寻找取胜的机会。”

    中国古代有几座著名的都城,其西北部都建有一组巍峨壮丽的高台。

    与普通建筑相比,这些高台建筑等级较高,影响也相对大一些,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是比较引人注目的现象。

    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这类高台,首当曹魏邺城的“铜雀三台”,另一处则是汉魏洛阳城的金墉城;金墉城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它和邺城的铜雀台一样,也是南北向排列的三座建筑,并且设在城的西北隅。

    水经注谷水称这组建筑于洛阳城,“谷水又东,逸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起层楼于东北隅,晋宫阁名曰‘金墉’,有崇天堂即此地。”

    洛阳为天下名城,东汉末年历经浩劫,宫室尽毁。

    曹魏立国后,开始着手修复洛阳古城。

    汉魏洛阳城从魏文帝曹丕时代开始营建,至魏明帝曹时基本宣告完工,建成后的洛阳城重新恢复了天朝都城的风貌,道路系统完备、城池坚固高大,俨然一派皇城风貌。

    和东汉时期的都城不同,魏晋时期的洛阳城增添了一座卫城——金墉城。

    金墉城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是整个都城的制高点,俯瞰洛阳,易守难攻。

    魏明帝当初修建此城,是为了避险防乱,安身立命之用。

    但命运弄人,金墉城没有成为一座保卫之城,反而成了一座监狱城——作为魏晋时期的“政治监狱”,它的用途接近于英国的伦敦塔,或法国的巴士底狱。

    曹魏嘉平元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将其囚禁到金墉城;咸熙末年,魏主曹奂被迫“禅让”于司马炎,连同“魏宫故人”一起被迁往金墉城。

    到了西晋末期,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专权,将杨太后废掉囚禁在金墉城;赵王伦掌控大权后,将贾南风废掉也囚禁在金墉城。

    后来赵王伦篡位,干脆把晋惠帝也关到了金墉城,赵王伦的大逆不道引起了八王之乱,他们打进洛阳后,将晋惠帝从金墉城迎出来,却把赵王伦关了进去。。。。。。

    作为关押政治犯的场所,金墉城的防卫措施还是修建得极为完善的,姚洸若是按赵玄的建议行事,虽未必能挫败晋军,但起码可以多坚持更多的时间。

    或许,说不定他真的能够等到援军。

0404营建洛阳() 
就在姚洸犹豫不决之时,早已被檀道济派出的侦察兵公关的司马姚禹、主簿阎恢、杨虔等人,立即站了出来反驳赵玄,认为他这种不经一战便放弃大片国土的举措太过匪夷所思,根本不是一个忠义之士该有的行径。

    姚禹还向姚洸拍马屁道,“殿下因为有英明勇武的谋略和能力,接受独当一面的国家重任。现在只是环城坚守,向敌人显示自己的懦弱,怎么能不受到朝廷的责备呢?”

    以姚洸的智商,根本就无法判断现在的形势更适合于那一项提议,但他有一点却似乎听明白了。

    若是按赵玄的提议,他就得和将士们像缩头乌龟一样躲进牢房似的金墉城,这和他英明勇武的形象实在是背道而驰,这不但会降低他的威信,还可能受到朝廷的指责。

    如果按姚禹的提议,就不用丧失国土,而且可以表现他的谋略出众、英明神武了。

    两相对比之后,姚洸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随即派赵玄带领部众一千多人向南驻守柏谷坞,派广武将军石无讳向东戍卫巩城。

    赵玄接受了命令之后,含泪告别姚洸,“我赵玄接受三代皇帝的重恩,所一直坚守的志向正是以死相报而已。但是您不采纳忠臣的良言,**臣耽误,以后一定后悔。”

    不久,驻守成皋的后秦兖州刺史韦华向晋军投降,晋军前锋在王镇恶的亲自指挥下长驱直入。

    石无讳原本受命的是防守柏谷坞更东边的巩城,但他才走到石关便仓皇逃回了洛阳。

    毛德祖所帅的五千晋军因此不战而下巩城,继续前进,抵达柏谷坞,随之与刚刚赶到的赵玄打起了遭遇战。

    五千得胜之师与一千战战兢兢之士,这样的战斗显然是不对等的。

    一鼓之后,赵玄所部便大败而溃,他也很快就中了十余支乱箭,并被射下马来。

    赵玄的司马蹇鉴冒着被杀的危险,哭着想要将其重新拉上马。

    赵玄明知自己生命无多,只得闭着眼睛推他走,“我的伤太重了,肯定是不行了,你还是自己逃吧,好好活下去!”

    蹇鉴却不肯离去,跪在地上抱着他哭道,“将军不脱离危险,我蹇鉴到哪里去?”

    最终,赵玄所带的一千士卒全军覆没,赵玄和蹇鉴当然也在其中。

    仅仅两天时间,洛阳周边的防御力量就或败或降,消失殆尽。

    当姚洸得知虎牢、巩县相继失守,赵玄又在柏谷坞战败阵亡的消息后,已经是欲哭无泪了,他连忙派人将姚禹、阎恢、杨虔等人找来,结果却怎么都找不到他们。

    理所当然的,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