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上…这…”四周的铁匠个个都噤若寒蝉,郑渠也意识到如今二人地位完全不一样了,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赵凡对自己礼遇是因为有利用价值,如果没有这一层利用价值,别说礼遇了,恐怕连见一面都难。
“我们虽然反秦,但大秦有一样东西是好的,那就是秦律,都说秦律严珂,实际上这些条框正好束缚了那些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之人,本君对这种人,不会如秦律一般处以极刑,但小小的惩罚却是做得到的。”赵凡没有直视郑渠,背对着众人抚摸着锁子甲,人才固然,可要一个偷工减料、目空一切的人才已经不能说是人才了,而是大爷,这样还不如找一个脚踏实地的员工。
“喏。”郑渠也意识到是自己的性格惹得君上不快,这赵凡忍了自己三年才摊牌,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恐怕以后双方,再也不是所谓的前辈晚辈,而是真正的君臣。
赵凡心中觉得好笑,其实这个郑渠什么都好,就是这种性格的人不利于自己在众人面前树立威望,把手从甲片上收回,轻声道:“若每月制造的锁子甲数量每多出十副,本君另行赏赐,但铠甲的质量却是务必要保证,若让本君查到哪些人的质量不过关,绝不轻饶!”
众人被赵凡这话说得心底发寒,先是大棒又是大饼的,奖罚分明,确实有几分秦律的味道在里边,只不过刑罚没那么严珂,即便如此也不是他们能逾越的。
赵凡也不怕这些铁匠在质量上作假,这年代的人习惯在自己制造的东西上面刻下自己的名字,哪怕没有名字的人也有能够代表自己的记。
“郑渠,外面那些罪人有不少未到二十的弱冠少年,他们以后可以充当学徒,先让他们打铁,制作简单的箭矢,逐步学会后再让他们锻造兵器,根据所学进度,制定标准,未达到合格之前,俸禄为十镒。”
上谷郡内铁匠并不多,且年满十六的青壮不多,这些罪人的儿女暂时不能让他们加入军队,正好可以弄到这里做学徒工,这可是足足百人。
那些未到束发之年的十四五岁男孩,也可以充当学徒工,也可以补贴其家用,而自己所控制的地方,这个年纪的男孩有数千人,赵凡有个大胆的想法,准备弄个军工专业培训,为现在以及以后的军械制造铺出一条平坦的大道。
“人口少,那就合理利用每一个劳动力,只要不去剥削压迫他们,给予一定的鞭挞和奖励,又能培养出专业人才,哼…”心里想着这么做的好处,嘴角勾起,赵凡又道,“日后的学徒会越来越多,若实在学不会这一行的,便淘汰他们,日后编入军队。”
“喏。”郑渠冷汗连连,赵凡的眼光高远,想法新奇,如今又已经拥有一定君王之姿,若自己还像以前那般傲慢,就算不死在赵凡手下也会不好过,不过,凡是有利有弊,若踏踏实实地跟着赵凡,日后说不定就能真正地出人头地。
赵凡不再理会郑渠,在叮嘱了几件事后便离开了这里,这一次收获颇丰,不仅弄出了锁子甲,而且还可以量产,还让郑渠认清了两人的关系。
现在赵凡需要的不仅仅是军队、人才,而是一种他人的绝对服从,在乱世,若连君威都没有的领袖是无法在纷争中获得成功的,就算成功了,也要时刻提防功臣篡夺位置,窃取成果。
像郑渠这一类人,不比赵瑞和李玟,一个是亲生的前世今生的胞弟,一个是共患难、视为知己的友人,与郑渠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被自己视为人才的人,那只是互相的利用关系,就像后世老板与长约员工,你给我打工赚钱把公司做大,我让你获取酬劳,你帮我打天下,我给你权利和锦衣还乡的机会。
哪怕是到了和平年代也是如此,君臣之间可以称朋道友,但之间总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和底线,如同公司总裁赏识员工,两人可能偶尔开开玩笑,但实际上并不会有太多交集,若总裁不满意,开除只是一句话的事。
君臣就像老板员工一般,一般情况下,君王想要处死臣子是需要理由的,哪怕拥有理由也要三思而后行,但如果说强势一点直接将臣子处死也不是不行,老板开除员工亦是如此。
赵凡回到沮阳宮里时已经是午时三刻了,因为昨日到现在只睡了两三个时辰,精神又时刻绷紧,时而与敌人厮杀,赵凡沐浴过后就匆匆睡去。
待醒来的时候竟然快到了酉时,起床随便吃了点东西,活络筋骨时浑身上下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但凡劳累过度一觉醒来,都会如此。
沮阳早就处理完毕,就只差抚恤工作了,这一次战死近五千人,其中有不少也是沮阳子弟兵,即便不是,在这上谷郡的人多多少少都沾亲带故,如果处置不当,自己在民间的声望会有所影响。
虽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可有所表示总比让人家白死一两个男丁要好一些,比如大秦虽说没有抚恤和军饷,可人家有奖励军功制度,哪怕是战死也有奖励,这就导致了秦人悍不畏死,个个忠心报国的精神。
“叫李四进来!”赵凡伸了个懒腰,沮阳县城在李玟和李珂叔侄的处理下井井有条,也没有什么骚乱发生,不过这个抚恤问题虽然自己曾经有过规定,但钱粮这种东西一直就掌握在赵凡手里,没有经过他的手令是不能擅自调动的。
打了胜仗,全军上下都有些振奋,虽说损失惨重,可击退秦军,家乡就不会因为叛乱而被秦律处罚。
秦律本就有“连坐”法,哪怕不敢触动众怒,像这种大规模叛乱,也会“十户抽一户”进行处罚,一般不是流放为奴就是刺字割耳,甚至腰斩。
李四此时也是面色兴奋,见到赵凡后道:“李四拜见君上,恭喜君上!”
赵凡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家伙估计是高兴过了头,以往可不像现在这般取悦自己:“李四,那些战死的我军将士埋于何处?”
“禀君上,在城北十里处,那里有一条溪流经过,背靠青山,山多桑槐。”李四回答道。
第三十五章:大夏国与大夏律()
“那就好。”赵凡想了想,道,“李四,本君命你带人在那里开拓出万亩的陵墓。”
“啊?君上,死去的五千士卒,只用一千亩就能够葬下,远远用不到万亩之多啊。”李四有些疑惑,按照赵凡之前的吩咐,每亩地葬五名士卒,也就用去了一千亩地。
赵凡当然有自己的想法,摇头道:“李四,你只管去做就好。”
“喏。”李四迟疑了一下,不过君命难违,平时他也不会去质疑或者提醒赵凡,不过这次他以为是赵凡忘记了五人一亩的事情。
李四离开后,赵凡嘴角勾起一个神秘的笑容,现在自己大大小小也是个诸侯了,恐怕要不了多久也会建国,成为的诸侯,对提高手下士兵的忠心除了奖赏外,就只有在精神方面下手了。
大秦士卒敢战,为国效死命,就是因为奖励军功制度,这与其说是一种奖赏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
赵凡前世看过一些网络,里边总是说建立烈士陵园什么的,不得不说这个还真有激励士兵勇气,提高忠诚度的作用。
而赵凡就打算在城北十里外建立一个类似的陵园,立英雄纪念碑,以此来激励士兵。
“哼,现在怎么说我也是伯爵,在春秋战国时期可是真正可以立国的国君,如今虽然只是坐拥九县,但律法是必不可少的…”
坐在席子上,赵凡看着日落的西山,不禁喃喃自语:“垂暮的秦帝国啊…”
当夜,赵凡通知辖地高级官员、贵族头领,于九月十日进行朝会,作为第一次朝会,一时间九县辖地的高层们纷纷猜测着此次朝会所谓何事。
一些人纷纷来到沮阳找到县长李珂,希望能够从这位距离赵凡最近的县长身上得出一些消息:“沮阳长,君上从未开过朝会,哪怕是兵临城下之时也只是设了简单的幕府,这次可是有什么变动?”
李珂也是有些不明所以,虽说赵凡身处沮阳,实际上很少能够与后者说上一句话,而前段时间赵凡刚刚举兵,现今与班余的大战方才结束,沮阳上下忙得不可开交,连赵凡的面都见不到。
“君上自然有君上的打算,如今乱世纷争已起,多半与反秦大业有关罢。”李珂也只能猜测道。
四周的贵族头领和其他来到府上的县长亲信也只能点头认同。
即便如此,不少人也打通关系查探着沮阳宮内的消息,只知道这几日李玟时常进宫,而如今李玟更是住在了沮阳宮内,如此一来一众高层们更加疑心重重了。
就在众人私底下猜测之时,镇守上谷关的公子瑞也在九月九日回到了沮阳,人都认为这次的朝会绝对十分,甚至关系到官员、势力的变动。
就这样,在李珂等人度日如年的猜测下,九月十日终于到了,上午晨时,九县之长、尉、丞、贵族头领以及都尉以上的军方将领,总计七八十人都到了沮阳宮内,原本略显空旷的议事大殿顿时拥挤起来。
赵凡坐在主位,身旁站着李四和赵朴,赵瑞、李玟分别坐于文武首席位置,其他的则就是赵凡手下的官员和将领了,倒颇有几分小朝廷的样子。
众人见赵凡坐下,都连忙拜见道:“卑臣末将参见君上。”
“诸位免礼。”赵凡见状,心里也十分满意,唯一不足的就是沮阳宮的议事大殿略显得有些小,不过如今也只能凑合了。“今日,是本君起事以来,被封为诸侯过后,为第一次召开朝会,自然是有之事宣布。”
大殿上的众人闻言,纷纷面面相觑,只有李玟和赵瑞两人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样。
“本君能够起事,并据这九县之地,大半个上谷郡,且在前些日子击退秦军,倒是离不开诸位的拥戴和,在此,本君向诸位致谢。”
赵凡这句话,说得倒是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