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这个时候的晋阳就能够隐约看到侯府方向这边燃放的烟花,此时的晋阳正在麟德殿陪同着长孙皇后一同参加皇家的宴饮,麟德殿的殿门打开,向外望去,一片空旷,视野自然好的很。

    麟德殿中在席的,都是皇室的成员,各地的藩王也都齐聚一堂,自然,李元景是不在的。

    虽然在座的许多皇室中人都在疑惑荆王李元景为何缺席,但都很是有默契的没有问出口,若是不避讳,这事儿陛下自然会说出来,现在陛下不说,那也没必要去触霉头问出口来。

    在含元殿修养了两日的李渊,今日脸上略微有了点儿血色,在含元殿的两名妇人的搀扶下,坐在了李二陛下的旁边,而长孙皇后,则是和晋阳公主一桌,坐在了李二陛下的右手边,韦妃、杨妃、阴妃、德妃则是坐在了长孙皇后下首的一侧。

    让人惊奇的是,徐慧徐婕妤和今年才晋封了才人的武才人也在席位,被安排在了四位贵妃的下首,二人同席。

    殿中坐着的,左边便是以李孝恭和李道宗为首的皇室宗亲,右边便是以李承乾为首的皇子公主还有驸马们。

    可以说这是很纯粹的一场皇家的家宴,李二陛下也金口玉言说了,此次晚宴无须多礼,都是自家人,所以殿中觥筹交错之间,气氛甚是热烈。

    这一过年,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今玄临道一家子已经搬出了东山侯府,自从十多年前来了长安蹭住在侯府,李氏无一刻不在算计着如何让玄世璟出点儿意外,玄家人丁稀少,到了这一辈,也仅剩下玄世璟和玄清两个男丁,若是玄世璟出了“意外”,那玄家包括侯府这偌大的家产,便会落在玄清头上,而玄世璟的爵位也会落在玄清头上,现在汉中李家那边的生意全都仰仗着荆王府,这半年来也不知为何,荆王府那边似乎也出了问题,顾不上李家,所以现在李家生意缩水的厉害。

    但是侯府那边,李氏却是不好下手了,以为现在的侯府,已经足以让李氏忌惮了,汉中李家那边已经给李氏写了好几封信,若是搭不上荆王府这条线,攀上东山侯府也成啊,若是能够让这几年风头正盛的盛唐商会稍微照拂一番,李家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像现在难过。

    现在商界私底下已经传开了,说盛唐商会可是皇商,若是傍上,自然前途无量。

    李氏苦笑,先前为了讨好荆王府,已经将侯府给得罪惨了,如今王氏已经打算将宗祀交由清儿继承,摆明了就是要与自家划清界限,还有什么理由厚着脸皮去求人家照拂。。。。。。

    “夫人,大过年的,在发什么呆呢?赶紧过来吃饭了。”玄临道看着李氏在发呆,出声问道。

    如今玄临道一家子住在长安城的一所小宅院中,说是小,相比于平常人家,三进三出,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宅子了,当然,与长安城的那些达官显贵是没法儿相比的。

    李氏听到玄临道的话,回了神,走到饭桌旁,落座说道:“我在想,明年四月就是大考了,若是咱家清儿能够中举,那咱玄家,也能在清儿这一辈,光宗耀祖了。”说话间,李氏看了一眼坐在饭桌前默不作声的玄清。

    玄清笑了笑:“咱们玄家,不是已经有了璟弟了嘛,明年我就算考的再出众,又能如何,也不过是做个小官,璟弟可是封了爵呢。”

    李氏一听,脸拉了下来:“别提那小子,自己优哉游哉的做了国候,也不知道提携一下你,陛下对他如此宠爱,给你讨个官位,你哪儿用得着这么埋头苦读的。”王氏抱怨道:“再者说,明年清儿就要继承玄家宗祀了,玄世璟那小子,说白了,也不是咱们玄家的种。”

    李氏这么一说,玄清撇了撇嘴,没再吱声,而玄临道,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是看着王氏那一脸的不高兴,也就将到了嘴边儿的话,咽了下去。

    “唉,你瞧瞧人家过元日,热热闹闹,再看看咱,从原本的高门大户,落得现在小门小户的,冷冷清清。。。。。。”

    “娘,您就少说两句吧,今儿个吃完饭,还得守岁呢。”玄清见自家娘亲又要絮叨下去,连忙出声打断。

    “是啊,夫人,先吃饭吧。”玄临道如今听着李氏的念叨,也不禁有些头疼。

    大过年的,玄临道一家的宅邸中,却是一点儿喜庆的氛围,都没有。。。。。。(。)

第一百四十三章:习俗() 
元日当天要举行大朝会,所以晚上侯府众人守岁的时候,王氏便让小欢将玄世璟的朝服拿了出来放在一旁准备着,子时一到,便听得街上钟鼓齐鸣,往常长安城那发出净街鼓的鼓声,现在倒是被用来敲响辞旧迎新的第一锤了,紧接着,长安城城墙四角钟楼的那四口大钟也响了起来,掺杂着鼓声,彻响长安。

    侯府屋子里的下人们开始放下手中的酒杯,依次走到王氏和玄世璟身旁,叩拜行礼,道些吉祥话,多是“福延吉日,庆寿无疆”、“福清初新、寿禄延长”之类的。

    而王氏,则是笑呵呵的先接受了玄世璟的跪拜,随后又接着受了府上每一个人的跪拜礼,这是大唐的风俗,元日之际,守岁的人要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行礼,王氏也让小欢和珑儿去将放在一旁已经准备好的红利拿了过来,分发给了众人。

    到了后半夜,王氏让玄世璟躺在毯子上踏踏实实的睡了一觉,反正屋子里燃着炭盆,又有人在,定会照顾周全。

    府上的下人们自然不会这么早就歇息了,这侯府众人聚会一年一次,来之不易,往年哪儿有这么热烈的氛围,即使没有,也会玩儿到天亮再会各自房间歇息上一个两个时辰的,更何况是现在了。

    长安城各府之间在元日当天的走动几乎没有,因为各府的官老爷们都会去参加大朝会,再者一整夜的守岁,到了白天,都是要在家休息的,就算是平民百姓亲戚邻里家的,也不会在上午出门走动,。

    所以长安城高门大户的官员们守岁,一般不会通宵达旦的醒着,偶尔睡上一两个时辰也是正常,毕竟第二天的大朝会可是会进行整整一个上午,紧接着便是赐宴,参加大朝会或是之后的赐宴,一向是马虎不得,不养足精神,又怎能应付过来。

    不过,虽说守岁一整宿,但是若是睡回笼觉,也不过是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便又要起身,准备元日丰盛的酒宴,唐人喜交际,爱热闹,所以在元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酒席,邻里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算是个专门的名目,叫做“传座”。

    天微微亮,王氏便将身旁睡着的玄世璟叫醒,此时府上的下人们也准备陆陆续续的离席回去休息了,趁着人都还没睡,要赶紧为玄世璟打扮妥当。

    迷迷糊糊的套上朝服,随后用温水洗了脸,玄世璟这才清醒过来。

    原来已经快要天亮了。。。。。。

    在小欢的伺候下梳了头,一会儿还要去府邸门口和众人一起燃放爆杆,意寓辞旧迎新,此时东山侯府的中门大开,玄世璟带领着侯府已经收拾妥帖的人到了府邸门口,早有小厮将爆杆准备完毕,将火把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走上前,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爆杆,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石虎和高峻抬着一根木杆,而管家钟子朔也是亲自扛了一把榔头,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小坑,将木桩竖在坑中,立在了院子里,玄世璟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这杆子的顶上,还飘悬着一方长条形的旗子,杆子一竖起来,这旗子便在这冬日早上的寒风之中抖动着。

    “这是什么东西?”玄世璟看着身边的珑儿问道。

    “小侯爷,这东西叫做‘幡子’,每年元日的早上,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家院子当中立上这么一根,招福纳吉。”珑儿解释道。

    原来是这东西,要么怎么说看着眼熟嘛,这玩意儿记得在某国看见过,只不过顶上的旗子变成了鲤鱼,换了个叫法变成了“鲤鱼飘”。

    要么怎么说后世某国是衣冠唐制度,感情都是从老祖宗这边儿学过去的。

    时候虽说尚早,但是整个长安城依旧是灯火通明,元日这一天一整日,侯府的中门都会大开,除却迎接来往拜访的人之外,也有开门纳福,纳吉的意思。

    燃了爆杆,众人也开始回到昨儿个相聚的房中中准备吃早饭了,热腾腾的粥、包子、油饼之类的吃食都被摆在了桌上,昨日晚上剩下的残羹冷炙刚刚就被府上的丫鬟小厮收拾利索了。

    早饭之间,桌子上也备了酒水,却不是普通的酒,算得上是过年专用的酒水了,一种是“屠苏酒”,一种是“椒柏酒”。

    这屠苏酒,是用七种药材混合制成,据说喝了之后能够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玄世璟笑了笑,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说,所谓的解毒,并没有什么。。。用。不过这喝这个酒,也有个讲究,便是从席间年岁最小的先喝,原因就是“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小孩儿长大了,是件高兴的事情,所以先喝酒庆祝,但是老人却又失去了一年的年华,所以最后饮酒。

    在座的众人,最属玄世璟年纪最幼,所以这头杯“屠苏酒”,玄世璟当仁不让。

    喝过“屠苏酒”之后,侯府的下人们又按照习俗,端上了“五辛盘”,这五辛盘里一片青青绿绿,辣气冲天,分别放着五种蔬菜,大唐冬日里蔬菜稀少,能吃的起五辛盘的,多为高门大户,而小门小户的百姓们,则是另寻物品代之,吃这五辛盘,是为了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的。

    大唐过年的风俗比之后世,门门道道,有过之而无不及,玄世璟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体会了一把,这十多年在于阗,条件有限,就算是过年,也不过是做上一顿丰盛的饭食,饮酒作乐一番就罢了,更何况于阗西域之地,龙蛇混杂,正儿八经的过年习俗到了那边,早就融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