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抚须点头:“那关于岛上的那五处势力首领,还有岛上原有的军队呢?”

    “在臣与刘大人回来之前,那些军队已经变成了农夫和矿工,不会在纠集到一起了,至于那五处势力首领,臣倒是有个提议。”玄世璟说道。

    “说来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先前玄世璟在岛上收服他们的时候所答应给他们的一些条件,现在也该是到玄世璟实现的时候了,做人不可言而无信,反正允诺给他们的,也不是些什么要紧的东西。

    “现如今大唐在台州设置了郡县,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朝廷这边派过去的官吏,在威望上,说实话远远不如原先岛上的那五处势力的首领,臣想着,想要治理岛上的百姓,这两年的时间,还是需要用到他们的,陛下不妨下旨,给他们封个官,比如说,军中的校尉,官府的长史一类的官位,反正到头来,话语权还是在咱们的官员手上。”

    玄世璟思来想去,又补充了一番:“再者就是,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到了那边,对待岛上的这些百姓的态度,也是重重之重。”

    玄世璟的话说的也没错,若是派遣过去的官员整天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台州那边迟早要出事,别忘了如今的台州岛上还是有些本事人的,比如说杨福,加上王西威和成勇,若是官员做事太绝,惹怒了他们,那先前玄世璟和刘仁愿所做的一切,都是白搭。

    作为台州的第一任官员,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官员在那边的作为关系到台州以后的发展。

    而当初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玄世璟不认识,也没有过多的接触,毕竟官员过去之后,就拿出了李二陛下的圣旨,让玄世璟和刘仁愿立即回长安,于是两人收拾收拾就登上水师的战船回长安了,至于那官员的品性如何,两人一概不知。

    现在回到了长安,玄世璟倒是有些担忧了。

    李二陛下将派遣官员的事情是交给了长孙无忌去做的,他自己也只是看了看长孙无忌递上来的折子而已,不过李二陛下对长孙无忌也是十分信任的,觉得长孙无忌办事,出不了什么差错。

    但是现在听了玄世璟的话,将这件事儿放在脑海之中仔细想想,却又觉得当初轻易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在脑中将适合派遣到台州的官员过了一遍之后,李二陛下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魏征的三子,魏叔琬。

    魏征的家风严谨恪正,如今魏征的四个儿子都在朝中做官,也有些年头没有调动了,这三子魏叔琬性情温和,但是在处理政事方面,却也承袭了魏征的风范,而如今台州需要的,就是一个温和刚正的官员。

    对待百姓温和,但是对待事情的时候,需要刚正,刚柔并济之下,才能稳稳妥妥的治理台州。

    在李二陛下的思索之下,他心里已经决定了台州官员要换人了,所以先前那位到台州的官员,估计要调回来了。

    毕竟李二陛下心里合适的人选,总比长孙无忌挑选出来的人要合适的多。

    即便是长孙无忌,就敢说没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而对于魏叔琬来说,这也是个机会,如今李二陛下对台州的重视不比对长安的重视要少,若是魏叔琬在台州能够做出一番功绩来,如今半死不活的魏家,极有可能因为他,重现往日的辉煌。

    能够独自治理一州,足以证明魏叔琬的能耐,而台州治理得当,身上也就有了政绩,再调回长安的时候,就是魏叔琬飞黄腾达的时候了。

    “如此一来,朕打算重新派遣官员前往台州,还有璟儿你说的台州的原本的那些首领,也要各自给官职安抚。”李二陛下说道。

第六百五十二章:阴险的猜测() 
    玄世璟说的话,李二陛下都听了进去,觉得玄世璟说的有道理,毕竟大唐朝廷这边的官员到台州去,不管怎么有能耐,到了那边都是初来乍到,对台州形式不了解,对于台州的百姓来说,是陌生的,哪儿有先前的首领来的熟络,所以原本的那些势力首领就需要为大唐朝廷所用,帮助大唐的官员在台州稳定人心,逐渐的,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在那边有了威望,有了话语权,而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功劳,往后在台州是继续做官,还是挂官享福,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毕竟现如今那些个首领年纪也都不小了,即便是年纪最小的成勇,又是习武之人,身强体壮,年纪也都快要奔五了,即便是做了官,又能在官位上做多久,无非就是几年的功夫,吃着朝廷的俸禄,让自己的日子过的轻快宽松一些,等到从官位上退下来之后,要么就继续留在岛上,毕竟是故土,要么就乘着商人的商船到中原来享福,毕竟中原这边是一处他们未曾见到过的花花世界。

    但是玄世璟知道,若是杨福退休,他一定会来中原的,到了中原之后,肯定会走一趟扬州,毕竟那里是他的童年记忆,有的时候人就是有这么一股执念,想要回到自己孩童时期曾经去到过的地方,看到过的风景。

    杨福就是属于那一类人。

    李二陛下询问过关于台州的事情之后,又关心了一番刘仁愿和玄世璟在台州的日子,毕竟臣子拿下了那么一片儿地方,带回了这么多财富,作为君王,表示关心也是应该的。

    在宣政殿内待了约莫有大半个时辰左右,玄世璟和刘仁愿这才离开了宣政殿,而刚刚离开宣政殿的玄世璟,便被东宫的内侍请了过去,说太子殿下在东宫书房等候着他。

    玄世璟无奈摇了摇头,自己这一回来,还真是忙,怎么说也要将该见的人全都见一遍,这才能停下来,可以想象的到,从太子东宫出去之后还有长安城魏王府的李泰,还有自己的那些叔叔伯伯们,都要挨个儿拜访。

    这回台州弄回来的财富可真是亮瞎了一大群人的眼睛,玄世璟的那些叔伯长辈要说心里没点儿想法,玄世璟才不信。

    就说程咬金,表面上憨厚的一汉子,但是心眼儿多的就跟蜂窝煤似的,要么人家怎么就那么长寿呢。

    玄世璟现在身上的官职仍旧是东宫的太子詹事,因此光天化日大大方方的去东宫,也没人敢说什么,现在太子的位子百分之九十八的概率就是李承乾了,还怕什么?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玄世璟比较介意,还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作为李承乾的亲娘舅,好像对这个太子外甥并不是很热切的感觉。

    不过现在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玄世璟也就注意了一番,就由着长孙无忌去了,毕竟这也只是玄世璟的猜测而已,不出事儿,谁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但是长孙无忌这个人啊,总是让玄世璟心里觉得不踏实,或许是他这人太聪明了吧,心思太沉,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老奸巨猾,对于李承乾这个储君,未来的皇帝来说,怕是不是什么好事。

    玄世璟或多或少的对于长孙无忌的心思能够猜测一二,现在长孙无忌是朝中实实在在的权臣,皇后的兄长,皇帝的肱骨,左膀右臂,虽然长孙皇后多多少少能够压制得住自己的这位兄长,李二陛下也是个有手腕的君王,但是想想以后呢?

    一旦李承乾继位,那长孙无忌可是三朝老臣了,权利、威望样样在手。

    在武德年间,长孙无忌也是入朝为臣的人,虽然官职不是很显赫,也只是在秦王府之中做事,但是若真是到了李承乾上位,三朝老臣,他是称的上的。

    玄世璟在前往东宫的路上想到长孙无忌也不是没有原由,一来是对于太子的态度,二来就是方才在宣政殿说起来,台州的官员是长孙无忌挑选出来派遣过去的,这让玄世璟心里一激灵,起了防备。

    玄世璟没有忘记,历史上李承乾要被废除太子的位子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没有为自己的这位外甥说话,甚至连场面上的求情话都没有,后来李二陛下要重新掂量太子的人选的时候,给出了三个人选,一是李恪,二是李泰,李二陛下就在这两人之间摇摆不定,而李治,是长孙无忌硬生生的给捧到太子的位子上去的。

    或许这当中有诸多的理由,比如说李恪身上带有前隋杨家的血脉,又或者是李泰为人狡诈阴险。

    但是自己的儿子李二陛下自己清楚,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这个当爹的都清楚,李恪虽然是杨妃生的,但是李恪姓李,是他李世民的儿子,杨广对于李恪来说,也不过是个外公而已,谁家的孩子承接了自己父亲的基业会跑去为外公复辟?

    至于李泰,他的确说过杀子传弟的话,但是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李泰也不是个傻子,对于这一点,玄世璟心中始终是存了疑惑的。

    即便是他坐上了皇位,将来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也很正常,没有别的说法吧?

    反而这当中在李二陛下面前说话最多的,就是长孙无忌,说李泰不好的是长孙无忌,说李治好的,也是长孙无忌。

    说李恪不合适的是长孙无忌,说李泰阴险狡诈不足为信的,诋毁李泰说李泰上位陛下诸子不存的,还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么了解李泰?

    先前李泰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争夺着皇位,居住在宫中,设立文学馆,安安稳稳的修书,长孙无忌是从哪儿看出来,李泰上位之后会杀光他的兄弟的?

    在玄世璟的猜测之下,玄世璟自己的看法就是,当时的李恪和李泰都已经成了气候,与长孙无忌不是很亲近,李恪就不用说了,与长孙无忌没什么关系,李泰虽然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是李泰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不是个可以控制的人。

第六百五十四章:尴尬的气氛() 
    这还要从玄世璟的长女玄悦说起,现如今玄家的大小姐已经一岁半了,玄世璟对于自己的女儿喜爱的程度,李承乾多多少少是有耳闻的,而且如今玄家就这么一个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