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称。

    “你不是应该自称‘男女’吗?”

    康采恩有些好笑的问道。

    然而李宪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的陷入了震惊之中。

    “他们说,小郎君是来自海外的人,说话的口音和习惯都与我们不同,有时候甚至有点儿有点像契丹那边的人,因为你的入声字,老是念不准。”

    康采恩听完这番话之后,再一次自私的笑了起来,入声字念不准,其实是绝大部分穿越者都会有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了使用普通话的人,他们甚至无法分辨哪些是入声字,更无法完美的理解唐诗宋词当中的平仄和押韵。

    而康采恩这种状况,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发音比较准的了。入声字差不多也就是在唐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一带,开始逐渐的被兼并省去。这是契丹等游牧部落学习汉语的必由之路,他们觉得原来的汉语太难学了,所以进行了一部分调整,其实这也是语言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现象。你们语言如果太过难学,势必会影响他的传播速度,继而会导致文化传承上的障碍和麻烦,所以即便是汉语的拥有者,也会在民国之后选择简化汉语的学习过程,这才有了注音字母和现代拼音的出现,而在这两者问世之前,由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加速文化的传播,更是曾经推出过类似传音快字之类的玩意儿。

    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之下,民国之后的官方普通话,更是已经直接将入声字踹出了法定规范之中。于是乎现在的普通话,便已经没有了类似英语单词最后一个辅音的入声字。

    这也就是康采恩这个穿越者,在口音上有些接近契丹人的原因。

    不过他也只是读不准而已,并非彻底的像其他人那样采取普遍的简并省略措施。毕竟他常年生活在香港地区,而南方一带的各种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字之类的古汉语特色。

    而对于这些特色的保留,部分周边国家做的要比内陆地区好些,比如说越南,他们蚊子的念法就大部分的保留了入声字。而日语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只不过他们在引进汉字的时候,对入声字采取了普遍的开音节化处理。朝鲜和韩国也有类似的迹象。

    不过,古汉语的特色得以保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完美的复原古汉语的读法。

    刚才你在穿越之前,就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不少所谓专家复活古汉语的报道和视频。

    对此,他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他只会相信古代流传给后世的音频资料,然而,不知道数码时代为何物的古人,是决计不会有这类东西流传给后世的。

    这也就意味着,那些专家只能通过南方地区的方言,来推测古代汉语的读法。

    这集中趋势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南方地区大部分都不开化,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其实与后世发达社会一样都是方言,既然是方言,也就意味着他们说能流传的根本就不是正宗的古汉语读法。再加上时过境迁,导致他们在在近现代我使用的方言,连古汉语的方言都已经不是了,更不要说标准的古汉语了。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会说,他们会使用广韵这样的运输来推测古汉语的读法,然而这类运输记录文字读音的方式是通过反切法,这和后世使用拼音一样都需要我们首先学会注音文字怎么读。然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用来反切的古汉字怎么读,那又怎么能够切出其他字的正确读法呢?

    用普通话去切,切出来的也只能是普通话,用方言去切,切出来的也只能是方言。区别只在于普通话的平仄大体上都能切对,而男方亲戚摆怪的方言,则注定他们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错误,甚至是谬误。

    倘若古汉语真的在南方地区保留了下来,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如此种类繁多的方言。而如今的现实是,他们的方言种类已经多的不好统计,尤其是福建地区那种十里不同音的地方,要说他们其中哪一种是古代的汉语,那谁都不会相信的,就连他们的邻居也会跳墙过来喊上一嗓子:“我们家的那才是古汉语。”

    总之一句话,古汉语已经彻底消失了,根本无法复原。

    而康采恩在11世纪的大宋王朝,之所以没有遇到太多的交流障碍,是因为他祖籍山东,使用的是豫鲁官话,有着一定的北方方言基础,即便如此,他的口音还是带上了浓厚的契丹特色。

    像他这样的,如果将来能够有幸代表大宋出使契丹的话,赵六员外是不需要再给他额外搭配翻译的,当然这说的是负责方言翻译的人员,而如果要想听懂契丹语的话,那还是只能带上三五个才靠谱一些,毕竟这个时候的大宋王朝太过讲究华夷之防,对于番外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心理。

    这也是康采恩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当他被问及类似问题的时候,总是会率先叹息一声,然后才给人缓缓解释,比如说这一次,他给出的解释就是:“既然人笨呐,而且还懒,入声字学起来麻烦,所以他们才想偷个懒,而我们在海外条件艰苦,要时常与各种人打交道,经常要拼个你死我活,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我们是不得不简化,和他们虽说不是一个初衷,但不幸的是有了同样的结果。不过简化之后的汉字,尤其是在有了拼音方案之后,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学习了,我在这里所推出的这套拼音方案,其实是已经本地化的复杂版本,真正的标准版本,还要再容易不少。像你这样的孩子,半年的功夫就能轻松掌握读音和数学当中的加法计算了。顺便还能再学点别的,比如音乐和美术。当然,如果你想学契丹语的话,那最好也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练习,过了这个黄金时期,以后恐怕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前提条件是,我们得有这样的老师才行。”

    赵六员外可不准备在自己的大学里推广学习契丹语,所以他在康采恩的身后重重地咳嗽了两声。

    康采恩当然知道他的意思,可是他的表态却仍然非常强硬:“契丹和西夏文字者中基于汉语的东西,也确实没有学习的必要,不过泰西诸国和大食的一些文化,倒是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是大食文字和西方诸国通用的拉丁文字,都不是特别好学。”

    阿拉伯文明在经过八世纪到九世纪的一百多年兴盛之后,至此时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不过21世纪的阿拉伯地区还是有很多牛人的,比如说,刚刚去世没几年的一代医学巨匠阿维森纳,就留给了后人不少有用的东西。

    不过远赴中东取经,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一些,而且即便是年幼如同李宪,恐怕也已经有了华夷之防的意识。所以李宪对康采恩的这个建议,所能做出的回答也是特色鲜明的一句软钉子:“郎君认为学什么对大宋有用,李宪就学什么。”

    康采恩呵呵的笑了笑:“西夏边患难除,不如你就跟我研修武学吧。”

    李宪赶紧躬身下拜,收下了康采恩这个老师。

    而站在他们身后的赵六员外,则默默的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终于有机会看到那些自己迫切需要的学问了。

第150章 不属于以正合,才方便以奇胜() 
“年轻人谈论战争,总喜欢用一些所谓的妙计,以彰显自己的智慧高绝。”新郑门外的学校课堂里,康采恩正笑眯眯的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字,冲着坐在下面的学生们灌输着自己的观点,“可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错误。首先你得知道这仗是怎么打的,自家惯用的手法有哪些?而在敌人的眼里,这些惯用手法当中,又有哪些是他们说了然于心的。弄清了这些东西,才方便你们出其不意,所以说,所谓的以正合以奇胜,其实最为关键的一点,不事想出什么奇计妙策来,而是利用对方,甚至是自己的习惯,猛然间反其道而行之。”

    有十个孩子一起看着他们的老师在黑板旁边挥斥方遒,也没有人在乎这块黑板,究竟是通过放什么方式运送到大宋王朝来的,反正老师这位来自海外的奇人异事,总是能够拿出一些奇怪的东西来。对此,孩子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

    倒是坐在他们身边的赵刘员外,对刚才康采恩的那番话非常赞同。至少在他现在的感觉里,那句话所流露出来的沉稳,已经不是一个十岁孩子所能拥有的品质了。

    只可惜在如今的宋夏边境上,偏偏有那么一个喜欢出奇招的家伙。那个人的名字叫做韩琦。

    他与范仲淹之间的笔墨官司,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两个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出兵的时机问题,韩琦认为,度过春节之后,就是最好的出兵机会,而范仲淹则坚持认为不可。

    赵祯也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建议,究竟哪个更好一些,但是如今听了康采恩的说法,似乎更加稳健的范仲淹才应该成为他认可的对象,而那个冒冒失失的韩琦,实在是太喜欢出风头了。而之前和他一样喜欢出风头的大臣当中,无论是丁谓还是夏竦,都没有什么好名声。倒是那个三起三落的寇准,还能算得上是个忠臣。

    若是以眼前的这个孩子如今已有30岁,说不定他也能在西夏战场上独当一面。

    可惜呀,有的人天不假年,有的人生不逢时,有的人错投女胎,而又有的人实在是太小了。

    不过赵真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症结所在,如果自己有足够的魄力的话,甘罗12岁便出任丞相的佳话似乎也可以在大宋王朝上演,可惜的是,他没有这个魄力。

    换而言之,不是他慷慨,你出生的太晚了,实在是他赵祯没有那个魄力。

    他没有这个魄力,但站在他对面的康采恩却有这个魄力,就在刚才他冲着自己的学生们挥斥方遒的时候,身后的桌子上,一份笔记,被请来的抄书先生挥笔写就这份讲义,会被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送到公元前505年的时空去,那里的学生也会将这些东西奉为自己的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