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疲的争相讨论着。

    后来康采恩干脆放出话去,说每一个为了玉津园大学和大宋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他们都会把他相关事迹画成画作张贴在墙上,在供世人瞻仰的同时,也会铭记他们对时代的贡献。

    孩子们还不懂得给时代贡献这样沉重的奖励究竟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总算能够意识到,这是康采恩在表扬他们,于是一个个便做得更加卖力起来,以至于康定国有时候不得不亲自前往工地,将这一个个粽子抱回家里去。

    玉津园大学的家属区并没有什么深宅大院,但却有一群喜欢逗孩子的小老头。

    前些天因为病情极度恶化而险些挂掉的石延年,如今也居住在这里负责学校的管理事务,当然,琐碎杂事都是底下人去做的,他只负责出谋划策而已。

    不过哄孩子这种事情,是不需要有任何精神负担的。更何况他原本就豪放不羁,便更容易和这群孩子们玩到一起,再加上有个素来幽默诙谐的石中立,以至于让家属区很快就成为了孩子们所欣然向往的地方。

    不过这里终究是大学,与他们那小小的院落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他们平时也只有上农业基础课的时候,才会被拉到这里来嬉戏玩耍。

    但每一次,他们都会得到盛情的欢迎。石延年还经常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来与这群孩子们分享,当然那些酒后来都被石中立喝掉了,没有一滴落到孩子们的口中,不过他对孩子们的疼爱也从此可见一斑。

    只是这次孩子们的来访与以往有所不同,而今他们可是作为建设者的工程深受表彰的。所以就连石中立这个家伙的脸上,也难免增添了几分肃穆。就连康定国见到之后,您多少得有些不太适应。

    好在机筒果汁摆出来之后,那张脸就再也绷不住了,孩子们当然抱起果汁开怀畅饮,就连石延年那个酒徒,也似乎换了口味一般尝起了新鲜事物。

    果汁中已以橙汁最受大家欢迎,酸甜的滋味不仅能让人开胃,还仿佛拥有调动思维的能力,于是石中立便开始有了更多的小段子。

    他说那些没有过滤好的白酒,因为粮食查一查的原因而显得泛黄,所以被称之为马尿,那么这些橙汁,不应该被称之为驴尿了。

    这话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有几个没有喝过橙汁的,还真以为这是驴尿,于是吵着嚷着要给他们弄些个新鲜的橘子来,他们要自己榨果汁。

    这话又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时光也在这笑声当中,慢慢的远去,凝结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可是这幅画卷正在遭受着西夏人的威胁,而远方的那些卫戍者们,此刻也正做着积极的准备。只是不知道对面的人什么时候才会发觉他们的进攻,而来自汴京的援助又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第362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1() 
玉津园大学里的这些画作,倒是很快就流传到了汴京城的市民手中。看着那些憨态可掬的孩子们,市民们聪明惨淡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至于他们的脸上为什么愁云惨淡,主要是和康采恩最近举行的一系列和谈活动有关,他们与汴京城各大行团的斗争,终于画上了大半个句号。

    这让冰城的市民们不再像以前价格战盛行的时候,那样可以轻松的从低价商品当中获益。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朝廷针对西夏的军事准备工作,也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于是物价上涨的速度便超过了他们的预料,以至于他们感觉这几个月多花出去的钱财,要比前一年节约下来的还要多。

    当然,拥有两百万人口的开封城,绝对不可能只出现一种声音,就在普通百姓们嘻嘻哈哈的时候,一群学子们却老不乐意的开始批评起这些画作的作者。

    不过这种批评并不是满含贬义和嫉妒的,而是一种专属于青年人的戏谑。

    “这是哪群熊孩子画的?看得我心里像猫抓一样,总想去那个什么玉津园大学看一看,我听说那个地方已经一年了,可是家里就是不让我去,说那里实务一百工之人学手艺的地方,可不是我们这些人学习大道的地方。哎,真是可惜,我觉得那里挺好玩的。”

    这是一位应考书生在一次文会上发出的声音,也是近些天来广大书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次发言。

    同在文会上的其他士子们,也基本上和他又有着类似的想法,于是大家突然有了个大胆的倡议,那就是组团到玉津园大学里去参观一下。

    自从康定国的教育体系在汴京城里相起之后,组团和参观之类的词语也就跟着流行起来了,这当然不是他这位60年代学者的功劳,而是康采恩这位来自21世纪的金融大鳄的宣传。谁让他在这套教育体系当中也扮演着不可多得的角色呢。

    但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虽然逞口舌之快的功劳是他的,但具体落实的工作却是康定国努力出来的结果。

    因为惧怕他自己的教育体系太过标新立异,而让自己的学生遭遇不可预估的风险,所以康定国公然要求自己的学生,在出行的时候要尽量成群结队,哪怕是在放假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与父母一起行动。而学校组织的保安队在寒假期间也是不会休息的,只要在开封城以内,任何来自于学生的求救信号都会得到紧急响应。

    为此,他还专门为学生们定做了用作紧急信号的烟花,当三朵大红色的花朵在天空中绽放的时候,所有属于琼林苑教育集团的武装力量都会尽可能的出现在附近。

    至于参观这种事情,这群孩子们就更加没有少做了,听说就连开封府的后堂,也被他们多次递去了参观申请,只不过开封知府一直没有同意罢了,至于皇家园林这样的地方,那他们都是随便去的,尤其是玉津园里面的皇帝私田,大多数还都是他们种的——当然气力不济,加上刚刚学习种植技术的他们,不可能为皇帝老儿带来多么高的收成,但皇帝赵祯是个天生仁厚的脾气绝对不可能在这种事上责怪他们。

    后来这件事弄到了康定国那里,惹得这位校长先生颇为尴尬了几天。最后只好把一些罕见的种子种在了皇帝的私田里,弄得皇帝老儿终于高高兴兴地夸赞起了孩子们的种植技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长进,只是种子好而已,不过这样一来,倒也方便皇帝堵住那些宗师们的悠悠众口了,要不然总会有人在背地里说他软弱可欺,就连一群毛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皇帝赵祯终究是个皇帝,做他这个行当的,总归是要在意一下别人是不是惧怕他的。如果连点儿最基本的畏惧都没有,那他这个天子的位置可就有些危险了。

    虽说在一群孩子面前摆弄这些政治潜规则,实在有些比谁更幼稚的味道,但是出生在皇家的宿命,还是让他在内心之中渴望得到尊重。不过在康定国弄来那些良种之后,他也终于可以堂而皇之的大度一回了,左右实际上的好处已经到手,谁要是敢唧唧歪歪,那自然是大巴掌招呼过去。

    就这样,孩子们俨然在开封城里成为了特权阶级,百姓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有这番好意,几个比较有名的私塾,原本也想照方抓药,申请一下参观官府或者皇家园林之类的地方,但都无一例外的遭到了严词拒绝。有几个从中穿多的好事之徒,还被开封府抓进了大牢里,虽然没有派出什么严厉的罪名,但官府和相关部门却也是旗帜鲜明地摆出了态度。

    后来人们才慢慢的会一起,在琼林苑教育集团成立的时候,皇帝老儿好像也在其中添了几十万贯的份子钱。在这个西北边境战乱不断的时候,皇帝的内藏库恐怕早就被朝廷的官员们给借光了——宋朝的文官们有这个传统,他们认为天子既然是天下的主人,就应该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为天下人做点事,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每年借上60万贯,后来借了不还,再后来更是演化成了义务赞助外屏左藏库而不需要打欠条——但皇帝当时还是拿出来钱财,而且数目还很是不菲,如今想来,当时的赵官家恐怕也是勒紧了裤腰带,下足了决心才做出这些事来的。

    而汴京城里的其他私塾呢,肯定是没有这样的缘分的,谁能把关系伸到宣德门里面呢。

    就算有那份关系的,也不见得有那个本事,看看这群纨绔子弟们就知道了,他们哪里有康家两位夫子的本事?

    这也就难怪那些有名的私塾也无法顺利通过申请了。即便是后台再硬,也招不来官家的关注。那么那些底下的官府衙门,谁还在乎你的申请啊。想透了这一点的老百姓们,便纷纷吵着嚷着要把自家的孩子们送到郁金园大学或者附属的学校里去就读。

    开封城终究是天下之都,首善所在。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多少承受着巨大不易的经济负担,但总是缺不了挣钱的门路,但凡有那个决心,把孩子送进好学校里的,总会找到一份挣钱的活计达成这一经济目标,尤其是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价格战打得激烈,老百姓几乎并不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付出太高的成本,于是让孩子到学校里求学,便也成为了他们一种能够接受的负担。

    于是在过去的一年中,琼林苑集团发展的非常之快,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

    康定国也只好采取快速培养的办法,弄出了一大批速成版本的老师,虽然其中有许多不合格的,但好在大多数还是能用的。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课本编写的好,让那些老师们就算是照本宣科自学成才,也可以做到王婆卖瓜现学现卖。尤其是那些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大部分老师其实都是先把自己弄明白,然后转过身去教给孩子们的。甚至还有像工地上的工人们不耻下问的,只可惜那些工人也是刚刚接触这些新的建筑方法,有的甚至还要反过来请教他们小册子上记载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一来二去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