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幸的是,他早有谋划,他已经秘密新建了一支新军,名字似乎起的不错,‘狼牙’,够霸气,也够威风。不仅如此,自己的那把上可斩王侯将相、下可斩黎民百姓的‘天子剑’已经交给了自己的老师――孙承宗。如果自己西去之后,谁胆敢有异心,必然杀无赦!

    想到此处,他心中略安,再一次看了看两位亲近的内侍,疲倦地说道:“拟旨吧。”

    一直站在紫檀长桌后的王承恩小公公慌忙应了一声,立刻铺开一卷黄绫,提起一只狼毫,准备听写。

    只听熹宗深吸了一口气,才细声说道:“第一道旨意,东厂提督魏忠贤执掌东厂二十余载,对朕忠心耿耿,对江山社稷劳苦功高,此乃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为作褒奖,特封魏忠贤之侄魏良栋为东安侯,子孙可承袭其官爵。”

    他静了片刻,又道:“第二道旨意,御马监武骧﹑腾骧﹑左卫、右卫四营皆调出皇宫,驻守九城。三千营巡哨京师。五军营分屯京师左右。神机营调入皇宫驻防。”

    魏忠贤和王体乾两人听到这道圣旨后心中大骇,在这紧要关头,皇上突然换防,显然是因为御马监四营久驻皇宫,皇上已经不信任他们了。

    刚下了两道圣旨,熹宗感到头脑一阵晕眩,想要呕吐,却吐不出来,他硬撑着继续说道:“第三道旨意,通晓各地卫所驻军,严守关隘,全军戒备,所有藩王贵胄不得擅离封地,也不得无旨进京,否则以谋逆论处!”

    他每说一道旨意,王承恩就提起笔来勿勿写就一道。待写完三道圣旨,熹宗听王承恩念了一遍,准确无误之后,嗯了一声,说道:“就这样吧,体乾你下去宣诏吧。”

    紧接着,熹宗又对魏忠贤说道:“魏爱卿你也下去吧,明天儿派人去把吾弟信王接来,朕要见他最后一面,和他好好说说话儿。”

    “是。”魏忠贤和王体乾一起磕了个头,弓着腰退了出去。

    此时,夜已深,雨已停。

    魏忠贤出了皇宫,并没有直接去信王府,而是匆匆赶回了东厂。此时田尔耕早已经在府衙后堂等他了。

    “干爹,您回来了。皇上的病情怎样了?”田尔耕迅速把魏忠贤让到座位上去,然后泡茶倒水,小心地伺候着。

    “皇上身上已经浮肿,恐怕没几天了。时间不等人呐,我让你安排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魏忠贤叹了口气询问道。

    “孕妇已经送到宫里去了,只是生出来的是个女孩。”

    “什么?女孩?”魏忠贤暗暗叹息,难道真的是天意难违?他心里很失望,这是他谋划的‘假太子’,没想到这么快就破灭了。看来只有按照皇上的意思,推举信王登基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坏事一桩接一桩啊。皇上把京城的布防给调换了。”

    “现在突然换防,皇上难道对我们有了防备?”田尔耕马上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嗯,我们决不能让神机营掌握宫禁。尤其是杨乐新建的狼牙营,他以为做得很隐秘,哼,天底下还没有咱家不知道的事儿呢!”魏忠贤眸子里透出一股狠辣,他知道,如果让神机营掌握了皇宫,那么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

    “干爹说的对,区区五百人,能顶什么用?”田尔耕排着马屁说道。

    “万万不可大意,杨乐这个人不能小瞧,十三太保那边有消息了吗?”

    “干爹不问我还忘了呢,好消息啊,干爹!”

    “杨乐的生辰你查到了?”

    “嗯,干爹猜对了!他的接生婆已经找到,根据她所提供的生辰八字,杨乐的真实年龄应该是十二岁。”

    “确定吗?”魏忠贤双眼一眯。

    “确定。接生婆每接生一个孩子都做出记录,以便将来核对和查证。”田尔耕说着把一本皱巴巴的发黄的线装本呈了上去。

    只见线装本上详细记录了杨乐出生时的一切信息:杨乐,男娃,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卯时三刻出生,父母是辽东省丹阳县杨家堡人。

    “既然两人的年龄对不上,也就是说,原来那个杨乐已经死了,而现在这个杨乐是冒名顶替的?”魏忠贤推断着说道。

    田尔耕呵呵一笑道:“干爹,您太聪明啦,正是这个道理!他们以为一场大火就可以毁尸灭迹,不曾想到我们靠着年龄这一项就寻找出了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让我们抓住他的把柄!”

    “是啊,真没想到,这个杨乐居然是冒名顶替的。十三太保那边有没有查到此人是否与清廷有来往?”

    “没有,安插在清廷那边的密探回报,未查到与此人有关的任何消息。据此推断,此人不是清廷派来的。”

    “这就奇怪了?既然不是密探,他又为何要冒名顶替呢?难道是反贼那边派过来的?不可能啊,他在入京之前在榆林镇可是剿匪有功的,听说差点儿把高迎祥等一伙人全抓了。”魏忠贤坐在太师椅上,百思不得其解。

    “干爹,不管他的身份如何,只要他不上咱们的船,就必须要铲除!”田尔耕认为,排除异己,不需要理由。

    “他的身份务必要弄清楚,咱家眼睛里可揉不得沙子,一切都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况且,他现在可是神机营的营长,四品大员呢,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如何敢轻易动他?”

    “干爹,您错啦,我恰恰觉得现在正是铲除他的最好时机呀,现在皇上病重,京城需要换防,如果把这些证据一交,咱们就说他是后金(清朝)派来的奸细,皇上可不得斩了他吗?到时候,那京城驻防的任务不还是捞到咱们手里了吗?不论谁登基,一切还是咱们说了算!”田尔耕双手轻轻捏着魏忠贤的肩膀,在他耳边说着恶毒的计谋。

    “嗯,是这个理儿。明儿皇上就要召见信王了,他这是在最后托孤啊,正好让咱们未来的皇上看一看杨乐的真正面目,就算皇上赦免了他,他这欺君之罪的名声也坐实了,日后信王也不会再重用他了。”

    “干爹的计策真是高啊,此为一石二鸟之计。”田尔耕没事就拍魏忠贤的马屁,而且拍的十分到位。

    魏忠贤似乎很享受,坐在椅子上竟然慢慢睡着了。

    

第20章 洪涝蝗灾饿民死,忧国忧民天下事() 
杨乐已经领了皇上的口谕,让他在朝房里等着,可是等到了半夜也不见传旨太监召他进见,杨乐想起如今皇上的严重病情,看样子说不准儿什么时候才能见他,索性搬了一把椅子,想着先眯上一会儿。

    他肩膀靠在椅子背上,身子缩在墙角,合上眼迷迷糊糊地歇息起来。

    大约到了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只听到朝房外响起一阵脚步声,半睡半醒的他睁眼一看,只见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推门走了进来,一共有四五个人,都是三四品的文官,杨乐见与他无关,便又合上眼睛继续养神。

    这几日皇上病危,施凤来、冯铨、张瑞图三位内阁大学士已搬到了宫中协助办公,各司如果有需要决断的事情便逞进宫来。这几个文官刚刚向三位大学士呈交了公文,因为其中有几件是需要皇上亲自批复的,便暂时来朝房里等候。

    这几位大人只注意到了趴在桌上轮值的官员,却没注意到在昏暗的角落里还猫着一个人,他们在长凳上坐下,小声唠起了公事。

    礼部右侍郎成基命忧心忡忡地道:“皇上龙体欠安,朝野为之震撼,许多事情三位大学士又不能决断,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啊?”

    吏部右侍郎钱龙锡安慰道:“成大人勿需担忧,听说皇上已下旨着信王与三位大学士共同议政,信王是储君,此时此刻,有些事是可以替皇上做主的。”

    户部给事中薛国观叹道:“如今山东闹了蝗灾,急需调拨赈灾款项。信王住在城东,遇事多有不便,若是迟些时候才予以批示,不知又有多少灾民饿死啊。”他有句话没有明说,信王一直被东厂严密地监视着,恐怕这些奏折根本到不了信王手里。

    那趴着的轮值官听见几人的声音后醒了过来,扭身瞧见是薛国观,不由笑道:“原来是薛大人,我说听着声音怎么那么耳熟呢。”

    薛国观这才看清那趴在桌上睡觉的轮值官是翰林院士温体仁,忙拱手道:“原来是温大人轮值,皇上龙体如何了?”

    温体仁摇头一叹,张了张嘴正要说话,一个大太监捧着一扎奏折走了进来。

    这位大太监是曹化淳,原来深受司礼监太监王安的赏识,后来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了王安,他受到牵连,被发配到了信王府,成了伺候信王的仆人。

    如今皇上病危,信王登基已是转眼儿的事,做为信王亲近的人,他的将来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一想到这些,他的工作热情高涨数倍,在信王府与三位大学士的办公场所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以及朝房间来回奔跑,虽然已经到了四十多岁的年纪,但也不觉得辛苦。

    此时他捧来的正是礼部成基命的折子,成基命收下了,向他道了声谢,曹化淳笑嘻嘻地受了,好像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神情间颇觉自豪。

    薛国观见没有自己的折子,于是便问道:“曹公公,我那山东蝗灾、报荒求赈的折子还没批下来吗?”

    曹化淳瞄了一眼薛国观,回道:“咱家收到的只是礼部的折子,你那折子想是信王还不曾阅过。”

    薛国观顿足道:“我加了急字的,怎么还不批复?山东蝗虫成灾,百姓缺衣少食,朝廷应及时拨款赈粮,迟了恐怕要激起民变呀!”

    钱龙锡在一旁也忍不住插嘴说道:“山东闹了蝗灾,拨款赈粮可是大事,曹公公要上心一些才是啊!当然啦,还有我那浙江洪涝灾害的折子,都需要尽快批复啊!”

    曹化淳听后心里有些不乐意,自己辛辛苦苦给你们送折子,传递消息,到现在连个谢字都没有,折子没批复,倒还埋怨起他来了。于是不悦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