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遵化被攻破、赵率教阵亡的消息传回京城,一时间,人心又惶惶起来。京城弥漫着一股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这也让杨乐的心重新揪了起来。

    他记得历史上皇太极是在崇祯二年(1629年)的十月份进攻的北京,想不到因为自己拯救了毛文龙,导致整个历史时间的错乱,皇太极在二月份亲率精骑在敖木伦(今辽宁大凌河上游)闪击其所属的多罗特部落,之后又率满、蒙两军征服了察哈尔,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未做任何修整,就跨过了长城进攻遵化,比原来进攻北京的时间提前了半年之多。

    历史真的改变了。

    但这是一个不好的改变。因为大战的时间提前了。

    杨乐心中着急,匆匆离开四合院,来到了工部衙门。

    因为杨乐的关系,宋应星如今被皇上看重,赐得了工部侍郎一职。

    得知杨乐到来,宋应星匆匆忙忙从工坊里面奔出,接着就是躬身行礼。

    杨乐立刻扶住了他,笑道:“老大人不必多礼,晚辈可承受不起。”

    “国公身份尊贵,能来看我,便是对老夫极大的肯定了。”宋应星心里佩服的人不多,杨乐便是其中一个。

    “老大人,火铳研究的怎么样了?”杨乐询问道。

    宋应星摇摇头,叹息着说道:“装填弹药的速度还是太慢,而且射程也不远,最多五百码的距离,不能再远了。”

    杨乐知道现在的火铳装填弹药还是有些困难,而且他记得现代枪管内有膛线,子弹出膛时会产生旋转,离心力会使子弹打出更远距离。

    “宋大人,枪管里面要加上膛线,这样子弹就打得远了。”

    “膛线?”宋应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对,膛线,又名来复线。由于其截面形状类似于风车,又称风车线。膛线可以说是枪管的灵魂,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杨乐试着把这些原理对宋应星和工匠们都讲了一遍,又画出现代枪管内膛线的基本结构,这些刚刚得了图纸的工匠立即忘我地投入了新的研究当中。

    “宋大人,不仅是枪管,炮管一样也可以加上膛线,你不妨试一试。皇太极的十万铁骑已经攻下了遵化,我希望你能给皇上一个惊喜,给皇太极一个痛苦的记忆,别的话我不多说,这里有一千两银子,分给工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证明你们存在的价值!”

    杨乐知道那时的工匠,工资一个月不足一两银子,对日夜加班的工匠们来说,待遇简直低的可怜。所以为了鼓舞干劲,杨乐给予工匠师傅们丰厚的赏赐,因此,工匠们对于研究枪炮十分卖力气。

    

第90章 今非昔比袁督师,背水一战皇太极() 
兵器工坊内正在加紧造枪造炮,北京城内笼罩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而在宁远的蓟辽督师府内,没人开口说话,气氛也是异常的沉闷。

    议事大厅中,袁崇焕坐在中央督师椅上,下首是前锋总兵祖大寿和宁远总兵何可纲。

    袁崇焕手里拿着加急密报,眉头渐渐皱起。赵率教阵亡的消息,让他心痛不已,更让他十分担忧。他终于明白过来,杨乐的话是对的,皇太极的十万铁骑一旦越过长城,便会势不可挡,就算是他的关宁铁骑也只能暂避锋芒,阻挡不了他南下的步伐。

    何可纲见袁崇焕沉默不语,问道:“督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祖大寿插口说道:“京城势危,皇上已经下旨勤王。我们是不是要立刻赶往京城?”

    袁崇焕思索良久,站起身来,走到大厅左侧的墙壁下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大明军事重镇的防御地图,他的眼睛盯着距离遵化最近的蓟州城,指着它说道:“根据后金军之前的动向来看,这里将是他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我们不去京师,先去这里。”

    祖大寿犹豫半天,最终忍不住将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督师,不去京城,皇上那里如何交代?孙老大人那里又如何回复呢?他可是让我们在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阻击皇太极,延缓南下的速度,如今我们去了蓟州,这”祖大寿已经说不下去了,如果不按照命令行军,必然被人扣上抗旨不遵的帽子。

    袁崇焕冷哼一声,说道:“别以为我猜不到,这全都是杨大人的主意,他明明知道皇太极势如破竹,却让我去昌平、三河拦截,他意欲何为?我是和他有过节,用不着借敌人的手来消灭我吧?真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袁崇焕不知道的是,他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这一个错误的决定将直接导致他的“叛国”罪名。杨乐就算想要救他,也回天无术。

    何可纲说道:“督师说得对,杨大人绝对是居心叵测,我们可不能上了他的当。赵总兵的死,已经说明敌人很强大,我们决不能硬碰硬地去和他们打野战,必须依靠坚城,依靠大炮,和敌人战斗!”

    袁崇焕赞许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没错,还是何总兵懂我,这正是我的用兵之道,扬长避短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于是,袁崇焕率领两万关宁铁骑从宁远出发,越过山海关,经过永平,最后到达蓟州。

    皇太极率领大部队到达蓟州之后,听闻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驻扎在城内,立刻绕开,继续朝京城挺进。

    情况万分紧急,因为种种迹象表明,皇太极的最终目标就是京城!

    京城里的大小官员、黎民百姓都是这么认为,而袁崇焕却不这么看,他始终认为,皇太极跟原来一样,就是个抢劫的,就是来打秋风的,兜圈子也好,绕路也罢,抢一把就走,京城并无危险。

    其实孙承宗刚开始也这样认为,但杨乐的计策让他有了顾虑,因为空城计划,皇太极已经没有东西可抢,沿途的小县城已经空空荡荡,能搬走的全部搬走,搬不走的就地焚毁,能留下的只是一座座空房子。因此,皇太极没有了后续补充,要么撤退,要么会全力以赴地进攻。

    皇太极自然不甘心空手而归,率领十万铁骑绕过蓟州,兵分两路,一路往西去通州,一路往西南去顺义,开始往北京的北门进发,所到之处都寸草不留,只可惜,由于杨乐的空城计划,他没有抢到任何粮草。

    袁崇焕知道了孙承宗和杨乐的五计退兵之策,却并未执行,当年的听话的乖学生,今天的孤傲的大督师,已无需服从老师的安排。见到皇太极绕过蓟州,他立刻召集军队,开始了一种极其诡异的行动路线。

    他跟皇太极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从蓟州出发,他没有去通州,也没有去顺义,而是直接往南走,越过香河,到达了河西务,之后几乎是绕了大半个圆圈抵达北京城的南门。

    就这样,袁崇焕的两万关宁铁骑和皇太极的十万铁骑,敌对双方形成了三条根本不可能相交的路线,五天的时间愣是没有碰面,因此,一场战斗都没有打响。

    袁崇焕在这五天里的表现,以及他的行军路线,是颇有争议的,争议了几百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消停过。

    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袁崇焕到底想干什么?大敌当前,既不全力进攻,也不部署防守,他这是要闹那样啊?!

    当时人民群众的看法比较一致:袁崇焕已经叛变了,他通敌,他是卖国贼!因此,后来才有了他被凌迟处死,京城老百姓争抢食其肉的疯狂举动。

    其实,这种诡异的行动与袁承焕的想法是一致的,他没有勇气和赵率教一样战死沙场,他的想法很简单,要么皇太极溜达够了就回辽东去了,要么皇太极被逼无奈进攻北京城,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依靠北京城的坚固防御,像宁远、宁锦大捷一样,用大炮把皇太极击退。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他一次又一次的避让,只会惹来猜忌,惹来杀身之祸。而不是他脑海里幻想出来的“北京大捷”。

    很快,消息传回京城,遵化失守了,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亡!赶去救援的赵率教也中了敌人的埋伏,壮烈殉国!

    一时间,京城轰动,人心惶惶。人们纷纷议论,他们的袁督师干什么去了,为何不立刻派兵阻挡?

    遵化被攻克之后,被皇太极改造一番,如今已经成了后金的大本营。

    府衙大厅之内,皇太极坐于首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坐在次首,下方是多铎、多尔衮、豪格等年轻将领。

    皇太极半眯着眼睛,巡视一圈下方的众人,开口说道:“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是撤还是攻,你们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代善略微思索,说道:“我们这次主要的目的是平定鞑靼,在外苦战了近六十天,已经征服了察哈尔,为什么不回到我们的草原上去修整,反而要继续进攻大明京城呢?”

    阿敏担忧地看着皇太极说道:“大汗,因为杨乐的空城计划,没有获得粮草补充,你你的心动摇了么?”

    他粗重的呼吸平稳了一下,眼神恢复了往昔的镇静和精明,昂然说道:“大汗,若是我们空手而归,家里的妻儿吃什么?今年草原上发生严重的鼠灾,牧草破坏严重,我们这次要是撤退了,就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修复期。因此,我建议攻城!”

    莽古尔泰点头说道:“大汗,我们还有半个月的粮草,背水一战又有何不可?只要攻下了北京城,整个天下都将是我们的,那样以后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皇太极没有说话,眼光看向多铎和多尔衮。这两位是后金的前锋小将,代表着多数将士的意思。

    多铎会意,说道:“机会稍纵即逝,如今机会来了,我们岂能放过它?趁着大明勤王的军队尚未到来,一举攻下北京城,半壁江山便唾手可得,汉族美人儿将投入我们的怀抱,青壮男子将变成我们的奴隶,中原大地将变成我们的牧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