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禀大人,似是西面码头上!”
“还不快快上船追赶!敢阻拦者,杀无赦!!”
第47章 灭国的征兆()
很快这南阳镇多处火起,喊杀声震天,那火光,在望湖村也清晰可见。
一里多外的千户营传来的呼喝声惊醒了夏仲勇,慌忙穿衣起来,也不敢点灯,悄然爬上屋顶观看,下来后敲响房门小声说道:“主公,南阳方向起火了,西北面的千户营也乱起来了,怕是有大事发生了。”
张震也有些顾忌官府突击盘查,到时自己这主人莫名其妙不在,手下人解释不清楚,是以他撇下初为人妇的夏莹莹在工业园独守空房,就在大院里睡的。
被敲门声惊醒,张震答应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很快穿衣起身。
等到张震出来,张黄河和刘氏也都在院外候着了,张震爬上房顶看过,很快下来了。
夏仲勇纳闷的说道:“主公,好好的祭湖呢,怎么打起来了?除了咱们,这南阳镇上还有别的势力?”
张震笑道:“就不能是他们自家人打自家人啊!”
“这不能吧?”张黄河惊讶道。
“怎么不能?”张震苦笑道:“崇祯这皇帝可不好当,北地连年灾荒,李闯也进了河南,还有后金的八旗兵在关外虎视眈眈,如此内忧外患,崇祯肯定有迁都的打算。”
夏仲勇也觉奇怪,接口道:“皇帝都想迁都了,那就迁都呗!怎么在咱们南阳打起来?”
“迁都岂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张震无奈道:“要是阉党强些,如魏忠贤那般,崇祯迁都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坏就坏在如今东林党势大,你想啊,这京师有多少官员的亲友在官府谋职?”
“金陵是陪都,内阁六部可是都齐全的,一旦迁都会有多少官员丢官去职?为了安抚收买南方的官员稳定局势,金陵一方的官员肯定要重用,两个朝廷合二为一,此消彼长,又兼强龙不压地头蛇,京师跟去的官员因此丢官的数量一定相当惊人。”
“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京师的官员一定会阻止迁都的!”
夏仲勇恍然道:“即是如此,那也不用在这打起来吧?”
“这是崇祯的权宜之计!”张震冷笑道:“崇祯定是有了京师不保的觉悟,想要借龙神这祭湖的机会,趁机把太子送到金陵,一旦京师失陷,太子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让大明延续下去,如南宋一般,再苟延残喘百十年!”
“可惜!不能悄然走了,在这闸漕一带,就是太子也不过笼中之鸟,定是插翅难逃!大明朝。。。哼,完了!”
说着张震冷笑道:“但愿他不会声东击西就此逃遁吧,到时我们也麻烦!”
夏仲勇发狠道:“主公,既然太子逃遁了麻烦,我们去截杀了太子?”
张震苦道:“这周围最少几万兵将,就咱们这几个人,大海捞针一般的寻人,找到的希望太过渺茫,风险也太大了些,不值得!等咱们有了根基,皇帝也能弄死几个的!今个还是看人家首辅大人的表现,咱们作壁上观就好。”
夏仲勇闻言点头,收了冒险的心思。
正在这时,轻轻的叩门声响起,夏张两人相视一眼,慢慢抽出快刀轻步过去,夏仲勇问道:“谁?”
门外传来小声的应答:“是我,老杨,杨翰林。”
夏仲勇给张黄河使个眼色,自己伸手把门打开。
门外就杨翰林一个,闪身进来之后,向张震行了礼,被招呼坐下了。
张震笑道:“老杨倒是警觉。”
杨翰林苦笑道:“主公见笑了,翰林被惊醒,不知这莫名其妙的是怎一回事,特来向主公求教的。”
张震点点头,把自己的推测说了,这下直把杨翰林惊了个目瞪口呆。
‘大明要完了?’杨翰林心中震撼,同时也有些庆幸,幸好自己早投明主,不然那后果,想想就可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更何况自己一寻常小吏,如果还是效力大明,到时兵荒马乱四起,自己有官府身份招祸,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主公,那依你看,俺老杨今晚该不该到衙门去报道?”这是杨翰林很纠结的问题。
张震笑道:“被太子占了老窝,能因此回家睡,这可是你的幸运,要知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你要是去了那就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就算出手帮忙立了功,也定会被灭口!知足吧你,安心睡一觉,明日装傻充愣,事儿就过去了。”
杨翰林听后惊出一身的冷汗,恭敬道:“主公说的是!俺老杨这就回去睡觉!”
“嗯,去吧!”张震含笑说完,夏仲勇突然警觉,侧耳倾听一下,又爬上屋顶看过,小声说道:“主公,有几骑过来了,已经快要入庄了。”
这下杨翰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生怕这几骑是来传自己,要自己去衙门做替死鬼的,那就要命了。
杨翰林正惊惶间,就听马蹄声踏上村里大街,火光已经映照在远处的屋顶上,有人大声喊道:“今夜有反贼李自成之叛军作乱,已被朝廷大军击败,有余孽四方流窜,各家各户紧守门户不得外出!窝藏余孽者,死!”
连喊两遍,马蹄声远去,听那方向,应该是去往下一个村子了。
上了屋顶看过,确定那几骑已然出庄,张黄河下来后纳闷道:“主公,那几骑已经走了,李闯王不是在河南道?怎会来此?”
“不过一借口罢了!”张震冷笑道:“有了闯王义军作乱这个借口,这大明太子如果不乖乖回来,八成是要死了,今晚,可能会死很多人!”
张震感叹过,向杨翰林说道:“有这个当幌子,今晚肯定不会搜查,没咱们的事了,都回去睡吧,我也回去睡了。”
目送杨翰林被送出去,张震回了屋内,转眼进了工业园。
与夏莹莹缠绵两回,相拥睡去。
次日一早,等到张震出来,果然是一夜无事,那佃户们听了闯王义军作乱的话,加之各处严查,能赶到望湖村的都没几家。
直到午后,终于传来消息。
‘昨夜叛军作乱欲图劫持太子,至今日午时,已被尽数灭杀,天佑大明,太子平安无事!’
第48章 大兴土木()
太子平安无事?这个结果倒是在张震的意料之内。
毕竟这位朱慈烺就不是个强势的太子,除了太子的身份,可以说是倒霉连连衰神附体,他能跑了就怪了。
接下来的两天,官府一天搜查好几遍,当然也就是做做样子,在村里村外溜达一圈就走。
盘问都不盘问,明显是做做样子罢了。
三天的祭湖仪式一过,仅仅在南阳又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太子就被众臣再以叛军作乱为由请行。
简单收拾过,大队人马很快出发,只留下礼部的几位官员以及近半工部的人手。
太子一走,周边征调来的兵将差役也缴了军令,各归各处,南阳镇又恢复了喧闹。
而南阳镇外也开始热闹起来,东南方向是张震,有那三百亩田,又有那十多亩地的工坊,足足五六百号人在田里忙碌。
东北方向也毫不逊色,刘遵宪大笔一勾,从京城和周遭州府征调的上千位工匠已经陆续赶来,兖州府所出的役夫更是有两千之多,仅那扎起的营帐就占地几十亩。
张震这边简单,工坊所用的石料木材从东面山上运来就成,不光便宜,还都是现成的。
工部刘大人这面可就恶心了,这可是御建的龙神庙,就算是受困于大明这十几年来国库日渐空虚,那规格也不能低了。
规格一高,用料自然考究,要不是刘大人坚持,手下人都能弄成全汉白玉石板铺路,最终还是刘大人坚持,就近寻找石料,只要没有杂色的青石就成。
青砖和琉璃瓦也要和百姓用的有别,也要一块块烧制。
木料还好些,运河上本就有从南方拉来修缮皇宫用的木料,打个欠条,向将作监借几船就成。
关键是前后两大殿的两根主梁,那可都是金丝楠木的,这东西非去南方现砍不可。
这两处与南阳镇呈犄角之势,两处各自忙碌,而南阳码头上也开始忙碌起来。
当朝太子代表皇上祭湖,船主们怕龙神撞翻了船,更怕皇帝。
现在终于祭祀过了,都赶着挣银子或交皇差呢,一下子纷纷离开码头,南阳湖此时那叫一个千帆竞渡,近两千条大小船乘着秋末难得的东南风,张开大帆向北冲。
也是谁都心急,又彼此不相让,听说是从南阳湖入运河河道的时候,足足撞翻了四条船,淹死了十二三个。
这事传回南阳,龙神庙又没建好,胆小的妇人们纷纷往禹王庙烧纸上香,祈求龙神息怒。
因为太子祭湖,各处设卡,来去都麻烦,捞塘泥的事耽误了三天,现在又能干活了,汉子们看谁拼命,还要翻地,还要耕种,再迟一些,等下雪了地可就荒了。
俗话说春争一日,夏争一时,这秋天赶到张震的地里,那就是争一刻,甚至争命了。
湖水已经冰凉,八十多位大汉轮番下水,不干到子时都不罢休,第二天一早不到天亮就下水,如此一日又一日。
而工坊也迅速的拔地而起,等到那二十来间房子上梁上瓦完毕,另一面的龙神庙连块石头边角都没见呢。
张震那几千斤麦种也分发下去,一亩地的麦种不到二十斤。
本来他是想种点大头菜和大蒜的,结果大头菜根本就没传进华夏呢,大蒜倒是有,总共才收了几十斤,勉强也就种几亩的样子。
等到耕种完毕,北风已经强劲,原本不到一周发芽的麦子,愣是十天才发芽。
看着那一片片葱绿,正在挖水渠的汉子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干起活来那是意气风发,当然,还时不时的拌两句嘴,‘我的比你的长势好!’‘俺的先发芽!’什么的,笑闹几句,奋力挖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