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让他留下参加太子的葬礼都不准,只是到几筵殿祭拜便匆匆赶出了南京让其速速回返封地之中。
朱樉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反对,而且对于自己大哥身死也确实打心底里悲痛,但悲痛之余却也在想着,如今天下已无太子,但国不可无储君,按照兄终弟及的说法,那么他便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太子的人选,这焉能不让他心中有些躁动。
不过还是悲痛大于其他,纵使心中有所念想,也不是现在该考虑的问题,万一惹得父皇龙颜大怒,那别说接任太子之位,就说自己能不能保住封王都不好说。
秦王被赶出了京城,这让有些投机之人顿时消声不敢乱冒头了,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陛下已经有了不满,可不能再加大这种情绪,一切还是等到太子殿下的丧礼过后再说吧,反正国无储君已是定居,接下来谁能当得太子大位,谁有是大明下一任的主人,都还是未知数呢。
朱元璋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但眼下还是以朱标丧葬为主,其他的暂不考虑,但心中对朱樉的印象却已是减少了几分,哪怕将来重立太子,这位秦王殿下估计也是没戏了。
如果朱樉要是知道就因为这几日他接待了那些拜谒的朝臣,才让自己的父皇心中不悦,那真的会后悔到哭死啊。
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说什么他都不可能接待那些人的啊,还是自己反应的不够快,也根本没有想到这方面,完全被那些朝臣前仆后继时隐时明的恭维示好之意给冲昏了头脑,下意识的就忘记了自己的亲哥哥才刚刚身死啊
第533章 群王赴京()
第五百三十三章群王赴京
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往往因为一些微小的事情便会引来更大的风暴,更何况如今是当朝太子,国之储君身亡,这等捅破了天的大事,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风暴能够形容的了。
不管怎么想,不管怎样躲避,只要身在南京朝廷之上,所有人都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一任的太子人选会是谁,谁有能有资格成为大明朝的第二任主君。
这毕竟关乎到他们这些人自身的命运,纵使没有从龙之功,但如果和未来的皇帝陛下打好关系,在他的眼中留下好的印象,那对于官员们未来的前途都是不可估量的。
哪怕是那些已经走到了官途尽头的大员重臣,也绝对不会想着去恶了大明的继任者,没有人能会没事找事的给自己找麻烦,自然也不想身死之后家族破灭被人秋后算账。
所以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些官吏们心中哀痛朱标的身死是一方面,但最少也有五成的心思留意着当今皇帝陛下的态度。
当然了,首先便要将秦王朱樉这个已经算是半出局的王爷给放弃掉,毕竟都是被朱元璋亲自下令返回西安,将来能否重新获得圣心眷顾,这还得看朱樉的运气是不是真的逆天了。
并且从现在朱元璋的态度来看,就连如今诸位亲王当中顺位排名的第一的秦王殿下都如此待遇,那想必所谓兄终弟及的话是不会在这一次施行的了,不然何以对秦王殿下那般态度。
但兄终弟及不行,却只会让这里的局势更加混乱,没有了最明确的下一任继承人,那么就可以说明连朱元璋心里此时都没有办法确定合适的人选。
毕竟还在伤心的时候,但也恰恰证明了所有的亲王殿下都有那么一丝的可能性成为的大明的第二任皇帝陛下。
只是现在还没有办法确定是谁,但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知晓了,要知道太子之丧的消息已经通传天下各地,所有的在外封镇亲王依制是都需要回到京城拜谒,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长兄,也是大明国的太子殿下。
等到了那个时候,不正好是让这些朝臣们观察太子继任者的最佳时机吗,这些个亲王殿下想必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难免也要浮想联翩多做准备的吧。
到时候不管是做戏也好,真情流露也罢,反正只要在皇帝陛下心里有了份量,能够成为下一任天子殿下,那就是足够了。
无常际会,朱标才死没多久,这朝堂上便已然是风雨之相,甚至还有向全天下蔓延的趋势,不得不说死去的人往往没有还活着的有价值啊。
当朱棣得知自己长兄,那个让他尊敬的大哥暴病身故的消息时,只觉得一阵不真实的感觉,就好像这消息是假的,他还没有睡醒似的。
但那明晃晃的朝廷大印,来自自己父皇的帝王印玺,这些都在证明消息的真实性,也明明白白的告诉朱棣一件事,那就是他又失去了一位自己的亲人。
上次是大明柱石自己的岳丈徐达,再上一次是自己的亲母大明皇后马氏,这一回又轮到了自己的亲大哥,人生中虽然必不可少的要经历这些阶段,但朱棣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在他印象中温文尔雅宽厚谦仁,一言一语之中都充满了和熙的大哥朱标就这么走了。
前段时间还听闻消息说朱标巡视了陕西,还去了一趟太原,起初朱棣还遗憾大哥并未来到北平让他尽一番地主之谊。
但后来却是想到太子出京一举一动中约莫着便是由南京的指示,那自然是不能随随便便的想去哪就去哪,但去见了自己的三个朱棡,这里面的说道可就不一样了,都不用周朝暗示些什么,朱棣自己就能猜得出无非便是他那个父皇想做做样子,让自己收收心罢了。
朱棣对此并无什么怨言,也不可能和朱标有什么仇恨的心理,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那个长兄是什么样的人,这一次的事情绝对全都是父皇主导,哪怕朱标不愿也不可能违逆皇帝陛下的旨意。
那时朱棣还有心情和张枫调笑,说自己那个做太子的大哥还不如他这个当王爷的弟弟来的潇洒自如,好歹朱棣现在也是能有权力带兵出关的了,和困在南京城不能乱动,出京还要受着朝廷的旨意,没准还有很多违心的事情要自己做,这种对朱棣而言那绝对是难以接受的,所以他才会幸灾乐祸。
可万万没想到啊,一个大活人,说没了便没了,一点先兆都没有,朱标重病被送回南京城的消息仅限于京师直隶附近传播,还不曾扩散到全天下的地步。
朱棣自然是不清楚朱标的死因,但仍然觉得心中哀痛和可惜,本来好端端的是大明将来的国君,可无奈朱标是有运无命,只能看而得不到,注定了要和那个他已经算是尽在直尺的皇位擦肩而过。
这一过便是阴阳相隔再无回头之路,也是让本来安静了一段时间的大明又掀起了一阵阵风波久久难以平息。
而得到消息的朱棣自然是匆匆的向着南京城敢去,为自己的大哥奔丧下葬是作为弟弟应尽的兄弟之情。
当然,并不是朱棣一个人赶回南京城,那些个现如今已经在外面就藩的王爷,除了刚刚被赶出京城的秦王朱樉以外,全都飞快的向京师赶去,如太原的晋王朱棡,开封的周王朱橚,武昌的楚王朱桢等等,哪个都不甘落人与后。
如今国失储君,不正是他们发挥的时候吗,这些人当中很多和朱标的关系平平,双方也基本上都是同父异母的存在,这自然对朱标的死没有那么难过。
再说了,还不是因为朱元璋将朱樉赶出城去这种天大的政治信号才让他们风风火火的赶路吗,自己的父皇都这般明确的暗示了,祖训所言兄终弟及已经被排除掉了,那就就说明所有的亲王都有资格角逐那个位子,只是谁得机会大谁得机会小罢了
第534章 动者无优,优者不动()
第五百三十四章动者无优,优者不动
当然了,这些亲王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那般冷漠无情,如朱棣,如朱棡等等,这几个和朱标乃同父同母一出的亲兄弟之间还是感情最重要,所谓争夺太子之事,眼下还没有思及这方面,来京的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给长兄送葬而已。
不过作为亲王的当事人不着急,不代表这些王爷的亲信王府属官们也不着急,晋王朱棡那边的属官虽然也想着看能不能让自家王爷争夺一番太子之位,毕竟之前来说最有利的竞争者秦王殿下已经半只脚踏出了局外。
现在按顺序自然是他们的晋王殿下很有机会,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朱棡有几斤几两这些王府的属官又怎么可能真不知道,那是在众多王爷面前没有一点竞争优势啊,唯一的半点可能也就是长幼有序这种古制了。
但秦王殿下出局,对于晋王来说是好事,却也是坏事,因为这让原本晋王那半点优势又大大的打了折扣,好坏参半得失平衡,所以总的来说,晋王朱棡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这场无形斗争上,已经落在了末尾的位置上。
如果没有连机会都不存在的王爷做垫底的,就像是刚出生的娃儿,或者是年岁太小的孩童,这些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没有半分机会的人,毕竟一个事实摆在大家的眼前,朱元璋的寿数太大了,他不可能选择一个年岁过幼的储君,不然待他殡天之后难保大明要出现主弱臣强甚至亲王作乱的大坏事。
要知道西晋八王之乱因为什么,不就是皇帝年幼仅有九岁,让下面的朝臣乃是皇亲有了可乘之机,在加上司马衷本身就天资愚钝为人痴呆,更给了那些野心者合理的理由,才让他的叔祖司马伦篡了帝位。
后来下面那些藩王你反我我反你,打来打去让本来才安定了没多久的天下又混乱了起来,而作为皇帝的司马衷到死都没有掌权过一天,九岁登基在位整整三十九年,却从来没有真正做过哪怕一天的皇帝,这是何等的悲哀。
更加上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八王之乱让正统一脉的皇室彻底沦为了藩王手中的傀儡摆设,一点实权都没有不说,被罢黜之后的境遇更是凄惨无比,哪还有半点其祖司马氏的威风。
这也是导致后来中原陆沉汉族崩坏面临史上最大灾难的根本原因,那三百多年的动乱和分治,朱元璋光从史书上就能看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