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不争是因为长兄太子朱标让他信服,现在长兄已故,上面的二哥三哥有基本上争不过他,那如果没有什么以外出现,排班轮次也应当是他燕王朱棣最有机会才是。
如果这种面对皇位都要落在自己头上的时候,朱棣都毫不动心的话,那他真就是个傻子了。
这时候,朱棣不由的想起当年自己初就藩时,第一次和周朝见面是这位老文士的神情和状态,还有那一次他大逆不道的话语。
朱棣想着想着,抬头看了看繁星点缀片云不见踪迹的夜空,想到了那时自己对周朝的呵斥和心中的不满,也想到了前不久他又一次对周朝的呵斥,两次的原因相似,但彼时朱棣和此时朱棣的心境已然大不相同
第536章 圣心难测()
朝臣们想到了,众位亲王想到了,作为大明皇帝执掌国家二十余载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这位老人家只是一心沉浸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不愿也不想他人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惦念着那刚刚落空的太子之位,所以才那般严厉的呵斥秦王贬其出京返封。
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这般做法便是将那个二儿子打落了争位的先机,自然也知道这里面其实朱樉本身并无甚多过错,他接见各路臣工也是属于礼节所致。
但唯一错就错在不于正当时候,现在是他的亲兄弟大哥身死,大明失去了一位仁德贤明的太子殿下,正处于国家哀痛的时刻。
可他不但没有秉持自身恪守谨慎,反而还接见那些所谓拜谒的臣工,这岂不是在向众人说明他对太子之位有着窥视之念。
这到很正常,朱元璋表示你如果连窥伺的念头都没有那根本都每资格参与到夺嫡的争斗里去,但就算有次念想,也要分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该不该表露出来该不该这般放肆,尤其是在朱元璋正是悲伤哀痛还在他眼皮子低下如此这般,拿简直就是在自损前路。
所以说秦王朱樉如今的悲惨局面的根本原因,那些个过于着急想要找寻下一任靠山的朝臣们有着一份责任,而朱樉自己则担着另一份,这谁都推不掉也改不了,因为就是他自身的错误决定才让他失去了自己的最大优势。
别以为朱元璋是真的想要抛弃长幼有序兄终弟及的念头,自己这般做那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祖训上也的明明白白,然而他这个做先祖的缺将这一条主动屏蔽掉了,这岂不是留给后世子孙不好的例子。
可当时正处于气头上的老朱那顾得了那么多,直到朱樉都快走到西安城墙低下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可是也来不及收回成命反悔了,所以只能将错就错下去,自然而然的是把兄终弟及这条给淡淡的隐下。
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让大明储君之位的争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朱棣等排位在前的人还以为自己有着兄终弟及长幼有序的优势,但孰不知朱元璋心里因为自己的一番错误决定早就不待见这条祖训了。
而其他那些人则更是认为皇帝陛下都不依靠长幼之序,那岂不是说明他们这些排位在后的亲王机会来了吗,如果此时再不争夺一番,将来太子之位既定的时候和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才是真正的后悔莫及呢。
靠前靠后两拨人亲王都有不同的想法,但实际上还没有人能猜透朱元璋的心思,这位多变的帝王自从朱标身故之后很多时候都是将自己一个人留在宫室当中,连身旁伺候的太监宫女都不留,只想一个人静静。
这个时候朱元璋更多的是像一位难以抑制丧子之痛的悲伤老父,而不是执掌天下冷酷无情的大明帝王。
不过朱元璋毕竟毕竟还是他,沉浸于悲伤也只是一时而已,更不可能因此大病一场什么的,他还是那个和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人共同争斗厮杀的朱元璋。
在短短数日之间,朝臣们清晰可见往日那个君临天下的帝王又重新回来了,只是这一次还是有些小小的不同。
好像皇帝陛下的脸上又少了几分笑容,以前在马皇后娘娘病故时皇帝陛下便已是沉寂过一次,那一次之后他的手段明显少了几分顾忌多了一些狠辣。
但好歹还有太子殿下在,有时候两人意见相左之时朱元璋也有妥协的意思,更是将自己的一片希望都寄托在了朱标的身上。
可现在好了,马皇后病故让皇帝陛下失去了眷侣,太子殿下病故让皇帝陛下失去了亲子和最合适的继承人。
这一连串的打击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满朝文武顿时想都不敢去想,生怕又出现一个什么天大的案子,又是哪个朝廷大员有谋逆之心牵连过甚,甚至又是一场十年之久的审案批捕流程,让所有人都获得战战兢兢。
可是怕又如何,他们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一如当初正是大权在手如日中天的丞相胡惟庸也猜不透一样。
如果他能猜到,那何以落得自己身死全族尽灭,还牵连出那么一大片的朝臣门生故吏等等。
甚至就连死后都要作为朱元璋清楚朝中大臣的手段,还是一个最有效也最合适的办法,划到了胡惟庸逆党之中,死都是最轻松的一条路。
但是眼下朝廷的格局已经变了,那些原本支持太子的文官们都开始四处寻找将来的真龙天子,更何况武人勋贵集团了。
尤其是现在作为武人集团二把手,将来已是定好了会成为大明武人领袖的凉国公蓝玉了。
他可是太子的姻亲,一身的荣华基本上都押在了朱标的身上,也正是因此才让朱元璋那般大力的提拔,这里面自然是有他本人能力过硬的因素,但如果没有朱标这一层关系在,蓝玉想要受封国公怎么说也得再等个五年六年的,哪能像现在这般快。
但如今最大的问题来,太子朱标病故,国之储君的位子一下就空了出来,下一个继任者是谁还不少说,皇帝陛下也没有明确的表示,再说了如今太子还尚未安葬,众亲王也没有赶到京城来,还真不好说谁的机会最大。
可不管是谁,对蓝玉而言都不能算是好消息,因为他已经和朱标绑的太深了,所有王爷都知道他是朱标的人,也知道他和朱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那将来如果哪位王爷荣登大宝,对待蓝玉又会是怎样的态度,这还真的不好说啊。
但心中担忧又如何,他能做的也只是在确定下一任太子时尽量和新储君打好关系吧,或者依靠自己的帝位能保持现在的权势便可,想要再进一步,那可真就是两说的事情了。
总之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国之储君的大位还空着,只要一天定不下来,那这场不平静的动荡便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537章 太子葬()
天数也许是巧合,前后两次让朱元璋心如刀绞的丧礼全都是在这阴雨绵绵的天气,今日便是大明前储君太子朱标的丧礼,浩浩荡荡打着白帆的队伍向着城外的皇陵而去。
漫天飞舞的纸钱,被秋风带起吹散开来,飘向了天际,飘向了远方,就好像是朱标要最后看一眼大明江山一般。
点点滴滴的雨水落下,虽然不大却透着一股让人心中悲凉的寒意,是很多朝臣都不由得紧了紧衣襟,也不知是这天气的阴凉还是人心的苍凉。
早已抵京的各路藩王此时都随同而行,站在首位的正是替代被驱逐出京秦王的晋王朱棡,其身后便是朱棣了。
只不过相较于他们二人的悲痛神情,其身后那些藩王皇家贵胄便显得有些不一样了,很多人想哭是哭不出来,毕竟就算太子朱标是他们名义上的长兄,可之间的兄弟之情却基本上不剩下多少了,尤其是现在人死如灯灭,大家的目标都是奔着太子大位而来,哪还顾得上一个已经快要入土的人呢。
或者说已经算不上一个人了,仅仅只能称之为一具尸体,这要让他们悲从心来嚎哭哀痛,其实真的没有那般容易。
但做戏谁不会呢,如果真有不知情的人看到眼前这一幕,定然会感叹后面这些死者亲眷悲伤至极感情至深,都会为之感动。
如果单单这样算起来,可能朱棡和朱棣两个人都算是这里面哭的比较轻的了,但实际上真正对朱标病故有悲痛之意的人当中还就属他们俩最动情谊。
太子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那还是朱元璋没有成大事的时候,作为他的长子朱标对于朱元璋而言可谓是忙碌艰苦战争当中最有利的一支强心剂,也是他在周转拼杀四处攻伐时在心中所挂念之人。
次年所生的朱樉,再次年的朱棡,一直到后来的朱棣和朱橚都没有朱标对朱元璋的意义之大,也自然没有那般感情至深,所以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朱元璋为吴王时的世子,还是登基为帝之后的太子,朱标坐的都是稳稳当当不起波澜。
这其中自然要归功于朱标本人的德行操守以及能力天赋的足够,但也有着朱元璋本人对嫡长子的一种关爱和厚望。
不过相较于朱元璋对后面孩子的稍显轻视,朱标就完美的做好了一个大哥应有的样子,所谓长兄如父,在他们的父亲朱元璋很多时候尽不到一个作为父亲的责任时,朱标往往能站出来作为表率,以他众人长兄之身份将所有兄弟都照顾的非常好。
这也是为什么同属马皇后一脉所出的几位亲王殿下之间的感情如此密切,要知道很多兄弟之间哪怕是同父同母所出,血源之间的关系已经是浓不可分的状态,却仍然闹得水火不容兄弟阋墙,尤其是在皇家血脉之中更是屡屡多见。
像朱棣他们兄弟五人这般情深意重,已经算是很少见的了,这里面大部分都要归功于朱标这个长兄有着很好的带头作用,才让他能在众多兄弟之中赢得如此多的赞誉,也能安安稳稳的坐好自己太子的大位。
而现在,朱标病故,作为老二的朱樉因为一念之错被气急的朱元璋赶回了西安去,老三和老四朱棡朱棣则匆忙赶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