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当皇帝陛下的话说完,何荣哪还有什么力气要揍自己的弟弟了,脸色霜白面如纸色的他浑身无力的站着,仿佛殿外来一阵风便会将其吹到似的。

    他知道自己已经完了,就连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弟弟都能站出来参奏一朝国公,这其中的门道焉能说清楚,而且他也的的确确和凉国公蓝玉有过谈话,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要朝廷拿住这一点,那么等着他的绝对是死罪难逃。

    而殿内如何宏这般者比比皆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和蓝玉有关联着,毕竟眼下储君大位为皇太孙允炆,谁都知道凉国公于懿文太子的关系,那么将来允炆殿下登基以后蓝玉还不是一朝风光无两。

    那他们哪还不能赶紧联络联络感情,和凉国公打好关系,以备将来朝堂之上好借起威势庇护。

    可以说满朝文武当中的勋贵武官一脉,十个里头怎么说也有六个都和蓝玉有过接触,如果今时今日真是陛下要动年头对付蓝玉,那他们的下场会是如何,想都想不到,猜也猜不着,可以说从这一刻起他们的生死已经全都要看陛下是个怎样的态度了。

    反观文人那一边,完全就是一副轻松看戏的样子,反正这一次大家都看得清楚了,陛下针对的是蓝玉这位大明国公,那也就是武人一脉,和他们文官牵扯不上的,大家伙站着看看就好,不掺和不说话。

    为首的吏部尚书詹徽户部尚书郁新等人老神在在的一点都不忙,反而不着急等着下朝了,还想着要多看一看武人那边的好戏呢。

    只是詹徽却没有看到作为龙椅上的朱元璋好似无意见瞟了他一眼,很快也很短暂,却是实实在在的将这位神色中带着些许幸灾乐祸的老臣收入了眼中。

    蓝玉从错愕到惊骇,直到自己从宫城内中走出来的时候都还处于恍惚的状态,他甚至都没有听清楚朱元璋后面说了什么,也没有听到这件事到底是由谁接手,到底是由谁祥查。

    他还在想着为什么,想着自己堂堂一个国公居然就这样被舍弃掉了,这是为什么啊!

    精神恍惚的他被侍卫带回了凉国公府,也是从这一天起凉国公府闭门不见任何人,完全就像是蓝玉自暴自弃了一般。

    与此同时和他们做法一样的还有魏国公府,颖国公府,曹国公府等大多数勋贵府邸,都开始了紧闭府门减免见客的做法。

    倒不是他们也和蓝玉有什么关联,实在是为了躲避这一次的风波。

    谁都能看的出来,大明的天还是那个天,虽然他老了,虽然他已经满头白发面色苍苍好似垂垂老朽的样子,却仍然没有到改天换日的时候。

    天如果怒了,他们这些凡人又怎么可能承受的住,如今便是这般,针对的是凉国公蓝玉,但难保这段时间里又牵扯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为了自家府邸的安全着想,安安分分的渡过这段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人都看的出来,此时的风暴起点便是大明皇宫之内,由那个坐在龙椅上的老人一手造成。

    而这风暴的目标是谁,第一个就是大明凉国公蓝玉,这是已经十分确定的事情,不过现在要考虑的却是这风暴会波及多少,波及多远,都要看那位老人的态度了。

    想当初宰相胡惟庸一案,其波及程度之广,牵连人数之多,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家中奴仆,一应不少尽皆杀头以罪之,更是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前几年才刚刚结束。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一些变故,使得这才消停了没多久的大明朝堂又开始了这般天大的风暴。

    前次胡惟庸,今朝凉国公,一个宰执一个大将,文武之别却相差不到,最后的结果想来应当是都差不太的。

    同样是谋逆大罪意图造反,胡惟庸是家中藏匿甲士刀枪意图刺杀陛下颠覆朝堂,而凉国公就更轻松了。

    本身便是一等一的武将,大明又有勋贵铁册军护卫,寻常刀枪常见的很,但如果涉及到弓弩等杀器可就不一样了,更有其部下串联图谋等等,如果一朝国公打算谋反,牵连之广绝不下当初宰执胡惟庸之事。

    当然了,这是朝堂上李成三人所参奏的,还不知道事情的具体真相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诺大的凉国公府十有八九是要完蛋了,这是根本上不会有所改变的结果。

    不过皇帝陛下虽然说是由三法司祥查这件事,可三法司的头头却是一脸的苦笑,因为这件事朱元璋也和他们提点过了,点头领命是一回事,但真正动手的人却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里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三位大员却不敢有半点意见,这等由陛下亲自动手操持的大案,他们也就是摆出来给人家明面上看的,实际上的一切事情,缘由根本完全和三法司没有关系

第549章 缇骑再现() 
满朝文武官员虽然知道的是三法司负责清查参奏凉国公蓝玉一案,但是真正动手的人可和三法司毫无关系。

    当缇骑的身影又大张旗鼓的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所有人才想起那些年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自从朱元璋下令让锦衣卫焚烧刑具不再执掌缉捕监押审理之责以后,南京城当中的的确确是很少见到有锦衣卫这般大张旗鼓的出现了。

    那时候众官员还以为这个令人胆寒心惊时刻小心的衙门终于是没有了爪牙,可没想到如今出现在众人眼前的依旧是这个陛下亲军锦衣缇骑。

    不过好在朱元璋也知道现在不是刺激朝臣的时候,既然已经宣布了不再由锦衣卫长官刑事缉捕之权,那么他自然是说话算话,但这一次案件的行动可必须要由锦衣卫来负责,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皇权,代表的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意志,也代表着他对蓝玉的态度。

    这一次蒋瓛很克制的没有太过放肆,和之前令人惧怕心惊的锦衣卫不同,此次虽然动用人手非常多,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太过张扬。

    只是将凉国公府彻底的围了起来,任谁都不能随便出入,只等此次案件审理完毕调查清楚以后,才会另作打算。

    但最后的结果如何,明眼人都已经看得清楚了,蓝玉这一次是基本上栽到了最低,毫无翻盘的可能性,因为对他下手的可是当朝陛下大明君主。

    这时候众位文武才想起来,他们侍奉的皇帝陛下向来都不是一个仁慈和煦的主公,而是一个铁血杀戮手段残忍甚至近乎于狠辣的皇帝陛下。

    十多年前的宰相胡惟庸谋反一案前前后后一共审查了十年之久,朝中官员地方官员乃至官吏家属等等,牵连人数足足有近三万余人。

    其所谓党羽上至六部大员,下到县府主事,乃至卫所之中也多有牵扯。

    没有人真的知道哪些头上被扣有胡党之人到底是清白的还是罪有应得,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是被朱元璋所定罪,概无翻身的可能。

    有人猜测是宰相胡惟庸手中权力日渐增长而变的有些骄纵,让陛下心中大为不悦,更加上惹怒了圣心触碰了底线,所以才有此一招全家灭族的下场。

    至于所谓的谋逆造反要弑君之说,这在大部分官吏看来不过是陛下为了掩人耳目罢了,是为了加强胡惟庸一事的罪责程度。

    毕竟任谁都清楚,在朱元璋的掌控下,整个京城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哪能逃过他的眼睛,那时还是校检司校尉的毛骧别的不说,但是应天府内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一清二楚的,更何况京城乎。

    只是后续的牵连之广所涉及人员之多,着实让百官们心惊胆寒为之颤抖,谁都没想到陛下居然借着这件事大肆清除朝廷官吏,需要被铲除的,有被怀疑的,还有那些贪官污吏等等。

    均是被划到了逆党之中,一查就是十年之久,这杀自然是也杀了十年。

    而现在呢,又来了这么一次针对凉国公蓝玉的事件,和十三年前是何其的相似,这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京城当中的风波渐起。

    如果说第一次的宰相胡惟庸一案,陛下还没有明着说是要清扫官场的意思,但这一次可差不多就是明摆着要告诉众人,他朱元璋要动手了。

    为的是什么,很多人猜的八九不离十,还不是因为那才十四岁的储君朱允炆殿下。

    国储年幼国君老朽,没有人直到当朝陛下还能活多久,朱元璋自己也不清楚,太医院中的那些医官们也难以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自身已是虚弱不堪,壮年旧疾病,沙场伤病都是隐患。

    而这是来自朱元璋本人的问题罢了,蓝玉才是他最担心的最大隐患。

    这位被封为凉国公的朝廷贵胄,手中执掌兵权,和已经被朱元璋削权夺职的宋国公冯胜可大不一样。

    冯胜现在除了能够培养新军操练部队以外什么都做不了了,可蓝玉不一样,如今正值壮年,如果懿文太子尚在人间那还好说,因为蓝玉本就是朱元璋留给他的班底,是将来内安天下外御蛮夷的大将军大元帅,又和太子是姻亲之故,用起来自然是很轻松。

    但皇太孙允炆就不一样了,年少是他最大的优势也是他最大的劣势,如果,但说是如果,将来朱允炆登基帝位,凉国公蓝玉执掌天下兵马大权,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朝中权势必是无人可匹敌,在军中的统率更是无人可及,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那大明的天下到底是姓蓝还是姓朱的?难不成将来朱明的前路还要交给一个姓蓝的人来决定吗?

    为了这种事情不发生,为了一切不必要的隐患,凉国公蓝玉必须死,必须要从大明朝堂上被彻底铲除。

    乃至朱元璋不惜手段卑劣一些,让所有人都猜的清清楚楚,也要将蓝玉在这一次彻底的铲除干净。

    也许是知道自己已经注定了的命运,蓝玉在回府之后并无半点挣扎的迹象,他很清楚的就是别看今日好似突然三人参奏一般,但绝对是在陛下一番精心筹划准备才有的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