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两人走着走着,便看到更多的人出现在朱元璋的视线当中。
有当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常十万;有当年镇守凤阳的侄儿朱文正;有老实巴交却心细如发的汤和;也有骁勇善战的外甥李文忠
大明朝那些开国之臣,老死的,病死的,全都出现在朱元璋的眼前。
当然,也少不了被朱元璋亲口下令斩首的人,如李善长,如冯胜,如蓝玉等等。
这些人有的满脸笑意,有的冷眼相对,但却都恭恭敬敬的站在两旁,好似在迎接着朱元璋的到来
“众卿皆在啊看来我等君臣之缘未尽,当有此相见之时啊,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十分的开心,乃至开怀大笑。
因为他见到了这些当年一同征战沙场的老兄弟,见到了当初拼死拼活才能求得一片生机的战友,也见到了这些一起开创大明王朝的功臣。
是非功过,暂且不论。
个人恩仇,已死无从。
此时的朱元璋只是高兴再次见到老朋友,高兴自己还能有和兄弟重逢的那一天,其他别无想法。
只当开怀畅饮,举杯同乐,以庆心中之喜悦。
“天德!当再为朕征战百年可否!”
不知为何,朱元璋突然对身旁的徐达说道。
徐达正走着的身形猛然一顿,随后单膝跪地,拱手低头,异常坚定的声音从他的口中传出:“臣当为陛下再此挂甲上阵,战他个天翻地覆!”
“臣等亦当为陛下效死!”
与此同时,四周的那些老兄弟,老部下们,也一同跪倒在地,齐声喝道!
“好!好!好!”
朱元璋连道了三声好,扶起徐达,大步的走向前方。
哪怕此时前面是万丈悬崖,是人间地狱,他朱元璋也无有惧意。
因为他身后有这么多忠心耿耿的弟兄们在,有这么多可以为他披荆斩棘的部下,他还有什么需要畏惧的。
纵使在死去的世间,他依旧是王者之资,依旧是那个从小小牛娃一步步挣扎前进,历经千难万险才做到大明天子的朱元璋
“好好”
躺在龙辇上的朱元璋嘴里发出异常轻微的声响,身旁伺候的小太监费力伸长了耳朵也没有听太清楚。
似好,亦似照,一时让小太监会错了意,以为是陛下老祖宗想要头上的大日再照耀一会呢,便立刻尖声喊道:“老爷有令,让太阳继续照着,不能走!”
小太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听话传令。
这太阳东升西落又岂是朱元璋一句话就能站下不动的,依旧慢悠悠的向着西方落下。
这可急坏了小太监,老祖宗的命令他没办到,这太阳也不停下来,那事后老祖宗怪罪下来他可担不起这责任啊。
“太阳,快快站下!快快站下!”
情急之下他便是高喊出声,仿佛他喊了几声天上的太阳就会听到似的,并且还会为他站下一般。
其他内官见他如此高声呼喊,还以为是他身旁的老祖宗有令,也随着一同大声喊了起来,还一个传一个的去追赶太阳的脚步。
可是他们哪里追的上太阳。
从奉天殿前,追到了宫城禁边,追到了皇城之上,追到了金陵城墙上,再往前可就要追出城了。
但此事留在朱元璋身边的小太监却是不知道,他还一脸焦急的看着越来越远,越来越暗的太阳发愁呢。
全然没有发现此时在他身边的朱元璋费力的想要睁开双眼,好像再看一看他这个曾经南征北战的地方,曾经待了三十一年的宫宇。
然而他却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全睁开这双眼再看那最后一次,只留下一声微不足道的叹息,便悄然没了生气
第608章 崩()
当小太监发现朱元璋没了气息的时候,其实也不过是前后之间,却也吓得小太监当场愣在了原地,好似失了魂魄一般。
这事其实放在哪个掌事的太监身上也不得好,所以才交给一个小内官在朱元璋身边伺候着,也是为了能够更机灵一些。
虽然早就被人提醒过了,也暗中被自家掌班叮嘱过,说是老祖宗的日子不多了,随时都有可能殡天而去,让他注意着点。
可这小太监怎么也没想到方才还好好地老祖宗,这只不过是小憩一会儿的功夫,还和自己说了两句话呢,居然说走就走了。
十分的突然,着实令小太监吓得不知所措瘫倒在地,就差一点便屎尿横流了。
不过好在被挑选出来在朱元璋身边的他还算有点胆气,在初时战战兢兢不敢肯定之后,强打起精神装着胆子再去确认了一下。
只见他先是摇晃了一下朱元璋的身体,发现没有反应之后,才颤颤巍巍的将手指一点点的放到朱元璋的鼻下。
这一放也真正确定了,大明的开国之主朱元璋彻底殡天而去。
小太监慌乱的踉跄后退,让在不远处的内官感到了十分诧异,不知为何他突然这般动作。
却窦然听到一声刺耳的尖利喊叫:“陛下殡天了!”
如惊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让四周的内官们一下子都慌了神,很多人更是如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跑乱叫。
还是一个在宫内当差二十多年的老太监定住了心性,喝止了这些没头没脑丢人现眼的东西,并且赶紧派人去传信,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小内官匆匆忙忙的跪倒在了朱元璋的龙辇之前
朱允炆本事在处理朝政,看着今天下午传到京师的奏本,和黄子澄齐泰等人商议着事务,并且还接见了朱元璋给他留下的人才,也就是那个在汉中的教书先生方孝孺。
初一见面,方孝孺便大礼参拜,表现的规规矩矩,并且十分郑重的表示对朱允炆的效忠。
这是方孝孺本人礼道之本,也是他做人的原则。
原先是效忠于朱元璋,可是朱元璋不接纳他,反倒是留给了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
对此,方孝孺并无半点意见,反而坚持贯彻朱元璋的命令,等到传召他的文书下到汉中文院的时候,便立刻整理行装连日赶路,匆匆来到了金陵城。
也正式见到了他被授命效忠的人,大明储君,未来的天子,朱允炆。
可是这未来的君臣二人还不曾彻底的互相了解呢,便听到门外一阵急匆慌乱的脚步声,而且还伴随着重物的到底碎掉的杂乱声音。
这让朱允炆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这段时间积攒起来的威严不自觉的便表露出来,心中淡淡的不悦显而易见。
的确,他正在回见自己皇祖父给他安排的人才,两人刚见面还没有来得及详谈,但方孝孺给朱允炆的第一感觉便是此人绝对是文学之士,礼教大家。
正是合朱允炆心中之意的人选,但是要以礼相待,再行讨教之事。
但没想到自己这东宫之所竟也有如此毛手毛脚的下仆,到不知道是哪个小太监竟然这般冒失,在自己看中的人面前失了礼数,朱允炆心中自然难掩不悦。
可是当他见到衣帽不整一脸惊慌样子的内官出现在眼前时,顿时觉得心中一阵不安浮现,因为他认识这个小内官。
自己皇祖父身边留下侍奉的小内官,朱允炆因为经常去探望,自然眼熟的很,一来二去就基本上都能看得出来。
突然发现是这小内官冒失前来,而且还如此仓皇好像有什么事令他心惊不已似的,让朱允炆不由得心中沉了一下。
果不其然,当他听到自己的皇祖父朱元璋殡天之时,只觉得一阵头昏眼花的感觉,连双脚都有些站不稳了,茫然之间差点没有换倒在地。
幸好方孝孺眼疾手快,赶紧扶住了他,但是其自己微微颤抖的身体,也证明着方孝孺此时内心的震撼。
大明天子驾崩,这消息绝对是闻之变色,谁都不会例外。
虽然心中早已有了准备,可当这消息突然出现在自己耳中的时候,朱允炆已然觉得一股悲痛之情自心底蹦出,难以抑制。
可这此时终究不是哭泣哀嚎的时候,在黄子澄齐泰两人出言劝说之下,朱允炆急忙整理了一番,匆匆的奔向皇宫而去。
此时此刻,他是半点都不敢耽搁,要不是这一时半会找不到坐骑,说不定他都要骑着马赶去自己皇祖父殡天的地方了。
大明奉天殿之前,朱元璋的龙辇正静静地放在这里,其上躺着的是已经渐渐变凉的尸体,但其人的身份却是大明开国之主,朱元璋。
当朱允炆紧赶慢赶喘着粗气跑到这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距离朱元璋死亡有小半个时辰之久了。
可是当他发现自己的皇祖父再也没有办法和他说话,再也听不到皇祖父的敦敦教诲时,心中好不容易按压下去的悲伤情绪猛然爆发出来,嚎哭只剩响彻大明宫城。
但人死不能复生,先帝已死新帝当立。
这是祖制,也是朱元璋的遗诏。
就算此时朱允炆再怎么悲伤,在如何悲痛,也依然要完成自己皇祖父生前留下的最后遗名才是。
天子驾崩,此乃国家大事,整个金陵城在朱允炆的命令下顿时戒严起来。
朝廷禁军,锦衣卫等部皆全部待命;城外京师卫所由老将耿炳文,郭英一同执掌,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一时间是满城风雨之像。
当身着衣甲的禁军充斥在大明各处街道之时,满朝文武百官都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天子朱元璋驾崩了。
不然京师不会如此戒严,不会封闭金陵城门,更不会将平时藏在皇宫之内的禁军统统调出来维持城内治安。
果然,第二日的清晨,当百官们面色沉重的匆匆上朝之后,朱允炆带着凄悲的神色明确的告知了所有人,大明皇帝陛下已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酉时二刻崩于奉天殿,享年七十一岁
第609章 遗诏()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酉时二刻驾崩于明都城金陵奉天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