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军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他如此快速的做出决定,相比就算是信使本人也怕是没有来得及有所怀疑吧,没准还会产生一种燕王如此尊君忠心的想法呢。

    果不其然,在朱棣面带笑意的说出让三位王府世随使者入京的话时,这信使的脸上明显浮现了一种惊诧的表情,却飞快的掩盖了下去,但怎么可能逃得过一只观察他的朱棣。

    这便是了然了,朱棣也就放心了。

    能够给这信使错误的信息,朱棣便已达到了目的,至于道衍和尚那边,他为什么如此坚定的要让三位世子入京,这件事等到使者走后他再去询问和不算迟。

    “使者稍后,本王着实有些放心不下,所以特意遣王府宿卫随行,也算是安本王的一份心了。”

    眼见那使者就要告辞带人离去,朱棣才不慌不忙的开口,却也是彻底让那信使放下了心头最后的一丝怀疑。

    是了,燕王殿下如此痛快的答应着实是有些令人吃惊。

    原本信使还以为会出现讨价还价的场面,不管怎么说朱棣现在和朝廷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微妙,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很有可能这一次遣世子入京的时候,不会全都送走,反而应该据理力争留下一人才是,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这种对于朱棣想法的揣测,是黄子澄他们几人合力推演下的结果,也是传达都信使耳中的观察依据。

    可方才信使明明听到燕王殿下打算一个不留,全都送到金陵去为先帝服孝,这着实是有些令人怀疑,信使都赶紧是不是自己耳朵听错了,总不可能是因为燕王殿下突然间转了性子吧。

    现在再看来,果然还是有点顾虑的。

    这调遣麾下王府侍卫跟随,嘴上说着是为了保护三位世子的安全,但实际上一路都在大明境内,使者自己也不是独自一人来的,朱允炆特意派了三十人的护卫跟着过来,朱棣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在金陵城里,三位王爷世子殿下能有什么危险,还安自己的心,这话解释的也太过牵强了一些吧。

    明显就是燕王心中有些隐忧,因为周王的事情才会如此行事,信使自以为事的认为,心中觉得一切都是了然了。

    但实际上朱棣内心究竟是怎么个想法,就连和他同床共枕的燕王妃徐妙云都未必能够完全清楚,又何况是这才刚刚见了朱棣一面的朝廷使者呢。

    现在给你表现出来的面貌,那是你应该看见应该知道的,不需要知道的自然什么都不会流露出来,哪怕是半分都不会有。

    你以为的一切其实只是朱棣给你的认知,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尤其是这同样三十人规制的王府宿卫,你这信使就真的能保证自己揣摩的都是正确的吗。

    不过就目前看来,显然信使觉得自己一切都猜对了,包括朱棣的想法和态度,无非就是不想和朝廷翻脸,又担心朝廷以三位世子为由头对朱棣本人下手罢了。

    这种矛盾的想法黄子澄他们也是早有预料,所以现在使者的眼中以为燕王也不过是如此,貌似朝廷里的那几位大人完全猜透了燕王的心境啊,这位传言是朝廷削藩最大阻力的燕王点殿下,怕也不过是如此啊。

    使者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朱棣脸上也带着微笑,不知情的还以为这俩人关系有多好呢。

    可谁又能知道这笑容下面所隐藏的东西有多少呢

第667章 削藩(十七)() 
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算盘,谁都不可能全盘托出给对方看见,都恨不得藏的越深越好呢,所以这脸上泛起的笑容不正是最佳的掩饰吗。

    别看现在朱棣和这朝廷使者两人对着笑的真挚,可心底里却都是一副我已经看透了你的想法,只不过使者这里是自作聪明的一边,而朱棣则是的的确确拿捏住了对方来此的用意,才做出的相应举措。

    可以说现在只有使者还自以为是的觉得什么都明白,却不知道这前殿当中最少也有两人清楚他的用意,甚至张枫在看向使者的时候都不免有一些可怜他的意思,真是智商碾压无药可救了啊

    远远地看着离去的马队,朱棣心中虽然早有准备却仍然免不了泛起阵阵波澜,尤其是高炽,高熙,高燧这三个孩子的安全问题,仍旧是在其心中最担忧的一点。

    甚至此时燕王妃还不知道自己的三个孩子已经离了北平,向着远方的金陵城去了呢,朱棣这从姚广孝那里回来之后,匆匆忙忙的准备也灭有告知王妃。

    一来是怕她心中不舍母爱爆发,另一方面则真的是时间仓促,也顾不上什么解释之类的话了,难不成还要留给爱妃和儿子们互相之间依依不舍的道别时间吗。

    这如果让那使者知晓,保不齐还要猜测怀疑是不是他这个燕王不想要世子入京,进而找来王妃演这么一处戏,在借此机会另做打算啊。

    所以现在朱棣不仅要担心自己几个儿子的问题,还要头疼一会儿该怎么去向王妃说清这件事,毕竟连知会一声都没有做到,确实是做的有些不太妥当

    至于具体这一晚上朱棣是怎么跟燕王妃解释的,作为宿卫统领的张枫肯定是不清楚的。

    但是他第二天,从朱棣的神色上看来,燕王妃绝对没有给自家王爷什么好脸色,这肯定是百分之百毋庸置疑的事情,张枫敢拍着胸脯打保证。

    不过今日这密室商议,张枫还是忍着没有笑出来,毕竟场合还是很严肃的,又有其他的外人在场,可不仅仅是张枫和朱棣两个人而已。

    燕山三护卫,作为燕王朱棣麾下最强大的三支精锐部队,也是威震北地的强军雄狮,在鞑靼人眼里那都是有着赫赫威名的存在。

    不过今时今日,这三护卫中的重要人物,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尽皆在此处候着,显然今日所谈之事绝对非同小可

    只是原本三家三个护卫指挥使,今日这屋内却仅仅只有两位,左护卫郭峪和中护卫的唐云尽皆再次,唯独右护卫指挥使徐猛没有踪迹。

    就连右护卫旗下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都甚少,整个右护卫可以说只有陈贤这一个指挥佥事在此,脸上还带着几分尴尬的意思。

    说实在的,徐猛怎么论也都是徐家的人,虽然名义上是朱棣麾下右护卫指挥使,也是效忠于朱棣的人,但不管如何这要是在徐家和朱棣两者之间有一个选择,徐猛八成还是会跟着自己的姓氏走。

    所以在朱棣这里看来,徐猛这么多年也算是劳苦功高,但始终入不得自己人的行列,因为他的一颗心始终挂念在金陵城的魏国公府上。

    这一点,光是从每年魏国公府都派人给徐猛送上一两个物件就能看的出来。

    先别说这东西金贵不金贵,但是如今的魏国公府仍然惦记着他,徐猛就足以感激涕零无以为报了,心里自然有所偏颇。

    原本对于这种挖自己墙角的事情,朱棣那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的,换做其他人这么干,说不得早就被朱棣打上门去了。

    可魏国公府不一样啊,徐猛当初提点燕山右护卫的时候情况也不太一样,两相结合起来也就造成了如今比较尴尬的局面。

    一来徐家是燕王妃的娘家,当初自己那位丈人徐达多自己多有帮助,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哪怕是现在徐达早已病逝多年,可朱棣心里仍然记挂着,还要估计自己爱妃的心思,自然不可能对徐猛做什么手脚,也就听之任之这么多年过去了。

    二来当初朱棣刚刚就藩的时候,整个燕王府上上下下是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连最基本的护卫都调配不起,之后还得靠着上书请求父皇当地招募兵勇才将将能够凑活。

    那之前的这段时间可都是一直靠着徐猛在支撑,一个右护卫担起了整个燕山三护卫的职责,连带着还有燕王府的戍卫工作,全都是徐猛在负责。

    所以,朱棣也是股念旧情,明知道徐猛不可能真正的做到自己心腹之人,却仍然将这燕山右护卫交给了徐猛来带着,没有去动他

    不过这也不代表整个右护卫全都是徐猛的人,最起码现在坐在这里的指挥佥事陈贤便是彻彻底底的朱棣心腹,也是朱棣一手安插进入右护卫的人手。

    另外,今日这间密室当中召集众位心腹过来,所要商议的事情自然是非同小可,也绝对不能让徐猛知晓,这一点必须要防止,也是因为朱棣此间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

    若是之前,天下太平无事发生,朱棣这个燕王做的好好的,那徐猛这个指挥使的位子自然是稳如泰山,除非他自己作死,不然根本不会有人动他,乃至出现这种需要避讳他的事情发生。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明帝王更迭,先帝病逝新帝登基,且这新帝朱允炆明显对大明各个藩王报以深深的忌惮和芥蒂,乃至已经达到了不死不休双方必然决出一个胜负的地步。

    真的以为朱棣什么的察觉不出来吗,就算没有蒋瓛的泄密,光是李景隆带兵北上借着换防的名义突袭开封这件事,以一纸罪状就将堂堂大明周王押送入京,当日便徙移云南蒙化,这其中未免也太过武断果决了吧。

    朱棣哪怕没有后面消息所带来的评断,也绝对会认为这件事情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而作为事后蒋瓛的泄密,也算是彻底点燃了朱棣心头的怒火,让他对自己那个皇帝侄子朱允炆失望到了极点

第668章 削藩(十八)() 
周王事件就是最大的导火索,也是捅破朱棣心中最后一层希望的刀子,让他再也不会真的相信朝廷的一言一语了。

    先有金陵城门下的一幕,再有后来的周王事件,坐在京城奉天殿当中的那个年轻帝王,他是真的打算和所有的藩王不死不休的局面啊。

    削藩削藩,彻底改变先帝的国策制度,这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亦或者这位少年帝王真的就这么想要做出一些成绩,就这么排斥厌恶自己的这些皇叔们吗。

    朱允炆的心中到底是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