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撤退。

    没多久,杨御藩和李九成的骑兵也脱离了纠缠,两方骑兵的战斗力差不多,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战,以明军的胜利告终,战后统计,杨御藩部伤亡才三百出头,王洪部由于一直是乌龟阵防御,伤亡也不大,才两百多人。

    叛军的伤亡则要大的多,李九成派出的四千步兵,只回去了不到三千人,剩下的一千多人都成了尸体或者俘虏,耿仲明部撤退即时,伤亡不到三百人。

    初战告捷。

    总的来说,这算得上是一场大胜了,兵力处于弱势的局面,居然还能用五百人换掉叛军一千三百多人,此战结束之后,明军的士气上升了一大截。

    这场战斗结束后,当日双方没有再发生大规模交战,都休养生息,等待第二天再行开战。

第206章 都209章 连战连胜() 
正月二十六,早饭之后,叛军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这次上来的不是步兵,而是车营。

    车营是抗倭名将俞大猷最先提出并创建的,俞大猷被调到山西大同后,由他领军对付蒙古军队。

    他发现明王朝二百多年来,北方不得安宁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打击蒙古骑兵的手段。他从研究古代兵法中发现,战车是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于是建立了车营。

    杨御藩他老爹杨肇基也是当过大同总兵的人,当初他和几个兄弟一起跟着老爹历练,对车营这种对付蒙古人的利器再熟悉不过,一眼就认出来了,叛军出动的是车营。

    李九成的车营用得是偏厢车,他将偏厢车排成两排,然后步兵在战车的掩护下进攻,起兵紧随其后,目标是杨御藩部的通州兵,李九成看得出来,只要干掉杨御藩就能结束战斗,力争一口气将明军击败。

    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偏厢车是大同的边军装备,用于对抗鞑靼骑兵非常有效,前面有一个厚厚的木板,可以阻挡住弓箭和火铳的射击,而且能够对抗骑兵的冲锋,其中有空洞,可以从中身处长矛或者火铳攻击,其实很像坦克,只不过需要人力推动,只能防守手一个方向。

    这一批偏厢车,都是李九成在黄县城中找到的,黄县城中有偏厢车作坊,这一批是准备运到旅顺,去对抗鞑子骑兵的,奈何在守城战中作用不大,全部被李九成缴获了,不过现在野战之中,刚好发挥效果。

    当叛军推着偏厢车上来的时候,明军无奈的发现,火铳和弓箭手根本奈何不了叛军,有偏厢车在前面挡着,无论是弹丸还是箭矢,都无法穿透前面的盾牌然后杀伤叛军。

    对于后面的明军,唯一能对他们造成杀伤的,就只有弓箭的吊射了,但是这是门技术活,起码要一年的严格训练,才能够培养出一名可以将箭矢吊射到合适地点的弓箭手。

    杨御藩手下本来弓箭手就不多,还不到两百人,其中能够吊射的只有十几二十个,所造成的杀伤效果非常有限。

    越来越近的偏厢车,给杨御藩麾下的明军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饶是他们训练有素,战斗力比盖过其他明军一头,仍旧是不免有些害怕,这个时候,何永宁这个杨御藩麾下最勇猛的游击将军,又开始率队冲锋了。

    好在每一两偏厢车的空洞只有两个,只能让两名叛军从中射击,何永宁轻松地靠近了,然后成功的点燃了其中几辆,但是这个时候,叛军骑兵出击了,何永宁也只好撤退。

    就在这个时候,杨御藩下令步兵们全部后撤,难以置信的是,这些明军的后撤并没有演变成溃退,而是井然有序的撤退,等明军们撤到后面,就露出了埋伏好的火炮,然后就是炮兵的表演时间了。

    虽然火炮不多,只有十门佛郎机,但是这些炮手们水平很不错,又有装填好火药和弹丸的子铳备用,设计速度非常快。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就将靠近的偏厢车击毁大半,打的木屑四溅,给后面的叛军造成了不晓得伤亡。

    这一阵子炮击打出了明军的气势,杨御藩下令全军突击,而叛军们也被吓得逃跑,毕竟这里面的精锐只占一小部分,其他的都是只能打顺风仗的地痞流氓,辽东难民,本来承受能力就不怎么样,现在遭受了不小的伤亡,又看到明军集体杀上来,只得逃跑。

    见到叛军甚至顾不得那些偏厢车就后退了,再次打胜的明军,立刻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然后呼啸着追杀而去。

    这次作战叛军伤亡和被俘虏的差不多有一千人,而明军只伤亡了一百多人,王洪的天津兵则全程处于看戏的状态,压根没有任何动作,好在耿仲明部也没有出动。

    而叛军撤退以后,也没有再一次地发起进攻,双方就这么对峙了大半个时辰,终于都不约而同地退后回营,结束了这一天白天的战斗。

    两战两胜,大大的鼓舞了明军的士气,不光是杨御藩,他麾下的士兵也都期待着在一次击败叛军,只要胜利,就有人头,而人头又能让他们升官发财。

    正月二十七,双方没有进行肉搏战,而是展开了一场炮战,因为李九成的红衣大炮终于从黄县运来了。

    李九成指挥着十门红衣大炮和十门佛郎机,与杨御藩的十门佛郎机展开了猛烈的对轰,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火炮射程,口径,威力,数量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杨御藩居然还能打出优势。

    其实这都是因为李九成麾下炮兵水平不行,李九成原本的部队里面,并没有炮兵的成分,不像孔有德有一个火器营,精心训练的三百炮兵,当初拿下登州之后,孔有德又把大部分的炮兵收罗到麾下,留给李九成的炮兵所剩无几。

    所以就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红衣大炮的射速本来就慢,炮手水平又差,射速就更慢了,搞得现在明军打完一轮所有的子铳,这边红衣大炮才开一发,李九成也很懊恼,没想到这还没到莱州城,就碰上了硬钉子。

    不过,李九成这边没占到什么便宜,另一边的战场却是另一个局面了。

    天津总兵王洪这次带了三十门佛郎机出来,都是从天津运过来的,不管这一批佛郎机的质量怎么样,数量上是不会有太大劣势的,因为对面耿仲明的叛军只有二十六门炮。

    但是,事情总会有意外,王洪麾下的普通士兵不咋样,炮兵的军事素养就更差了,远远不如杨御藩的炮兵,愣是被叛军的二十多们佛郎机压着打,炮手的伤亡非常惨重,打到后来,炮手们根本不敢上前开炮了。

第207章 卖队友是明军的传统() 
因为双方使用的都是实心弹,叛军之中的炮手水平都很差,杨御藩手下炮兵水平还行,但是炮太少,而且双方的交战距离都是在两里左右,所以打了一天,没有出现太大的伤亡,倒是两边都出现了因为操作失误,炮膛爆炸伤人的事故。

    差不多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双方的火炮才停止了怒吼,双方总算是有机会休息下来了。

    经过统计,杨御藩麾下炮兵伤亡一共四十八人,骑兵和步兵的伤亡一共五十六人,由于是远距离交战,叛军的尸体他们没法清点,但是保守估计,叛军的伤亡总数仍旧在二百人以上。

    尽管天津总兵王洪的炮兵被耿仲明的炮兵压着打,但是伤亡也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比明军多三四十人的伤亡。

    可以说,这又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明军的士气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

    杨御藩预计,前两天的两场大规模战斗,自己这边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今天的炮战又打出了优势,这歼敌三千自损不到六百的战果倒在其次,对叛军士气的打击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主要战果都是自己取得的,天津总兵王洪麾下的士兵表现极其糟糕,但是继续这么打下去,最终还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杨御藩不指望王洪的天津兵能有多大作为,这几天的天津兵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战斗力,勉强抵得上那些叛将李九成新招来的叛军,只要叛军在进攻队伍里面放点老兵,天津兵绝对是溃败的下场,第一战如果不是自己快速解决攻打自己的叛军,然后去帮助他们,说不定那一战他们就被击溃了。

    所以,指望他们提供帮助,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依靠自己来的靠谱。

    不过,他们也不是一点用没有,只要他们在这,就是对叛军的一个威胁,叛军做出任何举动都要顾及一下这两千多人,而且自己的右翼安全也有了保障。

    于是,杨御藩派人告知王洪,只要他们那边能撑住,哪怕什么都不做,在打两天,自己就能把叛军的士气打没了,到时候后面的援军差不多也该到了,正好一鼓作气,将叛军彻底击溃,到时候少不了他王洪的功劳。

    而且杨御藩还希望王洪能够分出十门佛郎机给自己,自己可以按照每一门一千两的价格租用,战后依旧归还给他,到时候论功行赏的时候,可以帮他美言几句,不成想,王洪这个胆小鬼居然拒绝了。

    杨御藩也无可奈何,俩人都是总兵,自己也无权管辖他,只希望他能够安心守住营地就好。

    然而,让杨御藩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自己千叮咛万嘱咐,只需要他坚守大营即可,什么都不需要做将来就有功劳,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听到哨兵报告,王洪这厮居然还是连夜率军逃跑了,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大营。

    其实,这种卖队友的行为,已经成了明军的一个传统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吴三桂吴襄父子俩,前不久结束的大凌河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吴襄中途率军逃跑卖队友。

    松锦之战中,他儿子吴三桂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当时大同总兵王朴由于缺战畏死,带着本部人马率先逃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