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为他扇着扇子的跟班也附和道“是啊大人,都怪那些该死的海盗,害的大人也跟着我们一起受罪!”

    赵四身边,围着十来个卫所军打扮的人,而前方的场地内,却有一百来号工人,看起来极为不搭调,不过这都跟赵四的身份有关。

    其实有两重身份,第一个身份就是盐城千户所的百户,手下有二百多号人。

    说起来也是奇怪,正常一个百户麾下是有一百一十二人的,大明朝大部分的卫所都存在军户逃亡的情况,由于军户的逃亡,一个总旗能有个三十来个兵丁就不错了。

    然而赵四手里却达到了两百个,而且和大部分卫所兵瘦骨嶙峋不同,他的这些手下体格都极为健壮,甚至比部分战兵还要好,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之所以如此的不同,恰恰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重身份……盐场的管事。

    他所在的位置,是盐城县城的东边,靠近东海的位置,这里有着大量的盐场,都是扬州打盐商的产业。

    赵四处在三片盐场的交汇之处,分别是东海村南场,北场和西场,三片场地占据着接近四千亩的土地,现在这些地方都晒满了洁白的食盐,堆起来就跟小山一般。

    这一大片产业,都是盐商赵如海的,而赵如海正是扬州城的大盐商之一,家资超过百万两白银,之所以能够积攒到如此巨量的财富,就是靠的这海盐的巨大利润。

    当然,他的产业可不止这一片,整个海盐县接近一半的盐场,都是他赵如海家的,一年出产的食盐超过百万石。

    而赵四的任务,就是带着手下那八十多号兵丁,看守这三座盐场,监督工人们干活,顺便防止有人来偷到食盐。

    盐城县,顾名思义,就是出产盐的地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利用近海之利“煮海为盐”。到了秦汉时代,境内“煮海兴利、穿渠通运”。

    西汉武帝年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县,因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运盐的盐河,故称盐渎县。

    东晋时期,盐渎县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后来屡有变更,到了现在依旧还是叫盐城,以盐为名,这里的盐业自然很发达。

    既然这里出产大量的食盐,自然会引的一些人觊觎,毕竟现在这些盐业都掌控在大盐商手中,一般人根本没办法从中获取到什么利益,于是就有人打上了这些盐的主意。

    当初盐场时不时受到一些小规模海盗的骚扰,说是海盗,其实就是其他地方的一些渔民,趁着盐场没有防备,就登岸抢上几石甚至几十石盐就跑,转手就是一笔巨资。

    看到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渔民假扮海盗,想从这些盐场分一杯羹,于是就经常发生这种上岸抢盐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盐商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些渔民抢完盐就写去伪装,根本认不出来,好事派人去渔村清查,他们大不了把盐丢到海里,来个查无实据。

    既然没办法对付这些假扮海盗来抢盐的渔民,那就防止他们来偷盗好了,把这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盐商们就找到了当地的卫所,毕竟这也算是他们的防区,通过给他们一些报酬,让他们帮忙看守盐场,避免继续受到这样的损失。

    赵四的父亲是个机灵人,跟赵如海攀了亲戚,然后谋得了这么个管事的职位,管理这三处盐场,他老子死后他就接替了过来。

    既然收用这些卫所军,而且他们也很听话,都尽职尽责的办事,赵如海自然不会亏待他们,基本上是吃穿管够的,所以他们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而且有些活不下去的百姓,看到有利可图,直接就举家改成军籍,加入盐城千户所,然后成为军户,跟着其他的卫所军一起,起码能吃个包饭不是,短短二三十年,赵四这个百户麾下的军户数量就翻了不止两倍,而且还在继续增多。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盐城千户所都有发生,攀附盐商可以活得这么滋润,而且这些盐商都有一定的官方背景,要是能得重用,指不定啥时候就能高升,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干呢。

    所以,跟内地那些卫所的情况截然不同,南直隶沿海一带的卫所,过的都相当的滋润,不但没有什么空额,反而比正常的规模要大不少,而且吃得好自然体格健壮。

    虽然现在腰包鼓了,手底下的人手也多了,日子也好过了很多,但眼前这闷热的天气,还是让有些微胖赵四极为难受,只能让手下更为卖力的挥动擅自,好让自己舒服一些。

    就在这时,一个亲信急匆匆的赶来,喘着大气说道“大人,海上来了几艘船,好像是冲着咱们来的!”

    一听到这个消息,赵四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苦日子要到头了,不必在这大热天人手这种鬼天气了。

    原本他身为百户,有两个忠心耿耿的总旗和十个小旗在下面管着,其实根本用不着他亲自来看场子,平时这个时候他都在盐城的青楼里面快活,哪用得着受这份罪啊。

    究其原因,还是前几天出了事,一股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海盗,袭击了南面的几处盐场,使得盐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负责看守那边的是另外一个百户,那个百户所的兵丁虽然少一些,但也有一百九十多人。

    正常情况来说,有着接近两百身强体壮,武器装备齐全的兵丁,对上海盗完全不虚的,就是来上三五百海盗,他们也是有把握击退的。

    然而当时那个百户也是倒霉,兴许是觉得太平无事久了,不会有什么情况,就留下七八十号人看守盐场,带着其他的人去护卫回家奔丧的一位京观。

    听说还是个四品京官,可能是想搭上他的关系,好谋求一个好的前程位,据说连赏钱都没要。

    结果恰恰在那个时候,好死不死的海盗来了,这次的海盗人数比以往要多得多,一共两百多人,还是晚上来的。

    留下的七八十号人根本不顶用,敌人都摸上岸了他们才发现,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了十来号人就一哄而散了。

    然后那伙海盗就趁着他们逃跑的机会,抢了两千多石盐,装上船就跑了,据说还是海盗船只能装这么多,不然几片盐场都要被搬空了。

    损失了这么多的盐,赵如海自然是大发雷霆,好吃好喝供养着你们,居然不给老子好好干活,直接通过盐城千户所的千户,以御敌不利的名义,把那个百户按军法砍头了。

    赵四以前也和那个百户差不多,有事没事去干点私活,经过这么一出事情,他可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虽然跟赵老爷攀上了亲戚,然如果当时是他,恐怕也是同样的下场。

    根据那边的兵丁说说,那些海盗都是浙江口音,很可能都是浙江那边的人,这事情可就大条了。

    以前的海盗基本都是南直隶本地的,现在却来了浙江的海盗,至于是不是真的海盗就不好说了,但这次行动让他们尝到了甜头,那么以后说不定会再来。

    毕竟浙江可是不产盐的,他们根本不愁销路,要是他们发财了,周围的渔民,百姓,甚至海防卫所尝到了甜头,多半也会效仿,然后乘船跑到了上千里外的南直隶来抢盐,毕竟整个南直隶的海岸地带,基本上都是盐场。

    所以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他都小心翼翼的,天天守着这三处盐场,防止海盗再来,一旦出了事情,就不是他能担待得起的。

    现在听手下说有几艘船来了,看样子是冲着他们来的,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几条船而已,最多百十来号海盗,他手下两百多人,对付一百来号海盗岂不是轻轻松松。

    他不奢望能把这些海盗都打跑,但如果能有杀掉二三十个海盗,甚至更多的话,这可就是大功一件了。

    卫所和赵家两方面的奖励不说,而且说不定赵老爷还能让他把南边那几座盐场管起来,到时候又是一笔横财,岂不美哉。

    说干就干,还没等亲信把话说完,他就急吼吼的下令道“通知下去,有几十号海盗来抢盐了!除了留下一个小旗看守,其他的都跟我上,带上武器,到了咱们表现的时候了!把这些海盗干掉,每个人都有奖赏!”

    “大人,大人……”这个兵丁正准备说些什么,但赵四已经急不可耐的冲上去了。

    从这到海边也就两里多点,听到自己大人下令集合,其他的卫所军也都匆忙的行动起来,和赵四一起奔赴海边。

    然而,当他们来到海边之后,彻底的傻眼了,那个兵丁说的没错,的确是来了几艘船,可这些船不是什么小船,而是三号福船和沙船。

    此刻出现在海面上的,一共是三艘沙船,两艘三号福船,沙船正朝着岸边靠近,福船已经把身子侧过来了,黑洞洞的炮口指着岸边,赵四他们所在的位置。

    大炮,大型战船,而且还是五艘,怎么看都不可能是小规模的海盗,难不成是广东福建那边的海盗来了?

    对于南方的海盗,他多少也知道一些,现在实力最强的‘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听说手里有战船几百艘,他曾经就是海盗头子,被朝廷招安了,不过还有一些他以前的部下,继续为祸东南。

    难不成是这些海盗在广东混不下去了,来南直隶地界劫掠?

    不过现在搞清楚怎么回事也没用,因为这五艘船,摆明了是冲着他们来的。

    “王亮,这就是你说的几艘船?这些船上有大炮,而且都是大船,你他妈的怎么不提前说清楚?”赵四现在想宰了他的心思都有了。

    这么大阵仗,岂是普通的海盗能有的装备,这里不比福建,广东,就算有些海盗,也多半是靠肉搏的,能装备火铳的都没有几个,所以赵四才有信心捞点功劳。

    结果这么多大炮,他这两百来号人,只够对面塞牙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