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之后再说!秦知府说你这次获取到了重要情况,赶紧说说!”

    知道这是正事,他立马打气精神“属下这次获取的情报有很多,一方面是沿途的见闻,还有从京城打探到的消息,还有一些则是徐四公子透露的!这最重要的,其实是关于鞑子的动向!”

    “鞑子?有什么知道的都说出来!”

    李耀杰应了一句,然后就将这方面的情况娓娓道来。

    说起来,其实跟明军没有多少直接关系,而且还不是辽东鞑子,而是蒙古鞑子,也就是关于蒙古林丹汗的情况。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之嫡系第15代子孙,达延汗,也就是正德皇帝亲征交手的那个‘小王子’的第七代子孙,万历三十二年继位。

    但当时蒙古汗权不振已经很久了,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对这些部落没有实权。

    但林丹汗是个很有野心,,试图重新恢复成吉思汗的霸业,一统早已分崩离析的蒙古诸部,而后图谋天下。

    事实上,他本人很有能力的,也确实做到了一部分,统合了内喀尔喀,以及土默特之一部分,但他生不逢时,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崛起,建立后金,林丹汗与明朝均构成巨大威胁。

    而且努尔哈赤一直在挖墙脚,比如通过联姻和军事结盟的手段,收服了科尔沁部,在萨尔浒之战后,便试图收罗更多的蒙古部落,并且提出与林丹汗联盟的想法。

    双方甚至还互派使者,然而努尔哈赤听信谣言,以为自己派去的使者硕色乌巴什被林丹汗杀,就斩杀了林丹汗派来的使者康喀尔拜虎,后金与林丹汗察哈尔部的关系宣告破裂,双方交恶。

    有了后金这个共同的敌人,明朝便与林丹汗结成联盟,但这个联盟并不牢固,有合作对抗后金,也有针锋相对的时候,不过总体上还算和气。

    随后的十余年间,林丹汗曾多次出兵对付皇太极,甚至还试图帮助明军夺回沈阳,算是一段融洽的士气。

    但天启七年,蒙古内部矛盾激化多年没,而且后金也着进攻归附于林丹汗的内喀尔喀等左翼蒙古部落,同时为了兼并正虚弱的右翼蒙古土默特部,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留守故地,率数万众西迁。

    右翼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的对手,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驻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立足。

    经过数次战役,林丹汗次年年底平定右翼地区,驱逐了原右翼首领,被大明封为顺义王的卜失兔汗,占据归化城。

    崇祯元年,皇太极率军第一次亲征察哈尔部,也就是林丹汗的本部,林丹汗实力不如整合起来的后金,抵挡不住,而后损失了察哈尔及哈喇慎之故地,只占据了黄河河套平原,土默川,以及宣府以北的部分草原。

    这一系列的军事举动也就相当于,林丹汗把地盘从辽宁北边,迁移到了山西陕西北边,左翼蒙古基本上全部被后金消灭或者吞并。

    与此同时,林丹汗与大明朝的关系也在恶化,以前他们离着后金比较近,可以放心的洗劫后金部落,同时还能用东虏首级在明朝这边换取赏银,一举两得。

    但西迁之后,这部分收入也就断绝了。

    而且原本右翼蒙古有‘市赏’,也就是准许他们与明朝通商,互通有无,可以发展经济,但崇祯帝即位,“尽革其赏”,生意都不能了,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

    因而林丹汗于崇祯年六月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明朝本欲以右翼诸部抵御林丹汗,但到崇祯元年年底时右翼地区被林丹汗平定,明朝不得不于次年恢复“市赏”,以便安抚林丹汗。

    但双方的关系再也不能回到从前,林丹汗兴许是尝到了甜头,觉得宣府大同一带明军没有辽东明军能打,可以随便欺负,而且也比辽东更为富饶,所以于崇祯二年和四年再度犯边,均被击退。

    而且,林丹汗西迁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得罪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这些不组的头人都相当于一方诸侯,没人愿意受人节制,他们也都不断地反抗林丹汗,后者也派兵打压他们。

    在林丹汗的打击之下,那些没能被消灭的漠南诸部纷纷东投后金,而西边的卫拉特蒙古(后来康麻子亲征的准格尔汗国),压根连名义上的都不认同林丹汗,爆发矛盾是必然的,双方爆发过几次战斗。

    说起来,这个林丹汗真的是个二愣子,几乎周边所有的势力,他能得罪的全都得罪光了,后金,大明,漠北蒙古,卫拉特蒙古,没一个跟他关系好的,也就导致他所面临的战争从来没有间断过。

    以前还有大明帮衬,希望用他们对付后金,砍了东虏首级就给银子,协助作战还提供一部分粮饷,但后来发现他是养不熟的狼,扶持力度也就小了许多,基本上就是安抚,只要他别来添乱就行。

    而李耀杰带回来的消息,就是这第二次皇太极亲征林丹汗。而这个消息,看似跟孔有德没什么影响,但实际上

    明末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期,尤其是去年的天气格外寒冷而且干旱,不光大明的农业受此影响,出现大面的饥荒,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他们的经济更为脆弱。

    林丹汗治下游牧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一些草原上种植的农作物比如荞麦,青稞等大量减产,牧草也生长不旺,冬天牲畜大量被冻死,疫病横行,林丹汗的实力被严重削弱。

    于是,蓄谋已久的皇太极,就打算拿林丹汗开刀,彻底收服漠南蒙古。

    skbshge

第575章 女人?什么女人?() 
其实,早在去年四月的时候,皇太极就准备亲征林丹汗,但当时有出现了新的情况,己巳之变北直隶乱成一锅粥,崇祯只能把帝师孙承宗请出来收拾乱局。

    在他的带领下,各部兵马收拾了袁崇焕留下的烂摊子,对关内军事防务作了认真的调整,四年元月,孙承宗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关外军务,并按既定方针抢第三次抢筑大凌河,准备继续在大凌河一线推行堡垒战术。

    孙承宗的这一战术,皇太极他们太熟悉了,而且为此吃过不少苦头,皇太极担心拖得太久,让大明把大凌河和其他几座城池重新修筑起来,以后又要花费大力气慢慢啃。

    于是进攻林丹汗的行动就被拖延了,七月底,皇太极调集五万大军进攻大凌河,到去年十一月,为期三个多月大凌河之战结束,祖大寿献城投降。

    随着胜利果实被消化完毕,他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军事准备,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去年十二月开始,后金就开始为征讨林丹汗做着准备,明军的斥候水平再差,这么大规模的行动还是能够刺探出来的。

    今年三月底四月初,早已做好战争准备的皇太极,决定再次大举进攻察哈尔部,派遣使者告谕归降后金的各蒙古贝勒,命他们统帅所部兵马来与出征的后金军会合。

    随即,皇太极发动了第二次远征,皇太极率五万大军出动,由沈阳开始西进,多尔衮从征。

    四月,已经归降后金的蒙古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东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台吉,应皇太极的号召,会师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

    林丹汗也获知了这个消息,但经过历年征战,失去明朝的大力扶持,再加上连年天灾,他的兵力已经不足五万,战马不到四万匹,不足以同皇太极抗衡,于是率众由宣府边外向西撤退,并且放弃归化城。

    而后皇太极兵分三路穷追不舍,五月底占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此时林丹汗已经渡过黄河,快要抵达青海,皇太极便放弃了继续追击,然后收拢林丹汗没能带走的部众,而后撤退。

    而这些消息,大明朝廷直到六月底才全部获悉,毕竟大明在蒙古草原上,基本上没多少势力,而且没有安心去经营,据说还是一个没能逃走,但又不愿意归降皇太极的小部落,率领着残存的几百号人到大同请求归附,这个消息才被货值的。

    听完这些,孔有德对于明军的情报系统实在是无语,草原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居然延后了这么才知晓,果然大明药丸啊。

    紧接着,李耀杰又补充道“大人,除此之外,属下在回程途中,发现从涿州,密云,香河等地,不断有兵马开往辽西!”

    “看来,接下来又有大战了!”

    到这里,事情就已经很明显了,朝廷这是准备再次动手啊。

    孔有德有九成九的把握,不出十天的时间,朝廷再度集结大军的消息就会传来,估计最多一个月,朝廷大军就能抵达青州。

    当初吴桥起兵,乃至拿下登州,围攻莱州的时候,朝廷都没有太大的反应,虽然派遣了军队,但除了通州军之外全都是战力很差的,而且数量还不多,反倒是战力最强的关宁军丝毫未动。

    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是不愿意派遣更多的军队,完全是没有军队可以派遣啊。

    关宁军是被皇太极给拖住了,从去年年底皇太极就在准备大规模军事行动,虽然目标有很多,野人女真,朝鲜,蒙古,关宁,甚至再度入寇都有可能,但在他们没有动手之前,谁也不知道他们准备打哪。

    作为一般人来讲,这个时候关宁军肯定是不能调动的,万一调动关宁军,鞑子的目标恰恰就是入寇或者进攻关宁防线,没有足够的兵力用于防御,京城能不能守住都不一定,那时候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与此同时,边军也不能调动,蓟镇,昌平从东面拱卫京城,和关宁军一样要防着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