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抵触的,毕竟以往他们做工,都是独立干活,或者是兄弟父子一起干活,这毕竟是一门手艺,不能传与外人,免得教会了别人,自己被饿死。

    而且又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但随着对天策军的了解,再看看哪些原本就在这里工作的同行,跟他们深入了解这里工作的情况,他们慢慢的转变了这种思想。

    与此同时,孔有德也拿出了大杀器,分土地,这些工匠暂时还是按照民户的标准,一人三亩,全部加起来也就六千亩的土地,他手里的土地有五百多万亩,去掉用作大农场的,还有几十万亩的空余土地,直接就分给了他们。

    有了土地,以后的生存就有了保障,再加上在船厂劳作,得到的报酬不低,他们的积极性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至于那些俘虏,一开始也打算偷懒的,但得知现在他们在登州威海卫,离着江南有两千里,根本没办法提回去,也就熄灭了这些心思。

    而且这里的赏罚制度分明,只要肯努力干活,就会有额外的奖赏,比如可以有休息的日子,可以拿到少量的前,可以吃到一些肉食,甚至还能成为监工,负责监视底下的人劳作。

    对付一群想要反抗的人,只需要提拔他们中的少数成为领导者,就能有效的管理这群人,这个道理孔有德非常明白,所以用在这些俘虏身上,效果相当不错。

    钱,粮食,工匠,苦力,原料,图纸,经验,这些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已经齐备了,又有徐文仪这么上心人在,接下来的事情也不需要孔有德操心了。

    在威海卫呆了七八天的时间后,他就把这些事情放心的交给了徐文仪,然后带着一部分舰队北上,返回登州。

    在路上,舰队曾不止一次遇到明军的战船,应该是黄龙派出来探查情况的,不过当他们看到孔有德庞大的舰队,都识趣的躲开了,他们本身就实力大损,现在根本没有能力抗衡。

    经过大半天的航行,孔有德终于回到了阔别近两个月的登州城,记得还是六月初乘坐三艘战船离开的登州,之后又一直忙着其他的各种食物,一直没能回去。

    但是刚从水城上岸,孔有德却没有进登州城,而是交代黄桂中把那些金银财务运回去,便直接奔向西南,朝着平山兵工厂得方向去了。

    因为,新式火炮被研制出来了。

    火炮聚德管事丁文,一早就等待着水城,见到孔有德的第一面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孔有德自然迫不及待的要去看看。

    按照孔有德的要求,兵工厂的火炮局一方面要制造更多的佛郎机和红衣大炮,另一方面要研制新型火炮,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现在大明的火炮,缺点还是很明显的,哪怕是红衣大炮,也有着相当多的缺点,所以必须得研制新式火炮,否则没办法在武器方面碾压敌人。

    关于新型火炮,孔有德只是起了一些指导作用,指明了几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其他的都由技术人员们自己负责。

    首先便是重量的要求,天策军的作战策略,可不是被动的防守,而是主动出击,与敌人野战,所以火炮不能太重,否则机动性太差,无法快速的运输,拖累大军的行动速度,或者被落在后面。

    就比如红衣大炮,威力确实够大,射程也确实够远,对敌人的威慑力也确实够呛,但截至目前,也都只能用在海战上面,就是因为太笨重了,除非以战船这种几百吨的载体运输,否则根本没办法行动。佛郎机好点,但也强不了太多。

    就拿当初占领整个登州府的战事来说,当初天策军一天半的时间奔袭一百二十里,进攻到福山城下,结果等到打完火炮都没运到,打栖霞,莱阳的白云龙部也是一样的情况。

    包括招远大战,当时也只能运输几十门佛郎机到招远,而且还是军队抵达后,陆陆续续花了几天时间才抵达的,红衣大炮根本来不及运送,招远之战明军撤退来不及带走红衣大炮,只能炸毁也是一样的情况,所以机动性一直都是个大问题。

    skbshge

第579章 战争之神() 
而机动性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重量,如果能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把重量降低下去,绝对就是一项很大的进步。

    第二便是射程问题,孔有德要求是不能比佛郎机短,不求超过红衣大炮的射程,起码要有三里的射程,否则的话,野战之中的效果就太弱了,尤其是对付骑兵的情况下。

    毕竟以后最强大的敌人还是关宁军和鞑子,他们都是有着强大骑兵的,射程短了,开不了几炮人家就冲上来了。

    至于射速,这个要求倒是不高,因为要追求精准度,所以新式火炮不打算采用佛郎机那种子母炮,那样的话气密性不好,火药的威力就不能全部传递到炮弹上,炮弹出膛的初速度就很低,影响精准度。

    不过这个射速也不能太低,起码要达到两分钟三发的速度,如果能达到四发那就更好的。

    还有就是精度,不求能有多高,至少得比同吨位的佛郎机高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在同样的距离,由同一批炮手操作,打出一样多的炮弹,要多出近三分之一的炮弹命中目标才行。

    孔有德把这些都交代下去之后,基本就看工匠们自己的智慧了,因为他对火炮的研究也没有多少,只知道后世火炮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但具体怎么个发展法子却不知道。

    就比如他知道,膛线对于火炮是一种质的飞跃,燧发枪的膛线也确实被工匠们给搞出来了,而且效果还不错,但对于火炮来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燧发枪的膛线,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办法,先人工刻画好膛线,而后再打造成枪管,而后再进行其他的加工。

    但火炮那么厚的炮管子,总不能也这么办吧,而且火炮的威力更大,对膛线的磨损更快,可能打个几炮几十炮,膛线就被摩平了。

    也就是说,现在没有相关的技术,也没有相应的材料学作为支撑,想要搞出线膛炮,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只能在射速,射程,精度,机动性方面做文章,这些都是要取舍的,加了射程,就意味着机动性的降低,反之亦然,必须的找出相应的平衡点,以及何时的火炮造型,争取将性能提升到最大。

    事实上,这些工匠们确实很有智慧,而且在巨大的奖赏激励下,他们也都将这些智慧发挥了出来,这次的新式火炮,就是他们成果。

    当孔有德来到火炮局的试验靶场时,看到已经有三门成品的新式火炮,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很是满意。

    这三门炮,都是用炼铁厂出产的精钢打造的,表面光滑平整,给人一种坚硬而厚实的感觉,看着就格外的舒适。

    当时孔有德对炼铁厂进行了一些指导,使得精钢的产量迅速上升,而且技术也在不算的优化,品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钢制火炮的铸造了。

    随后,火炮局的管事丁文,就开始跟孔有德介绍这三门火炮了。

    这三门火炮的研制,实属不易,当初孔有德定下指标后,丁文就将火炮局的工匠分出一半,专门用于新式火炮的打造,并且分成了五个小组,搞竞争机制。

    这半年来的时间里,他们一共弄出了不下百种方案,并且实际打造出来的火炮就超过四十种,结果都差强人意,达不到孔有德的要求,不是这欠缺一点,就是那方面出现了问题,最后只能回炉。

    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经历了这么多失败,也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之后,拿出了这么一个可行的方案。

    同时他们也极为谨慎,第一门虽然效果很不错,但单单一门炮说明不了什么,于是就立马打造了两门,三门一起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根据丁文的介绍,这种新式火炮的射程接近四里,炮管长度六尺三寸,差不多接近两米的样子,专门配备了带有铁轱辘的炮架,加起来重量在九百五十斤左右。

    如果使用散弹,射程接近一里,实心炮弹更是高达四里,而且在两里这个距离上,精度比佛郎机要高出一半,发射的炮弹是九斤的实心炮弹。

    射速是十个呼吸一发,差不多就是两分钟三发,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作战可能只有一分钟一发,毕竟战场环境负责,没办法做到最佳状态,能够持续半个时辰不间断的发射。

    最让孔有德满意的是,这种火炮的转运非常方便,因为炮架自带轱辘,可以直接用两匹马拉着就跑,而且速度比步兵行动速度还要快一些,非常适合用于激动作战。

    反观红衣大炮,运输起来就非常不方便,不单单需要将其卸下来,放在专用的运输车上面,还需要至少六头牛或者八匹马才能运输,效率低下,很容易被敌人截获。

    而且抵达战场之后,还需要重新架设火炮,极为繁琐,所以一般情况下,红衣大炮都是在守城战或者攻城战中使用的,野战之中完全就是鸡肋。

    如果硬要野战,敌人看到你把大炮架上来,直接走开就是,等到你开火的时候,敌人早就跑出了射程,等你把火炮重新云上前,再架好,敌人又跑掉了,反复几次,你精疲力尽,敌人精力充沛,直接冲上来把你的炮给夺走。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的吴桥兵变,李九成就是这么干的,用这个办法,让明军炮兵疲于应付,最后成功的从明军哪里夺走了五门红衣大炮,并且将其粮草辎重焚毁。导致明军大溃败。

    现在这种新式大炮,射程已经可以比得上红衣大炮了,尽管威力还有所不如,但重量的大大降低,加上转运的方便,使得红衣大炮相形见绌。

    而且这些工匠们除了给炮架加轱辘,还有其他诸多调整,比如炮架后面安装了一个铁质助锄,还有专门的轮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