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进来就感受到了一股热浪来袭,现在还是夏天,冶炼又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导致温度升到很高,依照孔有德的预计,起码得有四十度,估计最高的地方能有五十度。

    “你们没有想办法解决散热问题吗?这么热的天,工人们要是热化了身体怎么办?”

    孔有德对着冶炼局的管事张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张扬原本是骑兵营麾下的一个百总,不过在跟张可大野战的战斗中伤了腿,而且腰部也受了伤,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想要继续作战是不可能的。

    后来孔有德征求了他自己的意见,就让他进入冶炼坊当管事,后来又经过扩建,成了现在的冶炼局。

    张扬边走边说“大人,办法倒是有,那就是搬迁!这兵工厂内面积就这么大,却集中了这么多部门,如果把冶炼局单独建厂,那么面积就会宽敞许多,到时候散热也方便一些!”

    “恩,这是个好办法,这事儿我回头安排一下,你们就先忍耐几天吧!现在冶炼坊有有多少工匠和工人?”

    “大人,已经有一千五百人了!”

    孔有德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只是有些感慨。

    不知不觉间,这兵工厂的工匠和工人数量,已经有了接近万人的规模了,每一个部门的人数基本都相差不多的,一个部门就有一千五百人,一共七个部门,加起来真的差不多有万人。

    还记得最开拿下登州的时候,全部兵仗局和火器局的工匠,加起来也就一千多人,后来孔有德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搜罗工匠,充实这些部门,之后又专门在这平山组建了兵工厂,越来越正规化。

    之后的历次扩张地盘,他都将各个卫所,以及各地民间和官府的工匠,朝着兵工厂输送,扩充人数,提高产量,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说起来,这兵工厂越来越有后世的感觉了,集中万人集体劳作,在古代还是很罕见的。

    也就是一些大型军事行动,比如在军队的保护下,集中数万人修筑大凌河城,才能看到这样的场面,其他的地方,充其量也就是几千人的规模。

    不过,现在大明朝江南一代,也越来越有这种势头了。

    据说在松江和杭州一代的织造坊,往往也能集中起来几千人共同织布,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当中,而且还是昼夜两半倒的工作,颇有一丝资本家的血汗工厂的味道。

    说起来,如果不是野蛮的鞑清入主中原,华夏大地说不定还有可能出现资本主义革命呢,再不济也不至于落得和鞑清一样,两百多年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出现倒退。

    鞑清入主中原,本身就是以弱势人口统治强势群体,他们很担心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会导致汉人纷纷揭竿而起,然后又利用科技带来的武器发展,将他们消灭。

    所以,他们就从各个层面,对华夏进行围堵,比如大兴文字狱,大规模的屠杀敢与反抗的人,比如借用秀四库全书的机会,销毁和禁止大量的的科技书籍比如军器图说,物理小识,武备志,测量全义,泰西水法等等,对外又施行彻底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从一个先进的国家,彻底沦为堪比原始社会的落后国家。

    而这一切,都是辽东的鞑子造成的,一想到鞑清的荼毒到了百年后还能对群众产生影响,比如大量的膝盖生根的牧羊犬,孔有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其彻底消灭掉。

    说实话,哪怕就是李自成统治中华大地,结果也会比鞑清好上几万倍,尽管李自成前期做的并不好,单纯的是没有经验造成的。

    一个驿卒出身,没有任何之争经验的人,带着同样的一群部下,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对抗朝廷,四处抢掠的流寇,转变为最高统治者,他们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意识,也不知道该怎么统治一个国家,所以很多举措就显得很可笑,甚至很愚蠢。

    但事实上,如果山海关之战,他们能够抗住鞑清的进攻,而后稳定住局势,相信只要再给他们两三年的时间,他们肯定能够转换自己的思维,以统治者自居,说不定到时候中国还能再次立于世界之巅。

    然而,这些都是幻想,既然自己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就一定要改变历史,绝对不容许鞑子再让中华陆沉。

    随后,张扬又介绍了冶炼局的生产情况。

    自从有了孔有德提出的那种高炉炼钢法之后,冶炼局的产量就提升了非常多,现在一天的时间,就能出产四千斤可以用于铸炮的精钢,还有生铁万余斤,这样的产量,绝对算得上不错了,算下来一年也有两千吨的产量。

    尽管和后世那种一年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钢铁厂没法比,但在这大明朝,绝对能够傲视群雄。

    接下来,要用到钢铁的地方,应该会非常多,不过这已经算是极限了,毕竟厂区面积就这么大,如果想继续扩大产量,就必须另选厂址,加大生产规模。

    对于新的厂址,孔有德已经决定好了,就安放在栖霞和黄县之间区域,到时候重新建造厂区,将大部分的人员集中过去,独立进行生产。

    栖霞的铁矿石很多,而黄县又出产优质煤炭,可以增加原材料的运输效率,同时那边的环境,保密工作也能得到有效保证。

    随后,孔有德一行又来到了火铳局。

    天策军使用的各种枪械,都是在这里打造的,可以说这里是保密程度最高的地方,因为天策枪和燧发枪,以及相应的替换配件,都是在这里打造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相关制造方法被泄露出去,必然对天策军不利。

    为此,除了整个兵工厂本身驻扎的四百人军队外,军情局专门安排了人手,在这里负责安全问题,防止有间谍混入,或者工匠泄露消息。

    经过大量的人手补充,火铳局的工匠也早就超过了一千三百人,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一个月下来,天策枪的产量能打到一千五百支,普通燧发枪的产量能达到两千五百支,至于原本还在生产的鸟铳,已经完全停止了生产,没必要了。

    也就是说,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用这里出产的枪支,武装起来一直四五万人的军队。

    生产工序,已经被完全细化了,在孔有德的指示下,管事张立德建立了流水线生产制度。

    每一名工人,只负责一个工序,从将钢材切削,膛线刻画,枪管卷曲,扳机制造等,到最后的枪械组装,涂油保养,质量检测,装箱储存,都只有相应的工人负责,他们只需要负责分派给自己的任务,其他的任务都与他们无关。

    就拿天策枪来说,按照这样的分工,一共九十五道工序,九十五名工匠为一个小组,组成一条生产线,所生产出来的枪支也都有相应的小仓库。

    这样一来,不单单能够提高他们的效率,还能有效的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因为只要任何一个工序出现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人,一旦不合格率超过规定的上限,也就是百分之三,那么就会对其进行罚俸的处罚。

    此外,也能有效的防止泄密,除了最开始的那一批一百多工匠,其他的工匠基本都只知道自己的那道,以及上下游两道,一共三道工序。

    就算他们能够侥幸躲过周围驻军和军情局人员的视线,而后投靠朝廷或者鞑子,他们也只能贡献出这么一部分而已,不会让敌人掌握到这样的技术。

    随后,孔有德又视察了弹药局和冷兵器制造局。

    这两方面,其实没什么需要保密的,天策军使用的,依然是大明朝普遍使用的黑色火药,而将其制成颗粒状,也不是什么秘密,嘉靖年间的明军都能做到。

    当然,孔有德还是想要弄出更高性能的火药的,比如硝酸甘油,雷酸汞,三硝基甲苯之类的,但这些暂时都还没办法半岛,都需要等到无色玻璃搞出来再说。

    虽然他知道相关的化学反应式,但这年头可没有那些纯净的化学品给他当原料,只能慢慢地做实验,一步步的完成,而做实验就需要进行不断的观察,缺少玻璃器皿可不行。

    现在弹药局制造的黑火药,质量已经相当不错,技术方面能够提升的限度很有限,只能加大产量,现在的产量已经高达一个月三万斤,库存量也达到了五万斤,就算连续大战半年,也能完全供应得上。

    skbshge

第581章 扩军整编() 
其实,火药的产量还能提升的更高,限制就出现在原料上。

    主要是硝石矿和硫磺矿的储量都不大,而且质量不是特别好,不容易开采,出产的矿石产量提不起来,导致火药产量受限,

    而找到更加优质的矿脉,就需要看开矿局的工作进度了,兵工厂专门成立了开矿局,负责寻找矿山,开采兵工厂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所有的矿场都归属他们管理。

    如果能够找到几处质量不错,储藏量大,开采难度比较小的矿,相信这些问题就因热二姐,火药产量随便就能翻倍。

    当然,孔有德也知道,日本出产硫磺和硝石,等到局势稳定,肯定是要去日本走一趟。

    长州藩居然赶来主动惹他,不打回去岂不是太没有面子,到时候少说得让他们放点血才行,那个石见银山,孔有德是很有兴趣的。

    除了火药只玩,枪弹和炮弹,也都是弹药局生产的,这方面倒没有什么秘密。、

    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年头的子弹又不是后世的有底火的子弹,只不过明军用的球形的,天策军弄得圆锥形的罢了,提高了精准度和杀伤力。

    这种子弹,只需要在战场上捡到,稍微懂一些的人就能复制出来,压根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

    在兵工厂呆了大半天的时间,孔有德总算是视察完毕了,尽管兵工厂还存在诸多不足,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要继续保持下去,相信未来天策军的武器,能够得到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