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阴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他老汉努尔哈赤宠幸大妃阿巴亥,对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择都格外的疼爱,甚至将两白旗这样的精锐都给了他们三兄弟,甚至将死之时,打算汗位传给多尔衮。

    当时多尔衮三兄弟羽翼未丰,皇太极便联合代善,莽古尔泰,阿敏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帝遗言”,强迫阿巴亥从先帝之命而殉葬。

    阿巴亥当时不愿殉葬,但皇太极,代善等人的权力太大,满八旗他们掌控了其中五旗,不是阿巴亥能抵抗的,最后阿巴亥选择自缢而死,皇太极也被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立为新的大汗,对多尔衮三兄弟的权势进行削弱。

    但他们三兄弟一条心,而且多尔衮擅长谋略,阿济格能征善战,多择则是勇武过人,战功赫赫,三人的实力也开始迅速攀升,现在已经隐约有了和皇太极分庭抗礼的趋势。

    因为阿巴亥的死,多尔衮三兄弟一向对皇太极有戒心,有隔阂,一般不会在他面前示弱,这个时候却推脱说敌军来是凶猛,恐难以敌人敌军兵峰,求情皇太极派兵增援,怎么看都有些蹊跷。

    最终,他选择由岳托担任主将,豪格和萨哈璘担任副手,率军前往打渔港,击退来犯的天策军。

    岳托和萨哈璘都是皇太极二哥代善的儿子,岳托是大儿子,现在是镶红旗的旗主,萨哈璘是三儿子,麾下的蒙古骑兵也相当强大。

    今年五月份,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进攻林丹汗,将其逼至青海打草滩,萨哈廉与济尔哈朗等率右翼兵两万,攻占归化城。其后,萨哈璘按照皇太极的部署,整顿归附后金的蒙古诸部,重建蒙古秩序,这次进攻关宁防线,敖汉,扎鲁特等部落的蒙古骑兵,都归萨哈璘统领。

    而豪格,则是皇太极的长子,也深受皇太极的喜爱,算是皇太极认定的接班人,现在统领镶黄旗。

    这次随军出战,也是让他历练历练,对于天策军的实力他还拿捏不准,不敢让豪格担任主帅,万一出现什么岔子,豪格的威望就会受到打击,这可是皇太极不像看到的。

    对于这样的安排,皇太极自认比较合适,岳托成熟稳重,萨哈璘锐意进取,两人配合行动,既不会出现轻敌冒进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贻误战机的局面。

    至于豪格,跟着堂哥们学学怎么打仗,混点战功就是。

    第二天一早,大批的军队开始向南调动,镶红旗和镶黄旗一共出动了二十五个牛录,兵力七千五百人,萨哈璘麾下的蒙古骑兵则有五千人,此外还有汉军旗,朝鲜仆从军等共计八千人,总兵力超过两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自然瞒不过锦州明军的眼睛,看到大批的鞑子和蒙古骑兵,离开大营向南开拔,自然之道鞑子又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消息传到总兵衙门,祖大寿也很是疑惑,这皇太极不是一心想着招揽自己吗?怎么这个时候却突然将大批军队调离?

    向南?

    南边是松山堡,再往南就是大海,皇太极这是要去对付谁?

    百思不得其解,祖大寿只能下令继续留意鞑子的动向,他怀疑这可能是鞑子的疑兵之计,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来个突然袭击。

    skbshge

第672章 挑衅() 
“大人,鞑子来了!”

    孔有德正百无聊赖的查看着修建的阵地,几名骑兵如同一道烟尘般,飞速奔回,将鞑子出击的消息带了回来。

    “总算是来了,这多尔衮还真沉得住气啊,他们来了多少人?”

    一听鞑子出动了,孔有德顿时来了兴致,做了这么多准备,要是鞑子不来,那他岂不是白忙活了?

    传令兵却摇摇头“大人,不是多尔衮的正白旗,是镶黄旗和镶红旗。”

    “哦?镶黄旗来了,不会是皇太极亲自来了吧?”

    “那倒不是,这次鞑子的主将是岳托,皇太极二哥代善的大儿子,副将是代善三儿子萨哈璘,还有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

    “他们一共出动了多少兵马?”

    “根据他们的旗号和观察到的兵力,初步判断部下两万人,其中建州鞑子大概在八千左右,蒙古鞑子有五千人,其余的都是汉军旗和朝鲜兵。”

    “两万?我的天呐。”

    此时,一个惊恐的声音响起,孔有德不由得鄙视的看了他两眼,然后吩咐道“那你继续去探查,有什么新的消息立马汇报。还有,一定要注意多尔衮的动向。”

    “遵命!”说完便离开了。

    而孔有德则鄙视的看了刚才的惊呼的那个人,这要是天策军的人,保证军法伺候了,未战先怯,可是大忌。

    不过孔有德也没打算处置他,因为这人不是天策军的兵马,而是祖大寿麾下的千总何文昭。

    何文昭原本驻守在锦州西南七十里的塔山堡,麾下八百多战兵,扼守锦州到宁远的交通要道,多尔衮派了近千人猛攻,其中包括两个牛录的鞑子,虽然攻不下塔山堡,但逼得何文昭根本不敢出城。

    而孔有德看到多尔衮迟迟不来进攻,觉得对他的刺激不够,索性就再刺激他一下,命令张大虎率领突击队的两个大队,去解决围攻何文昭的鞑子。

    当时是夜间,鞑子并没有太多的防备,只是听说有一股敌人攻击了打渔港,胜仗打惯了他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也只是做了有限的布置,最后还是被张大虎解决掉了那些斥候,成功摸到营寨附近。

    先是利用炸药包投射器,直接抛射了三十多发炸药包,直接就让营地内的鞑子炸了锅,趁着营地内的混乱,张大虎直接率军杀入,整个营地内乱成一团。

    就算是以鞑子的军纪,这种黑夜中的混乱,也是无力回天,毕竟敌人已经打进来,营地内的士兵四处乱窜,根本分不清有多少敌人,有些太过紧张的,或者夜晚实力底下的,甚至把友军当成敌人攻击,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当时张大虎率军在鞑子营地内展开屠杀,塔山堡内的何文昭也被惊醒,发现鞑子营地居然被人攻破。

    不过这何文昭虽然有些胆小,但相比于其他明军,还是有些担当的,看到鞑子被这股来路不明的兵马杀的大败,他也下令率军出城,痛打落水狗。

    原本张大虎没指望城内的明军帮忙,没想到何文昭居然主动出城,他也派人传令,让何文昭带人在外围堵截鞑子溃兵,鞑子营地内的战事就不用他插手了。

    一战下来,整个营地内的鞑子,除了一开始逃掉的五六十人,其他都被斩杀或者俘虏,其中就包括那两个牛录的鞑子。

    而何文昭担心这次消灭两个牛录的鞑子,会招来多尔衮的疯狂报复,毕竟他的塔山堡,可不如松山堡坚固,万一多尔衮把整个正白旗调来,他只有等死的份。

    于是他放弃塔山堡,跟随张大虎到天策军的营地,反正他在塔山也起不到扼守交通要到的作用,继续留在那里也没什么意义。

    而现在,看到营地内的天策军只有四千多人,配上他带来的兵马也只有五千多,而鞑子有两万大军来袭,其中还有二十五个牛录的真鞑子,他都有些后悔跟着张大虎过来了。

    对于何文昭,孔有德观感还是不错的,能够主动出击,已经超越了一多半的明军将领了,至于害怕,那是肯定的,现在让他离开也不现实,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营地,做些打杂的工作。

    之后的一段时间,关于鞑子的动向,被源源不断的送到孔有德手中。

    午时刚过,一股漫天的烟尘便出现在地平线上,同时地面也隐约传来震感,天空甚至都有些黯淡,颇有意思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很快,数不尽的镶黄旗和镶红旗旗号,出现在视野之中,其中还有两杆大纛,根据何文昭的描述,这应该就是镶黄和镶红两旗的旗纛,也就是说,情报没有错,这两旗的旗主都来了。

    渐渐的,在这些旗号的飘扬下,数不清的鞑子骑兵和蒙古骑兵,后面紧跟着的是大股的鞑子步兵,汉军旗,还有朝鲜仆从军,真是颇为庞大。

    说起来,这算是天策军第一次跟鞑子正面交锋。

    虽然在铁山和义州,折损在天策军手里的鞑子已经超过两千,但那都不是正面作战,而是靠着水师的强大火力,对其逐个歼灭,而且还是战力垫底的镶蓝旗,这一次来的才是正主。

    虽然现在还没有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但八旗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是有的,最强的是正黄旗。

    努尔哈赤没死的时候,皇太极就是正白旗的旗主,死后皇太极继位,便把自己的正白旗,还有杜度的镶白旗,都改名为正黄和镶黄,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则改名为两白旗,只是名字互换,人还是那些人。

    这些年来,皇太极一直在加强两黄旗的实力,现在正黄旗的牛录不是二十五个,而是足足四十五个,镶黄旗也有三十五个,阿巴泰的镶蓝旗只有区区十九个牛录,作为皇太极的嫡系兵马,正黄旗一般都是随他行动的,所以这次派豪格的镶黄旗来。

    在正黄旗之下的,就是正白,镶黄和镶红三旗,而这里面又以多尔衮的正白旗最强,镶黄和镶红能派到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可以代表八旗的真实水平。

    天策军的战士们在紧张备战,何文昭也没闲着,虽然内心还是有些恐惧,但他不是笨蛋,既然孔有德这个天策军的头头都没有离开,证明他们心里肯定是有地的,而且能够在昌乐之战取胜,他们的势力肯定不若。

    而且他还看到海里的那些大船,虽然没看到火炮,但打听一下,还是能知道这些战船的火力的,说不定天策军还真能干的过这些鞑子。

    所以,何文昭也主动找到孔有德,希望能分配一些任务,到时候还可以混点功劳,捞点首级,不然什么事儿都不干,人家怎么可能照顾你一个外人。

    看到何文昭如此积极主动,孔有德也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