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似也不是很难的事。

    但在诛杀宦官之前,何进必须先解决董太后。因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此时已到了白热化程度,不得不要决出胜负了。董老太婆为什么火气旺,敢跟现在已临朝听政的何太后叫板?那也是有原因的:1董家的势力并不弱,董太后的侄子董重现在正担任着骠骑将军,背后又有一大堆宦官者;2董太后倚老卖老,身为婆婆,哪有被媳妇欺负的道理?

    基于以上原因,董太后屡屡插手政治,跟何太后抬扛。何太后当然也不是好欺负的,只要董太后出来干政,她就二话不说,直接驳回去。最后惹得董太后跳起来大骂何太后“你嚣张什么?不就是仗着你老哥何进吗?我告诉你:我要让我侄儿董重砍你们家何进的头,那也是轻而易举的”

    最后的遮羞布被老太婆扯掉了。何太后也没必要再忍让,她告诉何进“老太婆欺负我,哥你要给我报仇”

    5月,何进联合三公上奏“董太后指使中常侍夏恽等人勾结地方政府贪污,钱全在她的永乐宫里。另据大汉传统,封国的太后不得住在京师,应该迁回本国去”

    刘宏爱钱甚于爱命。有其子必有其母。老太婆积了不少钱,这应是真的。还有搬出祖宗家法来说事,要赶老太婆出京,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下看出谁厉害了吧?

    6日,何进率兵包围骠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就地免官。见大势已去,董重自杀。

    6月7日,董太后暴崩。至于老太婆是怎么死的?一说自杀;一说何进派人毒杀…由此,民间多为董氏呼冤,不服何氏所为。

    17日,汉灵帝刘宏下葬文陵。何进因两个多月前刘宏驾崩时,蹇硕想诱他入宫伏杀之事心有余悸,故再次称病,不参加葬礼。

    7月,渤海王刘协被徙为陈留王。

    7月,司徒丁宫罢官。

    一切障碍扫清,该是对宦官动刀的时候了。可袁绍等得望眼欲穿,还是不见何进有什么动静。这下袁绍急了。想着别是赵忠他们给了何进什么好处?帮他除去蹇硕之后,何进就心慈手软,跟人家握手言和了吧?

    如是这样,那就是天大的坏事了!袁绍亲自来见何进,这样说道“我的何大将军,你到底有没有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放在心上?你还记得窦武是怎么死的吗?如今你手握兵权,我们这些士大夫也都为你所用。不急着现在动手,还待何时”

    何进听后,一时无语。袁绍只知道杀人。可杀宦官容易,问题是灭了宦官之后,宫廷由谁来跑腿?如不解决这个技术性问题,后宫可就要乱套了。何进也没法交代呀!

    然而不久,何进还是进宫去见了自己妹妹何太后。他和袁绍经一番探讨,认为灭了宦官之后,可由三署郎官代替宦官跑腿。只要何太后能接受这个意见,下面的事就好办了…

    但当何进说出这个想法后,立即就遭到了何太后的否决,理由有二:1汉家传统,后宫里面都是由宦官来跑腿的。一夜之间把老祖宗的这一做法废掉,不妥;2先帝刚刚过世,你就叫我跟一帮士大夫去共事。这怎么行?

    何进无话可说,只好灰溜溜的出宫告诉袁绍“太后不同意诛杀宦官。要不我们就只杀几个特别嚣张的,把宦官们的威风灭了就行”

    袁绍一听,叫道“这怎么行?宦官跟皇帝与太后亲近,是上下交流的唯一渠道。掌握着稀缺情报。只要他们还有一人待在那个位置上,我们就别想过一天安稳日子”袁绍说的好像也有道理?一时之间,何进又左右为难了…

    而更让何进没料到的是:何家内部对于诛杀宦官的问题,也出现了重大分歧。何家有两个人物在何太后耳边吹风,更加坚定了何太后阻止老哥诛杀宦官的决心。

宦官灭亡篇() 
谁知隔墙有耳。这些话全让张让、段珪派来的人偷听去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之前把同门兄弟蹇硕都给出卖了,向何进讨好。本以为诛杀宦官这等坏主意是袁绍、董卓他们想出来的,谁知真正的幕后黑手竟是何进!

    宦官们愤怒了,他们决定反击!此时何进尚未出宫,张让率同党数十人,人人携带兵器,潜入宫中埋伏。

    何进出宫了。等候良久的张让立即迎上去告诉何进“太后有诏大将军再回宫议事”何进也没多想,跟着张让就往回走。

    何进自己踏入了鬼门关!当何进步入宦官的埋伏圈时,张让突然停住脚步,大声喝道“何进,你可还记得:当年太后毒杀王美人,先帝要废了她,是我们这些宦官苦苦求情,各出家财千万,才把你们何家皇后这位置保住。现在你手握重权,过了河就想拆桥,是不是太狠了点”

    尚方监渠穆已怒不可遏,拔剑而起,叫道“跟这种人还有什么话好讲”手起剑落,嘉德殿前,何进当场毙命。

    然而杀了何进,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洛阳城里还有袁绍、王允;城外还有董卓。不把他们除掉,宦官们的命运仍是朝不保夕。这个道理,张让、段珪等宦官当然明白。他们当场写下两道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写完,派人把诏书送到尚书署,要求对方把诏书发出去。

    此时,尚书署并宦官的控制范围内,如尚书卢植就是坚定的反宦官人士。于是尚书署的人员道“请大将军出来,我们要问个明白”人都死了,还怎么问?中黄门直接把何进的人头扔在尚书署官员面前,叫道“这就是你们的大将军。他企图谋反,已被我们诛杀”

    此时,皇宫外一片喧嚣。何进的下属军官吴匡、张璋等人在宫外等了半天,却听里面传出“何进被害”的消息,他们纷纷准备进攻皇宫,为何进报仇。

    听到外面军队的呐喊声,皇宫里面一片紧张。宦官们个个手持武器,屏气凝神,严守宫门,每个人的脸上都凝聚着杀气。

    天色渐晚,夜黑风高,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候。突然有人下令:火烧南宫青琐门,逼出宦官们!

    下达命令的是袁绍的堂弟袁术,他联合何进的部将已彻底包围了皇宫。宦官们一看,立即率人往后宫跑。

    狗被逼急了,会有什么反应?要么跳墙,要么反过来咬人。匪徒被警察追急了,不是跳楼,就是劫持人质,以此要挟。被逼急了的张让,此时想到的就是这招——劫持皇帝、太后。

    张让冲到后宫,告诉何太后“大将军谋反,放火烧宫,正在攻打尚书署。情况危急您跟我们跑”何太后、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都被宦官们绑架走人。

    袁术烧的是南宫,宦官们要逃跑的方向是北宫。连接南北二宫的是架在空中的复道。就在宦官们劫持人质跑路时,有一个猛人挥舞长矛追了上来:尚书卢植!

    卢植身体壮硕,又当过武将。这么一个人要真追上来砍杀的话,对宦官们来说是件很恐怖的事。可卢植追了半天,还是没有追上。原因很简单:宦官们是在空中跑,卢植却是在地上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孙策叫死樊能、张飞喝退曹兵,可却并不知道卢植的嗓门也是可与孙策、张飞一比的!他追着追着,突然抬头向劫持何太后的宦官段珪怒吼了一声。段珪竟被震慑住了。

    卢植的震天吼把段珪搞得又惊又恐,只好放了何太后。何太后反应也很迅速,翻身从复道上跳了下去。

    卢植才救下何太后,袁绍与叔父袁隗也赶到了。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干掉樊陵、许相。这两个人都是宦官们找来充当替死鬼的。

    接着袁绍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在朱雀阙捕杀了赵忠等宦官。然而赵忠临死前的一番话却引起了何进部将吴匡等人的不满与疑心。原来何进之所以犹豫不决,不肯对宦官们痛下杀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何苗收了宦官的钱,说了不少不利于计划的话。看来何进之死,他的亲弟弟何苗也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

    吴匡当即与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将何苗杀死,弃尸苑中。

    这一切都做完后,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捕杀宦官了。张让他们躲进了北宫,却躲不过袁绍。没多久,袁绍就攻进了北宫。一进北宫,袁绍就下令关闭宫门,实施地毯式捕杀。更可怕的是袁绍下了一个命令:凡看到脸上无须的,见一个杀一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中国人的确不会轻易的剃去自己的胡须。但我们必须要说明:宦官不长胡须,却不等于宦官之外的男人都是长胡须的。袁绍这样下令,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最后袁绍清点了人头,共有两千余个。袁绍清点人头,不仅是想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还要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他数了半天,突然发现还是让几条大鱼给跑了,其中最大的鱼,当然就是张让。

    27日晚,张让、段珪等人挟持着刘辩、刘协,一行约数十人,偷偷从洛阳北门潜出城外,向北方一路狂奔。逃到了小平津黄河渡口。只要过了黄河,他们就有救了。但偏偏此时有人就不让他们渡河: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

    两个人对付数十人,能行吗?不用担心。都不用卢植出手,闵贡一个人冲上去,就杀掉数人。并厉声责问张让“是你自己了结?还是要我动手”

    自知死期已至的张让向闵贡拱手作揖,又跪下向刘辩叩头“陛下,臣走了,您多保重”纵身跳进黄河而死。

    苍天在上,黄河为证。搅乱汉朝政治上百年的宦官群体随着张让这一跳,终于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时代,至此悲剧收尾。

    深夜,14岁的皇帝刘辩与9岁的陈留王刘协在闵贡的保护下,借着夏夜萤火虫的微光,终于安全回到了洛阳城外的驿站。

    昭宁元年1898月28日,刘辩独乘一马,刘协与闵贡共乘一马。离开驿站南行返宫,汉朝公卿也陆续出城迎驾。

    皇帝是回来了,然而噩梦远没结束!前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