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哭得刘启心里只有一种感受:很痛、也很冤。梁王明明不是我杀的,他玩失踪了,这罪过戴到朕头上来,老天实在太不讲道理了!就在刘启和窦太后母子泪眼相对、彼此怨望无语时。突然馆陶长公主刘嫖传话来“梁王回来了”窦太后和刘启当即又惊又喜“真的回来了”刘嫖“是真的回来了。现在正在阙下斧质待罪”原来刘武自知有罪,不应受刘启之天子郊迎。所以听了手下茅兰的建议,在即将入关时改乘布车,潜入刘嫖长公主处。这时就来个长跪阙下、斧质谢罪,以表诚意。大家都知道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而此时,刘武背上负的不是荆条,而是刀斧和砧板。刘武罪孽之深、谢罪之诚,溢于言表。只能用一句话来夸刘武:高,实在是高!他这一幕成功的表演,窦太后感动了、刘启感动了。在场内蕴温情的人全都流泪了。正所谓风波患难情更深。窦太后终于如愿以偿,看到她所希望看到的场景:刘启、刘武兄弟俩终于破镜重圆了。但事实是:窦太后高兴得太早了。眼前这一切,我只能说:假相,全都是假相!花落可重开、酒尽可重酌、破镜可重圆,但裂痕终究还在!这是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刘武马上发现了这内在的裂痕:刘启待他再不像从前那般亲热了,甚至出门打猎,也再不同车共辇了…汉景帝中3年BC1473月26日,刘启封自己的儿子刘乘为清河王。皇太子刘荣被废事件的结果,刘武赔了、刘彻赚了、窦婴躲了。而此时的周亚夫,却还沉浸在郁闷之中。周亚夫的郁闷不是没理由的。因自击败吴楚叛军以来,他就不断地给别人挖坑,别人也在不停地给他挖坑。一个人挖的坑,当然敌不过众人替一个人挖的。于是周亚夫最后就死在别人的坑里。回头数,周亚夫第一个挖的坑,是给刘武的。当初刘濞兵临睢阳城下,周亚夫见死不救,刘武自然恨得是咬牙切齿。于是刘武每次进京,总要在刘启和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坏不坏,刘启当然心里是有底的。于是对弟弟的话,刘启听过算数,没当他一回事。然而窦太后就不一样了,她已深深地记住了周亚夫。这笔帐,迟早是要还的!周亚夫第二个得罪的人,无疑就是王皇后和长公主。刘启欲废刘荣,周亚夫、窦婴两人力争,结果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落下一把柄。于是刘嫖和王娡也狠狠记住了周亚夫。这笔帐,当然也是迟早要还的!第三个周亚夫得罪的人,是一个重量级的外戚: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仇恨宜解不宜加,没想到这个周亚夫竟踩地雷踩上瘾了。周亚夫此次踩雷过程大约如下:刘武刺杀袁盎案中,王信主动为刘武说情。这笔人情债,窦太后一直记在心里,觉得应该回报。于是逮到一机会,窦太后对刘启道“王信这人挺厚道,建议你封他个侯吧”窦太后难开尊口,然而刘启却故作推辞“您的兄弟、我的舅舅窦长君等人,先帝在时也没有封侯,是我登基时才封的。这个王信,现在也轮不到封侯吧”窦太后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哥哥窦长君活着时没有被封侯。死后,你才封了他的儿子窦彭祖,我心里一直觉得很遗憾。现在你还是赶快封王信为侯吧”刘启点点头道“那么这个事,我还需要先跟丞相商量一下”而此时汉朝的丞相正是周亚夫。周亚夫自得罪刘武、窦太后、长公主、王皇后之后,脑袋一直还停留在未开化的境地。刘启之所以要说找他商量,不是真商量。这就是做秀,故做姿态,以免天下非议,口水满天飞。没想到,刘启的算盘就在周亚夫这里卡壳了。刘启将周亚夫召来,简述了窦太后的意思,然后就等周亚夫的意见。周亚夫竟是这样回答的“高皇帝生前定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王信虽是皇后之兄,但无军功,要封侯的话,便是违反了高皇帝当年之约”果然是个死脑筋!但既然刘启是要征求丞相意见的,现在丞相都反对了,王信这个侯要硬封上去,那实在是没意思了。于是刘启默然作罢,不禁惆怅失落。不久,刘启再次召周亚夫前来商量封侯之事。不过此次要封的不是外戚,而是前来投降汉朝的七个匈奴王:本年春天,子军、赐、陆僵、徐卢、仆黥、范代、邯郸七个匈奴王在当年投降匈奴的原燕王卢绾之孙卢它人的劝诱下降汉。这年头,匈奴不抢汉朝已相当不错了,难得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刘启打算封他们为侯,以此为政治召,吸引更多匈奴王加入汉朝的大家庭!然而,周亚夫还是那句话“匈奴王封侯,违反高皇帝当年之约。绝对不行”刘启真的郁闷了。如王信或王皇后平时跟你有什么嗑嗑碰碰,你看他不顺眼,一票否定还是可以理解的。可人家匈奴王大老远的来投汉,人家在草原那边至少也是个王,现在到了大汉,封个侯也是保住人家的面子嘛。再说人家跟你无怨无仇,封他们为侯,也有利于你丞相开展工作,凭什么要反对呢?刘启不禁问道“请问丞相反对的理由是”周亚夫“很简单。这些匈奴王背叛祖国,投降汉朝。汉朝如此厚待,那么以后汉朝若出现同样的叛徒,你怎么责备人家”刘启无语,冷冷地看了周亚夫片刻。最后只说了了一句话“丞相,非常抱歉,你的意见朕不能用”随即,刘启封七个投汉的匈奴王为侯:子军为安陵侯、赐为桓侯、陆僵为遒侯、徐卢为容成侯、仆黥为易侯、范代为范阳侯、邯郸为翕侯。周亚夫觉得自己大失脸面,当即赌气称病不朝。周亚夫赌气,皇帝很生气。想跟我玩?老子奉陪到底!缺什么都行,我还缺丞相没人当?笑话!于是9月30日,刘启干脆免了周亚夫的丞相。由御史大夫刘舍本姓项。项羽一族的项襄之子升任丞相、卫绾任御史大夫。汉景帝中5年BC1454月28日,刘启封自己的儿子刘舜为常山王。封卢它人为亚谷侯。5月8日,封刘武之子刘买为乘氏侯、刘明为桓邑侯;15日,封王信为盖侯;18日,封长公主之子陈蟜为隆虑侯。刘舍已在丞相之位上坐了近两年,还没有丝毫政绩做出。他自觉闲暇,于是迎合上意,想出一招更改官名的游戏。8月,他先减去诸侯国丞相中的丞字,但称为相。汉景帝中6年BC14511月,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更名了:廷尉改称大理、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大农、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长秋、大行为行人。12月,制定铸钱伪黄金弃市的法律。如此这些,总算成为刘舍做了这一届中央政府丞相将近4年的政绩。
刘舍罢相篇()
李广和匈奴玩狡猾故事的起因是:汉景帝刘启派遣到军中的一位太监出事了。此太监,刘启说是派来向李广学习军事的。但在我看来,学习是假、监督考察是真。行军打仗,那是军人的天职。拍马逢迎、给皇帝端茶送水,那是太监的老本行。一个无论身体还是精神上都阳萎的太监,学什么军事?就算学也是白学。事实也证明:此太监兄弟并不是块作战的料!
有一天,太监兄弟玩兴大起,率几十个随从骑马出猎。不料在半路上碰到三个徒步的匈奴侦察兵,与之交手。没想到几十个随从全被对方的箭射死,只剩太监一个人逃回李广军营。
人多的,打不过人少的。看来不仅仅是武侠才有的事。然而当李广听了太监一番陈述后说了一句“死那么多人,正常”太监疑惑地看着李广。只见李广从容道“此三匈奴兵,必是草原上的射雕高手。而真正能对付此高手的,恐怕只有一个人”当然,这个人就是:李广!
于是李广马上率一百骑兵追赶那三名匈奴射雕高手。追了几十里终于追上了。李广随即命令左右散开。李广非常自信,对付此三人,他一人足矣!所谓艺高胆大,李广射箭有一老习惯:就算天快塌下来了,如他自觉瞄不准,绝不放箭。一放箭,对方肯定中箭毙命,绝不失手!
不幸,这三个匈奴草原上的射箭高手,遇见的是一个独步天下的射箭冠军。接下来一切都在李广意料之中:干掉两个、活捉一个。审问了那个活着的,对方也承认他们是射雕高手,前来打探军情的。
听他这么说,李广料定:匈奴人肯定又想打汉朝战马的主意了。且既然这三个匈奴侦察兵是徒步而来,那么,大军肯定就藏匿在不远处。
很不幸,李广真的被自己算中了。当李广再次上马,突然眼前的一座大山上冒出一可怕的情景:大批的匈奴骑兵来了!一眼望去,约有数千骑。数千骑对付一百骑,李广手下那一百骑兵马上闪出一念头:赶快逃命!
然而,李广却从容的命令部下“不要惊慌!既来了,就跟玩一把吧”部下冷汗直冒“怎么玩?再玩就没命了”李广笑了“想不玩?那更容易没命”
其实,李广跟匈奴作战这么多年,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一百人对数千骑,就算长了翅膀,只要匈奴齐声放箭,那中奖率也是很高的。现在这数千骑之所以在山头冒起,陈兵列阵,目的只为观望。他们观望只有一种原因可解释:怀疑李广那一百人是诱兵!
所以,这一百人想逃出包围,只有唯一一条路可走:将计就计,硬着头皮将诱兵大戏演到底!
果然,李广下了一个令匈奴人郁闷的命令:前进!一百骑兵壮胆前进。来到距离对手约有二里的地方,李广又下了一道命令:全体立即下马解鞍!
部下不解“不逃就罢了,还下马解鞍?万一匈奴硬起脾气杀下来,那怎么办”李广又笑了“对手以为我们会逃,我们偏不逃!不但不逃,还要解鞍以示不走。那么,他们就更加肯定我们有鬼了”这招就叫:没鬼装鬼,以鬼吓人!
然而,匈奴可不是吓大的。当李广部下们集体下马解鞍,突然,匈奴骑阵中奔出一骑着白马的将领。不用多说,这是一个企图打探情况的家伙。李广立即披鞍跃马,率十几骑迎面奔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