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被点到了,也无法再往后面躲了:“太夫人,主公天资聪慧,若再有二三年时间成长,必成一方雄主。只可惜……”
是啊,没时间让孙权去成长了,刘备抓的这个时机太狠了。
吴夫人看了看这个老狐狸,也不言明,又问周瑜道:“公瑾,这事你怎么看?”
周瑜:“太夫人,我与伯符志同道合、情同手足。如今伯符死因未明,尸骨未寒,妻子却被刘备强占。瑜愧对伯符,瑜恨刘备。”
吴夫人:“公瑾何出此言?”
周瑜:“我难以相信,以伯符的无双武艺,怎么会有人敢行刺于他?这其中一定有阴谋!乔氏虽一女子,于公她乃瑜之主母,于私乃瑜之妻姐。大耳贼强占之,让瑜无颜面对死去的伯符,也无颜回去面对自家的妻小。瑜此生与刘备不共戴天!”
吴夫人:“公瑾之意是战?”
周瑜:“战!”
吴夫人:“能胜否?”
周瑜:“未曾想败!”
吴夫人:“权儿,你就应该向公瑾学习,好男儿做事就应该果决!”
孙权:“孩儿谨记母亲教诲!”
吴夫人的表态已经很明显,也许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并不是很希望那么多兄弟回到自己身边呢?要打,你们就打吧!最后留下一句:“军国大事,非吾一妇道人家可决定矣。只愿诸公能齐心合力,助我儿决断。若能胜,牺牲几子又如何?若此战无果,还望诸公为我孙家保住血脉!”
说罢,起身离去。
没说出决定,但是为了扶持孙权,已经把话说的很明了。
孙权此时更显尴尬。
skbshge
第313章 孙氏之殇()
气氛已经偏向于战了,再纠结估计周瑜该翻脸了。
周瑜年少有成,年纪轻轻便辅佐孙策从无到有打下江东这大片江山。若非孙策早逝,以周瑜的统兵才能,真有可能成兵仙韩信般的成就。
韩信虽强,那也得刘邦那般豪迈之主才能成就他的“兵仙”之名。
虽然他也成就了刘邦的帝业和大汉数百年的江山。
孙策留下的遗书要他扶持孙权守住这一方水土,实在扶不起可取而代之;如果有一天面对曹操刘备的南侵而实在难保时,可向刘琦求助。实在不行,可带着一众兄弟降于刘琦。
周瑜不论做帅还是做人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只一点限制了他成为雄主的空间――他太完美,完美到自恋,自恋到目空一切。他太骄傲了,在他心里除了孙策,没有真正地服过一个人。他看不起草莽出身的刘备,也看不起柔弱的孙权。也许与孙策相交也更多一些友情,少一些主臣之情。
他难以接受向他人求援,低头求助就等于承认了刘琦更强的主导地位。有朝一日刀兵相向时,如何让麾下的勇士们直面刘琦大军?
况且,求援之事理应由江东之主孙权提出来才是。万一刘琦的部队开进江东,打跑了刘备,却又如何送走刘琦?
拼死一战,胜可保孙策一世心血,败可保己一世骄傲的羽翼。
至于降刘琦?没想过!
――――――――――
周瑜定下计策,留下程普、韩当,归孙权统领,留在鄱阳与孙权新提拔的吕蒙、潘璋、丁奉、陈武、凌统等将固守城池,阻刘备西进。自己则带着鲁肃、黄盖、凌操、蒋钦、董袭、虞翻等将领鄱阳水师两万余人出鄱阳湖,袭刘备之江东大本营秣陵,欲使刘备首尾不能相顾。
刘备放了徐盛的一万水军在秣陵周围,其他大军都向孙权控制的区域推进了,说是大军十万,其实分散到路也就没多少人了。这也是真正遇见周瑜的抵抗他便很难再前进的原因。
后续从青州调来的田豫所率的两万大军已经往南进入会积稽,准备收复山越并向临海进军的。
蒋钦降于孙策后,一直跟随周瑜在柴桑训练水军。而黄盖、凌操、董袭等将本身水战能力也不弱。周瑜手中的兵也是打下江东的功勋之师。
这阵容对付徐盛应该是毫不费力,纵然徐盛已经设寨立营,严守长江两岸。
这条长江水道周瑜太熟了!
孙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得刘繇毫无还手之力,主要就是靠孙策和周瑜的水陆两路大军互为犄角,左右夹攻。让刘繇防不胜防!
同样对于徐盛来说,周瑜才是吴郡的主人。哪里适合设寨防御,哪里适合登岸进攻,周瑜都比他清楚得多。
所以,防不住是正常的。
大将都被刘备带到鄱阳前线去了,徐盛再能也双拳难敌四手。
水上不敌蒋钦,陆上难抗黄盖,指挥又距周瑜太远。
败,才是最正常的结局。
可是……
周瑜虽然抄了刘备的后路,却没能影响战局,引刘备回援。
因为田豫的部队调转了马头,由南向北将周瑜的大军逼回了秣陵,而不得收复其它被刘备占据的城池。不是能力不够,也不是战力低下。而是面对同样优秀的田豫和强劲的两万青州兵,分散了的以水军为主的江东兵实在难以力敌。
虽然周瑜麾下的将领更强,但田豫带来的管亥、孙观、孙礼等前黄巾将领也不弱。
至少在陆地上的遭遇战,拥有骑兵的青州军确实更强。
而徐盛为保存实力而东撤的淮南水军则从徐州带回了更多的将士。
当然,周瑜毕竟是周瑜,就算系统力处于绝对的劣势,又面对田豫和徐盛的水陆夹击,他依然能从容面对。
居城而阻田豫,临水而拒徐盛。
多次交锋,依然胜多败少。
但是……
这解不了鄱阳之危!难以对刘备构成实质上的威胁。
问题是刘备成功策反了刘繇。
别以为这个屡战屡败的刘氏宗亲毫无价值,他可是名正言顺的扬州刺史。刘繇素有才名,又为政清廉,其实定深得扬州民心的。只不过不通军事而屡败于孙策罢了。
他的决定可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当地士人的方向的。
毕竟刘备顶着皇帝亲赐的“皇叔”之名,又得正宗的皇室后裔刘繇以可,是可以拉拢许多名士的。
孙权的处境越来越差。
鄱阳郡内除了坚守的鄱阳城和水师大本营柴桑外,几乎都渐渐地归于了刘备。
不管是老将程普、韩当,还是后起之秀吕蒙、凌统,谁能挡得住张飞、魏延?
守城的压力越来越大,刘备的部队打得孙权开始怀疑人生。
另一方面,刘备让孙乾等人不断地向孙权洒出糖衣炮弹。说孙权只要肯降,可上书天子,表其为交州刺史。刘备既已娶孙权之嫂乔氏,便愿行兄长之事,永世与孙家交好。
打又打不过,周瑜虽然传来占得秣陵的捷报,却不能改变战场形态,刘备根本不回救。
主张投降的文臣们又开始劝说孙权了。
再打下去无非就两条路:城破人亡或弃城而逃。
能往哪儿逃呢?
投靠刘琦,那这一世孙家的争霸之路也就走到头了。而江东的名士们却很难在刘琦手下的众多谋士中谋得好的前程。难道逃往交州,投靠士家兄弟?刘备很了扬州会放过交州?与其最后还是一败,不如现在就降,再让刘备去打交州,完了做个现成的刺史罢了,至少还能保一家平安!
就算失去兵权又如何?
大不了以后谁赢了降谁!
孙权在纠结。
没有人不想好好活着,眼下的天下大势,双刘一曹明显的已经坐大。包括曹操依然是打着汉帝的旗号,也就是说大汉江山,刘氏气运未尽。得不了天下,拼命做一个反贼有何意义?还不如做一偏远之州的大吏,天高地远,自由自在来得好一些!
吴夫人也不管孙权了,叫别打非要打,这下试过了?只是整日愁眉苦脸的对着尚香和孙儿孙绍。
外事问周瑜似乎也没什么用了!
实力的悬殊让江东孙氏已失去了争霸的机会。
苦苦支撑,何苦来哉?
关键时刻,孙权又退缩了,把自己关在房中三日不出。
或许他在等,等周瑜传来逆转战局的消息。
skbshge
第314章 被抛弃的周瑜()
最后,孙权还是降了。
而远征秣陵的周瑜大军便成了孤军。
得到消息的周瑜当场晕倒,为孙家事业搭上身家,拼上性命,结果却换回一个被抛弃的结局。让他如何不心痛?
问题是他的妻儿还留在柴桑呢!叫他如何抉择?
刘备应诺放了孙家的人,但是,条件是接收江东的全部文臣武将。
对于那一部分本就主降的文官们来说,这才是能够保全孙家,保全自己家族的最好结局。
周瑜的心中满是悔恨。如果早一点向刘琦求援,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走过的路也不可能回头。空负一身本领又如何?孙策离逝后便没有了他的施展空间,孙权从来就没有放心的信任过他。
早知如此,还不如取而代之!
现在的局面让他如何收场?
“报……启禀督都,城外有人求见!”
“刘备的使者不见!”周瑜正在火头上。
“督都,来人自称吴县顾雍,与督都有旧!”
“元叹?”周瑜有些奇怪,当年他与孙策亲自上门都没有请出仕,今日为何会登门拜访?
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
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后来天下大乱,便辞官回乡,专心学问。
孙策取吴郡后,曾与周瑜一起上门拜访并请他出仕。当时时逢顾雍老母离世,顾雍便以为母守孝为由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