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第320章 回家()
再次进入并州,感慨万千!
并州早已不再是二十年前处处荒芜、遍地破败的样子了。
匈奴人及各胡彻底被赶出了并州,或被全部打散分化汉化于各郡县之中;白波被灭、黑山归降后,并州也彻底地摆脱了纷乱的局面。刘琦手下许多大才都倾力改善和治理过各地,田丰长期打理并州并以为刘琦最坚实的大本营。
并州还是刘琦新政的实验田,所有制度都从这里施行过后才推广至别的地方。
所以并州的祥和与繁华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从刘琦初平并州之乱的全州六十万人口到如今超过四百万人,不得不说刘琦是成功的。
除了土生土长的太原几个大士族外,并州几乎算得上一个移民州。从中原地区避祸迁居的人口就近百万,连并州最高领导人田丰都是来自冀州。黑山及白波收纳的黄巾携裹的百姓也达百万之众。加上归化的异族人和战俘,便组成了这样一个人口大州。
此次北上,刘琦随身带上了庞统。这家伙当年偷偷地溜到了益州,上传下动,为刘琦大军成功夺取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一个益州出来的大才法正则被他留在了长安辅佐荀彧。
一路春光无限,百姓安居乐业,田中麦苗青青、地里油菜花金黄片片……
这才是刘琦想要打造的太平盛世。
随行的庞统一直听说并州被刘琦打理得安乐祥和、民富物美。没有亲眼看到,总是觉得有些虚幻。这一次亲自前往并州,一路走来刘琦并没有刻意到沿途的城镇的驿站停歇,而是走到哪算哪,有时候住在农庄,有时候甚至在荒山之中宿营。
他自己也有独自游历益州的经历,在荆州也常常四处游学。荆州和益州在大汉天下已经算是很太平,很富饶的地方了,可在路上也经常会碰到土匪、流民、乞丐之类的。但是从渡过黄河进入上郡,再一路向东直到太原,他居然没有看到一个山匪,一个流民,更别说有人沿街乞讨了。难道并州真的已经到了没有穷人的社会状态了吗?
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刘琦很享受这种感觉,不论是城市还是集镇,甚至是村庄都在各地官员的打理下井井有条。白马义从是后来才成为刘琦的亲卫的,在很多百姓心里还是不知道的。一路走来,刘琦也没有亮明身份,就当是沿途旅游散心。三千白马精骑虽然醒目,却也没有人扰乱沿途村寨的正常生产秩序。
走的不快,但总归是骑兵,从长安走到晋阳,也不过十数日罢了。
但是进入晋阳就不一样了,还没进城就看到南门外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排起了长长的人墙。敲锣打鼓,恭迎新王。
原来,田丰没有随刘琦一起回来,而是快马出函谷关经河东,先刘琦一步回到了晋阳,并把刘琦受封“汉中王”的消息传回了晋阳城。
听说刘琦要回晋阳,百姓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城外迎接刘琦。
晋阳在刘琦进驻长安以前一直是刘琦的政治中心,人口达十数万之多。
当刘琦的白马队伍接近人群时,百姓们的恭迎声响彻天际。
“恭迎王爷回城!”
“恭迎王爷回城!”
“恭迎王爷回城!”
……
百姓们才不管刘琦被封的是什么王呢,只要是“王”便对了。而且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最最令人尊敬的王!
刘琦阻止不了百姓们的热情,也阻止不了田丰及一众老臣们的热忱,纵然在他看来有一些做的过头了。
但是这就是他的家,亲力亲为建造起来的家园。
从迎接他的人群头上走到城门口整整花了近两个时辰。百姓们太热情,这里有许多人都见过都认识刘琦。都恨不得牵一下刘琦的手,跟他唠上两句家常。
这种拥戴与爱护可远远超过了后世的流量小猩猩们。
刘府还是那个刘府。
门上的牌匾都没有更换。
府前的阶梯上,二十多具栩栩如生的石雕一尘不染地伫立在门前。就如同刘府的守卫尽责地守护着这栋房子和房子里的主人,从未走开。
刘琦在台阶下下了的卢马,三千白马义从也跟着统领公孙续跃下了马,整齐地站在台阶下,向英雄致敬。
回家了!真好!
久违了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刘琦慢慢地走过每一座雕像,深深地注视每一双眼睛……
直到裴元绍身边。
刘琦忍不住拉住了那双没有温度、紧握双锤的手,望着那双坚毅而崆峒的眼睛:“元绍,我回来看你了……”
跟在身后的田丰忍不住老泪纵横,第一次看到如此重情重义的刘琦的庞统眼神也有一些迷离,这里一定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嘎吱……”大门打开了。
这座府邸是刘琦的家,只要刘琦不灭,就肯定会一直为刘琦留着,而且会有人为他打理着。
其实府中也没有几个人,从前的老人都跟随刘琦的家眷到了长安。在刘府打理守护着的只是两个当年那一战中身受重伤却活下来的神刀卫老兵,身体残疾了,但家中受到了刘琦的特别照顾,感觉自己愧对死去的兄弟,便主动承担了刘琦南下长安后的刘府的守卫。
当然,田丰不会让他们白干,照样按照在职军官的待遇为这两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发放俸禄。
“恭迎将军回府!”
是啊,多么熟悉的称呼!他们也已经知道刘琦封王了,但在他们心中,刘琦依然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将军。这些老一批的神刀卫勇士都是出身于留城的流民,他们对刘琦的感情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比的。在他们心中,刘琦就是天,刘琦就是地,刘琦就是他们誓死守护的那个再生父母。
“好兄弟,你们辛苦了!”刘琦看着两人空荡荡的袖子和面孔上那丑陋的伤疤,忍不住心中一酸,快步上前扶起二人。
“恭迎老爷回府!”一个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在两个神刀卫的身后响起。
“嗯?你是何人?”刘琦有一些错愕,士兵身后跪倒在地的小侍女他没见过呀,完全没有一点印象嘛。
skbshge
第321章 才女为婢()
“民女宪英拜见王爷!宪英恭迎王爷回府!”那小女孩看上去柔弱,却不胆怯,表现完全超出一个普通的侍女。
“宪英?元浩,这是……”刘琦确定自己不认识此女,回头望向田丰。
“哦,回主公:此女乃罪臣辛毗之后。”田丰回道。
“嗯?她怎么会在此?”提起辛毗,刘琦的眼中泛起冷冷的恨意。
五年了,每每忆起,总是恼恨不已,恨不得对此人抽筋拔皮。
田丰:“回主公话,当日辛毗被俘,困于晋阳,百姓以为其罪难恕,常有人在其府前吵闹,城中商家亦刻意为难,令其一家在晋阳城中寸步难行。辛妻难堪其辱,带着身孕悬梁自尽,只留下此女与日渐消沉疯狂的辛毗相依为命。
文若在时,尚念昔日情谊,对其父女多有接济。文若南下长安后,便没人再去管他们了。此女尊主公吩咐,被送往书院作旁听生,小小年纪便承担了许多工作,还常常受人排挤,过得实在困苦。
唉,她那没担当的父亲时而疯颠时而清醒。疯颠时还好,只要宪英照顾其起居便好;反而是稍有清醒时,总是在变卖家产,外出买醉。最后实在没得卖了,甚至想卖女儿。
去岁冬季,辛毗深夜外出酗酒,醉卧街头,暴亡。留下此女无依无靠,此女不过十岁,却将房屋贱卖,收敛了亡父,而只身流落街头。臣见其可怜,便将她收为侍婢,令其在将军府中打理家务。闲暇时依然回书院读书……”
田丰的话让刘琦感慨万千,辛毗死于内疚,实在是咎由自取,可惜苦了孩子。
等等,宪英,辛宪英?
怎么这么耳熟?
似乎《三国演义》中曾有记载了辛宪英分析司马懿对付曹爽及劝弟尽忠职守之事。似乎是魏晋名臣羊祜的叔母?还预言过钟会叛乱。
这么说来,这个十二岁的小丫头可是未来的大才女啊!
辛毗死了,其妻子和未出生的儿子也没了,家破人亡,也算是付出了应付的代价。
只留下一个孤女了,就让怨恨随逝者而逝吧!
“起来吧!”刘琦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单薄的小身影。
“喏!请王上回屋,奴婢已泡好茶水!”小丫头这些年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完全没有士族千金的傲骄,谦卑地就象一直就是一个奴婢。
赶了这么久的路,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连书院的郑老先都没来得及去探望,刘琦就象离家多年的游子突然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倒在床上连晚饭都没吃就睡下了。
紧崩的神经在此刻完全放松。
宪英进过两次刘琦的卧室,刘琦都没有醒,她的眼神中曾闪过一丝怨恨,但很快被迷惘替代。
这个男人,高高在上的王,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躺在她眼前沉睡。
杀了他,算是为父报仇吗?
她的父亲,和她的家人都是因为这个男人而离开人世的。
可……
要把仇恨强加于这个男人身上似乎太过牵强。这么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个男人的坚持才是正确的。现在的晋阳城,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已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
而且,当年参与叛乱的家族尽数伏诛,寸草不留,却偏偏留下了始作俑者她的父亲及他们一家人。
这还不算宽容吗?
刘琦派人送她去书院读书习字呢?难道是别有企图?那为什么他根本就不记得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不得不承认她母亲自尽,父亲疯颠的时候,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她心里是怨恨这个让她家破人亡的男人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在书院里学到的学问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