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三次辞让的冠冕文章之后明确表态——天下未平无需计较礼制,把国公大印给我送来就行啦!
丞相不在殿上接受天子册封,竟要朝廷把国公印给他送去,究竟谁是主谁是臣呢?
曹操就是想摆这个谱,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尊贵。
于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封公闹剧开始了。
皇帝刘协亲发诏书,历数曹操的功绩,由太常卿徐璆承接诏书、相印,持节去丞相府授印,朝廷百官都要身穿吉服步行相随。知道的是曹操事先计划好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曹操不愿意开国称公,是天子和满朝官员死皮赖脸非求着他称公的呢。
忙忙碌碌准备一番,太常卿徐璆在皇宫跪受诏书、符节,其实到曹府不过几步路程,可按照礼制要求搞得十分复杂。
首先要乘坐象征天子使者的大使车,驷架朱轮,白盖赤帷;左右随护队伍的功曹车、贼曹车、斧车、督车各两辆,后面从车又有四辆,载着九卿、侍中、大夫一级的高员;队伍正前方还有驺骑四十人、弓弩手十二人,皆由郎官充任,负责引导车队彰显威严。
一大串队伍加上随行官员,前面的都走到曹府门口了,后面的才刚出皇宫。城里城外士农工商,哪有不上街看热闹的?百姓云集夹道观瞻,曹操的脸面可算露足了。
曹府这边的准备也很周全。
“丞相府”的牌匾已摘去,“魏公府”的新匾还没挂,王必率领金甲武士封锁街巷,所有掾属都换上簇新的皂衣,密密麻麻排列门外——按照制度规定,丞相辟用的属员最多可达三百八十多人,可公的属员却以千计,这支队伍日后会更加壮大。
使节车队一到,所有掾属顿时跪倒齐呼万岁,声势之大震得市井肃然屋瓦乱颤,百官也得长揖回礼。虽然一方是卑微的属员,一方是冠冕的朝臣,但哪方是实哪方是虚,谁心里都有数。
施礼之后众人后退,闪出一条人胡同,徐璆由谒者搀扶着下车,双手高捧诏书直入府门,尚书以上大臣紧随其后,所经之处家将、仆僮也纷纷跪倒参拜,持节使者等同于天子驾临。
礼成!
曹魏势力正式独立于汉以下。
接下了就是曹操定都,分封属国百官的日子。三国之二,魏成!
曹操属下各大小官员均得到晋升。
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所有调动的部队上下也是士气高涨。
主公都封公了,离王还远吗?
主子的地位高了,属下的身份还不跟着往上涨?
人都是这样,刚刚创业的时候也没那么多野心,一门心思跟着老大往前冲,老大立功受奖,自己的好日子也就跟着来了。
曹老板从来都是一个好老大,他的识人用人的功底那可是远超刘备这种大白丁的。
而且不论是天下名士还是世间猛将,都乐于投到曹操麾下。
且不说人家曹老板出身不错,家底也挺丰厚,有老曹家的大力支持和夏侯本家作后顿,还有卫弘这样的巨贾作商业赞助。
至少跟了曹操不会受多大苦。
最少不会跟刘备一样,有很长一段时间活得如丧家之犬。
要不是有张飞、田豫、孙乾等跟着他从涿郡起兵的老兄弟,估计能不能撑到最后在青州站住脚都是问题。
所以曹操这个人还是让刘琦挺佩服的。若不是自己装了一脑袋的三国历史知识,早早地布局。真把他往那混乱的中原一扔,还真不见得斗的过曹操。
单以能力与才华论,曹操确实够资格称公,甚至是封王。
唯一的一点就是曹操姓曹不姓刘!
汉朝传承四百年,早就明文规定“非刘姓者不得为王”。
曹操一直在鼓动刘琦称王,也许是他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一边挟天子于手,一边讨伐群雄积累功勋。就是想借天子之名,一步爬上事业的顶峰。
先是废三公而复丞相位,独揽朝纲。
再改祖制,异姓称公。
最后……
或许是他自己,或许是他的后代,取而代之,代汉而立!
一切都在正确的方向顺利的发展着。
刘琦?
不过是看上去比袁绍还强大一些的绊脚石罢了!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得罪了天下士族。中原的世家可不象纷乱的并州和已被董卓蹂躏过的关中地区。那可是真正主导了话语权和重要资源的存在。刘琦个人再强,也很难撼动几百年历史的沉淀吧?
刘备?
不过是曹操和刘琦共同培养的一个陪衬罢了,关键时刻的盟友,必要时最先牺牲的对象而已!
只不过,刘备是个聪明人,在诸侯并起的时代找到了平衡,抓住机遇而成就了三分天下得其一的霸业。
这已经是他的极至了,反正刘琦曹操都没觉得这个人会是站到最后的那一个。
曹操是天生的王者,虽然因为刘琦的存在而不象历史上一样风光无限、目空一切。
但他诛袁绍、破吕布、灭袁术的战略方针依然是成功的。
虽然地盘较历史上少了近一半,但实力却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省去了北伐乌桓这一步,反而让他在中原地区,人力兵力更集中,经济发展更迅速,实力更加均衡。
skbshge
第361章 刘备的抉择()
出发有先后,可在建业见到刘备的时间却差不多。
鲁肃前脚与刘备谈完,程昱后脚就到了。
谁说服了刘备?
其实两人跟刘备谈完话以后,刘备都以要考虑考虑给回绝打发了。
现在的刘备可不是当年那个靠别人的帮衬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草根了,现在他的手中可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不是谁来说几句他就会心动的,他会把重点说出来,让手底下的大才们去分析商量的。
人多好办事!
打发走鲁肃、程昱,刘备紧急召开江东人民代表大会。
为首的当然是早期跟随刘备的大谋士陈登和华歆。
还有近臣简雍、孙乾。
武将有张飞、田豫、魏延、徐盛、陈到等。
袁术一派来降的纪灵、阎象等人。
接下来便是张昭、张纮、诸葛瑾、陆逊、丁奉、潘璋、吕蒙、陈武、朱然、吕范、朱桓、贺齐等一众江东重臣。
也有当年无奈败于孙策而被迫从之的刘繇、王朗等。
还有告老还乡的虞翻。
是的,就是辞别了周瑜,说是要返乡种田的那个。
别小看刘备求贤的执着,想想流传千古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虽然这一世风光无限的刘备不可能想当年身边无人可用时一样去求请诸葛亮一样,但三翻五次的派人来请,最后亲自接见,也算是给足了虞氏和虞翻面子。
“主公急召我等前来,有何要事?”张昭虽是降将,但是能力在那儿摆着,作为孙氏重臣,又是主降刘备的领头人。他得承担承接刘备的老部下和江东众臣的重任。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得在刘备的重大会议上充当最先发言人的角色。
这也是他在刘备的手下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几乎已是仅次于陈登、华歆的第三大谋士了。
刘备:“诸位应该已经听说过汉中王与曹丞相之间发生的事情了吧?”
张昭:“主公是指汉中王檄告天下曹操谋害天子,举兵对曹宣战之事?”
刘备点了点头:“然!”
张纮接话道:“可曹丞相同样檄汉中王对天子不敬,起兵谋反,欲篡帝位。双方都说得词正言凿,倒底……谁说的是真的?”
刘备:“前几日,鲁子敬代表汉中王来访,意欲与我结盟,想必大家已经见过这个往日的同仁了。大家发表一下意见吧?”
说完,刘备望向江东众臣,他才不信这帮人与鲁肃相处多年,鲁肃重回江东能不与这帮老友相见呢。
何况,鲁肃想要说服刘备与刘琦结盟,首先说服刘备身边的人确实更加有效。
但,刘备有一些反感。
除了鲁肃,还有周瑜这个江东曾经最有权势的人也投向了刘琦,你让刘备怎么放心让江东众孙家老臣与曾经的同仁私下相会?
丁奉、潘璋、吕蒙、陈武、朱然、吕范、朱桓低下了头,武人没那么多心思。就算战场上是敌人,私底下依然可以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鲁肃本就是个豪迈之人,当年在江东与众人相处的也是甚好的。难得回一次江东,自然会找众从饮酒畅谈。
张昭何等聪明,能在孙氏三代以及刘备手下都混到高位,那察言观色的本事是绝对差不了的:“子敬确实有宴请过我等,汉中王的动向也与我们叙说了一番。亦劝我等劝主公与汉中王携手,共伐曹操,以正汉室。”
刘备眼神望向陈登,有些话不能自己问,作为主公,必须要保持大度。
陈登心领神会,替刘备问道:“哦?子布公与诸位何意?”
“元龙勿急,待我慢慢道来!”张昭朝陈登摆了摆手,又躬身对刘备说:“禀主公,昭以为子敬之议可取,又不可尽取!”
“嗯?”刘备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张昭是什么意思。
“主公你看,汉中王驱外敌、征内患,确有赤子之心。但如今天下三分,势均力敌。今汉中王欲打破平衡,与曹操开战,实力二虎相争也!古有云: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昭以为,二虎相争,二虎必伤!主公何不坐山观虎斗,尽快发展自身实力,待二虎皆伤时,再猛龙过江,尽得渔翁之利?”不得不说张昭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刘备。
华歆作为刘备的第一个谋臣,地位虽然渐渐被陈登取代,但也是刘琦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大脑:“子布公可曾想过,曹刘二人不论哪一方获胜,地盘与实力将会徒增许多?到时候,恐怕我们即便是龙,也过不了江矣!”
大家说的都是有道理的,这些分析让刘备不禁头痛。
张昭:“子鱼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