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了公孙瓒,袁绍成了北方最大的诸候,虽然没有刘琦地盘大,但他占据的尽是平原富饶之地。人口多了刘琦不只一星半点。人口多了,兵士自然就多了。反正袁绍自称是带甲百万。

    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幽州刺史。

    又把眼光盯向了青州的刘备。派次子袁熙为青州刺史,派审配佐之,领颜良、文丑、朱灵、张南等将南侵青州。

第146章 袁术称帝,驱虎吞狼() 
刘备没那么好打,经过多年的经营,在青州早已深入民心。他又刻意维护平衡各大士家豪强的利益,深得当地大家族支持。

    仁义之名更胜真史。

    听闻袁绍来犯,大家纷纷出钱出粮出人支援刘备抗袁。

    此时的刘备除了少了个关羽外,各项实力已远超历史上作徐州牧时的刘备。

    糜家依然全力支持他,所以此时的他也早已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刘大耳。

    张飞失徐州后,他也不似史上一样无路可退,反依吕布。他依然拥有全部青州和很大一部分徐州地盘。

    有地盘,命运自然也不同。

    史上离他而去的抗胡名将田豫依然在其手下,泰山名将藏霸也没有如历史上一上转投吕布,最关键的是陈登父子没有弃他而去。陈珪对吕布为人深恶痛绝,他父子二人依然更看好刘备。陈登认为刘备让出广陵、下邳及东海一部分虽然损失了一些领土却远离了袁术、孙策等势力,吕布占了下邳、小沛、彭国等地一时也不好意思向他出手,他反而摆脱了多面环敌的尴尬境地。非常有利于埋头发展内政。

    于是刘备任陈登为琅琊国相,兴水利,重耕种,发展民生,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刘备手上文除了孙乾、简雍,还有大才华歆、陈登父子,武除了田豫、张飞、藏霸,还有徐盛、陈到和新来投效的南阳人魏延。刘备个人是非常喜欢魏延的,这个小伙子从勇武上来说已经是他手上仅次于张飞的二号猛将,更难得是他还深谙统兵之道,有急智,懂奇谋,也算是仅次于田豫、藏霸外的又一帅才。

    所以,袁绍打刘备,没那么容易,虽然刘备已经是他周边最弱的诸侯了。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刘琦、曹操这类巨无霸而言罢了。放在整个大汉天下,那其实也是排在前列的豪强。

    袁绍的选择不能说不智,从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的战略角度来看,他的选择没有错。可是,从整体大局来看他的选择就不太明智了。说实话,反正不怕撕破脸,真不如打曹操。他要打曹操,刘琦不一定会帮忙,以曹操现在的实力还真很难与他相抗。

    可惜他选择了刘备。那就给了曹操吞并徐州吕布和淮南袁术的时间和空间。

    曹操把握机会的能力可不是袁绍、刘备之流能比拟的。

    好死不死的袁术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上僭越称帝。

    原来袁术自从在孙坚手中得了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以后就动了权利之颠的欲望。

    西汉时代,汉武帝就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东汉初,公孙述和光武帝也为此进行激烈的讨论。

    当时李傕把持朝政时,有女巫道人还对李傕说:“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

    当然,事实证明女巫是错的。

    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感觉机会来了。他一直就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姓袁的人当皇帝,是天命所归。他又找河内人张鮍算了一卦,张鮍心领神会,说他有做皇帝的命。

    袁术此时正值最强盛时期,一度控制着扬州六郡,以及豫州和徐州部分区域,超过了袁绍和曹操。打败过刘备和曹操,还差点杀死曹操。

    此时的他内心极度膨胀,对众属下说:“代汉者涂高也,吾字公路,正应其谶。”也不顾重臣反对,公然称帝。

    建安二年四月(公元197年四月),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以寿春为都,国号成国,年号仲家,即史称仲家皇帝。

    这一闹还得了?强如刘琦、袁绍、曹操等人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代汉,哪怕同样被巫师鼓惑的李傕在颠峰时期也不敢。

    可自大的袁术不但称帝,还向各路诸侯发出檄文,要求他们向自己称臣。

    一石激起千层浪!袁术称帝引众怒。

    这倒给了曹操讨伐袁术最最恰当的借口,曹操假天子诏书,诏告天下,号召天下群雄共讨之。

    袁绍对袁术称帝一事采取隔岸观火态度,既没称臣也没出兵讨伐。自家兄弟,再不和那也血脉相连,你说他四方征战,雄据河北,没动过这心思?只不过他懂得时间未成熟,此时不便出头罢了。有自家兄弟做这个出头鸟,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损害。曹操手握天子,必定不允许袁术另成一国,肯定是会出兵征讨的,正好可以不影响他出兵抢刘备的地盘。

    孙策给袁术书信,劝喻其不可,袁术不听所劝,两人于是绝交不再有往来。并派人写信告知吴景、孙贲等人。吴景当即放弃广陵东归孙策。孙策在袁术称帝后立刻宣布脱离袁术,在江东自立。曹操立即派使封孙策为扬州刺史、镇东将军、乌程侯。令其出兵征讨袁术。

    刘备倒是想去打一打袁术,以报失徐州之仇,顺便攒点名声。可袁绍不是大兵压境嘛?走不开。

    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也只是声讨了一下,精神上支持大家讨袁。至于出兵?想都没想过。

    吕布本与袁术交好,但那是建立在平等的诸侯关系下的。现在袁术派韩胤来传檄让吕布称臣,那就得思量思量了。陈宫虽然恨曹操,但心中是忠于汉室的,决不能允许吕布投向篡汉的袁术的。于是劝说吕布将韩胤收押送往许都。以示吕布始终是忠于汉室的。

    曹操得知吕布态度,心中大悦,斩首韩胤,使朝廷诏吕布为左将军,又亲自写信给吕布,深加抚慰。

    曹操纳程昱之计,驱虎吞狼。让吕布领兵讨伐袁术,以立大功。

    袁术听说吕布毁盟斩使,大怒,派大将张勋、桥蕤等与败于刘琦后南逃的李乐等军联合,率领步骑数万,进攻徐州的政治中心下邳。

    吕布此时仅有兵士不及两万、马不及两千匹,众寡悬殊。于是接受陈宫建议行离间之计,写信给李乐说:将军护送皇帝回归洛阳,我亲自诛杀董卓,都为朝廷立有大功,现怎么能与袁术同为国贼呢?不如联合除掉袁术,为国除害。并许诺李乐,待破袁术后,悉将袁术军资与之。李乐表示同意。

第147章 中庸的刘氏宗亲() 
吕布率军进至离张勋营不到百步时,李乐命部下大声呼喊,与吕布共攻张勋,张勋大败,军队损失殆尽。

    吕布与李乐联兵,水陆并下,直追至钟离,离寿春仅二百里,袁术亲自率兵五千屯于淮水之南观望动静,吕布等于淮水之北令军士大声嘲笑袁术,然后回师北还,袁术经此一败,势力渐弱。

    曹操则出兵攻打陈国、梁国。

    孙策也引江东之兵,剑指庐江。

    那你也得承认当时袁术的实力,当时独面三路诸侯,却未速败,依然能强撑多时。

    刘备亲率大将张飞、田豫、藏霸、徐盛、魏延领兵八万与袁熙大军战于平原郡。

    袁军势大,刘军将精,一时间也斗得个不相上下,胜负难分。

    而刘琦这边,等钟繇、李典到位,自己决定抽身北上,助关羽北伐。没了郭嘉为军师,关羽军团可能会比较麻烦。再说,他们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刘琦打击外族的意图。

    至于与曹操的粮马交易则交于赵雷来负责。

    刘琦给钟繇、李典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南阳安宁,谁都别想染指南阳,曹操不行,蔡瑁也不行,包括他爹刘表也不行!

    三辅暂稳,刘琦留下赵云、黄忠、张绣、张燕、张白骑、王安、徐庶等人配合荀彧治理三辅,平定霍乱,安保城池,整兵强训,以谋西凉、汉中。

    调太史慈、张辽各领五千精兵返回并州,准备随主北伐。

    好的领导必定不会事事亲力亲为,他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安排好主体便可。至于细节和过程,完全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只要结果完美便好。毕竟人不是万能的,强如身为穿越者的刘琦也一样。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也没有人愿意在一个事无大小的都要插手的主公手下做事。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东西!

    好的团队一定是上级与下属相互信任的团队。

    所以刘琦选人用人其实是很看重品质的!但只要选用了就会完全放手,任其施为。如国渊、田丰、沮授、荀彧、钟繇、郭嘉、贾诩、王安等,无不独挡一面。至于武将就更不用说了,关羽、赵云、高顺、典韦、张辽、甘宁、太史慈、徐晃……哪个不是义字当先?

    刘琦本想带着贾诩一起北上的,想想最后还是把他留在了南阳。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不说正面抗着曹操,最主要背后太惊险了!

    父亲刘表年事已高,弟弟刘琮也在慢慢长大,荆州是士族撑起的一个大州,面对刘琦对士族的强势态度,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的。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要将刘琦赶出荆州。

    暗地里的刀光剑影必定是防不胜防的!

    钟繇再能干,但为人正直,那也是一种硬伤。论阴谋诡计,谁能比得过贾诩?说实话没有贾诩在,他还真不放心。

    南阳只有两万不到兵士,将只有李典,若只是暂时防备一下曹操还好说,这还得防止荆襄士族暗地里使坏,引内部暴动,那各城人手明显不足。只好再派人调大将黄忠引一万将士来南阳驻防。

    安排好一切,刘琦领着典韦和三千神刀卫到襄阳看望了一下父亲刘表,也让那些暗地里动心思的士族大家们看了看并州军士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