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武心中暗暗一惊:此事只有指挥使的几个头头知道,这小子是如何得知?

    莫非?指挥使里也有他们的眼线?

    “好,干的不错,爷有重赏,你先下去吧”,阿帖木儿笑着对众人说道:“给这些人的赏赐一定要兑现,日后若是真与明廷开战,这带路、探信儿,甚至出谋划策都少不了他们”。

    再次回到兵营的沟壑之中时,宗武与另外两人会和,三人来到此处稍作休息,这才发觉阵阵寒意,好在穿皮戴貂,之前又有热酒驱寒,一颗刺探军情的热心之下,这些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林大人,此处距离我们的拴马匹的地方还有些远,弟兄们能不能先喝两口?”,随行二人说着,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个皮囊。

    “好小子,真不亏待自己,来,让老子也喝一口”,宗武接过皮囊,自嘲起来:“兄弟们这可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喝这口啊”。

    哈哈哈

    夜幕下,宗武等三人快速向南移去,或许是老酒下肚太过猛了些,也或许是方才的军情太过意外,宗武只觉心里一阵热流涌过:师弟真是神了,从方才那个千户所言不难看出:鞑靼内部确实不合,虽都为大明之敌,但他们之间也是各自为主,同床异梦而已。

    记得离京之时,仲逸曾反复强调:北方之患,不仅仅是鞑靼,还有建州女真,无论这二者,还是其内部,如何制衡?如何协调?相互牵制,分而治之、再以客之,才是关键。

    “果真有先见之明”,宗武兴奋的想着:“有这样的师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小山村中,才刚刚被老族长安置好的先遣队员,在百户宗武的授意下,便各自去村里四下转悠,为的就是能看看此处有多少与他们角色一样的——鞑靼探子。

    这几日以来,本村的老组长,还有几个老者家中确实热闹起来:本村村民来问他们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外来避难之人来拜访他们这些老人无非就是为了行个方便:多领些朝廷的补助,或者是为他们在村里安置一处好一点的住处。

    这边负责串门走访的是先遣队那名周姓小旗,还有两个随从。

    “你说什么?那些是本村的村民?”,老族长耳朵有些背,自己说话挺大个嗓门,生怕别人听不到:“现在北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来这里,还有各处的外乡人,那里能分的那么清楚?除非老头我一一给你指认”。

    这嗓门,向他打听点事,都被别人听到了。

    “你们的住处不是都安置好了吗?老刘头家不错了,在我们村也是年景比较好的人家了”,老头听力不太好,记忆力倒是不错。

    见不远处过来几张陌生面孔,周小旗立刻提高了嗓门了:“老伯,我们只是小本买卖生意人,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出门在外,图的就是安稳,就怕有那些歹人做邻居”。

    老族长立刻见他比划半天,似乎总算是听出个大概,他轻轻捋捋胡须,一脸轻松道:“这一点,你完全不用担心,眼下战事一触即发,大家一致对外,谁还顾得了那些身外之物?况且有官府的庇护,昼夜巡逻的差役多了去了,你就尽管放心居住吧”。

    这时,刚刚进来的一名男子向老族长客套几句,而后便直奔主题:“劳烦老伯,不知朝廷大军何时抵达?他们的兵力又是多少?”。

    周小旗寻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是一名年青男子,一身庄户人家打扮,看上去倒是颇为老实,只是这无论务农还是经商,管朝廷的大军何时到来,兵力是多少?

    问的似乎有些多了。

    若真是惧怕战事,那何不带着一家老小向南而去?远离此处才是上上之策,跑到这里打听朝廷大军的动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哦?果真此处有‘内鬼’出没啊

第156章 西安府() 
羊羹泡饼,肉香汤浓、肥而不腻,老少皆宜”,西北重镇西安府,大街之上店铺林立,一个店小二模样的小伙穿着厚厚的衣衫,双手横插在袖筒中,嘴里却大声呼喊道:“客官,来碗羊羹泡饼,好吃又暖胃,价钱还实惠”。

    数日之后,仲逸便起身离京,毫无意外,他在与家人“商议”一番后,自是答应罗龙文为他们做事的请求,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孙管事后,罗管家便立刻安排行程。

    仲逸向师姐道别后便匆匆来到罗府,当铺的事有老姜头打理,自然不用操心,他之所以如此匆忙,为的就是躲开那最难对付的刁蛮徒儿…袁若筠。

    随行之人,有罗家所派的大头,以及他带的三名随从,仲逸这边还有罗英,按照当时所说,罗英的工钱另算,根据罗龙文的安排:一路之上,所有人都要听仲逸的。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都是表面上的事。

    说白了,这也是罗龙文这只老狐狸对他们不放心而已:两方人马互不所属,又同为罗龙文所派,如此既可相互照应,又可互相牵制,加上从西安府这边派来送货的,三方人马加起来,几乎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当然,这都是罗龙文单方想出来的主意。

    西安府,西北重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邻渭河、南依秦岭,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隋、唐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故称为“十三朝之都”。

    洪武三年,洪武帝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秦王府也称“王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城垣,曾多有修葺,规模之大、气势恢宏。后来还分别修建鼓楼和钟楼,令这座城池更具魅力。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提议迁都西安府,只是这位可怜的太子回南京后不久便病逝。此事就此被搁置,但丝毫不影响这座西北古城足够强大的实力。

    仲逸对此并不熟悉,只是听外叔公与老姜头曾说过关于西安府的传说,后来一路之上逢人便打听,总算是了解了其中的大概。

    不过,这些皇家都城气派对于他来说似乎还遥远了些,仲逸心中暗暗发笑:自己连个九品乌纱都没捞到,这些事想想就好,此次来西安府也是为了‘买卖’而来。

    不过,不管在其位谋其政也好,在商言商也罢,除了雄伟壮观的城墙、中规中矩的鼓楼钟楼、以及威名遐迩的兵马俑之外,来到西安府的人,最为明显的感触便是……小吃好吃,好吃的小吃,简直太神奇了

    “羊羹泡饼?”,仲逸一行在这家小店前驻足,罗英忍不住腹中饥渴,便朝仲逸喊道:“仲大哥,就这家,看着都正宗,来它一碗如何?”。

    仲逸还未答应,那门口的伙计便立刻上前来:‘各位客官,快里边请,上好的羊羹,才烤的饼子,这大冷的天儿,吃一碗,暖暖身子’。

    房间不是很大,一张张的桌椅摆的规规矩矩,现在距离饭点还有些早,但已有数人坐在那里等候,看样子这家店的生意确实不错,在京城难得有此口福,众人皆是充满期待。

    桌上放着两只小蝶,分别装满葱花与芫荽(香菜),旁边还有一个小瓷碗,上面一个圆圆的盖子。罗英有些好奇,急忙伸手将圆盖打开,却见里边是红红辣酱,淡淡的一股香味飘来,胃口立刻大增。

    “羊汤五碗,各位先请了”,店小二将小木盘放下,五只小碗分别放到各人面前,片刻后他又端来五只大碗。

    罗英两眼紧紧盯着大碗,却见碗里只有三个干饼:‘小二哥,这是怎么个吃法?不会让我们嚼这干饼吧?’。

    “客官说笑了,它是这么个吃法,诸位先将碗里的干饼掰碎,之后再入汤,各位是初次吃本店特色,所以自己掰着更有味儿”,店小二瞅着旁边的一个老头说道:“对,就像是那位老伯一样,先掰碎”。

    说完,店小二便忙着招呼其他客人,经他这么一说,罗英等急忙扭头望着邻桌的老伯:只见这位老人家慢慢悠悠,双手将干饼掰碎,手法灵活而有规律,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简直是一种享受。

    “这么小?”,罗英举着一块干饼,双眉紧皱,一脸苦相:“这掰的也太小了吧?照他们这种吃法,这三个饼,何时才能掰完?”。

    谁知这么一句,却被邻桌的老头听到,只见他缓缓起身,手里端起那只大碗,竟做到了他们这桌。

    “看样子,各位是外乡人吧?”,老头落座后便开口:“这羊羹泡饼的吃法讲究的就是一个悠闲,饼要碎儿均匀,这样才能入汤,再配上辣酱、糖蒜,若是没有忌口,那葱花与芫荽(香菜)也是必不可少的”。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的要自己亲自动手掰饼。这本身也是“吃法”的一种。

    众人见状跑向旁边的木盆前,急忙洗手。

    “大家照着我的做法,这样,一下一下的”,老头饶有兴致做着示范:“诸位千万不要着急,这吃饭可是大事”。

    仲逸冲里屋的店小二喊道:“这位老伯的饭钱,都记在我们这桌了”。

    如此一来,老头更来了兴致:“各位既是初来西安府,别的不说,仅是这吃的就多了去了”。

    “哦?老伯你快说说,都有些什么呢?”,罗英头一次出远门,在蠡县时就光顾了所有的饭馆酒楼,来到西北,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听好啦”,老头一边掰着干饼,一边娓娓道来:“水滑面,听说过没?够劲道,那吃的叫一个爽。腊肉夹饼,肉肥而不腻、软烂醇香,米皮,是蒸出来的,可以凉吃,配上佐料,口味颇好,据长安县志所在,在秦始皇时,就有蒸米皮”。

    “老伯,就不要秦始皇了,快说说,还有什么吃的”,罗英专心听着,不知不觉却将手里的干饼掰的太大了,老头急忙纠正,他这才满脸歉笑的认真起来。

    “还有秃秃麻食、稠酒”,老头如数家珍,却还是被一旁的人打断:“看看,又马虎了不是?掰的太大了,太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