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事?”,李序南不解到:“罗英在蠡县你的差役身份,已由他的兄弟接任。况且,榆林府远在西北,他去办什么差事?”。

    哈哈

    樊文予笑道:“我的李老弟,仲老弟是说:罗英陪你一起去陕西榆林府,作为你的随从,有什么变故,也可以照应”。

    李序南略略沉思道:“这样不妥吧?我就不信,堂堂朝廷命官,真有人敢如此大胆?”。

    “大胆?你忘了,前些日子那一千两的银子,是怎么回事?这些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李序南,还是文人气息浓了点。

    “李兄,此事,莫要推辞,非但罗英要去,过些日子,兄弟我也有可能要去榆林府,此事,我已向樊兄说过了”。

    仲逸对二人说道:“现在就等裕王殿下说句话了,我最近在王府做侍读,要殿下点头才行”。

    “好好好,只要你这个翰林院的小诸葛去,我便不再多言,让罗英来我府上,议议此事就行”。

    李序南如释重负,如同吃了定心丸:“果真是应了那句话:无兄弟,不远征”。

    李序南的事儿就此说定,但他离京前,同样有事交代。

    “户部这边有些账目,以我的职权,只能调到一部分,此处人多眼杂,到晚上,我们到府上再详谈”。

    李序南向外望望,刻意压低声音:“事关前些日子那批兵器、校场、战马等,户部拨银的一些细节”。

    这事办的不错。

    晚饭之后,樊文予和仲逸去李序南府上,三人就户部之事,再次商议一番。

    但从李序南所掌握情况来看:只能得知户部向兵部拨放的银两,只是兵部如何花销这笔银子,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兵部与都督府,是否按照朝廷规制来完成这批兵器、马匹的采购,中间有何猫腻,目前同样不知。

    朝廷将这项差事才分发下去,目前还在进行中。

    三人就此商定:先设法继续盯住此事,至于下一步,只能见机行事,完工核查之时,再做最后定夺。

    如此,也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三人当中,樊文予在刑部,李序南也从之前的户部,调往地方知府衙门,而仲逸则在翰林院,谁也无法直接插手:兵部与都督府的事儿。

    只能从长计议了。

    “我明日便到王府向裕王殿下请示,朝廷这边,有袁侍郎周旋,但愿能尽快得到准许”。

    仲逸上前向李序南安慰道:“只要办妥,兄弟我即刻来榆林府,到时,我们二人再做一番事业”。

    樊文予在一旁打趣道:“你们尽管去,反正也就一年半载的事儿,京城这边,有我照应着”。

    次日,仲逸如期去往裕王府,辗转半天,才说起去榆林府之事。

    “仲侍读,果真与众不同,一个翰林,偏要去西北榆林府”。

    朱载垕不解道:“既是为了解民情,又为何要单单选榆林府呢?”。

    或许,这是裕王的一句无心之言。

    也或许是他:另有所指。

    严士蕃插手榆林府煤矿之事,以裕王的能量与人脉,想必早有耳闻。

    对仲逸来说,他基本不用担心这一点:裕王对严氏把持朝政,极为不满,这在朝中已不是什么秘密。

    既然在裕王府做侍读,仲逸自是要向朱载垕说的,瞒是瞒不住的,不过,即便如此,裕王是不会从中作梗的:他巴不得有人将严氏连根拔起。

    随意一问,自然也要随意一答了。

    “启禀殿下,榆林府北邻鞑靼部,两地气候与水土也更相似些,对于了解鞑靼军作战,或许有用”。

    仲逸一脸游山玩水的姿态:“况且,下官从小到大,还未去过榆林府呢,顺便也长长见识”。

    既是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好,这个忙,本王帮你”。

    朱载垕笑道:“本王自会向父皇说明,只是你回京后,还得继续做王府的侍读。到时,也讲讲在榆林府的所见所闻”。

    太好了,要的就是这句话。

    从王府出来后,仲逸去往若一当铺。

    他向罗英交代:随李序南一起去西北榆林府,行程李序南已安排妥当。

    当铺地事儿,还是由老姜头打理,有地瓜在一旁协助,再雇个伙计,也能忙的过来。

    仲姝也早已上街而去,特意为回乡所需备些礼品。

    他们商定:二人同行回凌云山,之后仲逸回扬州。返程时,再从凌云山一起启程、回京。

    此次离京,除与家人团圆外,还有要事:向师父凌云子请教眼下局势,求他老人家指点迷津。

    对仲逸而言,这都是他之前安排好的,眼下也只是正常行事而已,并无任何异常。

    唯一让他感到不安的:便是袁若筠了。

    自从上次被袁炜一番试探之后,再也没有了袁若筠的消息、

    不用说袁炜定是吩咐下人将她看管在府中,二人日后怕是再难见了。

    认识一个人或许很容易,但要忘掉一个特别的人,或许,就没那么容易了。

    尽管仲逸已铁了心:不再与袁若筠见面,但还是会时常想起她。

    那怕这种想起,更多的是一种牵挂。

    袁若筠此刻的心情如何,仲逸不得而知,但必定不会好到那里。

    他曾经想过再找袁炜谈一次,但见袁炜对此事缄口不语,便也不再说什么。

    当初,袁炜一口一个‘假如’,且还只是问问仲逸对此事的‘态度’,并未提及父母之命,更为谈到其他细节。

    此举,自是随时做好被拒绝的准备。

    如此一来,即便仲逸没有应承,袁炜也不算丢脸面,毕竟当时只有他们三人,而他也只是‘试探’。

    况且,冲凌云子的这层关系,他这位堂堂礼部侍郎,也要继续维系二人之前的关系。

    至少,在表面上如此。

    “如此也好,过些日子,要离京去榆林府,或许再次回京时,袁若筠的婚事:已有着落了”。

    仲逸叹道:“就让时间,来冲淡一切吧”。

第330章 再回凌云山() 
午后,凌云山。

    “姝儿与逸儿回来啦?快过来,让我好好看看”。

    或许,是因天色缘故,也或许上了年纪,穆大娘看远处的东西有些模糊。

    不过,说到仲姝与仲逸,她还是能一眼能认出来。

    尤其仲姝,穆大娘完全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

    “这次,能多呆几日吗?对了,启儿怎么没有一起回来?真是上年纪了,这才发现你们还少一人”。

    尽管仲启的名字改为林宗武有些日子,但在穆大娘这里,依旧还是改过口来。

    在她心里,凌云山,凌云子(仲云寒),他的三个弟子:仲启、仲姝、仲逸,永远不会变。

    当初,仲逸初上凌云山时,只有八岁,凌云子五旬之余的年纪,而穆大娘则更年长师父十余岁。但她精神头儿极好,洗衣、做饭、打扫房屋,从未含糊过。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穆大娘老了。

    “穆大娘一点都不老,要长命百岁呢,到时,我们为你准备百岁宴”。

    仲姝尽量说笑着,但心头不由酸酸的:应多回凌云山看看。

    “我师兄军务在身,走不开,等过些日子,我们再回来看您”。仲逸察觉到师姐的异样,立刻上前补充一句。

    “过些日子,我也要去京城,到时就可以与你们经常见面”。

    似乎有些意外,但穆大娘就是说了这么一句。

    “这?是怎么回事?”。

    仲逸与仲姝立刻对视一眼,放下手中礼品。

    听穆大娘慢慢道来。

    原来,穆大娘的老伴复姓公孙,去世的早,她膝下只有一子,名叫公孙尚,与凌云子交情极为深厚。

    公孙尚早年随军征战,只得将老娘托付到凌云山,后来年事渐高,几经辗转,最后在京城落脚。

    公孙尚有个儿子叫公孙槐,也曾在军中,后来爹爹离开军中后,他便在京城开了家‘打行’。

    打行,也叫铁拳头,从正德朝开始渐渐发展起来,在街肆公开挂牌开业,专为行旅客商、富庶人家提供随护安保之责,与后世的镖局有些相似。

    孙儿公孙槐既已在京城落脚,穆大娘也总算可以安心下山,与他们一起生活。

    穆大娘断断续续的说着,有些她也不太懂,姝儿不停的为她解释一下,总算把事情说清楚了。

    仲逸则对此有些不解:按说,与师父交情深厚之人,当不以钱财为主,更非轻易抛头露面。

    穆大娘的孙儿公孙槐,怎么会做打行呢?

    这么大的事儿,师父自然是知道的,既然他老人家没有发话,自己也就不不必多问了。

    “你穆大娘说的没错,她真要去京城”。

    三人正在交谈之际,却听门外走来一名妇人,大约三旬之余的年纪。

    此举,更让仲姝与仲逸始料未及:在凌云山,外人是很难进来的。

    “你们的师父与卫叔叔去后山,一会就回来”。

    那妇人走了过来:“是姝儿和逸儿吧?”。

    这?

    穆大娘微微一笑:“这是你卫叔叔家的,她也姓卫,以后由她为你们洗衣、做饭了”。

    卫叔叔的夫人?

    既然如此,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仲姝与仲逸立刻起身而立,施礼道:“见过卫婶儿”。

    可能一时还不适应这种礼节,卫婶儿有些不知所措:“不必多礼,小儿卫展也到凌云山,故此,你卫叔叔便让我也来”。

    “好,真是太好了,卫叔叔也少些牵挂,多个人照顾”。

    仲姝笑道:“今晚我帮厨,咱们一家人好好说说话”。

    卫展?

    卫叔叔真能沉得住气,小儿子都上凌云山了,他们这才知道。

    当初,仲逸在贫民区收到的那个‘徒儿’:阮怀若、章苏。并经仲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