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微微点点头:‘时辰不早了,早点歇息吧’。
    “好的,仲大人”。
    陶朔不由一笑,急忙摆摆手:‘哦,不不不,仲大哥’。
第436章 大战狼群() 
次日早饭后,天空依旧灰蒙蒙一片。
    好在小雨总算是停了,差事耽误不得,三天的时间,今日已是第二日。
    “仲大人,走啦”。
    小院中,陶朔早就将行路之物备好,除马匹外,还有他登山所用之物:钢叉、长绳、铁钩
    一旁的程默望望天空,不由的嘟囔起来:“这般天气,还带登山之物,仲大人是来查看地形,不是攀岩附壁的,他如何能上去?”。
    小四儿等几名军士却不以为然,陶朔的身手他们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从未亲眼所见,今日一路同行,也能大开眼界。
    “朔儿啊,一路之上,多听仲大人教诲啊”。
    门口的老陶头望着众人渐渐离去,还不忘细心的叮嘱一句。
    “雨后山道湿滑,前面地势较陡,请各位大人多加小心,留意脚下”。
    山腰之中,陶朔指着远处的山顶,向众人小心提醒着:“此山之中,有猛兽,大家千万不要分开走,拿好手中的兵器”。
    如此一说,程默立刻凑到仲逸身边,手里拿的却是一柄长枪,猎户用的那种,他并非军卒,自然没有专用的兵器。
    小四等人晃晃手中的大刀,不以为然道:“小陶子,你吓唬谁呢?这一带,我们也经常走,猛兽倒是听说过,但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吧?”。
    “几位军爷,你们平日走的是大路,将士们又是成群结队,岂能遇到猛兽?”。
    陶朔微微转过身,随意说了一句:“你再看看,此山之上,皆是密林一片,连个种庄稼的都没有,除了樵夫、猎户,谁来这里?不信,你问问他们去”。
    是啊,一片密林,又高又陡,这么一座大山,我们来这里作甚?
    小四儿有些不解:“这个仲大人确实有些古怪,马不停蹄、一路赶来,为熟悉地形,怎么偏偏跑到这深山老林里了?”。
    哎,读书人的事儿,真是不懂,对这些军士来说,奉俞大猷将军之命,才是真正的差事。
    还说什么呢?走吧
    此山名叫凤凰山,因山高大、其势复杂,草木茂密而得名,山顶一个高高的石盘,如同‘凤头’,只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
    攀上此顶,可谓一览众山小。
    若从战事而言,是个居高临下、远眺敌情的好地方。
    众人虽是一路骑马而来,仲逸老远就看到这个绝佳之地,一问陶朔才知:此山正是他最喜攀登的,如此,才更能显出那所崇拜的解氏兄弟那‘两头蛇’、‘双尾蝎’的称号。
    “嗷”,一阵嗥叫,林中似有异动,而后又再次安静下来。
    “大家小心,有狼群”。
    陶朔喊了一声,示意大家不要慌,背靠大树,众人很快围成一个小圆圈。
    “狼?还是狼群?”。
    从小在京城长大的程默有些腿软,紧紧抓住手中长枪,细细盯着枪头,生怕嵌的不够结实,一使劲就会掉下来。
    “大家不要慌,保护好仲大人,这是我们的任务”。
    说话的是英勇千户所的一名小旗,姓王,众人都叫他王小旗。
    王小旗跟随师兄林宗武多年,出生入死、异常勇猛,林宗武派他来,正是为保仲逸的安全。
    此刻的王小旗一脸淡定,相比北虏南寇,数百人对阵十倍之余的敌军,狼群,真的不算什么。
    “王大哥,我们不惧,狼群再厉害,有倭贼厉害吗?”。
    小四儿紧紧抓着刀柄,不由的望着远处的山林。
    “陶朔,仅是几声叫声,你们怎么就能断定是狼群,而不是一两只狼呢?”。
    仲逸更为淡定,竟好奇的望着四周,怎么就不见狼群呢?
    这样的场面,确实是第一次见。
    陶朔侧过身来,微微笑道:“仲大人,你听那声儿,还有草丛中的异动,怎么会是一条狼呢?起码十只”。
    好吧,论起狩猎,陶朔最有发言权,信了。
    “看见了吗?那边”。
    陶朔微微蹲下身子,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密林,示意众人不要轻举妄动。
    仲逸顺着手势细细望去,林中果真有一道道的灰黄色。
    尖尖的立耳下,那一双双的贪婪、凶残的目光,亮的可怕。
    陶朔说的没错,不是一两只
    “王大哥,不要”。
    只听‘嗖’的一声,一只箭飞了过去。陶朔刚喊了一声,王小旗开弓搭箭,又是一支。
    “呜呜”几声,两只灰狼倒了下去。
    “这叫擒贼先擒王,呵呵”,王小旗不以为然,说着,又是一箭。
    “嗷”,又是一阵叫声,奇怪的叫声。
    “刷刷刷”,林中一阵异动,那些灰色的家伙立刻扑了过来。
    一声清脆的刀刃与刀鞘的摩擦声,王小旗拔出刀。
    “你们保护仲大人,快”。
    小四儿对陶朔与王小旗喊了一声,带着其余三名军士迎了上去。
    毕竟是抗击过倭贼的,兄弟们个个都不含糊。
    “小四哥,小心”,话音未落,他举起一柄钢叉,奋力刺了过去。
    突然,一柄利刃盘旋而出,王小旗半蹲下来,目光紧紧盯着前方。
    两只正欲从小四身后袭来的饿狼,应声倒地,利刃再次回到他的手中。
    陶朔的那柄钢叉,这才深深插入郎腹之中。
    小四儿再次挥刀而上,一通砍杀
    “什么狼群?也不过如此嘛”。
    小四儿望着最后逃窜的两只野狼,再看看躺在地上的‘战果’,还是挺满意的。
    “王大哥,身手不错,谢啦”,军士们连连竖起大拇指:“果真是英勇千户所的,处惊不变、出手不凡”。
    虚惊一场,虚惊一场。
    程默重重的坐了下来,长长舒口气,似乎捡了一条命似的,手中的长枪依旧紧抓不放。
    “仲大人,依在下之见,咱们就不要继续登山了吧?”。
    小四儿望着他那已撕碎的衣袖,不由的对仲逸说道:“这荒山野岭的,仲大人若出了什么闪失,我们回去如何俞将军交差?”。
    一旁的王小旗打开水带,一脸的不屑道:‘几位兄弟多虑了,既然都到山腰了,岂有不上山顶的道理?’。
    程默缓缓抬起头,眉头紧皱:“此处,距离山顶,还远着呢”。
    “嘘”。
    众人正在说话之际,陶朔却再次安静下来
    指着不远处的密林,陶朔低声道:“看看,那是什么?我们,走不了了”。
第437章 怎么这么难呢?() 
阴云之下,山林一片茂密。
    山风微微吹过,草木间再次异动。
    不远处,隐约可见,还是那熟悉灰黄色、那凶残的目光。
    这次,不是十数只,而是数十只野狼。
    “王大哥,你方才射死‘头狼’,它们搬‘援兵’了”。
    陶朔也有些心悸,保守的说了一句:‘这次,估计有三、四十只狼,大家想好如何应对?’。
    小四儿想也未想,脱口而出:‘如何应付?打呗’。
    陶朔取下包袱,一条长长的布袋,上面一个个小兜子,里面是一只只的铁镖,足有十余支。
    “谁会使飞镖,尽管来拿”。
    陶朔将布袋拿在手中,展示在众人面前。
    小四儿微微摇摇头:“我们不会使那东西,还是刀使着顺手”。
    王小旗将手伸进腰间,同样系着一个小布袋。
    “我有这个”,说着,他从布袋中取出几粒钢珠。
    这时,一旁的程默却向陶朔要了两只铁镖,递到仲逸手中。
    “我们仲大人可是身无寸铁啊,这两只镖,就当是唯一的兵器了”,程默顺手又从陶朔的包袱中取出一柄短刀。
    王小旗吩咐左右:‘还是那句话,保护仲大人,大家各施所长,务必相互配合’。
    一阵风过,林中再次‘刷刷’声响。
    刀光起,铁镖过,散珠落。
    不过,狼群移动速度之快、之果断,丝毫不逊色。
    小四儿简直是在‘抗倭’,带领着属下三名军士,拼命的砍杀,虽有些吃力,好在没有负重伤。
    王小旗撒了一通钢珠后,手中那柄还未干了血迹的利刃,再次挥动,他,已是所有人当中的主力。
    一通飞镖后,陶朔将一圈铁丝斜跨在肩上,手中一柄钢叉,双目注视着周围一举一动,看准了再下手。
    这就是猎手与杀手的区别。
    一条长枪在手,程默一通乱刺,身为翰林院侍读的跟班,按理说,他的身手应是除了仲逸外,最差的那一个。
    实则不然,程默简直可以称得上高手,简直有些云里来雾里去,相当了不得。
    可是,仲大人呢?
    众人一通‘厮杀’之后,杀的那叫一个痛快,狼群再次被击退,看样子,短期之内,不会再来了。
    “你小子,怎么回事?不是仲大人的跟班吗?”。
    小四立刻冲着程默埋怨起来:“你这个跟班是怎么跟的?在京城,就这么保护你们大人吗?”。
    程默一脸委屈,用力将长枪插在地上,那模样,简直要哭了:‘我只顾对付狼群,确保野狼不会扑到身后,谁知一转身,仲大人就不见了’。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找啊”,陶朔这么一说,程默立刻将长枪拔出,左右两步,却又不知从何处而去?
    “慌什么?仲大人安全的很哪”。
    众人这么说着,唯独王小旗一脸的轻松,他从怀中掏出一小壶酒,轻轻抿了一口,顿时陶醉的不行:‘你们抬头看看’。
    抬头看看?
    众人立刻照做,看到的却是仲逸紧紧抓在一枝树干上。
    “王小旗,你将我‘送到’这里,就不管下去啦?”,仲逸的声音从空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