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意志涅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中,捷克斯洛伐克同样是要被消灭的对象:这不仅在于这个总人口1000万的国家中就有325万都是苏台德日耳曼人,更因为它继承了奥匈帝国60%的军工产业、以及其身为法国在东欧的忠实盟友的政治地位。

    从1937年11月中旬开始,得到了柏林授意的奥地利国社党分子,便展开了一连串大规模带有暴力性质的抗议。早在十几年前。国社党就在同为德语区的奥地利建立起了一个大区组织,向当地民众灌输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尽管这批国社党人没能像希特勒那样取得政权,但他们借助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同样在奥地利站稳了脚跟,成为拥有众多民众支持的一股在奥地利政治中不可小觑的势力。在之前的20个月里,奥地利国社党都严守元首希特勒的训令,保持低调积蓄势力;现在骤然闹将起来,登时便在奥地利掀起了一股狂烈的暴风雨。

    一窝蜂涌上街头的奥地利国社党人,在歇斯底里的呐喊中要求现政府辞职,由他们的奥地利大区领袖赛斯?英夸特出任总理——而如果由一个奉希特勒为元首的国社党人担任奥地利总理。这个国家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与希特勒在上台之前的情形类似,奥地利国社党也组建了状若冲锋队的打手组织,整天对以政府为首的敌对政治势力展开暴力冲击。奥地利每天都有流血死亡事件发生。

    面对国社党人的暴起发难,以许士尼格为首的奥地利政府展开了针锋相对的镇压。然而这番反应却引发了德奥两国的强烈政治冲突。作为奥地利国社党的幕后黑手,希特勒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手下遭到噩运。他接连向许士尼格发出威胁:如果奥地利政府再蛮横镇压“热诚正义”的国社党人,而不“倾听”他们的肺腑之音的话,那么德国就将对双手沾满国社党人鲜血的奥地利政府实施武力打击。

    时间进入1938年初,德国政府的人事架构,也在奥地利局势动荡不断的同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上将、和外交部长纽赖特在短短两个月内接连去职。如果再加上去年8月从经济部长职位上卸任的沙赫特,这无疑是希特勒自当政以来所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在这番令德国高层为之目瞪口呆的情况背后,实际却隐藏着波云诡谲的残酷政治争斗。

    事情的起因尽皆归溯于前一年11月举行的一场秘密高层会议。由于得到了墨索里尼的倾心,使得希特勒的对外扩张信心大增;在那场只有勃洛姆堡、弗里奇、雷德尔、和纽赖特参加的闭门会议中,希特勒便向他们全盘道出了自己的战争理念。希特勒认为,德国已经不可挽回的走在了战争的道路上,最迟再有5年时间就会真正打响第一枪。而已经武装完毕的德**队,将首先扫荡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再消灭波兰,成为欧洲的霸主。如果英法苏等国作出干预的话,那么德国也应当不畏强敌,将枪口对准任何敢于阻拦自己的敌手。

    希特勒的发言在所有与会人员心中都激起了大震动。除了早就拜倒在元首才华之下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以外,勃洛姆堡等人均被希特勒的大胆给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纷纷力劝希特勒放弃这个过于激进的念头,称即便是真的要与昔日敌人英法开战,也至少应当再有10年以上的准备时间。对于三人的畏缩不前,希特勒心中极为不满,他决心将这些阻碍他实现胸中宏图的绊脚石全部踢开,让他自己成为执掌民族船舵、再没有其他反对杂音出现的绝对主宰。

    很快的,勃洛姆堡就将把柄送到了希特勒手里。这位元帅的发妻已经于1932年去世,当了五年鳏夫的他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认为续弦的时机已经来到。1938年元旦刚过,他便排除种种阻碍,和他青春俏丽的私人秘书格伦举办了婚礼。然而,正当这位发花痴的元帅新郎和他的新婚少妻度蜜月的时候,德国警察署却查出了格伦曾经有过当妓女的记录。而在保守的军官团内部眼里,最高级的军人和一个妓女结婚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当希姆莱将这份证据呈递到希特勒面前时,后者旋即就免除了勃洛姆堡的国防部长一职。

    弗里奇的倒霉是和勃洛姆堡同时发生的。或许是出于这位陆军总司令对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的反感态度,抑或是身为希特勒近臣的希姆莱、揣摩出了元首的别样心思;就在希姆莱向希特勒呈递出勃洛姆堡的新婚妻子有妓女从业史的证据同时,他还拿出了另外一份精心炮制的黑材料,污蔑弗里奇犯了鸡尖罪。希姆莱称,考虑到弗里奇始终未娶,因此这位陆军总司令很有可能已经“屈服于嗜好”。

    面对这份言之凿凿的证据,希特勒在潜意识中登时就选择了“愿意”相信。他要求身陷丑闻的弗里奇立即辞职,并配合军事法庭展开调查处理。尽管弗里奇被这种卑劣的诬陷气得浑身发抖,但他却并没有坚持在陆军总司令的位置上留任。而随着弗里奇的离职,中枢权力也就彻底的离他而去,尽管之后这名将军成功洗刷了冤屈,但希特勒却是不可能再把陆军总司令还给他了。(未完待续。)

第149章 德奥合并() 
在连续罢免两位最高级别的军人之后,希特勒旋即对国防军架构展开了全面的重组。

    希特勒废除了勃洛姆堡曾经担任的国防部长职位,由他自己亲自担任三军统帅;隶属于国防部长的战争部也被撤销,改组为将在今后闻名遐迩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kw),陆海两军都隶属于其下。希特勒是它的最高统帅,在他下面有一个参谋氏,却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头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这个职位畀予了奉承拍马的炮兵上将凯特尔。经过一番斟酌之后,希特勒选择了勃劳希契就任新的陆军总司令,这位将军对国社党的态度远比弗里奇来得热心。

    与此同时,外交部长纽赖特也被希特勒解职了。思想浅薄、态度恭顺的里宾特洛甫继承了他的位置,其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传声筒的角色。在外交层面,希特勒早已展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天才,目前所有的决策都是由他所一手制定!

    正因如此,国社党喉舌《人民观察家报》便不外乎在1938年2月5日刊登出了触目惊心的标题: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在元首手中。只有这一次,戈培尔博士没有过甚其词。从这天开始,妨碍希特勒的最后一些保守分子都被清除殆尽,外交、经济和军事的决策大权已经集中在他的手里,武装部队也直接在他的统率当中。解决内忧的希特勒,旋即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对奥地利的吞并中去。身处柏林的他密切注视着各方势力对奥地利乱局的反应,并很快窥破了维也纳的破绽所在。

    2月12日,鉴于奥地利境内日益紧张的局势,希特勒和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在贝希斯特加登举行了首脑会晤。希特勒在这次会面中显得极为咄咄逼人:他提出即便许士尼格不辞职,也要任命英夸特担任内政部长,且拥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此外,许士尼格还须要委任另一个亲纳粹的人格拉斯?霍尔斯特瑞为国防部长。如果许士尼格拒绝,那么驻扎在德奥边境的20个师就会立即进军。

    在希特勒的威胁下,举目无援的许士尼格最终只得妥协了。他悲哀地发现意大利已经投入到了德国的怀抱。再不关心奥地利的独立;而捷克斯洛伐克也不想掺手这件事情,平白得罪德国这个强敌。英法苏波等国或反应迟缓,或作壁上观,没有人愿意为奥地利内政的这点“小事”而劳心费力。2月16日。回到维也纳的许士尼格公布了改组后的内阁名单:军队领袖国防部长正式易帅;而英夸特也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内政部长,并掌握了令人生畏的对内国家机器。

    这份任命无疑是给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独立敲响了丧钟。由于英夸特成为了警察的掌控者,这便使得奥地利境内的国社党徒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们四处制造骚乱,用暴力手段驱离政府在当地的公职人员,而不用担心受到任何的惩处。由于局势不稳。奥地利的正常经济秩序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银行里有大批外国户头和本国人民提款。外国商行担心出事,纷纷向维也纳取消定货。外国游客原来是奥地利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被吓跑了。此时,许士尼格的政府便如同是烈阳下的水珠,正在以无可挽回的速度走向消亡。

    经过几周绝望的煎熬,黔驴技穷的许士尼格在3月9日做出了他的最后一搏:他宣布将在四天后的3月13日举行全民公投,由奥地利人自行决定究竟是维持现有的独立,还是成为大德意志的一员。这一举动登时让希特勒感到了极大的焦躁和愤怒。当前奥地利国社党得到的选票甚至还没有达到多数,如果让这次全民公投成功举办。那么以信奉天主教为主要群体、且和普鲁士德国有着数百年恩怨的奥地利人,将极有可能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希特勒当即召集了他的重臣将领,并开门见山的提出要用武力对奥地利实施占领。3月12日被确定为进攻的期限,驻扎在德国南部的三个军旋即开始进行战争动员。11日凌晨,柏林向维也纳下达了最后通牒:通牒中要求许士尼格必须在24小时内辞职、取消公投、同时令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任命英夸特为总理。

    3月11日,这是一个至为平凡普通的灿烂春日,然而在柏林的总理府,焦躁的希特勒却在办公室内一遍遍的绕室狂走。他不仅是在等待奥地利的屈服,同时也在等待墨索里尼的表示。尽管几个月前墨索里尼曾经对他表达过不关心奥地利命运的意思,但当一场征服即将来临之际。希特勒仍是无比担忧、或者说是恐惧于墨索里尼的变卦,可能会导致的一系列的外交蝴蝶效应。临近午夜,黑森亲王菲利普终于从罗马打来了电话:墨索里尼称奥地利对他是无关紧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