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意志涅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戈培尔主管的宣传部门向来就不对事情的真实情况负责,而是只将其顾揉捏成德国统治者需要的模样,但在这一次的国外情况报道上,他却是极为罕见的反应了六七成的真实。

    在法国,总理达拉第的这个平安夜颇不好过。这不是来源于当前战争的压迫,而纯粹是基于国内此刻混乱的形势。近几年来,法国共产党的势力因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而快速膨胀,迄今已然成为国会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每当看到红色镰刀铁锤标识在国会中出现,达拉第都会产生强烈的阶级危机感。

    这一次,达拉第原本想借战争之机,通过颁布严格的战时法令来限制工人和市民的自由,以此从根本上铲除法国共产党赖以活跃的土壤;却没料想国内的多数民众竟然都不吃他这一套,为了个人自由和权益,竟全然不顾国家民族的需求。

    在法共及一些纯理想化的浪漫主义政党的鼓噪下,达拉第的许多政策都遭到抵制。工人拒绝延长工作时间,一些从事服务和消费品行业的市民更是堵在达拉第家门口抗议,痛斥他是砸自己饭碗的“穷困总理”。反对者的言论振振有词:德国人压根就没有打过来的意思,自己干嘛就要主动去品尝战争的艰苦生活?先前造马奇诺防线,花了纳税人几千亿法郎的巨款,现在正是该它发挥其作用的时候,成为保卫法国人民正常生活的坚实屏障!

    这番乱乱哄哄的局面,与1914年法国全民爱国热情爆发、连逃犯都纷纷自首要求参军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反差。作为经历了昔年那段岁月的老人,达拉第心中不禁悲凉万端。

    然而达拉第却也明白,为什么广大法国民众在战争已经爆发数月的今天,仍然愿意把头埋进沙地里当鸵鸟,强行将战争从自己的生活当中驱离开——因为他们再也不想经历世界大战时期那4年的地狱处境了。这就是一条所有法国人脸上迄今仍未愈合的巨大伤口,血肉翻卷狰狞可怖。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成天照镜子,并不断回忆当初这一刀是怎么挨的么?大多数人只怕都会竭力抹去这段悲惨的记忆,谁要是在他面前指指点点,立即就会暴起翻脸!(。)

第297章 圣诞(3)() 
面对国内的重重阻力,达拉第只得放缓自己的计划,给予工人市民足够的自由和面包。而如此一来的后果,便是法国的备战情况严重迁延滞后。1939年,法国的国防军费为410亿法郎,折合下来约为2。3亿英镑,而英国同年的防务开支却有7。3亿英镑,是法国的3倍还多。即便法国的经济规模与英国本身存在差距,其4300亿法郎的GDP只有英国的40%出头,这个军费之差也显得太过悬殊了。

    军费缺乏和劳动力不足,直接导致法国的装备生产情况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根据法国空军部长居伊?尚布尔的统计,法国在1939年11月间总共只有161架作战飞机走出生产车间,其中轰炸机更是只有可怜的12架!偌大的法国竟然只有这么一点飞机产量,这与她的国际地位和工业水平实在太不相称。要知道从9月份开始,英国就在以每月超过800架的速度全力生产飞机,而即便是在质量上,英国的飓风、喷火、威灵顿等型号,都比法国的同类型产品要更加优越!

    法国陆军的装备生产情况稍好,但相对于其工业潜力来说,仍旧显得不如人意。此时法国每月能生产大约120辆坦克,其中大多数都是雷诺R…35、和哈奇开斯H…35两款轻量级的小豆丁。最新的中型坦克索玛S…35,和重型坦克夏尔B1…bis则始终未能形成产量规模,定型了快4年时间,才像懒驴上磨似的分别凑出了400辆和250辆。

    由于军工企业无法为全面动员后的军队提供足够数量的坦克,法国陆军只得将1600辆老掉牙的雷诺FT…17解除封存重新服役。而这款曾经的经典之作,放在22年后的今天实在是过于老态龙钟了,除了欺负一些毫无重火力的步兵小队,它们很难再在当今的战场上发挥出余热。要知道,即便吊丝如罗马尼亚,在历史上巴巴罗萨行动发起时也没有让自己的几十辆FT…17上战场!

    不过,尽管法国在军备生产领域存在众多的问题,但达拉第对国家的未来前景仍是希望大于沮丧。因为法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还站着英帝国与美国。自从美国于11月初修改中立法,允许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以来,法国就用发放国债筹集到的民间资金,向美国订购了大量军火。M1型加兰德步枪、P…36战斗机等美国新式装备,均在法国的订单之列。

    法国用自己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赚得的钱,向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工厂购买战争物资,一时间竟形成了一个诡异的良性循环。而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也给了达拉第极大的安全感:这条防线配合着练了20年防御战的法国陆军,没有理由不能把德国军队挡在国土之外。

    与法国这番国内废弛的情况相似的,还有他们在东面的邻居意大利。相比于法国民众只是单纯地想要避免旧日那地狱般的战争时光重现,意大利人则更多的是出于自由散漫,根本就不想让自己闲适平静的生活受到任何损害。在绝大多数意大利民众的心目中,两千年前那个称霸地中海的罗马帝国距离自己实在太过遥远,唯有每周40小时工作制和足够量的意大利面,才是真正触摸得着的实惠!

    意大利民众如此看重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是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原因的。在这个即将结束的1939年,意大利的国民总收入预计为1420亿里拉,折算下来足足比法国少了几乎40%。而意大利的总人口却有4100万,与法国几乎完全相当,这就意味着意大利的人均收入比法国穷了不止一星半点。

    更为关键的是,意大利国内贫富差距极大。以米兰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区一片富丽繁华,其中米兰更是与纽约、伦敦、和巴黎并驾齐驱的世界超一流大都会,而南方的亚平宁半岛却几乎整个都处在农耕落后的贫穷状态,与北方的花花世界形成了天壤之差。

    在这种情况下,分化成两极的意大利国民,便都对军备扩张持反对态度了。北方富裕群体希望眼前的繁荣能永远持续下去,不会因军备增产而造成消费品行业的衰颓;而南方的穷苦民众更是对那些大炮军舰切齿痛恨,认定正是这些钢铁从他们手中抢去了原本可以用于果腹的余钱。根据意大利官方1939年的一份全国调查显示:意大利全国竟有多达四分之一的青年营养不良,不适合被征召入军。试想这些人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又怎么会去支持墨索里尼的“第二罗马”宏图?

    尽管墨索里尼拥有绝对的权力,且持续18年的法西斯统治早已使得意大利国内变得秘密警察遍布,但这种汹涌的民意,还是让墨索里尼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英法与德国的战争迄今已持续近4个月,意大利的军工生产节奏却一如从前,像极了一个真正置身事外的中立国。期间,墨索里尼几次想要加速军备生产,都因为来自下层的连绵阻力,而最终只落实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政令。

    为了让本国武装力量尽快变得强大,墨索里尼选择了和法国人相同的招数,即向国外直接采购军火。而他的求助对象则是希特勒。

    尽管此时意大利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比不上半年前,近来更是为苏联和芬兰而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对立,但墨索里尼却始终对德国怀有一种莫名的忠诚:其坚信这个国家是意大利的未来,并笃定要在未来加入柏林一方对英法作战。考虑到日后武器的保养与维护,此时的意大利就只能找德国寻求武器援助。否则如果买了美国货,今后和英法打起来,就会因为航路断绝而再也得不到零备件的补充了。

    “加利,我们从芬兰人手中赚钱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罗马首相官邸内,墨索里尼对面前的小齐亚诺询问道。目前意大利向德国购买武器,最需要的显然就是硬通货。虽然这个时候的意大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战略地位待价而沽,通过利诱威胁等方式来从德国手中搞到一些想要的装备,但这些显然都是有限的。毕竟现在德国人自己都在打仗,如果没有真金白银,凭什么要让德国把意大利的需求放在自己军队的前面?如果过分刺激到德国,也有悖于意大利目前左右逢源的核心政策。

    小齐亚诺露出几分笑容,道:“一切都非常顺利。大陆航空公司已于本月18日完成了开辟国际航线的全部涉外流程:德国允许我方客机经由其领空飞往瑞典城市北雪平,而瑞典方面也认可了我们的全盘援芬计划。实际上,瑞典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憎恨苏联,冬季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月,就有超过3千名瑞典志愿者启程前往芬兰同苏联作战!对于我们的计划,斯德哥尔摩方面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至于芬兰人,则更是急切渴盼我们的援助能够到来。根据曼纳海姆元帅透露,芬兰军队只存储有10万发迫击炮炮弹,现在不满1月时间就用去了超过6万发。76毫米炮弹的数量同样极为紧缺,20万枚炮弹此刻只剩下10万枚还没有发射。如果不是我那个德国妹夫提前就卖给了芬兰人一批军火,其中包含6万发迫击炮弹和4万发76毫米炮弹,芬兰军队的基层炮兵火力在战争的第二个月内就会枯竭。”说到最后,小齐亚诺的表情渐转肃重,道,“我们需要尽快支援芬兰人。”

    墨索里尼缓缓点了点头。时至今日,芬兰军队的抵抗之顽强已经超出了全世界的预估,其在卡累利阿地峡区的防线仍然固若金汤。而他们的伤亡情况也并不严重,多方估计不会多于1。5万人,这对于此时已经膨胀到超过15万的芬兰一线军队而言,完全还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现在只要是稍微对战局有所分析的人,都再不会认为苏联能轻易征服芬兰这个北欧小国。别说是再打1个月,就算是到了明年开春,芬兰都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