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意志涅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国北部,英国远征军仍然在以老驴拉磨的速度提升自己的实力。战争爆发至今已满9个月,英国才向欧陆派去了10个师的部队,其散漫悠闲的态度仿佛欧战根本就没有发生,德国人会一直呆在齐格菲防线后面与法军互瞪大小眼。虽然这批部队俱是英国陆军精锐,装备和训练均称得上精良有素,但比起法国的102个师和德国的140个师,这点人马又显得完全不值一提。

    近来,在巴黎的再三催促下,英国人才又不情不愿地将他们刚组建的第1装甲师派到了前线。法军总司令甘末林满是讽刺地表示,依照这个速度,英国陆军将在开战6年后顺利完成总动员。到那时他们就能期待苏德开战,果然英国人是深谋远虑洞悉了一切。

    与德国直接为敌的英法两军尚且如此,宣布中立的比利时就更加乐观了。由于西线已经平静了大半年,之前的两次战争警报最终也都安然过去,尽管今年1月发生了德国军官携带西线进攻计划书在比利时境内坠机的事件,但布鲁塞尔仍然觉得自己能躲过这场池鱼之灾。

    想想也是,1914年德国就曾入侵过比利时一次,其粗暴地践踏了它曾经庄严保证过的比利时的中立,在国际上遭受千夫所指。现在距离当初才过了26年,而希特勒又曾不止一次的宣称他不会在英法军队进入比利时之前破坏后者的中立。就算这个纳粹独裁者再怎么不要脸,他也不至于会做出这种公然自毁承诺,让自己名声臭大街的丧心病狂的事来吧?

    除了道义上的想法之外,比利时人对避免战争的自信也来源于自身的军事实力。这个总人口只有850万人的小国,平时便维持着一支7个师的常备军,战时更可在三天内将部队扩充至22个师,其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均是欧洲一流的。再依托东方的运河天险和金城要塞,足可将来犯敌军阻于国境外。比利时人觉得,自己已然在德国面前成为了一头刺人的豪猪,只要希特勒的脑袋没坏掉,就必然不会顿兵于己方坚城之下,重蹈1914年德军之覆辙。

    然而,比利时人毕竟是被德国伤害过的。列日要塞的废墟仍然在那里,向每一个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年轻人诉说着这个小国无端遭劫的悲惨命运。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希特勒身上,他在西方也给自己国家找了根保险绳:一旦比利时遭到德国入侵,就请英法军队迅速从西面入境,与比军共抗强敌。

    对于比利时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既想争取避免战争、又想让大哥在自己危难之时全力相救的行为,法国军方恨得牙痒痒。甘末林没有忘记,正是比利时在《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不久的1936年第一个抛弃了与法国的同盟关系,这才导致法国对东欧小弟的影响力大堕,最终个个星离雨散。现在面对已经冲到家门口的持刀恶徒,比利时人竟还不肯向法国彻底归顺:假如德国真不打算入侵比利时,这个二五仔必然是隔岸观火,坐视数以百万计的法国士兵与德军绞肉喋血!

    尽管法国军方对比利时的态度非常不满,但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甘末林还是只能捏着鼻子同意了对方的要求。原因无它,法国现在最大的敌人是东北面的德国。倘若为了得到比利时的那两百多公里的战略纵深就与他们闹掰,甚至付诸武力的话,那么就太过得不偿失了。甘末林自问法军还没有强到能漠视这个拥有22个师的国家的意志,更何况法国政府还要在世界上维持自己正义的牌坊形象。

    由于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低地国家,甘末林便将联军主力部署在北方边境附近。第7集团军毗邻英吉利海峡,第1集团军直面布鲁塞尔,中间则是英国远征军。对于德军会以低地国家作为主攻方向,甘末林一直深信不疑。只要接到比利时的求援,这支45个师的联军精锐大军就会立即跨越国境,前进到预定的战线。

第401章 计划() 
在甘末林的计划里,法英联军主力将前进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东,沿着安特卫普、卢万、纳慕尔建立起坚固的防线。这条防线上有桑布尔河和马斯河可倚为天险,法英联军45个师齐挖战壕,只消月余便可建立起铁桶般的堑壕阵地。而在联军前方,比利时22个师则在他们经营多年的东部防线上固守,凭借人工运河和坚固的连亘堡垒群,足够让德军崩掉一口尖锐的牙齿。

    北方战区已经被防守得坚如山岳,其它地域也同样是完美无缺。南方马奇诺防线由2个集团军驻守,即便德国人来50个主力师,也别想染指防线后方的阿尔萨斯。至于中部,甘末林就更加放心了。那里是被整个欧洲军界都公认为极难行军的阿登山脉,堪与高峻崇险的阿尔卑斯山相比,而山脉西麓又是汹涌宽阔的马斯河,形成了对法国腹地的双重天然屏护。为防止万一,甘末林还把第9集团军部署在了山麓以西,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来犯之敌。

    尽管第9集团军是法国各支部队里最弱的,仅拥有9个不满员的B类师和一些独立的要塞团,但要挡住从阿登山脉杀出的敌军,甘末林也觉得绰绰有余了。首先阿登山脉就不适合大部队通过,第9集团军完全可以在山麓摆出一个口袋阵,将零星出现的敌人各个击破。

    退一步说,就算德军主力真的克服万难冲出了山脉,那么第9集团军也可以退到马斯河西岸固守待援。别的不敢说,重炮部队甘末林敢打包票是绝对不可能在5天之内通过崎岖险峻的阿登山林的,因此前期抵达马斯河东岸的德军只有步兵,完全不具备压制对岸火力强行渡河的能力。等到德国人把重炮从后方运上来,法军早就派出大批战略预备队支援第9集团军了。届时面对西岸重兵驻防的法军集团,德国人想突破马斯河天险无疑是天方夜谭!

    纵观整条战线,北起英吉利海峡,南至瑞士边界,无一处不是雄厚坚实,固若金汤。甘末林信心十足,准备在这条战线后方与德国人再蹲个四年。现在甘末林担心的反倒是英国能不能坚持那么久:开战以来,这个国家那号称世界第一的海军一败再败,英德舰队的强弱之势早已逆转。倘若英国支撑不住退出战争,孤掌难鸣的法国可能也就只有向德国寻求和平这一条出路了。

    5月3日,方彦接到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达的全军一级战备命令。他随即结束了与隆美尔所部的联合演习,将麾下人员推入临战状态。在这十天的短暂磨合时间里,方彦让飞行员们着重训练了对敌我目标的识别,以及熟悉法国境内的山川地形。这两点都是空中力量在支援陆军时所必须满足的前提。由于期限过短,方彦只能选择抓大放小,至于详细的攻击细节,就只能让飞行员们自行去摸索了。

    虽然方彦非常想让麾下部队再训练几天,但时间已经不允许让他再按部就班的准备下去。此时不止A集团军群,整个德国陆军都是蓄势待发,只等最高统帅部的进攻命令一下达,便按照预定计划杀向敌国境内。方彦知道,目前希特勒之所以还没有定下准确的进攻日期,除了入侵比利时、荷兰两国的借口还需要进一步推敲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为一支特殊的部队等待一个合适的天气。

    在整个进攻西欧的“黄色方案”里,最关键之处便是要把法英联军主力尽快吸引到比利时境内。此前被德军统帅部视作最大困难的阿登山脉,如今已经被古德里安从技术细节上证明是可以越过的;倘若装甲集群越过了阿登山林,而联军主力却并未进入北方的比利时境内,那么整个黄色方案都将宣告破产。

    届时,法英军队就能从容在中路封堵住德军的进攻,并将整条战线拖入德军最不愿意面对的对峙僵持状态。即便德军还能凭借装甲兵锋之利在联军防线上撕开缺口,但要想重创甚至是围歼联军主力,却是半点可能也没有了。

    因此,德军必须在战役爆发伊始,就对荷比两国、特别是与法国接壤的比利时展开狂雷闪电般的进攻。只有用猛烈重拳把比利时打得落花流水败亡在即,法英联军才会认定德国依旧在沿用他们上次战争的套路,即将主攻方向选在北线,并火速赶去救援。而如果比利时人自己就挡住了德军攻势的话,联军也就极有可能不会全军东进了:毕竟德国将主攻方向放在北线只是其最有可能采取的一种策略,如果德军将主力部署在南方意欲突袭马奇诺防线,也不是不可能出现!

    从表面上看,德国迅速击败比利时似乎不存在任何难度。后者虽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但其狭小的国土却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只要德军以装甲部队为矛实施钳形攻势,两天内就能把比军主力包了饺子。然而翻开作战地图就会发现,比利时人在其东部边境修筑了难以突破的要塞防御群,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处,就是号称坚不可摧的世界第一堡垒埃本…埃迈尔要塞。

    为了防止德国再度入侵本国领土,从20年代起,比利时就对其东部边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宽阔的阿尔伯特运河被开凿出来,与滔滔奔流的马斯河(这条河很长,既流经法国色当,又流经比利时东部)共同形成了地形屏障;河流后方就是比利时军队的防御带,各种碉堡工事一应俱全。而为了给这座防御大门装上一把坚固的“锁”,埃本…埃迈尔要塞便被建造了起来。

    这座要塞位于马斯河与阿尔伯特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花岗岩高地上。高地长900米,宽700米,迎河面是高达40米的垂直峭壁,南边则横隔着一道宽大的反坦克深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要塞内部修建有4。5千米的加固隧道,驻扎士兵1200人,他们均可以在距离地面25米以下的掩体内作战,而不用担心自身安全。

    考虑到敌军可能会用大量炮弹对这个堡垒的表面实施饱和覆盖,瘫痪其作战能力,比利时人把要塞所有的观察哨和火力点都隐藏保护了起来。其中机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