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看着面前可爱的女子,心中甚是喜爱,所以不急不慢的回答道:“佳人有所不知,我并非京都之人,我本扬州吴郡人氏,这次随叔父到此学习。”孙策却是毫不隐瞒,托盘而出。
那女子点了点头,又朝贾谊像看去有些感伤道:“公子,你也喜欢贾太傅?”
“嗯,我幼时曾经跟随父亲去过长沙,也到过那里的贾谊祠,那里香火虽胜,倒是世俗了些,完全没有这里的雅意。”孙策回忆道。
那女子很有节奏的点头回道:“是的,洛阳城外的贾太傅祠也不乏有达官贵人去,可又有几个了解贾太傅呢,大都是附庸风雅罢了,倒是这里的祠庙有种别样的韵味。”
两个人聊得甚是投机,偶尔听到女子的爽朗的笑声,孙策也笑的开怀。
“我看你年龄也不大,怎么会知道的如此之多。”女子对于孙策的年龄尤为好奇。
“我嘛,才堪堪六岁,项橐生七岁便为孔子师,说起来却是自惭形秽”孙策谦虚的回答着。
女子有些吃惊,便又看了几眼孙策,有些不快的哼道:“你竟比我小这么多,那要按你的说法我更是没脸见人了。”
孙策也不知道怎么接话下去,那女子看着孙策那无奈的样子,咯咯的笑了起来。女子的笑容如春风一般,让孙策多少都有点恍惚。那女子笑了好久才停下来,看着眼前还有些恍惚的孙策道:“好啦,不逗你玩了,我名字叫何蔓,小弟怎么称呼。”
孙策无奈的挠了挠头正要回道,就听见外面有人喊道:“何蔓,你快出来,我买了你爱吃的糕点。”
听到这里何蔓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随后有些慌张的对孙策说道:“坏了,我要先走了,你千万别说看见了我,改天有时间再来我家里玩吧。”说罢何曼飞了似的向旁边的房子跑去,只留下一头雾水的孙策还傻傻的站在原地。
“改天有时间,我上哪找你去啊。”孙策自言自语道。
不一会一个男子走进房中,此人面如冠玉,真个俊秀儒雅。那男子看到孙策有些诧异,随后向两边房间走去,找寻了一圈却是没有结果,正想找刚才那人询问。
然而孙策早已经和门前候着的陆三出了贾谊祠,真奔陆府去了。
夜深了,孙策却还没有睡下,孙策将手中的书简放在一旁,躺在床上想着何蔓的身影,想着远在家乡的亲人,想着脚下陌生的洛阳。是否也会疯狂,是否要会迷茫,是否也会期待着远方。孙策笑的很美,睡得很美,真希望这世界能一直这么美。
第7章 孙周相遇 共论史籍()
与周瑜相友,推结分好,义同断金。
――华夏春秋?武帝纪
瑜长壮有姿貌,七岁受业太学,瑜与太祖同年,独相友善,常与太祖共论史籍,见解颇多。
――华夏春秋?周瑜传
孙策来到洛阳十几天了,可还是没有去太学,只是整天跟着陆三见一些人。陆三每次都像展示收藏一样介绍孙策,还时常让孙策作诗助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策如玩偶一样,成了陆三身边的招牌。
孙策心里无奈叹道,世道艰辛,没想道自己利用陆胜来洛阳进入太学结交朋友,陆胜也利用着自己的文采为其增光添彩。自己在吴郡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真心喜爱自己,而在这里却是真的尔虞我诈,不经世事的孙策终于懂得了什么是人心所异。
“既然你已经熟悉了洛阳的生活起居,那么明日我便将你送入太学,希望你能勤加勉励自己,不负我和你父亲的期望。”这一次孙策却是有些冤枉陆胜了,陆胜虽然有拿孙策装牌面的意思,但也希望孙策能熟悉一下洛阳的情况,所以当孙策向陆胜提到要去太学的时候陆胜如此说道。
孙策完全没有想道陆胜会答应的如此干脆,自己想的许多话却是没了用处,于是只有点头承诺道:“我一定会在太学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一定不会忘了陆叔的栽培。”陆胜听到孙策的话欣慰的笑了笑。
次日,陆胜便带孙策来到太学,当孙策看到早已布置好的房间,孙策才发觉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孙策内心暗自羞愧,礼数上更是不敢怠慢了。
就这样,孙策正式进入太学,成为了一名太学生,开始正式接受东汉的教育。
孙策身穿太学服,独自走在连廊,连廊连通着数个亭子,有的是几个聚在一起激烈讨论,也有的是说说笑笑吟诗作对,更有认真刻苦的还在埋头苦读。孙策虽然也拿了一本书,却不去读,只是倚在连廊的扶手上感受太学的氛围。
“你看走廊上的那个人,看起来好小的样子。”只见一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的太学生指着走廊上的孙策向同伴说道。
那同伴放下手中的书朝孙策的方向望去,随后笑了笑道:“要说小,谁还能有前不久刚入学的周瑜小呀,就是不知道此人有没有周瑜那般文采了。”
那清秀的太学生叹道:“小小年龄就入得太学,仅此一点便远非我们能比的了,至于文采嘛我想怕是和那周瑜不相上下。”
就在两人议论之际,从一亭子里走出一少年,只见此少年身穿太学服,左手持一纸扇,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真乃俊逸绝尘。少年身材有些瘦弱,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稚气。这少年便是刚才两人所提到的周瑜,而周瑜前进的方向正是孙策所在的走廊。
孙策此时正在沉思,突然见一身穿太学服,长得比自己瘦小的少年走了过来,不禁打起了兴趣。
“同学,在此好惬意呀。”周瑜看到孙策也有些好奇,倒是先孙策一步开口。
孙策感受到周瑜善意的眼神,便急忙回到:“偷得浮生半日闲罢了,倒不如同学你过得充实。”
周瑜也不知自己为何对面前的孙策有如此好感,或许是因为两人相差不多的年龄,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有让人羡慕的长相,或许是因为两人手中拿着同一本书。是一见如故也是相见恨晚,两人就在这长廊上愉快的交谈着。
谁也没想到名垂千古的圣君贤臣,会以这种方式相遇。在历史的河流中,从来不缺少偶然,从来不缺少你想象不到的事,缺少的只是你看不到的那双眼睛。
“还不知道怎么称呼同学。”孙策路遇一知己,也是兴奋便不想仅仅萍水相逢。
周瑜也惺惺相惜道:“我是周瑜,前不久才来这太学,想不到这太学果然卧虎藏龙,有阁下这等英才。”
孙策听到周瑜的话不禁愣住了,即便孙策前世对三国一知半解,但是周瑜的大名却是深深的存在于孙策脑海里,尤其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直是孙策前世烂熟于心的一首诗。
这是孙策见到了除孙坚外的第一位三国名将,此时的孙策又怎么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呢?我想每个穿越者,在面对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时,更多的应该是敬畏吧。
孙策看着周瑜,孙策不知道那个时空发生了什么了,孙策只知道这个时空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孙策开始庆幸没有读过关于三国的一切书,如果这一切自己都知道的话,还有继续下去的意义嘛?
如果每个人都是被策划好的,那自己和读了一本书玩了一个游戏又有何不同!自己能和如此多的名臣名将生在一个时代,这是多么幸运。孙策终于不再沮丧,开始真正的接受了这个并不喜欢的时代。此生若有诸君伴,杀破天下又何妨。
想到这里孙策笑了,笑的那么轻松,多年以来的包袱算是真正的卸下来了。周瑜看到孙策笑容有些疑惑,不过孙策的笑是那么有感染力,周瑜不经意间也笑了。
“我叫孙策,也是不久前刚到的,也没想到足下如此年龄便有此等见解,实在让我自愧不如。”孙策打心眼里佩服着。
“足下过誉了,我听闻今日颍川三君陈纪来太学访友,此公清高有德曾和家父有过些许交情,不如我们结伴拜访,许多不解定能解惑。”周瑜突然想到什么,便向孙策邀请道。
“既然是雅士,那理应拜访。”孙策想都没想便应了下来。
孙策和周瑜一路上彼此交谈着,原本并不短的路程,却是还没感觉到累就已经到了。
孙策和周瑜一前一后走进了一简朴的院中,只见前方有两人正在下棋。这两人鬓角虽白,却是神采奕奕,正是周瑜口中的陈纪和任安。而两人身后还站着两个青年,仔细看去正是之前在亭中谈论孙策的两人。
那两人看到孙策和周瑜后,默契的对视了一眼,随后又将精力集中在棋局上。孙策和周瑜也小步走过来,将目光聚向棋局。
这一盘棋却是下了很久,然而身在局中的六个人却是感觉不到时间的飞逝,棋局结束,一个个都还意犹未尽。
“元方,你这棋艺又精进不少,这次我败的心服口服。”其中一人摸着自己的长胡子笑道。
对面的男子也点点头道:“过奖了,不过是我最近又整理了一些棋集,此次前来便是想送定祖你一本。”
这位称为定祖的便是被赞为居今行古任定祖的任安,如今的五经博士。任安此时才发现周围站着的四人,便有些疑惑的问道:“今日并没有开堂讲课,你们且有事来?”不等周瑜开口,那清秀的男子抢先回道:“先生,我是钟繇,今日听闻陈先生来,我和董昭不请自来前来拜访。”旁边那叫董昭的男子也不住的点头附和着。
“原来是钟君之孙呀,我早就听闻钟君有一孙相貌不凡,聪慧过人,今日一见果然有富贵之相。”陈纪点头称赞道。
任安也想到两人的成绩都很优秀,于是也夸道:“元方,这董昭也是勤奋之士,如果能坚持下去,两人成就必在你我之上。”董昭和钟繇很是受用,连连表示会更加勉励自己,以后为国献力。
此时周瑜看着两人也恭维道:“我在家时就听父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