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上普通的士卒们平日里还可以撒网捕鱼,还可以扬帆收拾。总之,至少也还是有些事做。
可苏无轼却是不同,他并不需要干这些琐碎的事。而他每日做的最多的,便是望洋兴叹,并且悔不当初。后悔自己不该出海的。
事实上,此时的他就好比困于笼中的飞鸟,渴望着回归那广阔的蓝天…。
而麻守一见苏无轼这般状态,也是哈哈道“好好,我知道。你且等我询问一事”。
他说完,便转身看向了小和尚,略显恭敬地说道“无念小师傅,我曾听闻佛宗的高僧大多能通天竺语,能识梵文。不知此事可当真”。
小和尚见麻将军向自己问话,先是双手何时于胸前,向对方微微行了一礼,然后才有些不明所以般的答道“恩,没错。师傅他老人家就通天竺语”。
“那不知小师傅是否也懂这天竺语?”。麻守一疑惑道。
小和尚听对方这般发问,于是便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的确懂。
“哈哈哈,太好了,果然没找错人啊”。
苏无轼见麻将军这般开心的模样后,也是出声问道“麻将军,你要找能识梵文的人,作甚?而且此地离天竺,好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吧”。
苏无轼依稀记得,这天竺应地处西域以南,而这此地,应该并不属于天竺才对。
“哎,此事说来话长,将军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据郑大人描述,话说这千年前,佛宗本是由天竺高僧创立。其后,佛宗又分为两派。一派修大乘佛法,也就是东传后的中原佛宗。另一派则修的是小乘佛法。而这小乘佛法便向南传遍了这南海的大小诸国”。
麻守一一边说着,一边还看了看小和尚。
在他发现小和尚并没有对自己的话表示异议之后,便继续道“而当小乘佛法传至南海诸国之时,当地之人并未造字。于是,便研习了天竺语,与梵文”。
“哦~原来如此”。苏无轼恍然大悟道。
而这之后,他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只见他又是上了前,请求道“麻将军,小和尚他虽然通梵文,但却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我愿意与他一同前往!!将军,你看如何!”。
“哈哈哈,好了,你也不必如此。将军我早就决定由小师傅,还有你与施少侠,三人一同前往了”。
然而,就在几人聊的甚欢之时,只见那被冷落一旁的金钱帮帮主,却是一脸的黑意。
于是,就在麻守一绕过了他,私自决定了人选之时,他便面色阴沉的开口道“麻将军,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让彦龙与杨前辈一同前往吧”。
他口中的彦龙,便是他手下那名青龙堂堂主,卢彦龙。
而那位杨前辈,正是所谓的嵩山剑叟。他之所以称其为杨前辈,并不是因为对方的修为有多高,只是碍于对方的年纪,所说的客套话罢了。
然而,此话一出,麻守一又怎会不知道金剑南心中所想。
所以,他便直接道“不用了,对付这些人,这三位就已经足够了”。
“可是,麻将军…。”。
金剑南刚想继续说话,麻守一却是脸色一沉,严肃道“金帮主,这是郑大人的意思”。
此时此刻,他称呼对方为金帮主。已经不是金盟主了。
要知道,称呼对方为盟主的话,那就表示他还认可对方的身份,认为对方作为这艘船,名义上的主人。
但称其为金帮主时,这其中的意思却已是全然不同。
而麻守一的意思也已经像是在说,你这盟主之位是朝廷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得到的。
对于这位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之久的金剑南来说,对方话语之中的意思,他很明白。
于是,他便不再多言。只不过他脸上的那股阴沉之意,却变得越来越深了
……。。
“好了,你们三个也跟几位姑娘招呼一声,然后即刻启程吧…。不过你们切记,若是动手杀人的话,你们就不是明军的人了,而是海盗”。
麻守一说完,眼神一变,越带深意地看了几人一眼之后,便道了别离,离开了这艘船。
而他留下的这番话,听得施无为也是无奈的苦笑一番。
他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知道朝廷是不想让自己背上这杀人的骂名,所以朝廷这是在让他们几人以海盗的身份,前去探个究竟。
于是,在想清楚了朝廷的用意之后,他们三人便开始向木一一与周若楠几人道了别,表示自己定会快去快回,之类的话语后,便下了船,走向了海岸后方的那片山林。
…………。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后,海岸上那明亮的火焰,已是被身后的树木所掩盖。
而此时的苏无轼,更是极为舒畅的伸了个懒腰后,并长须了一口气,叹道“哎~~~终于能下船活动活动了啊~”。
待得叹完这口气之后,他更是扭了扭脖子,恶狠狠的盯着山道的尽头处,说道“哼~这些蛮夷,看我不杀他个痛快”。
然而,他这番话一经说出。小和尚却是连忙慌张的摇了摇头,并急道“不行,不行。麻将军方才不是说了吗,我们要是杀人的话,就成了海盗了”。
事实上,对于麻将军方才的话,小和尚还是记得很清楚的。因为,这一来,他不想杀人。二来,他也不想变成海盗。所以,他便觉得自己有必要认真的渡化渡化他的这位苏师侄。
但是,可惜的是,单纯的小和尚,明显已是会错了意,并没有理解麻将军话语中,真正的含义。
只见此时的苏无轼,一边仰头抿着嘴,忍着笑,一边沉声道“不是杀人就会变成海盗。而是我们已经是海盗了!!”。
……。。
第二十三章 栽赃()
“海盗?”,小和尚挠了挠脑袋,不明所以。于是,当下质疑道“为何我们就变成海盗了?”。
苏无轼见此,也并没有解释其中的意思,他只是忍住了笑意,叹了口气,道“哎,小和尚啊,别的你也不要管。反正我们现在是海盗,就对了!”。
他知道小和尚生性单纯善良,容易相信别人的话语。同时,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说明了麻将军的深意,那恐怕小和尚还是不能理解。
所以,他便没有去解释。
而此时的小和尚果然还是先前的那副模样,有些糊涂,有些不解。只见他一边看了看苏无轼,一边又是向施无为抛来了一个疑问般的眼神,像是在等待对方,给自己答案。
但是,施无为也没有打算将这真相告诉小和尚。他反倒是觉得,能让小和尚远离这俗世的纷扰,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于是,他便苦笑道“呵呵,我们还是先不管是不是海盗吧。总之,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为了查清对方为何要截杀明军而来,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来”。
他说的话,倒也是事实。毕竟能不杀人,当然也是最好的。
而他的这一番话,小和尚听了,自然也是很满意的。
所以,这几人便将海盗一事放了放,开始重新上路了。
……。。
漆黑一片的深夜中,两旁的树林,以及月光下那奇形怪状的树枝,都是让几人身旁的景物,显得是有些诡异。
但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苏无轼来说,此时的他,并没有心情去在意两旁的景物。他反倒是还沉浸在逃出生天般的喜悦,与兴奋之中。
而他,更是一边走着,一边还道起了郑大人的不是。
“哎,你们说说。这爪哇人都已经杀了我们一百多号人了,那些明军竟然还能忍住不出手。我真想不通郑大人是怎么想的,要换做是我做统帅,早就率军,将这小国,夷为平地了”。
虽然这些死去的明军与他并不相熟,但再怎么说,也是从中原大地一齐出发的人。所以,对于这些无辜之人的死,他也是很气愤。
然而,苏无轼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可施无为却是明白。
他知道那位英明神武的郑大人,为何能够忍的下这口气。
他知道船上的这两万多士卒,事实上也仅仅只是起威慑之用,并不能与人动武。
因为,郑大人已经说了,建文帝还未死。所以他很可能就藏匿于这茫茫大海之中。
倘若此时大军压境,那攻破这一巴掌大的小国,自然是易如反掌之事。
但如若明军真的这般做了,那日后航行之时,所到之处,将会处处受阻。
要知道,灭一小国虽易,可小国一灭,那南海诸岛上的大小邦国,必定人人自危。届时明军想要寻得建文帝一事,将会难上加难。
更有甚者,这明军若是攻下了这爪哇国,还很可能会让这南海诸国,皆倒向建文帝。
随后,就在这突然之间,施无为的脑海中却是猛的闪过了一道灵光。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一种令他倒吸一口凉气的可能。
而此时的他,正在内心深处,沉思道“这些死去的我军士卒……。会不会…就是先帝派人所杀……其目的,就是为了挑起南海诸国与朝廷的战争!!”。
想到此处,他的眉头也已经开始微微的皱起。
如果说是为了以报仇为目的,那他的确是愿意见到南海诸国,与明军的冲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能让先帝,有机可乘,才能够东山再起,反攻中原。
但是,如果是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他又觉得,无辜牺牲的我军士卒,实在是不应该死于已方之手。
所以,此时的他,很矛盾。
他已经渐渐的分不清,对,与错了。
可是,就在他还在纠结之时,苏无轼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是将他的思绪,又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你们闻到没有,我们越往前走,这血腥味就越浓了”。苏无轼轻道。
此话一出,小和尚与施无为便同时感受了下四周的气味。
而他们的确发现,这空气之中的血腥味,确实变得浓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