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最终克格勃选择了同东方的同志沟通。

    平心而论液压保温瓶肯定不会比阿尔法移动电话系统、甚至一个电子管难搞,可苏联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在研究这种东西。这是整个苏联大环境的因素,苏联的重工业需要太多的人,连从事农业人口的人都不够,更别提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了,也农业的粮食产量都只能算是勉强维持,哪还有人搞轻工业?

    这就是苏联迫切需要找一个国家和自己互补的原因。但只搞轻工业不搞重工业就像是一个人只有肉没有骨头一样,苏联需要一个比较强大,但不能太强大的国家,最好还不和自己接壤,这点历史上苏联选择了印度,而谢洛夫准备选择印尼。

    哪怕是想想苏联和印度并肩作战的场景,谢洛夫都能在心中涌起深入骨髓的绝望。那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还是让美国人去扶持吧,希望美国人都用自由和富裕把印度改造好。不过以谢洛夫估计,在援助这方面远没有苏联有节操的美国,肯定不会像苏联这么尽心尽力的教印度人东西。

    “好了,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明天我要参加国防部的军事会议,你们把到了苏联的货物运下来然后按照名单分发给全联盟的同志们就可以了!”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谢洛夫把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谢尔久科决定,他该去军事管理总局开会了。

    参加国防部的会议也正常,不论是克格勃的内卫军还是边防总局的边防军,都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从原则上来说只是指挥机构的不同,红军系统的军队归国防部指挥,克格勃指挥的内卫军和边防军对内的成分多一些,可一旦涉及到军事会议两部分都是苏联武装力量,自然可以和国防部的老元帅们见面。

    出席这次军事会议的克格勃人员,有第一副主席谢洛夫、军事管理总局第一副局长罗曼、边防总局局长泽里亚诺夫中将、民防部队司令谢米尔特罗夫。相比较于这次会议的国防部星光熠熠的将帅,克格勃这边的光彩虽然黯淡了不少,也主要以听从国防部元帅的意见为主。

    除了国防部和克格勃的参加者之外,还有第二书记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其中乌斯季诺夫作为一个军工企业的干部出身,虽然名义上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但也是彻头彻尾的军工企业的代言人,他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我们相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裁撤红军一些士兵之外,同时加强了红军和内卫军、边防军的素质建设,新投产的装备保证了我们苏联的武装力量不会因为裁撤一些士兵而下滑!”乌斯季诺夫面对一水的苏联军方的掌控者侃侃而谈,“一九六零年度,我们的重装备投入部队的情况是这样的,t54坦克一共入役两千八百辆、同时年内改装完毕适合核战争条件下的装甲车四千辆,今年各大企业生产地对地导弹和防空导弹两万枚,算是初步的支持了苏联红军的大纵深突击理论,如果我们对北约开战,不知道元帅们有没有初步的构想?”

    “同时,我必须强调一点。对于新型坦克的设置我们已经有了眉目,同时定型的新型装甲车也已经通过了政府的认可,将会马上投产,到时候将会进入红军服役!”乌斯季诺夫很是自负的把自己的话说完,然后看着这些国防部的元帅。

    谢洛夫歪着头想着乌斯季诺夫的话,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乌斯季诺夫口中的新型坦克和新型装甲车应该就是后来的t62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bmp…1步兵战车先不提,就是用以取代50年代的Бtp…50Пk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t62完全就是一个验证技术的过度品,远远不是可以信赖和北约打大战的坦克,别看t62两万辆的生产数量还算凑合,这点从t62坦克从来没有在西方集群中服役就能看出来。一辆新型坦克没有在冷战的最前线部署,说明苏联红军对这个半成品坦克也没抱有多大的希望。在t72坦克服役之前,西方集群这个苏联红军的最强集团用的是t54坦克。

    t62坦克部署的方向不过就是高加索和远东地区,这都是苏联面对的次要地区,可见t62坦克在红军眼中的地位也就是那样,乌斯季诺夫等到t62服役之后估计也会失望的。

    乌斯季诺夫发言之后,因为谢洛夫出现而大难不死的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元帅开口介绍了国防部的对欧洲作战计划,因为洲际导弹爆炸背上了处分的涅杰林没有被打击到,和一个处分相比,他今天能站在这里已经算非常幸运了。

    简单来说涅杰林元帅的主体思想就是,在应对战术核武器打击的同时,准备战略核武器的反击,在这个介绍当中,核武器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用多大的问题。这就要考虑到苏联坦克集群的三防问题,如何在核战争中继续作战的问题会成为苏联红军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恰好谢洛夫知道,既然参加了会议完全提出这方面的意见。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意见是个人式三防装置,乘员佩戴的防毒面具用导管与滤毒通风装置相连,空气被净化以后,再供乘员呼吸。超压式三防装置,乘员不必佩戴面具,滤毒通风装置将污染的空气净化后送入密闭的乘员室,并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的空气从缝隙进入车内。”。请访问

第二百三十八章 所谓钢铁洪流() 
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总司令格列奇科、总参谋长扎哈罗夫互相对视一眼,就连不经常发表意见的巴格拉米杨和自己的同学叶廖缅科也略有惊讶,他们当然深知大纵深作战的重要性,这是苏联红军的作战基础,对于谢洛夫提出坦克的三防理念也很认同。目前这个世界上他们是唯二两批懂得装甲作战理念的人,和第三帝国那批悲催的同行不同,苏联的元帅们还可以继续依托红军把自己的理念实现。

    必须要说明的是,红军的元帅虽然对裁军颇有微词,但对新装备投产是欢迎的,裁军可以但绝对不能损伤红军的战斗力。乌斯季诺夫今天说的今年投产的装备其实对于苏联红军来讲并不算多,往年进入红军装备序列的坦克都是三千多辆,这个概念就是苏联的坦克产量一年就会建立起来一只同时代中国陆军的装甲规模。

    这些元帅绝对没想到提出完全三防概念的是这个内卫军的司令,要知道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谢洛夫带领着军事管理总局,还在追着国防部监督裁军的计划,更早的时候他还在红军追查所谓的波拿巴主义者,他们这些元帅都知道,所谓的波拿巴主义者就是赫鲁晓夫专门给朱可夫元帅的罪名。

    科兹洛夫对谢洛夫点点头,算是对谢洛夫口中的三防概念表示认可,关于苏联红军的进攻计划,一直都是考虑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包括美国冲着苏联扔核弹,和苏联对欧洲的核打击两种,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苏联坦克集团在核战争中的生存问题。三防的概念也是红军内部讨论的课题,但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目前谢洛夫的总结算是比较到位。

    科兹洛夫作为和苏联红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二号人物,自然明白红军和军工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他在这方面的意见甚至勃列日涅夫都不敢反驳一声。科兹洛夫的认可表明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讨论了,就这么办。

    “我认为我们的未来十年的红军建设问题,应该有这么几点。在大纵深突击的理念基础之上发展,首先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如何运用战术导弹、空军和火箭炮保障我们的坦克集团,必须做到这么一点。北约的空军不能对我们的坦克集团进行为所欲为的打击。”谢洛夫站起来一边回忆一边说出自己的意见,其实就是把后世苏联七十年代之后的建军成果说一遍,作为红军作战体系的一个发展方向。

    苏军的防空体系其实必须完善的而且是攻势防空战略,做到尽可能的把战火推到对面。所谓的钢铁洪流,不是把坦克一字排开顶着对方的空军硬推。这种笨蛋想法完全是红警玩多了,就算是红警玩多了,那游戏公司又不傻,人家知道把天启坦克做成自带防空的坦克。

    第一,首先使用近程弹道导弹摧毁敌军前线机场这是苏军防空作战的第一步骤,距离约一百到八百公里之间,这个距离正好是民主德国到大西洋沿岸的距离。

    第二,通过前线机场起飞苏霍伊和米格与敌军剩余空中目标进行交战,但肯定会至少前出一百公里以上的位置防止被友军袭击,同时阻止北约的空中力量升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北约的空军歼灭在机场之中。

    第三,在苏霍伊和米格战机没有全部阻止北约空军升空,有一批敌机穿过了空中铁幕之后,萨姆导弹会摧毁所有的空中目标大约在一百公里到二十公里范围,无差别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基本上飞机根本不敢靠近

    第四就是有高炮组成的杀伤弹幕在雷达的引导下,会在特定空域,例如一千米到三千米米高度、十到二十公里范围内所有空中目标统统摧毁可以通过空炸的方式制造弹幕,当然也可以使用核弹防空。

    第五还有石勒喀河防空车、通古斯卡便携弹以及bmp、btr的机炮以及伴随的陆航组成的低空防空网,这是所谓的钢铁洪流的最后一层防护衣。如果五层防护全部被突破?

    剩下不知道几架的北约战机可以庆祝了,因为他们见到了所谓的钢铁洪流,那时候他们终于见到了以万辆来计算的苏联坦克集团军,不知道剩下的飞机子弹够不够坦克的数量。当然还要考虑苏联坦克集团军上空的苏联直升机群,直升机群的数量不是很多,谢洛夫估计应该不到一万架。

    毕竟比起苏联冷战时期的坦克数量,苏联的直升机产量就少了很多,才不到三万架。

    “简单来讲,我想象中的立体大纵深突击力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把七八十年代的苏联红军体系全部讲完,谢洛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