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另外一个强力部门的动静,身为特工头子的谢洛夫简直是一清二楚,如果不是科斯基托夫目前受到了排挤。他也不会找这个人作为自己的老师了。出于职业习惯,也就是想要获得那种我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我的感觉,克格勃对各种新技术运用到情报领域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这点身为克格勃的老大之一,谢洛夫也不例外。控制论?控制整个世界?很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无所不能的意思。

    “留下吃饭,我们慢慢谈!”谢洛夫露出和煦的笑容对着科斯基托夫邀请道。这种笑容的背后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革命掌控全联盟通讯远景的兴奋。至于克格勃会不会在成功之后面临大量的裁员,没关系,谢洛夫可以把多出来的这些人派到国外去。间谍工作永远不怕人多。

    “就和我们很多工作遇到的问题一样,我从来不怀疑各种行业的科学家的设想。就像我们正在实践的**一样,但在具体的实行当中我们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控制论的构想可以视为一种未来理想化的生活,唯一的不适应地方,就是我们目前技术的发展还有些支撑不起来控制论的那种构想,计算机作为刚刚出现的事物你和你的朋友们就提出了这么超前的理论,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计算机的正常发展呢?”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公众食堂当中,置身几百名专业克格勃包围当中的科斯基托夫上校,从刚才的主讲者变成了听众。

    谢洛夫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史仅限于知道几个关键名词,但这几个名词也基本上是够用的,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的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从字面上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后世自己使用的是第几代,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苏联的晶体管产业都没有解决可靠性的问题,就算是把科斯基托夫上校的畅想都进行实施,估计全苏联的计算机网络也是电子管计算机撑起来的。

    控制论的这些专家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超过六十年代计算机承受能力的计划,就算是一路绿灯得到赫鲁晓夫的通过,估计也会弄出来一批电子管的计算机,然后晶体管出现把电子管淘汰,集成电路在把晶体管淘汰。就像是以现有的条件苏联非要建设**社会一样,从科斯基托夫的口中,谢洛夫评估了一下怎么也要等待晶体管技术成熟了再说,说不定到时候会直接上集成电路为主体的计算机来实践,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十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情报部门的特务头子,这个时候谢洛夫就能从非常浅薄的知识和这位专家谈谈了,因为双方的消息来源相当不对等,谢洛夫有整个克格勃的全球网络作为消息支撑,如果不够也没关系,还有自己未来的记忆。而科斯基托夫上校的专业领域仅限于计算机的理论上,可能还要加上一点晶体管的知识。这样双方的讨论就很简单了,谢洛夫虽然只是什么都懂一点但都不算太懂的水准,也能和科斯基托夫这个专家聊得有来有往,当然要注意扬长避短,不能在自己不太懂的地方深入的聊。

    “首先晶体管的发展是必须运用到计算机领域的,不然你计划中的计算机将会太庞大,上马也会被很快淘汰!”谢洛夫引用了上次去列宁格勒研究所的经历,对苏珊娜和其老师克拉斯洛夫的研究表明道,“论个头,晶体管更轻巧。普通的真空管大概像灯泡一般大,而普通的晶体管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论体格,晶体管更皮实。由于晶体管没有灯丝、金属板等零碎的部件,所以结构要比真空管坚固得多,比寿命,晶体管也比真空管要长寿得多。而军用设备中的真空管免不了磕磕碰碰。比能耗,晶体管更省。同样的放大倍数,晶体管消耗的功率一般只有真空管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真空管开机要有一个预热时间,灯丝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能“烘烤”出足够的电子实现放大。晶体管则不然,一接通就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不仅不会浪费宝贵的功率,更重要的是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

    “电子管和晶体管的换代可能是今天、也可能是今年、反正时间不会太长,科斯基托夫老师,你现在还觉得一定要这么快建立控制论的网络么?”谢洛夫看着沉默的科斯基托夫上校笑呵呵的问道。

    “我也去过苏珊娜和其老师克拉斯洛夫的研究所,当时晶体管的研究还没有进展!”科斯基托夫很惊讶的说道。

    谢洛夫冷漠的指着自己的肩章道,“有些时候我们的科学家需要的是一个思路,当我们的科学家自己走不出来误区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别的思考作为参考。其实我们克格勃也算是一个情报部门,虽说不完全是……”

    目前列宁格勒研究所已经有了美国同行晶体管的样品,这当然克格勃工作的功劳,简单来说就是偷的,对于克格勃这种部门来讲,要是铁了心偷一件民用科技迟早会找到机会。不是有句话说么,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请访问

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特网() 
偷东西就是这么理直气壮,谢洛夫看着科斯基托夫上校,随后把目光移开。这里是克格勃的食堂,一整层大厅中有着数百名穿着克格勃军服的同志在用餐。除了锅碗瓢盆的响动,整个楼层秩序井然,显示了肃反工作者良好的素质。

    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谢洛夫忽然大声喊道,“如果我们得知一种技术敌国有而我们没有,那么我们克格勃的同志应该怎么办?”

    “偷……”就像是接收到了指令的计算机,回答谢洛夫的是整齐划一的爆喝,所有身穿克格勃灰色军装的安全干部同时大喊,不管刚才他们正在吃饭还是在干别的什么东西。

    “肃反工作者存在的目的是?”一边活动着颈椎的谢洛夫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嗅出并铲除叛徒!”再次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谢洛夫露出自信的笑容,伸手对着科斯基托夫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意思是你应该得到了这件事情的答案。

    迅速的把剩余的饭菜消灭干净,和科斯基托夫上校并排而行准备离开的谢洛夫,一边走一边说话,声音传遍了寂静的食堂中,让所有在食堂吃饭的安全干部全都都听得见。

    “我们的工作用一系列的名词解释,无非就是颠覆、暗杀、盗窃、在必要的时候,战争也在我们部门的选择范围之内,世界贫富不平等,地球冷暖不平均。不管敌人是谁,不管敌人在那里,牢记钢铁般的菲利克斯曾经说的话,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身为肃反工作者我们的态度一定要端正,绝不畏惧、绝不懊悔、绝不怜悯的碾碎苏维埃所有的敌人,所有……”

    “是的,所有,乌拉!”跟在谢洛夫身边的科斯基托夫上校几乎感觉到了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这种信念几乎可以把一个正常人击倒在地。而这种信念源于自己身边的人。

    “我仿佛看见了一种已经随着时间流逝干净的东西,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安全干部,让我几乎怀疑自己所处的时空,好像看见了当年苏维埃刚刚建立。捷尔任斯基领导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是的,契卡,出鞘的利剑……”当天晚上回到自己家中的科斯基托夫上校难以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日记上凌乱的写下了这段话。

    关于科斯基托夫上校关于控制论的沟通。谢洛夫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毕竟这个理论他没有在前世听说过,只是现在才在苏联接触到。不过既然他已经接触到了这种理论就证明,在一段时间内这种理论曾经声势浩大,那么问题来了,后来这种理论是如何销声匿迹的?

    考虑到赫鲁晓夫之后上台的是稳定大于一切的勃列日涅夫,谢洛夫就能理解这套明显会让大量干部无事可做的理论到底是怎么消失的了。勃列日涅夫因为接收的是赫鲁晓夫改革之后的局势,同时要打击势力庞大的谢列平集团。所以自然要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首先就是把干部阶层给稳定住。

    谢洛夫猜测的一点错都没有,后来在党的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呼吁他的同志们广泛地借用西方的合理管理技术。他认为,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这些技术能够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更容易地实施。赫鲁晓夫不仅把苏联经济,而且把整个苏联社会都看做是一个牢牢控制的,有组织的系统,这一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调节。对他来说,控制论控制的自动化流水线就是整个社会如何运转的模板。

    后来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勃烈日列夫和柯西金分别作为党的领导人和总理取而代之。十一月,部长会议主席团讨论了控制论的方案。这一提案遭到了政府机构的强烈反对。而这些机构原本应该参与这一方案的实施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的思想有颠覆经济领域内现有的权力层级的威胁:通过计算机中心收集信息会挑战中央统计局的地位,而自动化计划则会削弱国家计划委员会对最高级经济决策的垄断。

    不是直接反对控制论的改革。而是开始减慢和阉割这一计划,这完全就是勃列日涅夫的风格,通过每次会议消除对手一点权限,最终把对手弄成光杆司令。不论是谢列平、波德戈尔内还是柯西金,最终都倒在了切香肠战术之下。

    类似于这种巨大的计划,首要的第一个前提就是资金,对于克格勃和谢洛夫来说,必须要赚钱支撑得起这种计划,而且这种计划还不一定有回报。本来谢洛夫曾经对历史上的三进制计算机有过很高的期待。最终还是表明二进制的计算机更加适合全球的网络,但就算是如此他都没有把研究三进制计算机的专家放弃,而是转而支持研究三进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简单来说,还是钱的问题,是时候去印度挖金庙了!”谢洛夫使劲攥着手中的钢笔,把海外剩下的资金拿回来投入到其中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谢洛夫无法解释为什么突然又多出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