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有这份情报,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来讲,可能性不大。”谢洛夫干脆的承认了这份情报的存在,克格勃探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美国正在进行利用外层空间进行空间战的可能性研究。这是苏联第一次得到相关消息,为什么美国开始星球大战计划,苏联马上信心满满的接招,而且相信这不是一个骗局。

    就是因为苏联在六十年代末已经得到过这方面的消息,所以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旦启动,早就在做相关研究的苏联迅速做出反应,马上接招开始红星大作战计划,后来八十年代苏联出现的一批怪物,比如巨型地效飞行器、暴风雪号、安225、能源号运载火箭,很多先期工作早就开始准备。

    “就算是可能性不大,这不耽误我们先研究研究,相关的技术储备还是要做的。我会和中央主席团进行申请,进行相关的拨款,相信谢洛夫同志也是支持的吧。”乌斯季诺夫不置可否的问道,对这件事显然是报以期待的。

    “研究是没问题的,我肯定会支持。”这种秘密研究,当然是要花钱的,但如果和星球大战计划出炉之后的花销相比,还是非常合算的。一些技术有充足的时间慢慢研究,和有时间压力在中央的催促中研究是两码事,后者的压力和资金都比前者要高得多。

    至于那个大忽悠里根,如果在这个时空还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谢洛夫准备迎战,在十年后和美国拼内力,看看到底是谁死。

    表达了感谢之后,乌斯季诺夫开始谈论正题,在国防部的老元帅们面前阐述苏联未来几年的军备计划,总体而言就是加强在欧洲的陆军优势,维持住空军的均势,把海上力量的劣势弥补,海军的短期目标是和美国海军形成均势。

    对于国防部的军人来讲,他们当然是欢迎的,对于任何扩充军备的计划他们都欢迎。还闲有些不够,这些经历过卫国战争的军人,在战争结束之后就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永远不让自己的后代在艰苦条件下作战,所以苏联哪怕坦克多的用不了,放在那里也要继续生产。一个营的部队仓库里面放着四万把突击步枪,防止战争来临的时候来不及生产。

    “关于国内的军备提升强度,我是一点异议都没有的,不过我们追求的是整体的力量,我们苏联要和美国对抗,要和英国对抗、要和北约对抗、东亚还有日本、韩国、中东还有伊朗、难道这些国家都我们自己来搞定么?我们的祖国是不是有点太累了一些?”谢洛夫站起来道,“除了西欧之外,经济条件还不错,但铁定站在美国那边的国家还有这么几个,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得不说老牌帝国主义还是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几个国家要是动员调集力量站在美国那边,也是相当麻烦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边,我准备扶持印尼作为对手,但是印尼目前的军力,没有什么优势。”

    “尤拉,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乌斯季诺夫心中一动,带着猜测的口吻问道,“你的意思是,对华约之外的盟国进行大规模武装?调动这些国家的力量,分散我们国家的压力?”

    “当然是这样,难道我们自己一个国家单挑全世界么?”谢洛夫一顿想到历史上苏联军方的狂傲态度,然后换了一个口气,“我当然是不怀疑你们有这么做的决心,但为什么我们国家要这么辛苦?我们打败了美国,好处都是我们自己一个国家的么?他们就不能出点力?这些盟国比如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他们完全可以建立更大规模的军队。”

    “挖掘盟国的潜力?指的是苏丹、伊拉克那些国家?”乌斯季诺夫自语了一句道,“这倒不是不可行,毕竟这两个国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比如在中东,我们给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三个国家每个国家三四千辆坦克,会出现什么结果?一万辆坦克,到时候以色列就会和西欧一样,碰到一个比较难堪的局面,那就是他们出动所有的空军把所有库存的导弹都打出去,三国剩下的坦克仍然可以冲进以色列,反手间就摧毁这个美国在中东的代言人。”谢洛夫站起来张开双臂比划了一下道,“印尼周边环境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我们可以帮助印尼建立这么一支海军,反正头疼的是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反正不是我们,我个人的意思是,所有的盟*备加在一起,有我们苏联的六成实力,就足够震慑住周围的骨架。”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军事同盟加在一起,如果我们有十万辆坦克,他们加起来就应该有六万辆,我们有十艘巡洋舰,他们同样应该有六艘。”乌斯季诺夫不得不说这种设想非常大胆,其实对于所有盟国,苏联都有一定的防备之心,:“可是万一他们觉得不需要我们了,怎么办?南斯拉夫不就是这样么?”

    “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应该在我们的战略考量之内。我们对任何一块土地都感兴趣,如果我们抱着这个目的来和美国对抗,那依赖盟友就是早晚的事情,不是么?乌斯季诺夫同志,现在我们的盟国发展的速度都很快,不能所有责任都让我们自己来背负吧?”谢洛夫说完话便闭口不言,这个道理又不难懂,对方一定会明白的。。

第六百二十三章 红海军的愿望() 
“现在的情况和十年前已经迥然不同,当初我们的盟友就是东欧国家,可以说我们可以保护他们,但现在不论是非洲的苏丹,还是东南亚的印尼,距离我们都比较遥远,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让他们自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至少能让我们支援的时间。”谢洛夫特别强调着这一点,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后世被孤立的叙利亚,刚开始头两年就是依靠冷战时期苏联给它的几千辆坦克抵抗,才证明自己不是阿斗,最终得到已经衰弱到极点俄罗斯的援助。

    所以不要看一些坦克已经不先进,甚至在t64投产之后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但有和没有是完全不一样的,苏联的武器从来都是适合大规模量产,单独出来比美国要略差一些。双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苏联的坦克数量常年是对方的三四倍,西欧的质量优势可没有能力把这种数量差距抹平,北约的所有飞机起飞轰炸苏联坦克集群,打光了所有炸弹,苏联剩下的坦克仍然可以推平欧洲。;

    “其实暂时还不需要这么极端,我认为我们国家加上盟国有十万辆坦克就足够了。稍微加快一下度,十年我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做完最后的总结,当事人坐下等着其他人的看法,谢洛夫只是一个提议,能不能实行还是要看乌斯季诺夫。

    其实主要还是看乌斯季诺夫能不能把军工生产的进度理顺,在座的国防部元帅态度反而不重要,对于任何增加红军实力的想法,他们统统都是赞同。

    “虽然是比较紧张,但仍然是可以完成的,我去规划一下,看看进度能不能追上。”乌斯季诺夫想了一下,回答的时候没有把话说死。

    苏联的缓和政策、国内的经济改革,还有军备竞赛都是同时进行的。从苏联成立的第一时间开始,这种同时做好几件事的追赶步伐就一直存在。毕竟外部压力一直都存在,根本没有机会让这个国家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积累。

    如果说后世的中**事展是小步快跑,那苏联因为敌人比中国面对的更加强大,所以可以说这个策略就是大步快跑。冒着随时扯蛋的风险在追赶美国,军备竞赛是一定要进行的,苏联没有和平展的资格,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苏联必须撑住自己的所有盟国。而不是像中国一样管理好本国的事情就行了。

    一定要和美国到达军事平衡的地位,这是整个中央主席团的共同决定。可能除了柯西金有所保留之外,这就是所有其他委员的既定计划,趁着美国陷入泥潭的时候,抹平双方本来的军力差距,这和展国内经济一样重要。

    那么这就不应该是只武装自己,所有盟友的军备也必须在考量当中。在随后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勃列日涅夫在征求了广泛的同意之后,批准了乌斯季诺夫的军备展计划,这是肯定的,勃列日涅夫需要军队的支持。不然他这个第一书记就是弱势书记。

    “我想这份计划一旦完成,我们在维持6军优势的同时,可以保持均势的空军力量,而且可以极大的拉近双方海军的差距,短期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美国海军八成实力的军队。”乌斯季诺夫侃侃而谈,“一个全球海军是必然要建立的。这是我和戈尔什科夫元帅的共同意思,我们的海军必须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有同时和美国半数航空母舰进行全面作战的能力。撕开航线,让我们强大的核潜艇编队深入大洋。”

    “所以这不但需要提升海军的实力,还需要为海军的出海作战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我们需要一种突防的重型轰炸机群,相关的基础储备和计划,图波列夫设计局已经交给我了,我认为没有问题,以重型轰炸机群和红海军的实力,完全可以和美国海军正面作战。”乌斯季诺夫非常自信的说道,“加上我们的潜艇部队,绝对有一战之力。”

    “对于全面战争的考量,我们需要的海军,就是能和美国海军同归于尽的海军。实话实说,这种定义对海军是不公平的,但确实是事实。”谢洛夫感叹的接过了乌斯季诺夫的话道,“在这种战略考量之下,红海军的使命就是主动进攻,在和美国海军的作战时候先制人,在美国航母编队飞机没有到达之前,打出重型导弹先攻击。随后红海军就只能等死了,很悲哀的战略。”

    听到乌斯季诺夫的话,谢洛夫一想就知道这种掩护红海军出击的重型轰炸机,应该是给冷战时期中国造成强大压力的图22逆火轰炸机,实际上逆火轰炸机的建造初衷,就是用来对付美国海军的,让中国压力巨大只是副作用。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的红海军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