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联邦德国有克格勃和斯塔西的两万多名线人,法国有一万多人,意大利也有一万人,当然这些人绝大部分不知道自己是间谍,还有就是因为苏联的男女比例问题。所以出现了不少跨国婚姻,积极招募在海外苏联配偶为苏联服务也是一个常规手段。

    再者就是详细的掌控整个西欧的地形和水文资料,沿途进行勘察,为了苏联大军西进做准备,一旦华约大军启动,一条最为快捷成功率最高的路线,一直都是克格勃工作的重点区域。西欧各大港口的水文资料和吞吐量也是苏联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华约最为弱势的海军,6军上对北约有绝对优势,如何阻止美国的跨洋协助,是战争时期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亚洲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以东京、曼谷和雅加达作为活动的主要地点,唯一比较困难的地方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因为当地和我们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无法就近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英国的明珠重要意义已经消失,我们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国内。”谢洛夫沉默了一下道,“从地理上我们应该进入北方,但实际上从工作的难易度比较,其实最合算的应该是沿海城市,这是我圈定的几个城市。”

    “马上准备和新加坡人成立合资公司,批准所有、新加坡大使馆的资金申请,以及三百五十人的规模,这个国家虽然很讨厌,但对我们有巨大的作用。”

    苏联的所有驻外大使馆人数都很多,过百人根本就是正常标准。驻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大使馆规模都在三四百人的规模,不管这个国家是亲苏还是亲美,面积大还是面积小,人口多还是人口少,苏联都是一视同仁。

    这种情况不是仅仅存在于东南亚,对于任何国家,只要和苏联有外交关系,通常苏联都在这个国家有规模最大的大使馆,而且绝对不雇佣本地人,连同厨师后勤人员全部从莫斯科雇佣,苏联驻泰国大使馆就是由二十五个外交官,带着将近三百人的标准配置。连玻利维亚的苏联大使馆人数都过五百人。

    也因为这个原因,苏联外交部的地位才能和克格勃、国防部一样,成为直接对总书记负责的三大部门,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同样成为了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委员。

    “最后我提一下拉丁美洲的问题,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美国人这么认为,拉丁美洲的人也知道这个现实,谁最不希望那里出现一个大国,当然是美国人。美国人知道未来拉丁美洲有自己的大国,就是对美国的一个直接威胁。美国人明白,我们也明白。拉丁美洲长期以来都是革命的火山地带,这是一个动乱中的大6,它有巨大的资源,但是两亿人口却又四分之三的人过着极其悲惨带的生活,赶着农奴一样的劳动,七千万人没有哪怕一个月薪水的存款,一亿人不识字,一亿人没有药物、一亿五千万人营养不足,处在饿死的边缘,所以哪怕我们并没有在拉丁美洲用很大的力量,那里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蓬勃展。”谢洛夫终于还是说到了拉丁美洲,伸出手指道,“我把这个问题和英国组建远征军的问题一起讲,拉丁美洲存在阶段的革命性。”

    “那些嚼着古柯叶、以老鼠为食的秘鲁农民,在矿道中爬行的乌拉圭旷工,那些赤贫的巴西农民,还有被巴拉圭军政府处决的学生。长久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都在美国人的手中,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以上。”

    “英国正在组织远征军,这是一个激拉丁美洲团结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支持阿根廷人废除这种不平等条约。给阿根廷人对抗英国的勇气。”谢洛夫眯着眼睛道,“正好我们在智利以前曾经储备过一些有意思的东西,这次送给英国人了。算是给撒切尔夫人打一个招呼。”

    “切布里科夫同志,南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保持通畅的情报,我们看看英国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谢洛夫意味深长的点点头,他很期待这次的马岛战争。

    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六百,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百分之十,制造业产量下降为四分之一;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

    军政府吗,总是想要通过战争树立自己的权威活得拥护,十年前希腊军政府不也正在打这方面的主意么,那次要不是谢洛夫早就等着机会打通去地中海的出海口,希腊的命运一定会非常悲惨,这次加尔铁里不过和各政府一样,转移危机。反正马岛距离英国本土极为遥远,也没现其中有什么值得争夺的价值,英国人可能不会动手。

第八百五十五章 马岛战争() 


    可问题是目前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改革一样,正处在负面作用已经出现,但收益还是暂时没看到的阶段。换句话说,和加尔铁里将军一样,撒切尔夫人的日子一样非常不好过,撒切尔夫人严格的自由市场经济措施让她在英国得罪了许多人。战争前,她在民间调查中的支持率非常低。

    这次战争如果英国打赢,同样会挽救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命。女人一旦做了政治家,往往比男人更加豁得出去。阿根廷占领马岛的举动,只要撒切尔夫人迎战。打赢后获得的收益同样非常巨大。

    苏联能不能帮助阿根廷战胜英国?答案是不能!苏联红海军的实力当然远远超过英国皇家海军,可苏联红海军不能对英国皇家海军进行攻击,英国也是北约成员国。如果苏联这么做了,这就是华约和北约的全球性战争。不在是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局部战争。

    就算是可以,苏联也不能这么做!最基本的原因,苏联凭什么付出这么大的风险,认为战争之后一个军政府会改变外交政策,以后变成亲苏国家?难道指望加尔铁里将军的节操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利和阿根廷有领土争议,七十年代的时候加尔铁里将军曾经把冒险的主意放在智利身上过,那也是苏联红海军能够在智利获得港口的一个重要理由。

    为了一个加尔铁里将军,苏联就和阿连德政府疏远了?至于同时和阿根廷以及智利保持亲密无间的盟友关系,谢洛夫从来不准备和希望放在天上掉馅饼上面。

    能让智利站在大局上和大多数的南美国家站在一起,支持阿根廷已经谢天谢地,要知道历史上的马岛战争,智利因为领土争议,可是站在英国那边的。阿根廷的所有的军事部署,都被智利毫不保留的告诉了英国人。

    同英国一样,智利同阿根廷也存在领土争端。自从上个世纪,对于比格尔海峡以南的岛屿皮克顿岛、伦诺克斯岛和努埃瓦岛归属问题,智利和阿根廷一直争执不下。两国差点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尽管阿根廷同意暂停入侵计划,但却一直没有放弃用武力夺取阿智争议岛屿的念头。

    马岛战争中,在公开场合,智利宣称严守中立,这主要出于维持美洲国家的团结考虑。但在马岛战争期间,阿智两国都在边境部署重兵,阿海军大批舰只也被用于盯住智利,因此智利牵制了大量阿军,使其无法投入马岛战场。

    在事关着急政治生命的时候,撒切尔夫人想到了阿根廷的敌国智利。这个时候阿连德总统在撒切尔夫人的眼中,绝不是那个恶魔一般的社会主义分子。而是天使,她忘接了智利和古巴一样,是苏联在拉丁美洲的盟国。阿连德总统也一直反对各种帝国主义。

    显然英国认为,智利因为和阿根廷有领土争议,一旦和英国站在一起,将大大提高英国在这场战争的获胜几率。

    克格勃要是在一个亲苏国家连这种消息都打探不出来,就可以去死了。于是看看大英帝国成色的机会到了,没准损失过大,对苏联态度好一点的工党上台也不说定。就算秘密支持阿根廷苏联也不怕,反正不可能比现在更糟糕。

    谢洛夫觉得,阿根廷打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虽然他也知道阿根廷的空军很不错,那帮藏在阿根廷的纳粹余孽调教的很好,可空军单独取胜那是美国打南斯拉夫,不是阿根廷打英国,老牌帝国主义再弱小,也不是阿根廷可以挑战的。想要阿根廷打赢英国,除非古巴亲自上阵,而且有苏联空军的战略运输帮助。

    可这种待遇,苏联是绝对不会给军政府的,亲美的军政府通常都有一个必备条件,镇压过本国的亲苏党派,阿根廷军政府也干过这种事。当初要不是看在希腊和苏联历史文化传统的面子上,希腊国防军早就被谢洛夫洗八百遍了。

    但是让阿根廷死的更有价值,更加悲壮,更加英雄主义,激起拉丁美洲一定程度上的自信心,应该是难度小得多的问题。那是美国的后院,又不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总政委就不害怕在敌人的身边引爆火药桶。

    阿根廷并不是苏联的军工销售市场,阿根廷与美国关系密切,且不是苏联的盟友。其次,苏联与阿根廷的对手英国关系不好不坏,苏联真正的对手是美国,所以苏联没必要大动干戈。另外,此役是小规模战争,谁胜谁负不会有决定性影响,苏联更没有必要去直接掺和。

    而且从历史上,谢洛夫知道加尔铁里将军在战争快要失败的时候,曾经想要办法引进苏联的力量介入,短短几天内就低价卖给了苏联大批粮食,同时签订进口苏联核工业、和双方贸易、渔业的协定。这种赌博的压宝,让里根从倾向于英国,变成了支持英国进行战争,迅速击败阿根廷,防止被苏联牵制在南大西洋。

    “主席,我们介入的力度是多少?”切布里科夫大将想了一下问出了这个问题,他想要知道苏联在这件事的底线,不然做事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

    “只要阿根廷求助,可以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