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父母就把木像放在道路上,哭泣着回家了。

    她的母亲时常来看她,忆念不已。

    有一天,忽然有彩云仙乐,黄观福引领很多护卫,与三个女子从空中下降到黄家院子里。

    黄观福对她的父母说:“女人本来是上清的仙人,因为有小过错,被

    贬到人间。现在年限已毕,又回到天上。你们不要太忧愁想念了。同来的三个人,一位是玉皇的侍女,一位是天帝的侍辰女,一位是上清的侍书。这次离去就不再回来了。近来这个地方疾疫死人很多,我把金子留给父母,让你们把家迁移到益州,用以躲避凶年。”于是她就留下几块金子,升天而去。

    父母按照她的话去做,把家搬到蜀郡。那一年疫毒在黎、雅二州尤其严重,十个人中就死三四个,这就是唐代麟德年间的事。

    如今世俗之人把她称作黄冠佛,原因是不认识天尊的道像,乃是相传时言语讹误,把黄冠福当作黄冠佛了。

    【原文】黄观福者,雅州百丈县民之女也。幼不茹荤血,好清静,家贫无香,以柏叶、柏子焚之。每凝然静坐,无所营为,经日不倦。或食柏叶,饮水自给,不嗜五谷。父母怜之,率任其意。既笄欲嫁之,忽谓父母曰:“门前水中极有异物。”女常时多与父母说奇事先兆,往往信验。闻之,因以为然,随往看之。水果来汹涌,乃自投水中,良久不出。漉之,得一古

    木天尊像,金彩已驳,状貌与女无异。水即澄静。便以木像置路上,号泣而归。其母时来视之,忆念不已。忽有彩云仙乐,引卫甚多,与女子三人,下其庭中,谓父母曰:“女本上清仙人也,有小过,谪在人间。年限既毕,复归天上,无至忧念也。同来三人,一是玉皇侍女,一是天帝侍辰女,一是上清侍书。此去不复来矣。今来此地,疾疫死者甚多,以金遗父母,使移家益州,以避凶岁。”即留金数饼,升天而去。父母如其言,移家蜀郡。其岁疫毒,黎雅尤甚,十丧三四,即唐麟德年也。今俗呼为黄冠佛,盖以不识天尊道像,仍是相传语讹,以黄冠福为黄冠佛也。(出《集仙传》)

毒 蛇() 
山南五溪、黔中,都有毒蛇,黑色,鼻孔朝上,盘踞在草丛中。

    蛇的牙有倒勾,离人几步远,直着朝人扑过来,快得象激射而出的箭。

    被咬了的人马上就死。咬中手手断,咬中脚脚断,不然就全身肿烂,一百个人中没有一个活下来的。

    这种蛇叫蝮蛇。还有黄喉蛇,喜欢呆在屋子上;没有毒,也不害人,只善于吃毒蛇。吃饱了,把头直垂下去,嘴里溅出沫子,把泥土都喷起来,变成沙虱,沾到人身上,人就得病。

    蛇的额上有个挺大的“王”字,是众蛇的首领,常吃蝮蛇。

    【原文】山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乌而反鼻,蟠于草中。其牙倒勾,去人数步,直来,疾如激箭。螫人立死,中手即断手,中足即断足,不然则全身肿烂,百无一活,谓蝮蛇也。有黄喉蛇,好在舍上,无毒,不害人,唯善食毒蛇,食饱,垂头直下,滴沫,地喷起,变为沙虱。中人为疾。额上有大王字,众蛇之长,常食蝮蛇。(出《朝野佥载》)

王梵志() 
王梵志是卫州黎阳人。

    在黎阳城东面十五里处有个人叫王德祖,隋文帝在位时,他家里有棵林檎树,树上生了个斗大的瘤子,过了三年腐烂了,德祖看见后便剖开这个瘤子的外皮,看到里面有个胎儿,便把他收养了起来。

    这个小孩长到七岁时,会说话了,他说:“谁生养了我,叫什么名字?”

    德祖便将他的身世如实跟他说了,于是起名叫林木梵天,后来改叫梵志。

    他说:“王家养育了我,我就姓王吧。”

    梵志作诗给别人看,诗写得很有义理和旨趣。

    【原文】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朽烂,德祖见之,乃剖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因名曰林木梵天(明抄本因名曰林木

    梵天句作因曰双木曰梵名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人,甚有羲旨。(出史遗,明抄本作出《逸史》)

犀犬() 
晋代元康年间,吴郡娄县怀瑶家的地下能隐隐听到小狗的叫声。

    那声音是从一个小洞传上来的,洞有蚯蚓那么粗。

    怀瑶用棍往下试探,深入几尺后,觉得碰到个东西,就把地挖开,挖出了一公一母两只小狗,眼睛尚未睁开,身形和平常的狗一样,于是就喂它们吃食。

    邻居们都跑来看,其中一位长老说,“这东西叫犀犬,得到它的家里就会富裕兴旺,应该好好养活着它。”

    怀瑶看它们眼还没睁开,就又放回洞里,用磨石盖上。

    第二天揭开看,左右都没有洞,但犀犬却不见了。

    不过怀瑶家以后多年也没有什么大福大祸的事发生。

    【原文】晋元康中,吴郡娄县怀瑶家,闻地中有犬子声隐隐。其声上有小穿,大如蚓。怀以杖刺之,入数尺,觉如有物。及掘视之,得犬,雌雄各一,目(“目”原作“穴”,据明抄本改。)犹未开,形大于常犬也。哺之而食,左右咸往观焉。长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家富昌,宜当养活。以为目未开,还置穿中,覆以磨砻。宿昔发视,左右无孔,而失所在,瑶家积年无他福祸也。(出《搜神记》)

墙画() 


王炼师() 
李吉甫太师,在淮南的时候,所辖州的境内,疫病广泛流行。

    李太师不喝酒,不听音乐。碰上有制使到来,迫不得已摆设酒宴,但脸色忧虑凄惨。

    宴会的人全到齐了,李太师对各位客人说:“我们这个贫困的地方,疫病流行得很厉害,死亡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各位贤人异人,谁有什么法术,可以相救?”下边坐位上有一个秀才起身答应说:“我最近离开楚州,那里有一个王炼师,他自己说是从太白山来,帮助江淮拔掉清除疾病。他不吃粮食,服食日精月华,一身神仙气质非常明晰。现在得益的人已经很多了。”

    李太师听了很高兴,把秀才邀请到上边坐位。又仔细地向他询问情况,之后就让秀才写封书信,加上自己的亲笔信,派遣人马前去迎接。

    过了十天,王炼师就来到了,住在州的宾馆里。

    李太师自称弟子,向他祈求。

    王炼师说:“相公只让人在街市里面多聚集龟壳、大锅、大盆。病人都集中来,

    就不用忧虑病不好。”

    李太师急忙派人准备,准备完了。

    王炼师亲自前去,让浓煎,病重的人,尽量喝,病轻的人,稍减少一些。

    已经出汗,都痊愈了。

    李太师高兴,就给王炼师金帛,王炼师不接受。

    王炼师不吃东西,也很少说话。

    只有从奉事原来的山南节师相国王公开始,王公坐着会见,他必然陪坐说笑,象旧相识一样亲热。

    李太师让王公邀请他到家里住,问他想要什么,一句就行。

    深夜王炼师从容地说:“判官有仙骨,学习道术必定会白天上升成仙,怎么样?”王公不说话。

    过了好长时间王炼师说:“这是尘世俗态缠绕束缚的罢了。如果住在人世,官职没有不能得到的。”

    王公请求凭兄长的身份奉事他。

    王炼师又说:“本师志在白鹿深谷,和判官也应当是一家。能和我同去一次问候拜见吗?王公的意思又持怀疑说:“仙公叫什么名?”

    王炼师说:“师不敢说名字。”

    求取毛笔写了一个“鹤”字。

    从此不知王炼师到什么地方去了。王公果然富贵。

    【原文】李太师吉甫,在淮南,州境广疫。李公不饮酒,不听乐。会有制使至,不得已而张筵,忧惨见色。醼合,谓诸客曰:“弊境疾厉,亡殁相踵,诸贤杰有何术可以见救?”下坐有一秀才起应曰:“某近离楚州,有王炼师,自云从太白山来,济拔江淮疾病,休粮服气,神骨甚清。得力者已众。”李公大喜,延于上座,复问之。便令作书,并手札。遣人马往迎。旬日至,馆于州宅,称弟子以祈之。王生曰:“相公但令于市内多聚龟壳大镬巨瓯,病者悉集,无虑不瘥。”李公遽遣备之。既得,王生往,令浓煎。重者恣饮之,轻者稍减,既汗皆愈。李公喜,既与之金帛,不受。不食,寡言。唯从事故山南节师相国王公起,王坐见,必坐笑以语,若旧相识。李公因令王公邀至宅宿,问其所欲,一言便行。深夜从容曰:“判官有仙骨,学道必白日上升。如何?”王公无言。良久曰:“此是尘俗态萦缚耳,若住人世,官职无不得者。”王公请以兄事之。又曰:“本师为在白鹿,与判官亦当家。能与某同往一候谒否?”意复持疑。曰:“仙公何名?”曰:“师不敢言?”索笔书鹤字。王生从此不知所诣。王公果富贵。(出《逸史》)

董上仙() 
董上仙,是遂州方义县的女子。

    年方十七岁,生得神姿艳丽妖冶,很少吃饭饮水,喜好清静,心气平和,不疏远世人。

    家乡邻里的人们根据她的容貌和品德,都说她是上仙之人,所以称作上仙。

    有一天,忽然紫云低沉密布,连同天上的仙乐一起降到她家院子里,两个青衣

    童子领着她升上天。

    她的父母一向愚昧,号哭呼唤女儿,一直不停止。

    这时上仙已离地几十丈了,又下来回到家里,紫云和青衣童子立刻就不见了。

    住了几个月,上仙又像当初那样升上天,父母又号哭,过了很久,上仙又下来了。唐朝开元年间,天子喜好崇尚神仙,闻听这件事,就下诏书派使者征召上仙入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