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
  「知道了」,正德擦擦眼角,起身欲走,瞧见桌上那条白绫,便顺手拿起,缠在自已的龙袍上,唐一仙吃了一惊,脱口道:「皇上!」
  「在你面前,我永远都是小黄、厚照,你地大哥,就是我的大哥」,正德皇帝抿了抿嘴唇,将白绫系紧,大步迈出房去。
  正德的大宅,那间集卧房、书房、议事厅与一体的夸张的不象话地大房子里,挤着当今朝廷控制着朝政运作的所有主要官员,杨凌遇难的消息每个人都知道了,不管是真伤心还是真欢喜,每个人面上都带着悲伤、凝重之色。
  正德皇帝进了房间,众人看见皇上居然腰缠白绫,都吓了一跳,督察院左都御使刘棺竖起眉毛就要上前进谏:岂有此理,君臣父子,人伦大礼,岂有君为臣带孝、父为子披麻的道理?
  杨廷和眼尖,立即瞪了他一眼,目光凌厉,饱含警告意味,刘棺不觉止住了步子。
  「真是愚腐,这也不分个时候,皇上正满肚子火没处发呢,现在上前触霉头,最轻也得立马罢官为民」,杨廷和甩了甩袖子,他碰了多次的钉子,总算了解了小皇帝地任性和不拘常礼,现在清流派势力大弱,岂能再有损失?
  操办葬礼的规格要和他的职位相称。这职位,一般对有功之臣要在原有职位上再加封个职务或爵位。职位定了定谥号,然后再研究丧葬规格。
  杨凌已是一等侯,爵位加无可加,众人便琢磨着给个荣禄大夫或者三师三公地称号,然后再定谥名,不料正德皇帝早有主意。一开口就是封国公,把众人吓了个目瞪口呆。
  大明除了开国一朝封过异姓六王和几十位国公,后世之臣有再大功勋,都没有封国公的,他们功劳再大,总大不过开疆拓土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吧?所以虽然没有什么规定不能再封王封公,却一直没有大臣再配封这一官职,也没人敢奢望这一尊荣。
  杨凌虽然北驱鞑靼鞑、东平倭寇、南降佛郎机、在四川又平定了百年来不断叛乱的都掌蛮,扬威于大明诸藩国,可是封国公未免太隆重了。一时群臣面红耳赤,跪在地上头磕的咚咚直响,苦劝皇帝收回成命。
  正德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淡淡地道:「杨卿的功勋连追谥个国公都不成么?必须有开疆拓土之功?满刺加失而复得算不算?东海数十岛,千里海域被弃百年。沦为海盗巢穴,如今重回大明治下算不算?都掌蛮一直是国中之国,不奉号令,如今改土归流算不算?什么荒唐?朕还想封王呢,这有什么大不了地了?都少跟朕讨价还价。」
  众臣左劝右劝。正德冷笑不语,倒是刘瑾先不耐烦了。
  人家刘公公是个干实事儿的,追谥嘛。给多大的官儿怕什么呀,就是追封他个皇帝有个屁用,人都死了,县官还不如现管呢,何况死官?在这些虚头巴脑地事儿较什么劲呐?赶快把这事儿都解决了,人家还要研究研究内厂和江南海事衙门的事呢,那可不是权就是钱呐。
  刘瑾把眼一瞪,咳嗽一声,大步走到御案前。高声说道:「皇上英明,老奴觉的杨大人的功勋追封个国公绰绰有余,要不是有祖宗们的战功压着,杨大人封王都不成问题。再说了,总不成开国一代可以封王封公,后世臣子统统不能有此功劳吧?」
  焦芳趁机跪倒道:「刘公公说的是,这样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开疆拓土之功的臣子,不是只有太祖一朝才出。今日追封了杨大人,激励群臣为大明开疆拓土,如果来日有人封王,臣不认为皇上是逾越祖制,因为那时大明地疆土必是不断扩大,皇恩浩荡,远布于八方极远之地。」
  刘瑾是内廷首相,如今还控制的吏部和都察院、御使台的绝大部分官员,他一出头赞成,这些人就知道老大的意思了,于是许多出言反对的马上也厚着脸皮改口赞成。杨凌一派地人在威武侯不在京的时候,唯焦芳马首是瞻,他一出面,便也纷纷应和。
  再瞧正德皇帝的脸,越来越长,十分难看,王华和李东阳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可不能容那些言官继续表忠心了,于是二人齐齐跨出一步,也拱手赞成,这样一来,杨凌的国公之位就当定了,略略一议,决定追封杨凌为威国公。
  随即,便要由皇帝颂予谥号。谥号常用的吉字共七十三个字,按规矩,在一般情况下,亲王应赠予一个字地谥号,郡王两字谥,大臣也多是两字谥。两字谥的话,就要分文官和武官,文官的谥号皆以文字开头,武官以武字开头。
  杨凌战功赫赫,照理说该是武将,以武字开头,可是他却是同进士出身,詹士府太子侍读,而且引进农作物,改良了农业;开海解禁,加强了商业,新帝登基后,许多政令条文都有他参予地意见,包括刘瑾进谏的那四十多条激进改革条款,杨凌都在其中提出过自已的见解,并最终经皇帝批准予以颁布,这么说来该封文谥。
  一群学究对人的身后之名实比生前的事还要重视,就文谥武谥又争来争去,半天不见结果。正德皇帝烦了,「啪」地一拍桌子,来了个一锤定音:「不要争了,杨卿文武全才,文治武功皆有建树,赐杨卿四个字的谥号,文谥武谥都要!」
  皇上金口玉言,都下了旨了,那就照办吧。
  文在武之前。众官员就开始先议文谥,自宋以来,文谥之中「文正」是最高荣誉谥号,司马光、范仲淹,都曾获谥「文正」,而本朝。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方孝孺获此殊荣,称「方文正公」。
  方文正来之不易呀,那是用灭十族地代价换来的,谁能比他狠呐。杨凌都从世袭侯爷变成世袭国公了,荣宠无以复加,再给他个最高封号,谁能服啊?
  这些言官眼热不已,天下的读书人也不服。要知道,官职再高。总是一时,可这谥号,可是千秋万载,永载青史地,那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
  司马光、范仲淹做过宋朝的什么官儿。谁现在还记地清楚,谁还在乎?可你只要一提他谥号「文正」,凡是读书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便宜不能都让他占了。于是文正谥号被众官员自动忽略,开始继续议下一个字。
  谥号专用吉字共七十三字,文臣适用的吉字排行依次是正忠恭成、端恪襄顺等等。武将则是忠勇穆刚、德烈恭壮等字,位次定高了大家心里不平衡,定低了皇上不乐意,一个谥号说道大着呢,不好办呐。
  刘瑾很无聊地看着这些掌管着江山社稷、亿兆百姓的大臣们为了一个破名号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在那儿引经据典地讲个不停。可这玩意儿学问太深,他也不懂,插不上嘴。
  不但他插不上嘴。正德也听不懂,常常一个字拿出来,大家就能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讲的头头是道,然后说为什么用这个字行,用这个字不行,正德也觉的莫测高深,毕竟杨卿过世了,这是极为隆重的事,草率不得,所以他也不敢插嘴,由得群臣争执。
  众大臣最后终于取得了妥协,用了两个既不算太高又不太低,各方都能接受的谥字,给这位刚刚出炉的威国公定下了谥号。当下翰林院掌院院士卢瑾满头大汗地上前拜道:「启奏皇上,臣等已给威国公定下了谥号。」
  「喔?」心力憔悴,又被他们烦地昏昏欲睡的正德皇帝精神一振,马上坐直了身子:「快讲。」
  「臣等,三公、六部、九卿及诸位才识渊博的翰林学士,经过仔细商议,依据威国公一生的彪炳伟功和他的品性德行,在正忠恭成端、忠勇穆刚德这些适宜文谥武谥地吉字中,选取了最相宜的吉谥之字,最后一致决定:威国公杨凌的谥号为……文成武德!」
  「文成武德?……准!」
  ******
  京师西效杨家大院异常宏伟壮观:一道加高加厚两人多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的房子,大门门楣上悬挂地烫金大匾已经换成了「威国公府」。
  门旁两只高大威武的石狮,都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进进出出地人总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墙里是一片欢乐的世界,仿佛整个高老庄的幸福和机运都钟萃于这里。现在,它却被一片浓重的悲哀笼罩着,到处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过早地降临。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楼,以往那四个写着「杨府」的大红灯笼,已经换成白绢制成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上,一会儿轻轻落下。
  门前空地正中,搭起了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弘治十八年进士威国公杨」。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地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四处。
  三厂秘探如同游魂一般,在杨府四周打转儿,门前昂首挺胸,站着锦衣侍卫。也是人人冠上、腰间系着白绫。锦衣百户陶五按刀立在门前,抻着脖子往里边看,口水哗哗地。
  常言道,女要俏,一身孝。一个俏也罢了,四个小姑娘。人人一身缟素,那叫一个美,嫩的象梨花带雨似的,一眼看下去,真是眼花缭乱呐。
  「唉!可惜!造孽呀,这年轻轻儿的,尤其那个玉堂春,这往灵堂一走,简直就象是一轮明月,屋子里刷地一下就亮堂了。那感觉……那感觉……让我亲一下,马上去死都成啊。可惜了的,除了一个是皇上的女人,另外三个都是国公爷地妻妾。就是成了小寡妇儿,我也沾不了一指头呀。」
  陶五想到这里,沉痛地叹了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在为威国公杨凌伤心惋惜呢。
  焦芳敬献了挽联,面色阴沉地走出杨府。站在门口仰脸望天,长长地吁了口气。又过了三天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事实上,也不可能再有什么消息了。再停灵四日,威国公就要大出殡了,这棵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