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个我知道!而且这地方,还有一道灵气很足的地下龙脉,你就是靠这条龙脉的滋养,才能够修炼到今天这样的境界!”
沈天扬看着那绿衣小老头,又说道:“这地下龙脉十分难得,可惜你却不安份守己,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唉…上师有所不知,正是因为这道地下龙脉,小老儿才会惹出那么多事端,招徕了那些无妄之灾来啊…”那绿衣小老头却这样说道。
“你是意思是说,那周国忠跟你争抢这地下龙脉的灵气,然后你争不过它,便被它胁迫干坏事了?”沈天扬皱着眉头问他道。
“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风水格局,一开始并非凤凰落穴地那么简单!”那小老头说道。
“唔?若不是凤凰落穴局!那是什么?”
听到这小老头这样一说,沈天扬和柳小叶,都感到很惊讶。
那绿衣小老头却紧张兮兮的张望了一下周围,才压底声音对他们说道:“这里的风水格局,早在几百年前,叫盘龙局!”
“啊?盘龙局!”
沈天扬闻言,脸色一变,惊呼道:“传说中,能够颠覆江山,改朝换代的盘龙局!”
柳小叶一听到盘龙局这个词,脸色也是变了起来。
因为在《道藏真解》上,也有不少关于风水堪舆方面的知识和典故记载。
只不过,风水堪舆方面的知识,实在是艰涩难懂,而且还要死记硬背许多基础的东西,说实在话,那难度,简直比考名牌大学还要困难上不少!
因此,平时在研究《道藏真解》的时候,柳小叶刻意绕开风水堪舆方面的知识,转而看风水堪舆方面的典故。
因为那些故事,实在是精彩,令柳小叶很有大大开阔了眼界的感觉。
这其中,就有记载,关于各个皇朝,龙脉风水起源的典故,这盘龙局,就是其中之一。
“嗯嗯,正是此局!”
那绿衣小老头竟然点了点头,然后沈天扬对说道:“上师,您若是细心观察,应该能够看出来,这盘龙之局,已经被人修改过了,尤其是这树林和湖泊!”
“是嘛?我再看看…”
沈天扬愣了一下,忙抬眼朝四下张望过去。
因为沈天扬在风水堪舆方面的造诣,并不是很高,至少比不上方大强,尤其是经验方面。
因此,如果这地方的风水格局很复杂的话,沈天扬看走眼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柳小叶更加不熟悉堪舆风水学了,只是凑热闹一般,也四下张望着,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沈天扬仔细的看了一会,才皱着眉头说道:“我只是稍微看出来一些,被人修改过的痕迹,比如那湖泊边上,那块石头!”
说完,沈天扬还指了指,前方不远的地方,靠近湖泊岸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屹立在那里。
柳小叶也看了过去,只是我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来,就觉得那块岩石很大,比湖泊岸边的其他岩石,都要大上不少。
“上师好眼光!”
那绿衣小老头却赞了沈天扬一句,然后说道:“那块岩石,名叫盘龙石,其实就是将盘龙局,改为凤凰落穴的关键位置了!”
“唔?镇龙石!这石头有什么特殊来历不成?”
听小老头这样一说,沈天扬立即瞪大了眼睛。
“此石大有来历!”
那绿衣小老头说着,又压低声音说道:“据我所知,这石头,是几百年前,一名叫袁望的术士,从泰山那边移过来的!”
第569章 九龙夺嫡()
“啊!袁望真人!这个风水奇局…竟然是他的手笔?”
沈天扬闻言,大吃一惊,就连脸色都变得激动起来。
“额…我说沈天扬,莫非你也认识这个什么袁望?他不是几百年前的人吗?”柳小叶好奇的问沈天扬道。
“哎呀!你不懂,咱们应该得尊称他为袁望真人!”
沈天扬白了柳小叶一眼,他眼里的意思,好象有些埋怨她“孤陋寡闻”的样子。
‘那好吧!这袁望真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嘛!一提到他,就把你激动成这样子,他到底有多厉害啊?”柳小叶有些不服气的看着他问道。
“说起来,这位袁望真人,可是国师级别的人物啊!”
沈天扬说着,问柳小叶道:“你应该知道大唐国师袁天罡吧?”
“这个…当然知道啊!那个袁天罡,那可是唐初赫赫有名的风水大师啊!听说他还为武则天相过命,甚至帮她择了葬地呢。”柳小叶立即点了点头。
因为关于袁天罡这个唐初的传奇人物,她算是相当的熟悉了。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善风鉴,累验不爽。
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山(临邛)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
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 /》 袁天罡一生中充满传奇色彩,各种奇闻异事流传于民间。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兄弟,帮女皇武则天选择葬地做皇陵的故事了。
(乾陵,号称“天下第一陵”,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
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畤县,也就是现今的乾县梁山上。
武则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订下一枚铁钉。
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
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
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就修士这一行来说,若是不认识,或者没听说过袁天罡这样宗师级别的人物,简直是很丢人现眼的事情。
“袁天罡就相当于唐太宗时代的国师!而这袁望真人,据说就是出自袁天罡的嫡系,他跟袁天罡一样,是清代的国师,还当过司天监!”
沈天扬说着,又解释道:“当年,康熙皇帝的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便出现了九龙夺嫡之事,后来四阿哥胤禛胜出,成了雍正皇帝,其中就有袁望真人辅助的功劳,而且至关重要!”
“哦?这九龙夺嫡的故事我倒是知道,但是这袁望真人,真有那么大本事,帮助雍正登上帝位?这跟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不同啊!”柳小叶觉得越听越觉得玄乎了。
正史上记载的九龙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康熙十五年,康熙立才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结果却导致日后的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杀了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从那之后,其他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
然后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这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
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
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
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附庸八阿哥胤禩。
十三阿哥胤祥则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
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
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日后八爷党人惨遭迫害。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登位以后,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
而是改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九龙夺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