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破辽东城后,唐军的坏运气似乎到头了,否极泰来,时来运转,从渡辽河之后的种种不顺,在攻破辽东城之后仿佛全数扭转。
辽东城破的第四日,唐军终于结束了整整三天的屠城,在将领们的约束下,化身恶魔的唐军将士各自归建,重新变成了憨厚本分朴实的关中汉子,仍是那支无敌于天下的万胜王师。
至于这三天里将士们在辽东城究竟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李素没敢问,他知道辽东城在这三天里变成了人间地狱,一幕慕全部都是人间最惨烈最悲怆的画面,李世民的一道圣旨,彻底放出了久抑于人性中的恶魔,如果古代圣贤复活,亲眼看到辽东城里的那些景象,相信刀架在他脖子上都不会说出那句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了,人性在这三天里阴暗到了极点。
屠城令结束,将士们各自心满意足地回营,李世民正召集将领们商议下一步的进军计划时,一骑快马飞驰入营,向李世民禀奏了一个好消息。
兵部尚书,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亲率两万水军,战船五百余艘,从莱州离岸,直取高句丽海疆,于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廿四登岸,急行军之后兵临卑沙城下,趁夜发起突袭,卑沙城守军猝不及防之下被张亮所部水军得手,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廿八,张亮所部攻克卑沙城,歼灭和活擒卑沙城守军一万余人,清点战果后,张亮率余部正朝北开拔,一路遇城克城,渐渐向李世民的中军靠拢,截止发捷报之前,张亮所部已将石城围困,不日可克。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捷报,而且是一道来得很及时的捷报。
李世民与诸将闻讯大喜,张亮的表现无疑为东征之战的胜率加了一份厚重的砝码,李世民仿佛已看见胜利的天平正悄然向自己倾斜。
听完捷报后,李世民的第一反应便是温旨嘉勉张亮,总之全是好话,爱你爱到骨头里么么哒之类的,然后便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进军方向,有了张亮的捷报在前,结合辽东城与南边势如破竹的张亮所部现状,李世民与众将终于商议出了结果。
分兵自然是想都不用想的,全军在辽东城外整顿之后,向南方安市城和建安城方向进军,与南方的张亮所部相对而行,并命张亮攻克石城后,马上将建安城攻下,两军在安市城下会师,最后攻克安市城,至此,高句丽南方全境便全部纳入大唐版图,半壁江山若已沦陷,高句丽的国运气数还能剩下几何?
进军圣旨既出,全军拔营南下。
大营内将士们收拾行装之时,薛仁贵却一脸惶急地闯进了李素的营房。
“公爷,不能南下啊!此为取祸之道,万不可行!”薛仁贵满头大汗地道。
李素面无表情地盘腿坐在营房中,面前桌案上搁着一张羊皮地图,地图上用朱砂笔勾勒出一条条进军的线路,各自指向不同的方向。
薛仁贵冲进来时,李素头都没抬,仍只是盯着地图发呆。
“公爷,您必须劝谏陛下,不能往南方去,我王师会有大祸临头!”
李素面色阴郁地叹了口气,抬头扫了他一眼,淡淡道:“祸从何来?”
薛仁贵滞了一下,道:“祸起自安市城。”
“为何?”
“安市城主杨万春是高句丽国的当世枭雄,麾下拥兵十二万,皆是骁勇善战之士,当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弑君篡权,国中诸侯皆敢怒不敢言,唯独杨万春凛然不惧,公然宣称不服宣调,泉盖苏文深恨之,遂倾举国之兵攻伐安市城,却数月而不能克,最后只能悻然撤兵,从此默许杨万春世代永镇安市城”
薛仁贵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焦急地道:“如此枭雄人物,当审时度势之后方可谋之,岂可轻率出兵攻打?我军劳师以远,杨万春则以逸待劳,疲惫之师岂能轻易攻克安市城?必然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城之战,平白耽误战机,更何况,我王师二十多万兵马全数围困安市城,无疑给了泉盖苏文喘息之机,咱们攻打安市城时,泉盖苏文正好可以从容调拨兵马,向南进发,那时高句丽援兵若与安市城守军内外夹击,我王师处境危矣!”
李素神情黯然,摇头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没用了,陛下不会纳谏的。”
薛仁贵急道:“公爷何不再试试”
“我已试过很多次,甚至不惜触怒龙颜,上次差点被陛下下令乱棍赶出帅帐,陛下一意孤行,如之奈何。”
薛仁贵睁大了眼,目光无神地喃喃道:“难道果真没办法了?咱们眼睁睁看着将士们走进绝路?”
李素叹道:“‘绝路’倒也说不上,若陛下仍不改心意,安市城下定会吃个大亏,这个代价究竟有多大,我不敢猜但愿只是你我杞人忧天吧,为今之计,我们只能相信陛下和诸位老将军了,毕竟他们戎马一生,领兵打仗的本事比咱们强上许多,应该不会犯下太严重的错误”
薛仁贵眼眶已红,攥紧了拳头颤声道:“可是向南进军已是犯下大错了。”
李素此刻已有些心灰意冷,神情颓然地拍了拍薛仁贵的肩,缓缓道:“为臣之道,尽忠而已,我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陛下不肯纳谏是他的事,我尽力了,薛仁贵,你非池中之物,迟早会有腾达之时,我愿向李绩大将军保荐,让你投到他的帐下,汝意若何?”
薛仁贵摇头:“小人蒙公爷抬举,做您身边的亲卫已是天大的造化,小人不愿离开公爷。”
李素勉强一笑:“去吧,你这笨手笨脚的,根本不是服侍人的料,你跟在我身边太过束缚,而我也并不觉得被你服侍有多舒适,咱们都给彼此留条活路,不要互相伤害了。有我的保荐,你投李绩将军麾下至少能当个校尉,你是天生属于战场的人,不要在我身边消磨了斗志。”
薛仁贵摇头不语。
李素推了他一把,道:“快去,七尺昂藏汉子,正应奔个好前程,在我身边当个亲卫算怎么回事?再说李绩大将军是我舅父,你投他麾下跟在我身边有什么区别?”
薛仁贵迟疑着点头,朝李素躬身行了一礼,郑重地道:“小人遵公爷之命,今生小人但有寸进,皆是公爷所赐,公爷知遇之恩小人定当报还。”
大军拔营启行,朝安市城进发。
前锋五万骑兵由程咬金率领,当先朝前而去,中军二十万兵马缓缓而行,至于后勤运送粮草和军械的则由府兵和征调的民夫混杂而成。
李素领着方老五郑小楼等百名部曲走得很慢,最后索性跟后勤粮草督运队并作一处同行,一路上不用看李世民那张讨厌的脸,而且与粮队同行莫名地觉得有安全感。
第一日行军并未走多远,走了三十多里后,中军便下令扎营。
扎营这种事自然用不着李素亲自动手,随便找了块石头坐在上面,李素发了一会儿呆,方老五便过来告诉他,营帐已扎好。
与后勤队同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天高皇帝远,李素的爵位不小,整个后勤队里的官员或将领见了他都得主动行礼,地位的高低是相对的,中军里老将太多,李素低眉顺目,见谁都得叫叔叔伯伯的,落到了后勤队里,李素赫然一跃,成了大爷,风水轮流转,换成了别人在他面前低眉顺目陪笑脸,这种感觉实在很酸爽。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于是放飞自我的李素决定庆祝一下久违的自由,大军扎营之后,李素便在自己的营帐内摆下烤架和肉串,还有一大皮囊的烈酒,今晚不醉不睡。
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怀鬼胎()
酒是好东西,可遣怀,可解忧,不管遇到多少烦心事,一壶浊酒下肚,烦恼不翼而飞,七八分醉意时,觉得自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而且人生无比美好,平日里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在喝醉了的人眼里看来全都不叫事,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娘也不过是等闲事尔。
李素平日里不太喜欢喝酒,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解忧而喝酒未免太过懦弱,无论喝得多醉,第二天醒来,该面对的烦恼总会回来,醉得再深也无法将烦恼解决,无非是短暂的逃避现实而已,——当然,有些借酒壮胆向姑娘表白的怂货除外,运气好的话,这种借酒意涨出来的勇气或许会收到非常意外的惊喜答案。
七八分醉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人醉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能干出许多平时不敢干的事,却又不至于完全丧失理智,头脑有些晕沉,却力大如牛,才思如电,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干什么,这些所言所行或许平时清醒时就想说想做,奈何偏偏缺少了一点点勇气,和一丝丝即将触摸到真理的灵感,有了这七八分醉意,恰到好处地补上了这一点点欠缺。
李素今晚打算醉一下,醉得不必太深,七八分刚刚好。
将方老五和郑小楼打发出营房外,李素却偏叫了高素慧在跟前侍候。
昏暗的烛火下,高素慧穿着一身朴素的麻布高腰钗裙,瀑布般的云鬓学着大唐仕女的打扮,向上挽成一个高高盘云髻,素面朝天,脂粉不施,跪坐在李素面前,半垂着眼睑,一双雪白的纤手正翻转着烤架上的羊肉,不时撒上一些磨成粉的小茴香和细盐,手法愈见娴熟老道。
李素盘腿坐在席上,一手执囊,不时往嘴里灌一口烈酒,然后眯着眼,神情无比享受地舒出一口气。
营房内很安静,只听到羊肉在烤架上发出的滋滋声,偶有一两滴脂油落到通红的炭火上,发出滋的一声响。
高素慧一直沉默地烤着肉,看着李素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酒,高素慧终于有些忍不住了,最近一段日子高素慧在李素面前的话语已然多了些,或许是她已发现李素的性格其实很不错,不像那种动辄打杀下人的恶主人,胆子便不知不觉大了起来。
“公爷近日似有愁绪?”高素慧低声问道。
李素已有四五分醉意,闻言醉眼乜斜,瞥了她一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