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此承上文而言。所谓先病先逆。先寒先热。先泄中满之为病。有客气而有同气者也。客气者。天 
之六气也。同气者。吾身中亦有此六气。与天气之相同也。有客气之为病者。有本气之为病者。皆 
伤人之正气。伤则气不化。而二便不利矣。故大小便不利者治其标。大小便利者治其本。莫云从 
曰。客气之病。从外而内。本气之病。从内而外。大小便不利者。病气皆入于内。故当治其标而从 
下解。大小便利者。病气皆在于外。故当治其外之本病。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间去声) 
此论阴阳六气之标本也。六微旨论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太阳之上。 
寒气治之。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所谓本也。本之下。 
气之标也。盖以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本。以三阴三阳六气为标。有余者。邪气之有余。不足者。正 
气之不足。故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 
其风寒暑湿之本气。而后调其三阴三阳之标。谓当先散其邪。而后调其正气。如病发而不足。标而 
本之。当先调其阴阳。而后治其本气。此标本邪正虚实之治要也。再当谨察其间甚。以意调之。间者。 
邪正虚实之相间。故当并行其治。盖以散邪之中。兼补其正。补正之内。兼散其邪。甚者。谓邪气 
独盛。或正气独虚。又当独行其治。如邪气甚者。独泻其邪。正虚甚者。独补其正。此补泻间甚之 
要法也。如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当治其二便之本病。又无论其邪正之间甚矣。按、此篇列 
于厥证之间。无问答之辞。乃承上启下。以申明厥逆之义。盖人秉天地阴阳五运六气而成此形。此 
身中亦有五运六气。应天道环转之不息。若感天之客气。则为客邪所逆而成病矣。若喜怒暴发。志 
意不调。饮食失节。居处失宜。则此身中之气运厥逆而为病矣。故病客气者。自外而内。病同气者。 
自内而外。有标本外内之出入。有邪正虚实之后先。故曰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一言而知 
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令可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卷三
杂病第二十六
属性: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强。取足太阳 中血络。(KT 音荒) 
此论客气厥逆于经而为杂病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挟脊抵腰中。太阳之气。主于肤表。客气始伤太阳。则经气厥逆。而为头目项脊之病。故当取足太 
阳中血络。以泻其邪。沉、重也。莫云从曰。虚邪之中人也。必先始于皮毛。太阳之气主表。故首 
论其太阳。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挟口环唇。循喉咙。入缺盆下膈。本经曰。中于面。则下阳明。 
盖中于面之皮肤。则面肿。下于阳明之经。则为胸满唇漯诸证。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阳明之 
脉循喉咙。逆则气机不利。故暴言难。甚则不能言也。当取足阳明之经以泻其邪。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此邪病足少阴之气而为厥逆也。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厥气上逆于喉。故不能言。肾为 
生气之原。气逆。故手足清。肾开窍于二阴。故大便不利。当取足少阴以通其逆气。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HT HT 。便溲难。取足太阴。(HT 音谷) 
此客气薄于太阴。致太阴之气厥而为此诸证也。腹乃脾土之郭。气厥于内。故腹向向然。太阴 
湿土主气。为阴中之至阴。故寒气多。而HT HT 然如水湿之声也。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故溲便难。 
取足太阴以散其厥逆。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夫所谓厥者。有病在下而气厥于下者。有病在下而厥气上逆者。如上节之厥气。走喉而不能言。 
乃少阴之气。上逆于喉也。此邪病少阴之气。而气厥于下也。盖心肾水火之气。上下时交。少阴之 
气。厥逆于下而不上交于心。则火热盛而嗌干。口中热如胶矣。取足少阴以散逆气。而通水阴之上济。 
膝中痛。取犊鼻以圆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 。刺膝无疑。 
按、以上五节。乃邪客阴阳之气而为气厥。即有见经证者。乃邪在气而迫及于经也。此以下。复 
论邪入于经。而经脉之厥逆。故曰针大如 。刺膝无疑。九针论曰。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 
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 。且圆且锐。中身微大。 
以取暴气。此邪客于足阳明之经而为膝中痛者。当以如 之针。而刺膝痛之无疑也。意言邪在气而 
致气厥者。当取之气穴。邪客于经络而为经痛者。当取之经穴无疑也。 音厘。牛尾也。张开之 
曰。暴痹者。不从气而转入。乃直中于脉而为脉痹也。犊鼻乃足阳明胃经穴。不因于气。故曰取犊 
鼻而不曰阳明。以下取手足之三阳者。经气之合病也。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喉痹者。邪闭于喉而肿痛也。足阳明之脉。循喉咙。挟于结喉之旁。故邪闭则不能言矣。当取 
之足阳明。手阳明之脉。在喉旁之次。故能言者取手阳明。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间日而作者。其气舍深。内薄于阴而不得出。足阳明之脉。属胃络脾。 
应地气之在下。其道远。故间日而作。地为阴。故不渴。手阳明之脉。属大肠。络肺。应天气之在 
上。其道近。故日作。天为阳。故渴也。沈亮宸曰。按、素问疟论云。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 
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夫手阳明者。肺之腑。手太阳者。心之腑。手少阳者。 
心主包络之腑。此三腑者。主气主火而应于上。故渴而日作。足阳明者。脾之腑。足太阳者。肾之 
腑。足少阳者。肝之腑。此三腑者。主血主水而在下。故不渴而间日作。独取 
手足阳明者。身半以上。手阳明皆主之。身半以下。足阳明皆主之。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手足阳明之脉。遍络于上下之齿。足阳明主悍热之气。故不恶寒饮。手阳明主清秋之气。故恶 
寒饮。莫云从曰。齿痛。病在手足阳明之脉。恶清饮不恶清饮。手足阳明之气也。此因脉以论气。 
因气以取脉。脉气离合之论。盖可忽乎哉。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阳明当作少阳) 
手足少阳之脉。皆络于耳之前后。入耳中。手少阳秉三焦之相火。故聋而痛。莫云从曰。与 
上节之意相同。衄而不止。 血流。取足太阳。 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 中 
出血。( 音胚宛腕同) 
鼻中出血曰衄。血至败恶凝聚。其色赤黑者曰 。阳络伤则衄血。手足太阳之脉。交络于鼻上。 
足太阳主水。故 血流。手太阳主火。故 血而不流。此邪薄于皮毛之气分。而迫于络脉也。故取手 
足太阳以行气。不已。刺手之经脉于腕骨下。不已。刺足之经脉于 中。莫云从曰。取气先足而手。 
取经脉先手而足。经气上下环转之不息。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 
足太阳阳明少阳厥阴之脉。皆循腰脊而上行。太阳阳明。主寒水清金之气。故痛上寒者。取足 
太阳阳明。厥阴风木主气。秉中见少阳之火化。故痛上热者。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者。少阳之枢折 
也。故取之少阳。沈亮宸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厥阴主春。少阳主夏。阳明主秋。太阳主冬。寒暑 
往来之气厥逆。 
则为腰脊之病。故独取此四经焉。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 中血络。 
足少阴之脉上行者。贯膈注胸中。入肺络心。下行者。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中热而喘者。 
厥逆于下而不得上交于心。故取足厥阴 中血络。莫云从曰。嗌干口中热如胶。乃水火之气。上下 
不济。故曰取足少阴。中热而喘。乃上下之经脉不交。故取 中血络。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取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此下论阴阳喜怒。饮食居处。而成内因厥逆之杂病也。暴喜伤心。暴怒伤肝。食气入胃。散精 
于心肝。食饮不节。肝心气逆。故不欲食也。五者音也。音主长夏。肝心气逆。则中气不舒。故言 
益小也。当取足太阴以疏脾气。则食气得以转输。而音声益彰矣。肝主语而在志为怒。怒而多言。厥 
阴之逆气太甚。故当取中见之少阳。以疏厥阴之气。 
颔痛。刺手阳明。与 之盛脉出血。( 叶坎) 
此言手足阳明之经气厥逆。皆能为颔痛也。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足阳明之气。上走 
空窍。循眼系出 。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颔在腮之下。人迎之上。此病阳明之 
气。下合阳明之经而为颔痛。故不曰取足阳明。而曰 之盛脉。盖气逆于 而致脉盛也。莫云从曰。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入齿中。 
挟口环唇。交承浆。循颊车。上耳前。从大迎下人迎。阳明之气。上冲于头。走空窍。循眼系。入 
络脑。出 下客主人。循牙车而下。始与阳明之脉相合。而并下人迎。 
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手足太阳之脉。皆循项而上。故皆能为项痛。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故不可俯仰者。取足 
太阳。手太阳之脉绕肩胛。故不可以顾者。取手太阳也。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