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前世,李谦肖想了当朝太后姜宪一辈子。今生,李谦却觉得千里相思不如软玉在怀,把嘉南郡主姜宪先抢了再说……PS:重要的事说三遍。这是女主重生文,这是女主重生文,这是女主重生文。
76550
单章求月票()
一口气更了六万字,人好像被掏空,只能葛优瘫了。结果一觉醒来,月票榜排在了第三,惊喜之余,准备跑到群里去问问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却看到群里的亲们在商量着怎样凑钱丢月票红包,大家你几元,我几十元,他几百元,满满都是热情的投入。
我突然间热泪盈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发了个双手合十的图,感谢大家。
自我写《慕南枝》以来,一直对这篇文、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单单从最直观的成绩排名上来看,月票榜始终难以第一,这个月的月初甚至跌出了前十。
我在网络的这头寂寞地写作,常常在问自己,是不是我写得不够好?是不是这个题材大家不喜欢?是不是我和大家的交流太少?可我又不知道怎样去改变这种局面。有时候我也会章节的最后写,请大家给我投张月票吧,告诉我你们还在读我的文,你们还喜欢着这本小说,你们还支持我继续写作……这些全是肺腑之言。
今天,大家却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你们一直关注着,爱着我,支持着我。
我觉得自己做得太少。
其实每次大家在书评区讨论、在我的微博下留言或者私信、在读者群里聊天……我都有一一看过或者默默窥屏,却总是不大好意思回复,也不知道怎么回复比较合适——一方面是我坐办公室多年,习惯了“公事公办”的聊天风格,连小吱吱都会说跟我聊微信好像总是面对一张“冷漠”脸,于是常常只能在最后加一两个大笑的表情;一方面是我担心只言片语的回复会给你们造成对文的内容的误导、影响你们自己的感受,甚至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
大家都在为我努力,我却在这里怀疑自己,一声不吭。
我也应该努力一下,更勤奋地码字,更积极地和大家交流,更努力地写出更好、更有意思的文。
离这个月的月票之争只有一天就结束了,但我相信第三并不是最后的成绩,所以我开了这个单章向所有给《慕南枝》投过月票的亲们表示感激,说说我的心里话,也向亲们例行求个月票。
众志成城。
请亲们支持我一路前往!
谢谢大家!
第一章 深宫()
过了重阳节,京都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水冲刷着街面,大半个月都没有消停,入秋的京都满目枯枝,遍地落叶,天气也变得阴冷潮湿,寒意入骨。
慈宁宫烧起了地龙。
太皇太后王氏不愿意出门,在东暖阁支了桌子,叫了外孙女嘉南郡主姜宪和太皇太妃白氏一起打叶子牌。
可就算是这样,也还差一个人。
她们只好让慈宁宫的女官孟芳苓凑了个数。
太皇太妃白氏不免感慨:“我们两代的皇上可都是难得的痴情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们得偿所愿了,却留下我们这些孤苦伶仃的人在这深宫里熬着,连打个牌都凑不齐一桌来。”
太皇太后没有做声。
孝宗皇帝在世的时候独宠静妃安氏,等到先帝继位,则独宠贵妃秦氏。
这后宫自然没什么人。
姜宪捏着纸牌的手却有些颤抖。
这个时候外祖母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也会成为这深宫里熬着的人吧!
因为当今皇帝赵翌也是个痴情的人。
只不过他的痴情没有给她这个后来成了他皇后的表妹,而是给了那个宫女出身的淑妃萧氏,还生了个儿子赵玺。
至始至终,赵翌都没有和她圆房。
三年的皇后,七年的太后。黄河决堤,西北地动、两湖大旱、江南洪涝,国势艰难。东有辽王赵翊虎视眈眈,西有临潼王李谦枕戈待旦,南边有靖海侯赵啸狼子野心,她抱着三岁的赵玺垂帘听政,苦苦支撑着这个一不小心就会崩溃离析的赵氏王朝,赵玺却亲手端了碗毒药给她,把她毒死在了慈宁宫。
然后她一睁眼,回到了元鼎十年,她十三岁的时候,见到了早已过世的外祖母太皇太后王氏。
她即委屈又愤恨,扑到外祖母的怀里就哭了起来,像个在外面受了欺负的孩子终于见到了疼爱自己的亲人……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七、八天,她也从重生的惊愕和欣喜中回过神来,知道前世那些如鲠在喉的疑惑再也不可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可她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琢磨着赵玺的行径。
他为什么要毒死她?
十岁的赵玺,养在深宫,从哪里来的毒药?
背后有没有人指使他?
指使他的人到底是谁?
辽王赵翊?
靖海侯赵啸?
还是临潼王李谦?
自古以为百事孝为先。她是赵玺的嫡母,宫中那么多阴损的招术他不用,偏偏亲自上阵,亲手端了碗毒药给她。他准备怎么向朝廷群臣交待?怎么向宗室外戚交待?
有了弑母这么个把柄,就算是赵翊不用,赵啸不用,李谦也肯定会用的。
她死了,赵玺还想当皇帝,做梦去吧!
想当年,鞑子进犯京都时,李谦借着“勤王”的名义就一路打进了禁宫城,闯进了慈宁宫。
要不是她许了他异姓王,封了他西北总督,辖陕西、四川九府三十六州二百零六县五十七卫二十一所,他只怕转身就去了乾清宫,坐在金銮殿上称王称帝了。
她把整个西北都给了他。
可这混蛋还不知足!
每到三年岁贡进京的时候,不是给她闹出些结交内臣、朋党营私的事来就不罢休。
她从最初的愤怒斥责到最终无奈的妥协。
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为了安抚李谦,她还曾听从承恩公曹宣的话给他送过美人。
而那色胚居然还得寸进尺,撩了她珠帘,面不改色地让她把陪伴她多年的贴身宫女送给他做妾室……
每当她想起这件事,她就糟心不己,胸口仿佛有团火在烧。
还好在她重回十三岁。
人生可以重来。
以后的路可以重选。
她再也不会去管赵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谁喜欢谁去给他们赵家收拾烂摊子去。
她要嫁人。
要生儿育女。
要琴瑟合鸣。
要过自己的小日子。
管他改朝换代,管他谁做皇帝,都与她不相干!
姜宪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定了定神,出了张牌。
太皇太妃喊了声“碰”,一面把自己的牌甩在了铺着的茜红色漳绒毯上,一面笑着道:“保宁,这几天你睡得可好?”
保宁是姜宪的乳名。
这名字是太皇太后取得。
她的母亲永安公主是孝宗皇帝和太皇太后唯一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青梅竹马的镇国公府二公子姜镇英。
乾元十五年,先帝在西苑设围场。射猎的时候,本来被灌了迷药摇头摆尾的熊瞎子不知为什么突然发了狂,姜镇英为了救先帝,死在了围场。
怀着七个月身孕的永安公主得到消息顿时就昏死过去。
姜宪早产。
永安公主勉强睁开眼睛看了女儿一眼就去了。
太皇太后一生受孝宗皇帝的冷落,能这样安安静静地守着,不过是想用自己的“识趣”给女儿谋个康泰平安罢了。
如今女儿女婿都去了,她伤心欲绝之余,提出要把姜宪抱到慈宁宫由她抚育。
先帝很是内疚,不仅下旨让姜宪进宫,还封了她为嘉南郡主,享五万石的亲王俸禄,永不减俸。
当时镇国公府的国公爷是姜镇英的胞兄姜镇元。
看到突然间老了二十岁的太皇太后,他不敢不应。
从此姜宪除了端午、中秋和春节会回镇国公府去探亲,其他的时候都住在慈宁宫陪着太皇太后。
相比镇国公府,慈宁宫更像她的家。
而她重生回来的那场哭泣则把大家都吓坏了。
太皇太后搂着她眼泪婆娑地迭喊“心肝”,不停地追问她出了什么事。
她不想外祖母担心,只说是做了噩梦,这才有了太皇太妃关心的问候。
“这几天孟姑姑让人给我煮了安神茶,我喝了好多了。”姜宪笑吟吟的应着,抹了张牌。
太皇太后看着外孙女日渐红润的面孔,微微颔首,满意地笑了笑,打了张牌。
“吃!”太皇太妃喊着,喜上眉稍,“我可就早就等着这张牌停胡了。”
“真的。”太皇太后紧张起来,数着牌桌上的牌算着太皇太妃要哪张牌成牌。
有宫女跑进来禀道:“太皇太后,太皇太妃,郡主,太后过来了。”
众人都有些意外。
姜宪则暗道一声糟糕。
※
亲们,又见面了。
新文,求点击,求收藏,求支持。
谢谢!
PS:新发文,不太稳定,这两天的更新时间比较乱,四月一日开始正常起来。
O(∩_∩)O~
※
第二章 太后()
太后曹氏是先帝的嫡妻,当今皇帝赵翌的生母。
先帝独宠贵妃秦氏,几次流露出废后之意,她受尽了先帝的羞辱和冷落,比太皇太后当年的处境还要困难。
可她并没有像太皇太后那样忍让退后,而是得了太皇太后的庇护,忍了秦贵妃十年,在秦贵妃进宫的第十一年生下了赵翌。然后母凭子贵,在先帝在世的时候凭着赵翌嫡子的名份得到了朝中重臣及宗人府宗人令的支持,逼皇帝立了赵翌做太子。
先帝殡天之后,她不仅抱着五岁的赵翌垂帘听政做了太后,还让秦贵妃给先帝殉了葬,把秦贵妃所生的皇长子赵翊远远打发去了辽东就藩……
如今皇帝赵翌已经十五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