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算是做恶人又怎样?难道他和汪几道还能把酒言欢不成?
“也是!”李谦笑道,“这南下的东西都已经装好箱笼了,可这官员的任免还有很多都没有正式下文,南下之前,的确是要把这些琐事定下来了,不然去了金陵第一件事不是好好修整却是急着安排人事,也太不成体统了些!”
也就是说,李谦是支持他们的。
高岭喜出望外,举了茶盅道:“之前和王爷接触的太少,如今才知道王爷是个爽快人。王爷不如留下来用晚膳如何?您也是在禁卫军里呆过的,别看这铺子小,却有几道拿手好菜。”
李谦忙道:“还是正事要紧。这酒菜,什么时候都可以补上。”
让他回宫赶紧和赵玺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第九百四十章 头痛()
高岭也不和李谦客气,说了几句客气话,就和李谦出了小茶铺,回宫去见赵玺了。
李谦看着高岭的身影进了神武门,这才慢吞吞地上了马车,闭着眼睛,细细地琢磨着这件事。
赵玺目前还斗不过汪几道,金陵卫指挥使这个职位赵玺肯定是保不住了,但却不妨碍他利用这件事制造点矛盾。可现在最要紧的是宣府总兵的位置。
他在别人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及早动手,想办法尽快把这个位置弄到手。
李谦猛地睁开了眼睛,吩咐给他赶车的卫属:“去李瑶府上!”
卫属沉声应诺,手脚麻利地拐了个弯,朝李瑶府下去。
接下来的短短两天时间里,在旁人看来宫里依旧忙碌,韩太皇心情依旧不好,慈宁宫依旧每日颂经声不断,朝中小吏依旧忙里忙外,可这其中到底发生哪些刀光剑影的事,却没有几个人看得出来。
就在赵玺临走前一天的大朝会上,李谦正式上朝拜见赵玺,走马上任,成为京城守备。原宣府总兵府金海涛调任金陵卫指挥使,原榆林卫参将金宵调任宣府总兵,原甘州卫指挥使钟天宇调任榆林卫参将,原陕西行都司主薄李骥调任甘州卫指挥使。
高岭依旧做他的禁卫军统领。
却没有公布之前大家一直传言的江南巡抚人选。
李谦望着汪几道等人有些铁青的脸,对赵玺莫名生出几分同情来。
小小年纪,却没有一个能真正依靠的人。
不过,艰难的环境素来磨练人,等到赵玺亲政的时候,只怕也不会是个简单的角色。
李谦觉得,这件事还是让赵啸去头痛去好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牢牢地守住北边,想办法怂恿着那些南下的朝廷官员别再回来。
想到这里,李谦寻思着,是不是也弄几个士子到江南游说江南怎样的好,就像杨州的径阳书院,当初不也是什么也没有,靠几张嘴皮子起家的吗?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回去就商量郑缄。
郑缄大力称赞。
李谦就把这件事交给了郑缄,然后又和郑缄商量起科举的事来:“之前就有南北分卷,如今朝廷南下,北方的仕子想中举恐怕就更难了。”
郑绑却别有想法。
他犹豫了半晌问李谦:“王爷是想临时管管京城呢?还是准备以后长驻京城?”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正也没有铁打的官。
临时管着,就是等到朝廷有了理合适的人选,李谦听从朝廷的安排,把京城守备之职让出来。长驻京城,就得培养自己的实力和势力,让朝廷不敢随意动他。
从前郑缄只是敏感的感觉到李谦的野心,这话却从来不曾挑明。
毕竟有些话说出来就是大逆不道。
李谦不仅从来没有和郑缄细说过自己想法,就是李长青、姜宪,都没有说过。
在他看来,自己的起点太低,有些事与其嚷嚷得人皆尽之,不如沉下心来好好地做他应该做的事,等到了时候,有些事自然而然就会了一个选择。
因而听到郑缄这么问他的时候,他还是沉默片刻,这才低声地道:“谁会把到了嘴里的肥肉给吐出来!”
这已经是很隐晦的回答了。
而且和郑缄猜想的差不多了。
他松了口气,道:“那您还是想办法把这边的国子监利用起来吧!好歹是个读书的地方。以后的殿试,肯定会在金陵举办的。”
这就意味着很多士子都要去金陵参加科举,这对北方的士子就更不利了。
李谦若有所思。
接到公文的金宵却心急如焚。
他对魏氏道:“李谦若是知道了,怕是要气得吐血了。”
金宵很珍惜他和李谦友谊。在他看来,做官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可朋友若是失去了,就可能永远失去了。何况李谦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李谦,他根本不可能到榆林总兵府来,也不可能庇护金城和金媛。
魏氏知道他是为什么。
外面的人现在都艳羡地看着金家,觉得金家非常的厉害。老子跟着皇帝去了江南,临走的时候还能把宣府总兵的位置继续占着,这得是多大的恩宠才能做到这一步。
可魏氏心里却明白,金海涛没这个本事。
要不然金家早就飞簧腾达,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能帮金海涛的,只有韩家。
但没有好处,韩家怎么会随便帮金家?
她暂时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活,温声地道:“爷这是关心则乱!临潼王在京城呢,他若是不同意,你能这么顺利地当上宣府总兵吗?宣府离京城很近,公公又走得急,要我们接到公函之后立刻北上。我看你也不用这么着急,我们这就启程去宣府。到了宣府之后,你去趟京城,见见临潼王,不就什么事都清楚了吗?”
金宵闻言瘫坐在魏氏对在的太师椅上,苦笑道:“我这不是心虚吗?爹这样,可就和简王、韩太后拴在一起了。”
魏氏听了不紧不慢地道:“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你们父子一边一个,不管哪边得势,都有一个支撑门庭的人。”
可若是他们失败了,金夫人的那几个亲生子未必会帮他一把。可若是他们赢了,他爹却是一定要他帮那和个同母异父的兄弟的。
凭什么他爹就这样的偏心?
去江南的事他爹事前完全没有和他商量,还是吏部的公文下来他才知道!
让他做宣会总兵的事也没有知会他一声,他还是收到公文才知道。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金宵心里压着一团火,等到钟天宇来交接完了之后,和魏氏收拾行李北上。
姜宪这边,也开始收拾东西。
不过,东西收拾好了,她得和慎哥儿先回趟太原。
李长青把柳篱派了过来帮他们打点行囊,实际上是要压着他带着孩子回去一趟,一来是代李谦给祖宗们上香,告之这个好消息。二来李长青忍不住了,要见见他的宝贝大孙子。
姜宪也有意回去一趟。
李谦走得太急,有好些事都没交待。
他这次等同一升迁了,是得由慎哥儿代表他给李家的列祖列宗都上炷香了。
慎哥儿还是孩子心性,听说去太原,只想到玩,高兴得不得了,缠着柳篱问太原的事。
柳篱见慎哥儿也不小了,《三字经》都读完了,遂若有所指地开始给他讲李家的家谱。
虽然没什么内容,最多也就只能追溯到上三代,但这一代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柳篱觉得还是要尽早让慎哥儿知道才行。
※
亲们,今天的更新!
嗯……我自己的校对,过两个小时会贴上更正版……
第九百四十一章 主意()
慎哥儿是个鬼机灵的。听见柳篱在给他讲李家的家族史的时候两次提到代表长房和二房的家人曾经两次分家,他的眼珠子就转了起来,悄声地问柳篱:“祖父又要分家了吗?”
柳篱愕然,道:“你怎么会这么想?你们二房早就和长房分了家!”
慎哥儿嘿嘿地笑,看柳篱的眼神是一副“你别想骗过我”的模样,道:“要不然你怎么总和我提分家的事?肯定是大房二房虽然分了家,我大伯父却还一直赖在我们家,所以我祖父想再把他分出去。”
柳篱盯着眼前这个看上去无忧无虑的小男孩,有片刻的无语。
事情还真就像慎哥儿说得那样。随着李谦身份地位的提高,李家在山西官场的地位超然,李麟从前还总想着和李谦别别苗头,但这两年可能经历的事多了,反而没有了之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开始逐渐和李家频繁走动不说,还开始巴结何夫人和李驹。
李长青之前只是冷眼旁观,不以为意。可自从李谦突然被任命为京城守备之后,李长青的心思就又活络了起来。
在他看来,得想办法让他这个侄儿李麟离李家远一点才行。至少得让他不能去打扰李谦才是。
柳篱很赞同李长青的观点。原想跟李谦提一提,但想到李谦这些年来一直忙着扩张势力,未必会管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姜宪也不是平常的女子,对于这样的骚扰多半不会放在心上。但这次姜宪会带着慎哥儿回去,孩子还小,他想到了李麟的儿子李冕,时常会背着大人欺负承哥儿,续哥儿启了蒙,多半都在学堂,大人又不好跟孩子计较,只能避开。
可郭氏意难平,又不好明着教孩子打人,只好在李冕每次过来的时候就把承哥儿拘在屋里……
柳篱怕慎哥儿不知道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就觉得有必要提前跟慎哥儿说一声。
孩子打了孩子,大人若是认真了,那大家不妨都认真起来。
高妙容把李冕当心肝,若是李冕不愿意到李府来了,高妙容也就不会过来了。没有女人掺和这些事,就会简单很多。
可慎哥儿好像天生就懂这些似的,他的话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慎哥儿就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
谁说慎哥儿是个缺心眼的,人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