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咔!”张导盯了一会儿,感觉差不多了,喊了赞叹。
在摆造型的两位演员听到后第一时间蹲下吐口水。
助理们一拥而上给递水漱口。
王耀拿着氧气走到张曼玉身边笑道“曼玉姐真能忍,我都看到你口红都沾了沙子了。”
“呸呸呸,你净幸灾乐祸了?”吐掉水的张曼玉不满的白了眼王耀。
王耀把氧气递过去,张曼玉肺不太好,这种干燥的环境对于她是一种折磨“不过画面还是很美的,不过我猜,还要拍几天。”
“这镜头都拍三天,你们两个大导演还不满意吗?我觉得现在我都适应用沙子下饭了。”樑朝伟走过来笑道。
“我是很满意,尤其是昨天夕阳那一条,看的我鸡皮疙瘩的都起来了,但是张导总是觉得差点什么。”王耀笑道,把他身后背着的那把剑拿过来“满意吗?”
“漂亮。”樑朝伟笑得十分痞气。
这把造价高达三百万的七星龙渊剑真的很漂亮,剑宽三寸三,剑长三尺三,都是取的极数,剑身上按照古书记载,用传统锤炼工艺剑身是霜雪色,上面一面画着山川草木,另外一面画着一条苍龙,是东方的七宿苍龙。
剑柄是纯玉加上现在工艺打造,用的是青绿色的碧玺,雕刻着龙鳞的形状,剑匣是琉璃和碧玺混铸的,而且镀金变,看上去就有一种‘琉璃玉匣吐莲光,错镂金环映日月’的华贵之气。
再加上樑朝伟身上这件湖蓝色的长袍和他儒雅的气质,真的能品味出一种‘仁义’之贵。
张曼玉手里那把工布是青铜打造,所以重量要稍微重一些,不过小巧,剑宽二寸,剑长八尺,上面是复杂的铭文,王耀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铭文上抄下来的,然后拼凑成玄奥的花纹,这把剑的雕刻工艺要求很高,从剑尖上放一滴水,能够畅通无阻的顺着这些花纹的凹槽一直流入剑柄末尾,十分神奇。
工布剑的剑身用金镶玉的工艺镶嵌了绿,蓝,红,黑,白五种颜色的宝石,加上青铜的古色,显得低调又奢华,剑匣是一块木雕山水的工艺品,出剑时,木雕和铁刻交相辉映浑然天成的美让张导兴奋了好几天。
这两把剑真的很漂亮,同时也很贵,但是所有人都觉得物超所值,证明王耀的想法,应该是正确的。
到敦煌之后的王耀,凭借着良好的外形和让所有人舒服又有疏离感的相处模式,获得剧组一百多位工作人员的认可和好感,再加上王耀总是穿着汉服,让他们有一种王耀是国学大师来视察的错觉。
剧组现在都笑称王耀是‘王导’,弄得王耀十分不好意思。
不过跟王耀猜的没错,张导对于这场戏还是没太满意,决定明天再来拍一场,晚上又拍了点外景,收工回到酒店,酒店漂亮的老板娘已经准备好食物了还特意给王耀塞了一包烤羊腿。
“老板娘看上你了。”樑朝伟笑嘻嘻的过来打趣道。
“你头套不摘啊。”王耀瞥了他一眼。
“明天还得拍,不摘了。”樑朝伟摇摇头,开始吃东西。
“里面都是沙子,再说洗澡怎么办?”王耀笑道。
“在这地方拍戏还洗什么澡,一个小时洗一次也洗不干净,还浪费水。”樑朝伟翻了个白眼,看了眼王耀皱眉道“奇怪,来了这么久,你这小脸怎么还这么水嫩?有什么秘诀?”
“天生丽质难自弃。”王耀笑道“对了,今天不能教你写字了。”
“为什么?”樑朝伟噎了一下,疑惑的问道。
电影里残剑是从书法里悟出的大道,所以对于书法有几个特写镜头,而且很重要,所以知道书法的任务也落到王耀肩上了,这几天他每天拍完戏晚上还得辅导他写字,樑朝伟毛笔字写的不错,但是用竹剑写大字就写不了。
“我晚上有事情,我白天老板娘帮我打听点事情。”王耀笑道。
樑朝伟微微挑眉,那双电眼里带着‘男人都懂’的表情“小子,年纪轻轻,注意身体啊。”
王耀满脸疑惑“什么注意身体啊。”
“别装了。”樑朝伟嫌弃道。
“装什么?”一身沐浴液馨香的张曼玉做到王耀身边,抓起一个黄面馒头咬了一口。
“不知道啊。”王耀眨了眨眼。
樑朝伟轻咳一声笑道“你弟弟晚上要去跟老板娘私会,我让他注意安全。”
张曼玉了各类型,美眸看着王耀满是惊讶。
王耀脸一红“瞎说啥,我是让老板娘带着拜访几位老人,我要考察。”
“你是科研小组吗?”樑朝伟笑道。
“你以为他是来拍电影的,人家是来公费旅游的。”张导在对面接话道。
“您这话说的太没良心了,我忙前忙后的一个人干着十个人的活儿,你还嫌榨压我不够啊。”王耀笑道“张导您得学会保护人才。”
“人才不为我所用,当诛啊。”张导佯装叹息道。
众人笑开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伟大的巧合()
第二百七十五章伟大的巧合
可能是因为张艺眸的性格比较醇厚和气,整个剧组的氛围都特别好,而且大家都很自觉,完成好本职工作,而且这个级别的剧组,也不会出现勾心斗角的事情,大家都是老熟人,也没什么主角配角之分。
来了这么多天,这一百多个人竟然都没有什么矛盾,虽然拍摄期间遇见了一些问题,但是张导也都没发脾气,这点跟王耀去探班冯小钢时候,半天时间要喷人三个小时完全不一样,挺有意思的。
敦煌的食物用王耀的话来说,就是有一股西域的味道,不同于中原,就算做一个蛋炒饭,都是西域的味道,说不出为什么。
酒足饭饱回房冲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看会儿书等时间差不多了王耀准备去找老板娘。
酒店的老板娘是一位维吾尔族的少妇,名叫帕里黛,是维语仙女的意思,早年在国外留过学,不太喜欢国外的生活,回到家乡建了这个有地方特色的酒店,因为规模适当而且服务好,招揽了打量来敦煌拍摄的剧组们的生意。
几乎每个剧组来这边都优先考虑她的酒店。
帕里黛在敦煌除了是有名的美女企业家之外,祖辈在敦煌也是个望族,所以知道很多故事,因为王耀会说维语,所以帕里黛对王耀格外亲切,闲聊的时候聊到著名的莫高窟历史,引起了王耀的兴趣。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瑰宝,到现在人类也没有完全解开她全部的面纱,还在研究和探索中,既然来了不能白来,至少得学点只是回去,浴室王耀拜托老板娘找一些敦煌的老人,最好是文化人,王耀想了解一下敦煌的文化。
敦煌的文化的瑰丽是毋庸置疑,但是他有多浩大,至少是现在的人类无法探索了,因为这是至少两千年的文化囤积。
华夏著名的动画片《九色鹿》就是来源于敦煌的一窟的壁画,但是当王耀听到那位吐蕃老者说道这张壁画,如果当年那个道士在本子上多画了一笔,那年的侵略者和骗子们多凿开一块砖,这个故事或许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一旦想到这种可能,王耀就觉得浑身止不住的颤抖,不知时候愤怒还是后怕。
一个故事能够穿越千年流传到现在,不是又一个奇迹和梦幻吗?
人们总是习惯了这些故事描绘的美丽,但是似乎忘记了这些故事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也成了故事。
而那个道士,和那些侵略者的名字,也是王耀要知道的故事,关于敦煌,关于莫高窟,那个道士,那些强盗,那个骗子,还有为华夏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那些前人。
公园三六六年,正是五胡乱华,中原汉族处于绝境,但是文化融合却最兴旺的时代,一个苦行僧,不愿见人间地狱,想要通往西域求得解脱世人之法,踏上了旅程。
途径莫高窟,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感佛旨,宛如万佛浮现,在断壁上凿开了第一个石窟,刻塑了第一尊佛像,并且留下自己的修行典籍,后来法良大禅师也在此建洞修禅,并且取名为‘漠高窟’意思为‘沙漠的至高处’。
后来文字在翻译的时候,莫和漠通用,也就成了莫高窟。
也有说在佛教中后传说,修建佛洞者功德无量,莫者,无可能,没有也。
莫高窟也被解释为,修行中没有比修建佛洞更大的修为了。
再加上后来十六国时期统治者们都尊佛教,于是莫高窟受到了皇族和贵族的支持,开始大肆兴建,发展迅速。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丝绸之路也成熟,武则天时期的佛洞就有千余座,佛经典籍更是不计其数,安史之乱后修筑佛洞才慢慢随着佛教没落而停滞。
元代之后更是阻止修筑佛洞,清代之后莫高窟再次被人关注。
光绪二十六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本来是大兴之兆,但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和外有内患,属于华夏民族瑰宝的藏经洞,遭受到了跟近代华夏一样悲惨的命运。
莫高窟自古以来,应接过无数人,任何肤色,任何基因,任何种类,任何企图的人类,它是包容的,而那些来访者也都是心怀敬意的,或者是为了朝圣,或者是为了祈福。
但是其中有两个西方人,比较特殊,一个叫马可波罗,一个叫斯坦因。
前者将莫高窟和敦煌的瑰丽传到了西方。
后者,被莫高窟的瑰丽吸引,成为了一个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
光绪二十六年,一个身材短小,相貌平平的道士在莫高窟无意中凿开了一座石窟,从缝隙中射出来的光华,是足以撕裂世界文明的光,可惜,这个叫王圆箓的道士,看不清这道光。
王圆箓是藏经洞的发现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毁了它的‘罪魁’之一。
王圆箓处于大清最飘摇的时代,在秦地出出生,因为